词条 | 滴灌 |
释义 | § 概述 滴灌系统示意图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生地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 滴灌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灌水器每小时流量为2-12升,因此,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灌水的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不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还能自动化管理。 滴灌能适时适量地按作物生长需要供水,根据宁夏水科所在扬黄灌区等地对比观测试验结果,滴灌灌水定额15-25立方/亩,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15-20%,相对利用机井提水灌溉来说这意味着减少了能耗。滴灌系统能够实现有效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量,灌水的均匀度高,均匀度一般可达到80-90%,这是其他灌水方法不易达到的。 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种植类型,滴灌系统可分为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两类。固定式滴灌系统是指全部管网安装好后不再移动,适用于果树、葡萄、瓜果、蔬菜等作物。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干、支管道为固定的,只有田间的毛管是移动的,一条毛管可控制数行作物,灌水时,灌完一行后再移至另一行进行灌溉,依次移动可灌数行;这样可提高毛管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投资;这种类型滴灌系统适用于宽行蔬菜与瓜果等作物。[1] § 类型 滴灌 根据滴灌工程中毛管在田间的布置方式、移动与否以及进行灌水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滴灌系统分成以下三类: 地面固定式滴灌系统 毛管布置在地面,在灌水期间毛管和灌水器不移动的系统称为地面固定式系统,现在绝大多数采用这类系统。应用在果园、温室、大棚和少数大田作物的灌溉中,灌水器包括各种滴头和滴灌管、带。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安装、维护方便,也便于检查土壤湿润和测量滴头流量变化的情况;缺点是毛管和灌水器易于损坏和老化,对田间耕作也有影响。 地下固定式滴灌系统 将毛管和灌水器(主要是滴头)全部埋入地下的系统称为地下固定式系统,这是在近年来滴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灌水器堵塞减少后才出现的,但应用面积不多。与地面固定式系统相比,它的优点是免除了毛管在作物种植和收获前后安装和拆卸的工作,不影响田间耕作,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缺点是不能检查土壤湿润和测量滴头流量变化的情况,发生问题维修也很困难。 移动式滴灌系统 在灌水期间,毛管和灌水器在灌溉完成后由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进行灌溉的系统称为移动式滴灌系统,此种系统应用也较少。与固定式系统相比,它提高了设备和利用率,降低了投资成本,常用于大田作物和灌溉次数较少的作物,但操作管理比较麻烦,管理运行费用较高,适合于干旱缺水、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使用。 根据控制系统运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手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三类: 手动控制系统 滴灌系统 系统的所有操作均由人工完成, 如水泵、阀门的开启、关闭,灌溉时间的长短,何时灌溉等等。这类系统的优点是成本较低,控制部分技术含量不高,便于使用和维护,很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不足之处是使用的方便性较差,不适宜控制大面积的灌溉。 全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不需要人直接参与,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人的作用只是调整控制程序和检修控制设备。这种系统中,除灌水器、管道、管件及水泵、电机外,还包括中央控制器、自动阀、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及电线等。 半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中在灌溉区域没有安装传感器,灌水时间、灌水量和灌溉周期等均是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而不是根据作物和土壤水分及气象资料的反馈信息来控制的。这类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等,有的一部分实行自动控制,有的是几部分进行自动控制。[2] § 组成 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其形式与微灌系统基本相同。 1、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及动力机)、化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量仪表等。其作用是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的水送入干管。 2、管路: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闸阀、流量调节器等)。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 3、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其压力,使它以点滴的方式滴人土壤中。滴头通常放在土壤表面,亦可以浅埋保护。 § 原理 滴灌技术的原理是这样的:用水泵将水从水源压上来,然后经管道通往每一垄田地,管道上会有一个个小孔,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一滴滴地浸润到作物上面。农民还可以将肥料溶入水中,以同样的方式“喂”给作物。 用滴灌的方式来解渴,水泵、水管等的投资会比较大,成本也较高,一亩地要五六百元左右。只有一些蔬菜基地或者在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上,才舍得下此“血本”。而且使用滴灌技术,关键是附近得有池塘、河流、水井等水源,否则就无用武之地了。[3] § 优缺点 优点 供应温室大棚滴灌微喷 节水、节肥、省工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控制温度和湿度 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 保持土壤结构 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改善品质、增产增效 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 缺点 滴灌模型 易引起堵塞 灌水器的堵塞是当前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引起堵塞的原因可以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化学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或是微生物以及化学沉凝物等。因此,滴灌时水质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 可能引起盐分积累 当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是利用咸水滴灌时,盐分会积累在湿润区的边缘,若遇到小雨,这些盐分可能会被冲到作物根区而引起盐害,这时应继续进行滴灌。在没有充分冲洗条件下的地方或是秋季无充足降雨的地方,则不要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进行滴灌或利用咸水滴灌。 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 由于滴灌只湿润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这样就会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湿润区生长。另外,在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用滴灌时,应正确地布置灌水器。[1] § 简易技术 滴灌 用1—5条管径为4-6毫米、长度为55米的塑料细管作毛管,在毛管首部5米处开始打孔,孔径为1.2毫米,每两孔间距35厘米,毛管与毛管相隔2米为宜。 使用时,先把毛管的首部直接插入水池,然后固定好,利用倒虹吸原理,将水通过输水短管进入多孔毛管,待毛管尾部有水流且无杂物后堵好,然后把每条毛管按2米间距放在作物附近,每行作物待灌水适宜后再移到另一行灌溉。这种简易滴灌是适宜大棚种植和山地、沟地、小块地以及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抗旱效果很好。 这种简易滴灌方式有下列显著的优点 一是水的利用率高,可达到90%,比喷灌节约用水50%—60%。二是蓄水工程简单,只需0.5—1米的压力水头就能满足灌溉需要。蓄水池可以是已建成的池子,也可以是拉水车上的水罐或水桶,还可以在丘陵区挖个水池,在里面铺上防渗的塑料布。三是投资少、效率高,按5条毛管计算,每天可滴灌5亩。浇地与管理方便,每家都能制作。灌溉过程中如果发现局部孔眼堵塞,可立即扎孔解决。 § 注意事项 一、是滴灌的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必须安装过滤器; 二、是滴灌投资较高,要考虑作物的经济效益; 三、是滴灌不能调节田间小气候,不适宜结冻期灌溉,在蔬菜灌溉中不能利用滴灌系统追施粪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