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舍镇
释义

§ 农业发展

杨舍镇杨舍镇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公顷。近年来,杨舍镇紧紧依托紧靠城市区位优势,加速城郊型农业经济的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我镇已建立和发展了具有本镇特色的花卉苗木、蔬菜、果品、水产、畜禽养殖、奶牛等六大特色产业,培育了梁丰牛奶、神园葡萄、三利农业、城北粮食示范方等省市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先后申报通过10个葡萄品种、5个奶制品、2.5万亩大米、2万亩小麦和4个蔬菜品种的绿色食品认证;获得了“神园”葡萄和大米、“乐得富”肉鸭、“金绿缘”肉鸽、“科科”青虾和蟹、“周家桥”羊肉等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品牌认证;其中“梁丰”牌巧克力和“神园”牌葡萄分别成为中国名牌和江苏名牌产品。尤其是近几年,休闲观光农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神园农庄、水缘垂钓中心、三利现代农艺科普园等已成为我镇现代农业的又一大特色亮点.目前,杨舍镇正以实施高效、规模、生态、品牌、机械化的发展战略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展现出现代农业新的风采。

§ 古镇风貌

杨舍镇

杨舍在历史上是暨阳古城,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访古探幽,吟诗作文。清代中叶著名诗人,历史学家赵翼就写下动人诗篇“暨阳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何人好事欲穷览,旁涯筑起凌霄楼”。“我来拾级快登望,果然一豁心目旷”。1200多午前,唐代高僧鉴真五次东渡日本弘法,因江海险阻,五次失败,唯第六次从杨舍东郊的古黄泗浦启航而终告成功,故被佛门视为吉祥福地。

§ 招商引资

流动读书车进农村社区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11日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批准面积为4.62平方公里。后省政府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3年1月批准设立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与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这两个园区均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特色产业园。2003年3月,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与张家港欧洲工业园合并,园区规划总面积扩大至35平方公里。2006年10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对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南延北扩,综合开发,规划面积调整为57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发展中的新城区。截至2006年底,全区已累计批办工业区企业150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00多家,超千万美元的三资企业38家。累计完成合同外资32亿美元,注册外资18亿美元,到帐外资13亿美元。已引进了十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综合实力已跻身全省同级开发区前十强。

杨舍镇是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下辖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5个城郊办事处、51个行政村,常住户籍人口25.5万,流动人口15万。近年来,全镇人民以奋力打造江苏省第一强镇,把杨舍建设成为经济强镇、文化大镇、江南名镇,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与时俱进弘扬发源于杨舍镇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明星乡镇”、“全国最佳乡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苏州市双拥模范镇”等多项苏州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连续20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镇,综合实力在全国千强镇排名中名列第八位。200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2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5.68亿元;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8亿元,入库税收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2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已基本达到或超过“江苏省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由此成为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

§ 文化体育

西湖苑社区党务公开栏近期,杨舍镇城东街道党工委围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社区和谐文化”工程,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对花园社区的广场至沙洲东路的休闲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规划、重新认证和设计包装。他们把原先的臭水河进行了填土,将其改造成文体休闲广场,购置儿童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增设门球场、乒乓球场、儿童健身场地、露天舞台、对弈长廊、文化长廊、葡萄景观休闲长廊,增添了4辆可供居民免费读书看报的图书流动车,还对原先的篮球场进行了改造,铺浇了塑胶场地等,整个工程面积达4500平方米。

杨舍镇城东街道花园浜小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住宅区,该区域居民住宅密集、人口众多,同时,存在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环境质量差以及平屋顶漏水、保温隔热差、地面常溢水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亲民利民角度出发,自2005年至2007年,对花园浜小区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改造。为了不断满足居民的文化、健身、休闲的需要。今年,城东街道把花园浜休闲广场建设作为2008年的一项实事工程,它的建成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内涵,把社区活动功能延伸到小区,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健身、文化、学习活动,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 文明新风

居民群众在修葺一新的广场晨练。近年来,杨舍镇紧紧围绕“城乡一体文明”的目标,结合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把城市社区概念引入农村,以城市标准规划农村,以社区标准建设村庄,以市民标准培育农民,全面加快农村城市化、村庄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促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对接。

早春的杨舍,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新气象。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发现作为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创建主阵地的杨舍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度,一招一式都直指两个字:文明。日前,杨舍镇“相约文明,共建和谐”大型社区行活动正式启动,掀开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新篇章。

§ 城市建设

杨舍镇杨舍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农村拆迁安置小区越来越多,而目前对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该镇根据各拆迁安置小区地段不同造成的人员组成不同、资源优势不同、市民需求不同,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确立了“一区一特”建设的工作思路,以此推动各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的文化特色建设。

2006年建成的东湖苑社区以“和”字文化为特色,突出了中国传统的“和”字文化,使社区“居民之家”形成了“和”字文化特色,和谐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杨舍镇正在建设的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共有15个。新建的新丰苑小区以“德”字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楼道、走廊创设宣传阵地,精选制作了有关“德”字的名言古训,社区内大力弘扬子女孝顺父母为人子的德;父亲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照顾家庭为人父的德;夫妇互敬互爱、奉养父母,携手努力共建家庭的夫妇之德;朋友往来讲求信义的为友之德,“德”字文化成为小区内的一大特色。另外,在建的其它农村拆迁安置小区根据各小区的特点,正在以“安”、“孝”、“礼”、“乐”、“亲”、“健”、“勤”、“诚”、“丰”等寓意深刻的字,加快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做好社区特色文化文章。

§ 农村社区建设

居民认真参观“相约文明,共建和谐”社区行板报展览。“建设农村新社区,关键在于三个坚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杨舍镇认真按照三个坚持,整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属地管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农村社区,首先需要解决党员干部、农村群众的认识问题。杨舍镇党委针对基层党组织对拆迁安置社区存在的管理难、负担重、包袱大等思想问题,镇党委书记带领机关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深刻感到,加强对拆迁安置社区管理和民生保障同样重要,行政村决不能因老百姓拆迁安置而放手不管。于是,今年3月,镇党委专门制定了农村拆迁安置社区属地管理规定,并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指导,全镇14个拆迁安置社区建设都分别列入全镇有关行政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不仅分别建立了拆迁安置社区党组织,而且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加快了社区办公、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一区一品。在加强社区建设中,杨舍镇党委从各个拆迁安置社区的实际出发,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标准、重在特色”的原则,着力在育亮点、创特色上做文章:激发动力。杨舍镇党委于4月初专门召开了城乡社区党建工作会议,认真探索实践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实现有机统一的具体途径;增强活力。镇党委宣传部门根据这些社区处在市区和具有农村人文传统文化等情况,旨在建成各具文化内涵的特色社区;增添魅力。杨舍镇党委在限时到6月底完成这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调融亲民、惠民、安民于建设之中。

坚持群体推进。为了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杨舍镇党委采取了城乡结对互动的举措,专门举行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结对签字仪式;并与属地党组织约法三章,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行政村全年工作的考核内容。至6月上旬,这批农村动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全面完成,将成为港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文明城市增添新的光彩。

§ 参考链接

http://www.zjgxw.cn/html/lianbanzhuanban/jinriyangshe/index.html

http://www.zjgys.gov.cn/yangshe/index.aspx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