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布里亚诺 |
释义 | § 简述 在意大利北方,文艺复兴进入黎明阶段不是十分明确的,即是说,它的艺术发展还拖带着晚期哥特式思潮的影响,时间上大概从14世纪末叶起。 § 详述 这种晚期哥特式美术在南部进步思潮的冲击下,开始出现新的倾向。可是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威尼斯、比萨、热那亚,在12、13世纪之间由于处于西欧与东方贸易的整个中介地段,加上十字军远征把拜占庭、阿拉伯人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利益排除之后,那里的手工业生产象雨后春笋般地形成高潮,这些城市的文化高潮也随之出现。 安布利亚是北方一个行省,安布利亚画派就带有这种特色。 这一幅《三王朝拜》祭坛画是15世纪初安布利亚画派早期代表作之一,它具有北方晚期哥特式艺术的明显痕迹。画家贞提尔·达·法布里亚诺(约1370~1427),在完成这件作品时,佛罗伦萨的祭坛画的面貌已大为改观,人物造型也比以前更富有真实感。据说这幅祭坛画原是受佛罗伦萨贵族巴拉·斯特罗奇的委托而作的,它又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原来置于圣托里尼塔教堂内,用的是丹配拉画法(或称蛋彩画,一种用鸡蛋清加水胶颜料调和的材料)。 《三王朝拜》描绘耶稣降生后东方三博士来朝拜的场面。伯利恒上空出现一颗奇亮的星星,三博士测知将有救世真主降生,他们就携带礼物与众家人,朝着那颗奇亮的星星的方向寻来,并在伯利恒找到刚生下的小耶稣。这种传统宗教题材在不同的画家中有千差万别的构图,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有学识渊博的博士与小耶稣。历史地看待这种题材,它是一种颂扬公正与智慧的宗教心理反映。 在这幅画上,画家把主要人物都视为圣者,不仅圣母头上有圣光,连她身后的约瑟、三博士都有圣光。画家很善于运用颜色,细节丰富,具有镶嵌画特色。远处有不绝如缕的人马队伍。右边近景的大队人马已随三博士涌入画面中央;左边是参拜圣婴的场面。在两个场面之间,还画上了产婴的畜厩与牲畜。这一切是以极其细腻的描绘手法来展现的。此外,在祭坛画主画的下边,有三幅裳画,构思也极丰富:中央是《逃亡埃及》,左面是《基督降生》,右面是《宫参》场面,并且都很注重平面透视的深度感。 这种富有叙事性的祭坛画,一般要受宗教规范制约的。此画约作于1423年,绘于木板上,约有300×282厘米,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