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消息 |
释义 | § 概要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软件对象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和通讯是利用消息的。 § 释义 [1]message 人们常常把外界的各种报道称为消息.消息反映知识状态的改变. [拼音] [xiāo xi] information ; news ; tidings “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要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要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或丰盈或虚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滋长。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就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它们的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载,所以“消息”又叫新闻。 消息是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最常用的一种文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得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1] § 详解 1. 消长,增减;盛衰。 《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高亨 注:“消息犹消长也。”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清 顾炎武 《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 2. 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 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 休养;休息。 《晋书·谢玄传》:“诏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 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 《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 停止;平息。 《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闾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 斟酌。 《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辂,参用旧典,消息取舍,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辟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 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准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 征兆,端倪。 《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 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 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 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 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 《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说,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 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 词牌《永遇乐》别名。 中医术语 消息①指体察斟酌病情。《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②指调养。《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电子消息内涵 消息,软件对象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和通讯是利用消息的。 单一的一个对象通常不是很有用的。相反,一个对象通常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其它对象的更大的程序或者应用程序。通过这些对象的交互作用,程序员可以获得高阶的功能以及更为复杂的行为。你的自行车如果不使用它的时候,它就是一堆铝合金和橡胶,它没有任何的活动。而只有当有其它的对象来和它交互的时候才是有用的。 软件对象与其它对象进行交互与通讯是利用发送给其它对象来实现的。当对象A想对象B来执行一个B中的方法,对象A就会消息给对象B。如图1所示。 有时候,接收的对象需要更多的信息就至于它可以正确知道该如何做。比如,当你想改变自行车的齿轮,你就必须指出哪个齿轮。这个信息是将信息作为参数来传递的。如图2所示的现实了一个信息由三个组件组成: 被寻址消息的对象(YourBicycle) 要执行方法的名字(changeGears) 这个方法需要的所有参数(lowerGear) 上面的三个组件对于接收方的对象执行相应的方法是给出了充分的信息。再也不需要其它的信息或者上下文了。 电子消息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好处 对象的行为是通过它的方法来表达的,因此消息传递支持所有在对象之间的可能的交互。 对象不需要在相同的进程或者相同的机器上来发送和接收消息给其它的对象。 § 文体结构 (一)标题(1)单行题(2)多行题 1.引题(眉题、肩题):交代背景。 2.主标题:概括主要新闻或消息。 3.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 (二)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三)主体:承接导语,扣住中心,对导语所概括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四)背景:说明原因、条件、环境等。 (五)结语:或小结,或指出事情发展方向等。 § 文体特点 真实准确 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消息必须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用确凿的事实来教育影响读者,绝不允许虚构和添枝加叶。无论是构成消息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真实、准确可靠。 讲究实效 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短小精粹 消息要用较小的篇幅,简练的文字来叙述事实、传达信息,要求内容集中,言简意丰。 § 文体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 文体特征 (一) 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消息也是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之中。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初学写消息者常忽略这一特征。写作中总是急不可待地站出来直接地对所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用事实说话的具体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对比衬托、不偏不倚、再现场景、细节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等等。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方法。 借口说话。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称引述法。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即作者假托他人之言,实际上均是记者之语。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什么什么,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二是实引,即实实在在引用别人的话。话虽是别人的,但却经过记者选择,别人话中的观点也是记者想表达的观点。 全面、平衡。即要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报道。当社会各方面对某一事实(事件)有不同的意见,报道应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二)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这一特点亦与“用事实说话”相关。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因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所以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三) 简明扼要 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故列宁曾称之为“电报文体”。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希望在最短的阅读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短要建立在实的基础之上,长而空固然不行,短而空也不好,空洞无物的短,也是长。很多人认为短新闻写不了大主题,短文因其短小而“困锁才情”。故而一味追求“长”,本来最好写两百字消息的题材,通过对其“信息”层次的“开发挖掘,”硬拉出一篇数千字洋洋洒洒而空空洞洞的通讯。有些作者则片面求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去其“血肉”,只剩几根“枯骨”。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注意的。写短是一种艺术。消息写短的方法很多,如一事一报法,浓缩(概括)事实法,取其一角法,化整为零法(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变更体裁法、先简后详搞连续报道等等。此外,消息在新闻体诸体裁中,时效性是最强的,对“时间新”的要求最高,要求争分抢秒,迅速完稿,“立马可待”。 § 文体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 《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 消息写作综述 这是目前适用最广 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 一,什么是消息. 消息的定义。 1,消息的定义。消息,就是用最简要和迅速的手段报 道最近发生事件的一种新闻宣传文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 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 狭义的新闻 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 新闻的主角,其它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 它的发展和补充。学会消息写作便意识着掌握了打新闻写作 大门的钥匙。我们初学新闻的同志在看报读报时,看到的 "本报讯,本刊讯,新华社南昌讯,据**社**讯"等开头的。都称之为消息,我们常说的"豆腐块",任何一张报纸都有 若干条消息。 (一)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 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二)消息5W+1H,whe 何 时,where 何地,who 何人,what 何事,why 何故,how 如 何; (三)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 结构"两大类。 二,消息与信息的区别 信息与消息乍一看并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析,它们之 间却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信息, 对于在坐的大家都比较熟悉, 乡镇,县直单位都要向本级,上级党委政府报写信息,这个 叫政务信息,它是用较短的篇幅,最简洁的文字,及时准确 反映政府,单位工作运转情况,以及与政务活动有关的新情 况,新问题,供领导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形式.而消息则是新 闻的主体, 是传播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 消息比较复杂一些, 而信息则相对简单一些。 首先,从形式上看,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消息可以 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 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说明和对科技信息需要补充说 明两种特殊情况,才有副题,但绝对不能有引题.因此,信 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 题。 另外,任何消息都有讯头,新闻消息的讯头用来标明消 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 息的具体地方。 其次,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 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文章开头的 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 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们要求 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和最多的信息。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 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 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 赅。 第三,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 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行文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告诉受众是什 么不是什么,只求点到为止,既在"短"字上见真功夫。因 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 字数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豆腐块".信息短而 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 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 多做渲染和铺垫,还有对背景材料的灵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错误地把信息等同于消息, 认为得到了消息,就是得到了信息.例如,当人们收到一封 E_Mail,接到一个电话,收听了广播或收看了电视等等,就 说得到了"信息".确实,人们从接收到的 E_Mail,电话, 广播和电视的消息中能获得各种信息,信息与消息有着密切 的联系。但是,信息与消息并不是一件事,不能等同.消息 中包含信息,是信息的载体.得到消息,从而获得信息.在 我们写作过程中如何处理消息和信息呢,其实很简单:向新 闻媒体投稿就写消息,向上级部门就报信息,消息可改成信 息,信息稍为加工一下可改成消息,两者兼顾,这就解决了 。你们有些同志说的既要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又要完成信息报 送任务,没有时间写的问题。 三,怎样写消息,也就是如何发现新闻。 1,写什么(内容) 也就是如何发现新闻。 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 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新闻的关键.我们报道组 的同志也经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苦恼。就我个人发现 新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一是从网上找新闻.现在各政府部门基本上建立了自己 的网站,他们会将本部门的信息上传到网站。我们就可以从 这些部门的网站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新闻线索,比如我写的 《会昌建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226户困难家庭受惠》 , 《会昌米粉出口领跑全国 1至7月出口总量占全国6成》 就是在政府网站和五丰公司网站发现的简讯。 同时,经常浏 览一些本地的论坛,看论坛里大家最近在讨论什么问题。如 我写的《别让"毒"物害孩子》的文章就是在部门网站的论 坛上找到的新闻线索。 二是从会议上找新闻.其实每次会议都会传达很多信 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定可以找到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线 索,特别是一些单位的经验交流更具有新闻价值。在一次会 议上,我听到某位县领导说到我县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农合与 民政大病医疗救助捆绑工作机制,我觉得这个消息非常有价 值就立即去采访,最后写成了《会昌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农 合"和民政医疗救助捆绑全县1.79万名农村困难群众病有 所医》的文章.。 三是从公文中找新闻.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单位的工作 简讯,工作总结等,其实这里面也蕴藏了很多新闻.我没事 的时候就经常翻翻这些工作总结,也可以找到一些有价值的 新闻线索。比如我写的《会昌科技示范园助推现代农业》这 篇文章就是在工作简讯上找到的新闻线索。 总之,只要我们 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新闻。 2,怎么写(技巧) 怎么写(技巧) 。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 了新闻五要素, When(何时), Where(何地), 即: Who(何人), 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 W 和一个 H 中, 最主要的是 What(何事),Who(何人)。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 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 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 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 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 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 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 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 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 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 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 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 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 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 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 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 主题"这一说法.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 做何事 何人( 何人 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 what 到底能不能打(what) (2008年10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 2, (who) 学校 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 (why) 劝其转学 (what) (2008年10月01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 ; 3,会昌(who) 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 (2009年1月4日,来源:赣 南日报) 。 (二)导语. 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 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 (when) ,地点(where) ,人(物)who,事件 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 "年礼" 赣南日报 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 ,石 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 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 卡(what) ,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 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 故事的叙述手法。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 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 的? 2,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3是 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 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5,主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 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 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 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 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 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 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 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 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 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 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 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 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 义或目的或总结。 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 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 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 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 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 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 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 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 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 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 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 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 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 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 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 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 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 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 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 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 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 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 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 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 ХХ 部门举行迎新春 座谈会;导语:昨日,县 ХХ 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 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 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 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 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 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 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 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 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 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 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 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 幅较大, 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 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 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 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 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 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 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 美 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 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 众处于消极的地位。 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 "他说的表现, 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 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 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 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 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 Why(为什么) .。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 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 的不同。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 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 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 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 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 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 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 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 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 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 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 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 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 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 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 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 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 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 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 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 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 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 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 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 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 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 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 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 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 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其实,在消息写作 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 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 六要素 通常的概括是: 1.五个“W”,一个“H” when何时(什么时间) where何地(什么地方) who何人(什么人) what何事(什么事情) why何因(什么原因) how何果(结果如何,情况如何)[2] § 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很像倒置的金字塔。 特点: (1)便于读者阅读。把最重要的事实摆在第一段,可以避免一般事实掩盖了重要的事实。读了第一段,便知道消息的主要内容。 (2)便于编辑及时、有效地处理稿件。 (3)便于标题制作。 2.金字塔结构 这是将事实结果,最重要的材料留到最后才显示出来的消息结构。相对于“倒金字塔结构”而言,又称“积累兴趣”结构。它不像倒金字塔结构依据材料的重要性安排结尾,而是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事件的开头,便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便是消息的结尾。直到最后,才把事情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显示出来。[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