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南图书馆
释义

§ 历史

设在定王台的湖南图书馆1912年1月,民国肇始,遂更名为省立图书馆。同年夏至次年春,毛泽东曾在这里自学,他后来回忆说:“……但在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

1926年,湖南教育会图书馆改名为中山图书馆,何叔衡任图书馆主任。翌年初,省立湖南图书馆并入,名为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

1928年湖南闻人傅熊湘任馆长,进行藏书整理,编印《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书目》。1929年购入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家部分藏书,1930年初扩建馆舍,增设分馆,至1938年初,藏书增至15万多册。设在教育街的湖南图书馆1938年10月19日,日寇飞机轰炸长沙,馆舍成为一片废墟,不得不辗转迁徙辰溪、湘潭、沅陵等地,1946年3月方迁回长沙。由于战争频仍,民生凋蔽,本馆迭遭罹难,难以为继,直至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才得以绝处逢生。

1953年更名为湖南省中山图书馆,加强了读者服务,特别是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服务和书目索引的编制工作以及业务辅导。1956年和1957年先后接受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来古籍30册,其中不少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设在中山路的湖南图书馆大门 1966年9月复名湖南图书馆,1970年10月更名为湖南省图书馆。“文革”中,本馆的各项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左”的错误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醴陵县、株洲市、长沙市办农村、工厂、街道基层图书室的典型经验,对全国图书馆界影响较大。

1984年设于韶山路38号的新馆开馆1984年建成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馆舍,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新馆题写馆名1984年设于韶山路38号的新馆开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本馆焕发出勃勃生机。1979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馆舍在韶山路破土动工,这是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馆舍。1984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名为湖南图书馆,由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馆舍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主楼2.39万平方米,包括4层阅览大楼、12层书库和地下室。1998年对馆舍进行了整体维修,再现当日“长沙白宫”丰采。内设综合图书、中文过刊、外文书刊、读者书屋等外借处,根据文献分布情况,设有各种规格的阅览室、读者学习室30个,阅览座位1200个。部分外借处和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遵循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书库和阅览室的布局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 现状

2001年我们视野中的湖南图书馆 现有馆舍主楼面积2.39万平方米,培训楼7000平方米,藏书339万余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170多万册,中文报刊18000多种,古旧文献近80万册,外文文献36万余册。馆藏中不少是稀世的善本、谱、牒、字画、手札等,尤以丰富的地方文献著称。本馆内设有综合借阅处、文学艺术图书借阅室、中文报纸期刊借阅室、外文借阅室、中文参考图书借阅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服务窗口。还相继设立了独具特色的湖南人物资料中心、毛泽东著作版本室、徐特立藏书阅览室、家谱收藏中心、滋贺文库、读者俱乐部、盲人图书馆、红孩子书屋等。本馆实行开架借阅,现设有阅览座位1000余个,开展书刊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湖南图书馆务、系列讲座、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读者服务工作,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获取知识信息、阅读休闲的理想场所。目前湖南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118万余人、流通文献316万余册。近年来湖南图书馆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网址为http://www.library.hn.cn的湖南图书馆网站和网址为http://www.culture.hn.cn的湖南文化信息网网站,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子资源服务。由该馆承办的共享工程湖南分中心已成为湖南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 馆藏

一源流网站首页现有古籍、旧平(精)装书和建国前晚清至民国年间出版的报纸、期刊80余万册。

在建馆至今的九十余年中,古旧图书报刊的积聚与散失几经周折。1904—1949的四十五年中,约有古旧图资料报刊10万余册,一部分是官府、政府拨款购置的,一部分为省内官宦乡绅及各界人士捐赠的。清光绪三十年(1904)湖南巡抚端方着手改建扩大湖南图书馆。是年冬派人去日本采办图书,三十一年(1905)从日本采购的图书运回长沙。辛亥革命后收原湖南图书馆和停办的思贤书局藏书及版片,并向社会征集古今中外图书共10万多册。按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分为丛书、类书,礼总、哲学、法律、政治、军事、教育、历史、舆地、算学、理科、实业、医学、艺文、说部、美术等十七大类,1913年5月编印了馆藏书目。1920年编印出版了《省立湖南图书馆书目表》七册。

1927年初省立湖南图书馆与省教育会的中山图书馆合并,改名为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定王台湖南图书馆馆舍做古籍和板片书库。1928年傅熊湘任馆长,移并两馆书籍,统一分类编目,编印《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书目》,为十卷二册。此时先后购买一批科学图书,又争取3万元经费,选购了叶氏观古堂部分藏书。1930年6月,长沙经过两次战争,图书馆毁于战火。1932年7月,馆舍修复,共征集图书9000多种,至1936年,藏书累计达8万余册,其中古籍线装书及古籍善本书仍存放定王台老馆舍。1938年2月统计全部藏书约15万余册。同年10月19日,日机第三次轰炸长沙,定王台馆舍中弹,古书及30多种古书版片全部焚毁。1938年10月26日,省立中山图书租民船一艘,将珍贵藏书中文书4201部,西文书2005部迁往辰溪晓滩天王庙,次年3月,全部藏书运抵晓滩。1940年清点藏书,由15万册减少到13万多册。1942年2月,常用图书迁回长沙原址开放,次年,战局紧张,图书从长沙迁湘潭文庙和湘潭石潭,后又迁长沙。1942年10月迁沅陵开馆,存晓滩的珍贵图书也陆续运往沅陵。至1946年3月迁回长沙中山东路临时馆舍时,古旧图书只有10万余册了,于1946年6月23日开馆。设在中山路的湖南图书馆内景 1949年10月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湖南图书馆,后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属湖南省文教厅领导。当时有新旧中文书103125册,西文、日文书共2534册,中文杂志233135册,西文杂志365册,报纸22种,嗣后在1950年至1953年的城乡土地改革、民主改革中抢救征集民间散佚的古旧图书约10余万册,1956年和1957年分两批接收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来的古籍30余万册,同时接收南岳图书馆古旧图书报刊12万余册,还接收湖南省新闻出版处连年没收、兑换来的反动、淫秽、荒诞书刊、连环图样本上万册。截至1958年年底止,湖南图书馆古旧图书报刊已达90余万册。相当建国前的九倍。嗣经1956年10月建立“湖南省整理积存图书资料工作委员会”和1958年元月改名的“湖南省清理积存图书资料工作委员会”的五、六十位老先生分编整理排架制卡,在1958年国庆节前共清理了古籍善本书、普通线装古书、旧平(精)装书、旧报刊共925444册。其藏书体系为古籍善本书甲编(简称“善甲”,1——2700号)、善本书乙编(简称善乙.l——2600号)、经部书、史部书、子部书、集部书、丛部书、“文”字号藏书、“烈”字号藏书、旧平装书、旧报纸、旧期刊、复本书等十三个部分保管收藏。自1959年至今的三十余年中,又经多次分编整理,并号合库,交换处理复本,调拨复本;购买征集古籍善本、地方文献、字画碑帖;接受公私捐赠等。其藏书数量与质量均有所变化,现存古旧图书报刊仍有80余万册。其中古籍有67661部,607100册,计经部门6167部,49497册;史部18886部,163938册;子部12207部,90172册;集部书18892部98702册;丛书4835部,106925册;善本书4900余部,49000余册,善本书零残本1756部,8880余册;地方志3679部,33214册;旧平装书几万余册,旧报纸506种,8000余册;旧期刊4900余种,8000余册(期、号)。复本书数万册。近几年来以《中国古籍善本书分类表》为基础,扩大类目,采用国家新颁发的古籍著录标准,重新将经、史、子、集、丛五部古书进行分类编目著录,又剔除部分复残本,同一内容的不同版本古籍集中统一排架,较前更为科学了。现已分编经部书2022种,5114部,42091册,复本1053部,7406册,合计6067部,49497册,史部书正在分编中;子部书9814部,61276册,复本389部,3904册,合计10203部,64380册,及佛经二部,一千余册,集部书16779部,113230册,复本2033部,33858册,合计147088册;丛书1480部,102756册,复本330部,17566册,合计1850部,120322册。

二古籍善本馆藏古旧碑帖拓片...现藏有古籍善本书4900余部,近5万册,真是牙签满架,卷轴盈筐,满目琳琅,蔚为大观。收湖湘善本之精华,集三湘文化于一体。

馆藏古籍善本书的入藏,始于民国初年。1938年10月因日本飞机轰炸长沙,将4201部珍贵中文书迁往辰溪晓滩,其中就有部分古籍善本书。1958年中山东路新书库落成,将1957年接收湖南省文管会调拨的善本书2000余部与馆藏善本2000余部,合并建立古籍善本书库于长沙市中山东路老馆大书库——东四楼(现湖南省少儿图书馆),当时书库南面以龙伯坚先生捐赠的樟本书箱和曾国藩富厚堂藏书楼书箱,放置善本书甲编古书2700部,北面以樟木书架放置善本乙编古书2500余部。1964年经馆领导研究决定馆藏善本书移藏大书库西三楼,后经1966年至1978年的多次反复挑选,从善甲中剔除清末刻印本、民国刻印本、抄写本600余部,从善乙中挑出明刻本、清初精制本数百部,增加新入馆的善本书近千部,当即取消“善甲”与“善乙”二部藏书,重新按经、史、子、集、丛五部排列,新制书箱400余个,将近四千部珍贵古籍善本书全部置放书箱中。

1978年至1980年5月普查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时,又剔除了不合符善本书标准的三性九条的书数百部,从普通古书中挑出符合全国古籍善本书标准的宋、元、明刻本数百部,明、清抄稿本数百部,使善本书总数达4900余部。1984年韶山路38号湖南图书馆新馆落成,新辟了设备齐全的善本专库,是年6月善本书迁入新善本书库。

考馆藏善本书来源有五:

一、接收湖南省文管会拨交的古籍善本书2000余部,其中有叶德辉侄子叶启勋、叶启发兄弟拾经楼,华鄂棠旧藏善本书数百种,有宋元刻本10多部,明刻本近100部,明清抄稿本数十部。以及道川何绍基、衡阳常大淳、湘潭袁芳瑛、沅陵冯星槎、长沙叶德辉、萧怡丰等名藏书家的善本书近千种。

二、从馆藏普通古书中挑出来的宋元刻本5部,明刻本800余部,明清民国年间稿本、抄本400余种,明清套印本、活字本50余部;

三、接受郑家觉、叶运阎、陈毖涛、尤伯坚、萧骧、文士员、何汉文等人捐赠的古籍珍本书200余部;

四、1963年至1982年从湖南大学图书馆、长沙市三中、五中、黔阳县图书馆、淑浦县图书馆交换调拨善本书100余种;馆藏字画选五、与北京中国书店、上海古籍书店、长沙古旧书店、扬州古旧书店、天津古籍书店交换古籍复本挑选购入善本书500余种。

自1960年至1980年经20余年的整理补充,挑选,湖南图书馆现珍藏有古籍善本书1900余部,49800余册,其中1980年5月报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2878部,33622册,定为湖南地方善本的有2061部,16200余册。如唐人写经五卷(五件)等。

共计宋元刻本27部,明刻本1427部,清精刻本1000余部,明、清、民国稿本、明清抄本1000余部,历代名家批校、题跋、圈点善本400余部,明清朱墨二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本84部,清初内府五色套抄本1部、明清铜活字、泥活字、木活字印本60余部,日本、朝鲜等外国刻本、活字本150余部。

三字画碑帖

建国以前湖南图书馆收藏的古字画碑帖较少,仅百余件。在建国后的四十五年中,共征集、接收、购入、接受个人捐赠的字画碑帖约万余件(册、卷、轴)。

四线装古籍线装古籍湖南图书馆收藏的普通古籍线装书原有七十余万册,在1980年以前分为经、史、子、集、丛、文、烈、复残本等8个部分排架保管收藏。其中经、史、子、集、丛五部藏书是由1956年至1958年的湖南省整理(清理)积存图书资料委员会统一按四库分类法整理分编上架的,“文”字古籍8万余册系1957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移交给湖南图书馆的,其中有数百部明清刻本,抄稿本杂混在一起,如明刻本《图书编》、《三才图绘》,清抄本《筹办事务始末》等善本书就是原“文”字号中的书。“烈”字号藏书78000余册系建国前湖南省中山图书馆遗留下来的古书。其中一部分系收购湘乡大藏书家陈毅家藏书,亦提出过近百部善本书。自1980年年底至今,湖南图书馆的几届领导和古籍分编人员将“文”、“烈”、“复残本”书和1958年以后新入馆的古书按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重新分类编目,取消“文”、“烈”、“复残本”编号藏书,成为现在的善本书和经、史、子、集、丛等五大部分藏书体系,并根据国家著录标准进行著录。现按经、史、子、集、丛顺序分别考述如下。

(一) 经部书

湖南图书馆经部书是以原经部书为基础,将“文”、“烈”、“复本”和新入馆的经部书统一集中配套,剔除复本,重新分类编目,并按分类排架。原有6167部,49497册,现有2022种,6114部,42091册,复残本另行排架。藏书特色是大部头丛编经书较多,如《皇清经解正续编》、《通志堂经解》、《古经解汇函》、《十三经注疏》等。其次是湖南籍经学家著作较多,计有清萧寅显《易象阐微》五卷、《大易图解》一卷,清安仁欧阳厚均《易鉴》三十八卷、清魏源《书古微》、《诗古微》、清郭嵩焘《礼记质疑》等数百种之多。历代名人经书有明沈泓《易宪》四卷,清乾隆九年(1744)补堂刻本;明来知德《来氏周易图解》、清同治十年(1871)长沙重刻本;明黄道周《易象正》十二卷附四卷;清康熙32年(1693)黄石斋刻本;清李光地《周易折中》二十三卷,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宋杨申《六经图考》六卷,清康熙61年(1722)礼耕堂刻本;清朱霈《经学质疑》四卷,清嘉庆7年(1802)望岳楼刻本等数百种。

(二)史部书史部书湖南图书馆藏史部诸书是以原史部书为基础,补入“文”字号和“烈”字号史部书二千余部,1958年以后入馆的和复残本史部书依次排于后面,经过多次剔除复本,仍有18886部,163938册,现已重新分编完毕。史部书的特点是湖南地方史地著作较多。除地方志和家族谱外,正史类二十四史的各种版本较为齐全,如清殿板二十四史,晚清五局合刻的二十四史,《四部丛刊》本二十四史,《四部备要》本二十四史等十余个版本。稀见珍本有清康熙刻本《两淮盐法志》、清康熙刻本《史贯》等未收入《中国古籍本书目》的善本书近百种,一百余部;清至民国年间的湖南地方史地著作有千余种,如《城南书院志》、《箴言书院志》、《禄江书院志》、《炎陵志》、《神鼎山志略》、《孟姜山志》、《衡岳图志》、《南岳志》、《大伪山古密印寺志》、《碧津渡志》、《桃花源志略》、《辰州府义田总记》、《洞庭上下石矾图说》、《沅江白波闸堤志》、《长沙定王台志》、《南岳二贤词志》、《保安湖田志》、《洞庭湖志》等地方山水、祠庙、寺观、陵墓、堤垸、书院专志,皆有裨于湖湘历史地理研究。史部、传记类除广收历代名人年谱传记外,还收录数十种湘人年谱传记,如《王船山年谱》、《曾国藩年谱》、《李星沅本传》、《巴陵人物记》等。政书类收录历代官宦从政方略,礼制、文化教育、国计民生等史料书。如《大清会典》、《九通》、《湖南县制》、《湖南省政政府施政纲要》、《林文忠公政书》、《湖南咨议局》、《万国通商史》等。家族谱家族谱是湖南图书馆的地方特藏古籍之一,计有1128种,1269部,4000余册,其中有明崇祯刻本1部,清康熙刻本3部,雍正刻本4部,乾隆刻印本60部,抄本3部,嘉庆刻印本50部,道光刻印本110部,抄本2部,咸丰刻印本63部,同治刻印本85部,光绪刻印本260部,抄本1部,宣统刻印本43部,民国刻印本380部,稿本1部,抄本4部,石印本8部,静电复印本9部,建国后家谱4部等。合计有家族谱1048部。又有民国36年至38年(1947—1949)的湖南姓氏源流稿本188种,188部,215册。总计家谱和姓氏源流有1316种1457部,4215册。名人家谱有元代湘乡冯子振(湘乡)山田冯氏族谱)、元代浏阳欧阳玄《(浏阳)欧阳氏族谱》,清宁乡王文清《(宁乡)王氏五修族谱》等湖南历代名人谱碟近百种。革命伟人家谱有黄兴的《(长沙)经铿黄氏族谱》、毛泽东《(湘潭)韶山毛氏族谱》、刘少奇《(宁乡)南塘刘氏族谱》等十数种。

史部地方志亦是湖南图书馆的特藏。90年来经多方收集现有地方志书1030余个单位,2510余种,3679部,33214册。其中外省方志有2100余种,2490余部,22614册,湖南方志有410余种,1090余部,10000余册。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地方志有《(正德)姑苏志》、《(弘治)河南郡志》、《(正德)朝邑县志》、《(嘉靖)秦安志》、《(万历)湖广总志》、《(康熙)永州府志》、《(乾隆)武进县志》等60余种(其中有的湖南图书馆有藏本而未报送全国书目)。还有广西的《道光)白山司志》十八卷首一卷跋一卷,清王言纪修,朱锦纂,清道光10年(1830)刻本,经查对系全国方志孤本。

(三)子部书龙藏湖南图书馆收藏的子部书,是在1958年分编整理的子部书的基础上,补入“文”字、“烈”字号子部书和1958年以来新入库的子部书重新配套,剔除复残本,重新分类编目,按分类排架。原数字为12200余部,90000余册,以及清雍正至乾隆初年刻印的佛经《龙藏)二部。现为10207部,66180册。藏书特点是儒家著作众多,广收历代名儒著作千余种和中医药著作千余种,有的系全国孤本,如《济阳纲目》、《济生拔粹方》等,湘籍名医抄稿本亦有数十部。释家类收录湖南宁乡密印寺、南岳各寺院僧人著作数十种,有裨于中国佛教史、湖南佛教源流考索。

(四)集部书《楚辞》湖南图书馆现收藏有历代名人总集、别集、小说、戏曲等古书16779部,113231册。自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离骚》、《楚辞》至民国年间的名人诗文词曲戏剧小说等文学著作,大多有所入藏。最突出的是历代名人别集较多,计有楚辞著作170部,360册;汉魏六朝人著作187部,796册;唐、五代人著作653部,3573册;宋人著作746部,7267册;辽金夏人著作26部,171册;元人著作86部,492册,明人著作602部,4238册;清人著作4152部,21653册,民国年间人著作1914部,4047册;建国后的名人著作142部,168册。其中明、清、民国年间的湘人诗文集著作约有2000种,数千余册。著名的有汉代《刘令君集》、南朝陈《阳常诗集》、唐代《李群王集》、《胡曾咏史诗》、宋代《周元公集》、《南轩先生文集》、元代《梅花百咏》、《圭斋文集》、明代《刘坦斋先生文集》、《石淙诗稿》、清代《石村诗文集》、《了庵全集》、《楚风补》、《楚诗纪》、《半霞楼近稿》、《知养恬斋全集》、民国年间《悔晦堂文集》、《养复园诗集》等。明、清、民国年间章回小说达数百部,有的为建国后未出版的,现多家出版社常有编辑人员在查阅考证,准备重新点校出版。其他词曲、诗文评等古书,亦广为收藏,皆有裨于中国文学研究。

(五)丛部书《曾国藩全集》“湖南图书馆现有丛书1480部,102756册,复本330部,17556册,合计为1810部,120242册。我馆原有丛书20万册,早在1964年经湖南省文化局批准与北京中国书店进行等价交换。交换的有《四部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四部备要》、《王船山遗书》、《曾国藩全集》等。中国书店交换给的书有宋元明清刻本、清抄本等善本书100余种,以及地方志、家谱。普通古书数千余种,前后交换4次。后与上海古籍书店交换回古籍善本、唐人写经、丛书、地方志等1000部,与长沙古旧书店交换回元刻本《乐府诗集》一部,明清刻本数百部。大大丰富了馆藏。馆藏丛书的特点是大部头的纂编丛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比较齐全;其次是湘籍作家的丛书较多,如清衡阳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四种版本,清衡山旷繁本《岣嵝八种》,清乾隆刻本、清安乡潘相《潘子全书》,清乾隆刻本,清衡山聂镐敏《聂氏丛书》,清道光刻本;清新化邹汉勋《邹叔子遗书》,清道光刻本,清宁乡黄本骤《三长物斋丛书》,清道光刻本等湖南地方珍贵丛书。以及长沙善化陈远溶《麓山精舍丛书》、长沙皮锡瑞《师伏堂丛书》、湘乡蒋德钓《求实斋丛书》、湘潭王闿运《湘绮楼全书》、湘乡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长沙湘潭叶德辉《席园全书》等数十种。丛书中有汇编丛书623部,79808册;地方丛书89部,4362册;家集丛书61部,877册;自著丛书675部,18422册。

五:旧平装书

湖南图书馆现有旧平(精)书10万余册,建国前版西文、日文书不计算在内。馆藏旧平装书始于建馆初期,当时作为应时新书购买的。据1920年编印的《省立湖南图书馆目录表》七册和1928年馆长傅熊湘编印的《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书目》十卷二册记载,约有各个学科门类的旧平装书数万余册。1938年馆藏图书15万余册中,其中有中文平装书数万余册,1949年10月湖南省中山图书馆移交下来的藏书中,有平装书28000余册。1949年10月至1957年接受了南岳图书馆和湖南省文管会等公私单位、个人的旧平装书约10余册。1958年以来从北京中国书店、上海古旧书店、长沙古旧书店交换采购近万册旧平装位、入藏总数达20万册。1953年至1958年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全面改编.后时有新入馆旧平装书增补。四部丛刊藏书分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哲学、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国家军事、法律、文化教育、艺术、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农艺畜牧水产、综合参考等十七大类。近年经过清点仍有平装书80000余册,《万有文库》一、二集、《丛书集成》、《四部丛刊初编》、《新中学文库》等旧平装丛书20000余册,编有卡片目录和书本目录三册。藏书特点是古今中外历代名人著作、传记、小说、诗文集众多。其次是湖南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史料图书收藏丰富,在纂修湖南省志和地市县区乡镇志时得到了全面的使用。

六建国前旧报刊

湖南图书馆现藏建国前的中文报纸506种,8000余册(份);中文期刊近5000种,80000余册(期、号)。馆藏报刊入藏始于建馆初年,在建国前编印的藏书目录中时有记载。经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和1938年的长沙文夕大火散佚不少,至1949年10月接收时,仅有报纸22种,中文期刊33322册(期、号)。1949年至1958年旧报刊逐年递增,并建立于报刊专库。“文革”中又补入一批旧报刊。考馆藏中文报刊来源有七:一、原湖南省中山图书馆遗留的旧报刊有3万余册;二、南岳图书馆、妙高峰中学移交数千册;三、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移交数千册;四、“文革”中从长沙市废品仓库、废品站,“文革’物资查抄办公室抢救旧报刊近千册;五、建国以来从北京中国书店、上海古旧书店、长沙古旧书店交换、采购、配套补缺一批中文期刊;六、接受文士员、萧骧、何汉文等个人捐赠的报刊数百册;七、“文革”中湖南师范大学送来旧报纸一汽车,长沙二中送来报纸二大板车。从而形成了湖南图书馆品种众多、内容丰富的旧报纸期刊特藏专库,现在绝大部分都已经过整理、缩微复制。

(一)报纸《抗战日报》馆藏旧报纸是按报名笔画顺序排列的,每一种报再按年代先后排架。原排架号从l-426号,后因陆续增入报纸,今实有506个号,也即506种。备有卡片目录,编有书本目录。时代久远的珍贵报纸有《吉林白话报》、《京报》、《湘报》、《湘学报》等十数种;革命进步报纸有1911年10月出版的《湘省大汉报)、1912年《演说报》、1912年9月澧县出版的《九渲共和报》、1915年创刊的《长沙大公报》、1920年9月创办的《湖南通俗报》、1926年7月25日在长沙创办的《湖南民报》、1926年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办的《革命军日报》、1930年7月27日-30日彭德怀、膝代远、袁国平在长沙创办的《红军日报》、1938年l月由中共党员黎澍、唐荣前主办的《观察日报》、1938年1月28日由徐特立指导、田汉主办的《抗战日报》、1946年12月创办的长沙《长江日报》、1946年-1949年的山东《大众日报》等数十种。还有闻名中外的大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南京《中央日报》、《长沙日报》、《湖南国民日报》和地方民报《湘乡民报》等。

(二)中文期刊

馆藏中文期刊是按期刊名笔画顺序排列的,1958年分编完毕后。建立了卡片目录,编辑了书本式目录《馆藏中文旧期刊目录》上、下册、《中文旧期刊目录》(分类索引)一册,原排架号为1-4511号,“文革”中经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调拨属于湖南省军、警、宪、政、特等刊物193种(有的有复本)给湖南档案馆。嗣后将1958年以来和“文革”中新入馆的旧期数百种,仍按刊名笔画陆续补编插入各期刊中。编有《馆藏中文旧期刊目录》。期刊特色是革命进步刊物较多,计有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湖南主办的《湘江评论》、1923年4月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l-4期,1924年李维汉主办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民周报》、1925年8月由湖南战士社出版、长沙文化书社发行的《战士周报》、1925年12月广州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革命半月刊》、1937年9月萧敏创办的《前进周刊》、1943年5月至l946年9月由中共晋绥总学委会和中共晋绥分局编辑的《晋绥学讯》、1946年山东解放区编辑出版的《山东教育》、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出版的《战地半月刊》等近百种。著名的全国性期刊有《东方杂志》、《国民政府公报》、《政治官报》、《南洋官报》、《教育杂志》等数百种。湖南地方期刊有《湖南官报》、《湖南政报》、《湖南省政府公报》、《湖南实业杂志》、《湖南教育杂志》、《湖南清乡公报》、《湘灾月刊》、《国师季刊》等1000余种。

§ 荣誉

活动场景图书馆以韶山路新馆舍开放为新的起点,提出了“无愧第一流的馆舍,争创第一流的工作”的行动口号,10多年来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推进发展”的指导思想,持续不断地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的活动,在馆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馆人员开拓务实、团结进取,全面履行省馆的社会职能,在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全省或全国的文明(先进)单位。1994年文化部对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排名第四,仅次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1998年第二次评估检查,被定为一级图书馆。还先后获“全省文明图书馆”(1995)、“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1996)、文化系统“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7)、“全省文明图书馆”(1998)、“省直机关1998年度双文明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 地址

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邮编:410011

6路、7路、104路、602路、202路到东广济桥下;348路、368路、138路、139路、112路到文艺路口下;101路、131路、122路、406路、301路、9路在窑岭下

§ 相关词条

澳门中央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常州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台中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长春图书馆

§ 参考文献

http://www.library.hn.c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