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榆林市 |
释义 | § 历史沿革 地图 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部(今靖边县北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 § 行政区划 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林市 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38万人(2004年)。 榆阳区 面积7053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719000。区人民政府驻北大街。 神木县 面积7635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719300。县人民政府驻神木镇。 府谷县 面积321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719400。县人民政府驻府谷镇。 横山县 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719100。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 靖边县 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718500。县人民政府驻张家畔镇。 定边县 面积6920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718600。县人民政府驻定边镇。 绥德县 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718000。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 米脂县 面积121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718100。县人民政府驻银州镇。 佳 县 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719200。县人民政府驻佳芦镇。 吴堡县 面积 428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718200。县人民政府驻宋家川镇。 清涧县 面积1881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718300。县人民政府驻宽洲镇。 子洲县 面积204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718400。县人民政府驻双湖峪镇。[1] § 革命史实 榆林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明末,由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1900年8月,本市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爆发了义和团反天主教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46年三边解放,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教案。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爆发的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榆林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在这里发表了《东征宣言》,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和《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认务》等光辉著作;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特别会议、小河会议;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作出战略反攻决策,下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征;在这里为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当时,陕北人民在欠收、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响亮的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等口号,全力支援前线,发生过一年七次交纳公粮的感人事迹,谱写了兄弟争先、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壮丽赞歌。佳县民歌手李有源情不自禁地高唱《东方红》,唱出陕北人民热爱领袖毛泽东、热爱党中央的真挚感情。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张映文的《扶我上战马的人》、张俊贤的纪实小说《红太阳从这里升起》以及电影《悠悠故人怀》、《沙家店粮站》、《巍巍昆仑》等都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写真。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 地理资源 地势 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 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0.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为-24℃,年降水量412.4毫米。自然灾害多,有旱、霜、风、雹等。 河流 黄河沿榆林市东边直流而下,境内主要河流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和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长城以北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最大的红碱淖海子面积6667公顷,储水6亿立方米,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 矿藏 陕北油田 榆林市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3种,金属矿产只有铝土矿1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钠盐、镁盐和芒硝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高岭土、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泥炭等6种,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2种。榆林市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能源和盐类矿产具突出优势,已探明储量巨大,资源远景相当可观,且分布集中。全市所拥有的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占全省约95%,占全国约30%,以绝对优势超过全国任何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堪称全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第一(州)市。 煤炭资源:含煤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4%,预测资源/储量2714亿吨,已探明资源/储量1406亿吨。其中陕北石炭二叠纪探明56.7亿吨,侏罗纪探明1349亿吨。煤的灰分平均7-9%,含硫小于1%,含磷0.006-0.035%;发热量28.470-34.330MJ/kg。神木北部矿区已建成全国特大型现代化年产原煤800万吨的矿井有大柳塔煤矿、活鸡兔煤矿,在新民矿区正在进行基建的特大型矿井有榆家梁煤矿、杨伙盘煤矿。同时在榆神矿区正在勘探,规划建设的特大型矿井还有榆树湾煤矿、大保当煤矿、航来湾煤矿。2000年全市原煤产量为2900万吨。不久将来,榆林市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环保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天然气: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天然气预测远景资源量4.18万亿立方米。气源中心主储区在榆林市请边、横山两县,现探明储量有2691亿立方米,气田储量丰度为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单井最高无阻流量为126万立方米/天。属于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机硫极微。在燃烧中不产生灰渣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小,被称为清洁燃料,目前已向北京、西安、银川等中心城市输气,并列入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补充基地。2000年生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市内同时建设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厂,年产甲醇20万吨(地方9万吨)。 石油: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子洲、横山等地,含油面积2300平方公里,预测资源量6亿吨,已探明储量3亿吨。2000年生产石油180万吨(地方80万吨)。 岩盐:长庆油田榆林、米脂、绥德、佳县、吴堡等地发现特大型岩盐矿床,探明氯化钠资源量8854.55亿吨,平均品位96.47-98.16%,硬石膏型,大部属一级品。规模巨大、盐质优良。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达33万亿元,超过全国任何一个省区。预测岩盐分布范围达4.3万平方公里,总资源量达6万亿吨,开发利用前景良好。陕北特大型盐矿的发现,填补了陕西钠盐短缺的历史,为发展盐化工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目前,已确定在镇川建立年产8万吨真空盐盐厂,盐化工建设也正在积极规划立项。 § 人口民族 2006年末,榆林市总人口为351.63万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初查,全市共有25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男923人,女1061人,分布在12个县(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有1189人,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其他少数民族:蒙古族295人,藏族104人,维吾尔族44人,苗族18人,彝族98人,壮族10人,布依族14人,朝鲜族26人,满族122人,侗族9人,瑶族5人,白族6人,土家族29人,哈尼族4人,傣族1人,佤族2人,畲族1人,东乡族1人,土族1人,仫佬族1人,塔吉克族1人,鄂伦春族1人,门巴族2人。[2] § 国民经济 农业 榆天化 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加快以山川秀美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关键措施。米粮下川,林草上山,打坝淤地。2000年全年退耕2万公顷,造林8.4万公顷,绿色长廊2.15万公顷,绿色长城1.21万公顷,飞播造林4万公顷,人工种苗6.7万公顷。榆林市森林面积108.6万公顷,覆盖率为24.9%。草地面积1 95.52万公顷万亩天然草地170.32万公顷,“三代”面积72.3万公顷。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羊、果、薯三大主导产业。 工业 榆林市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是目前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5—6亿吨,探明1.9亿吨。截止目前,国家和地方已投入资金200亿元,能源重化工基地已具雏形。全市有企业7000多户,大中型企业15个,重点为纺织、煤炭、石化、轻工、电力、化工等。抓住有利时机,以建设特色经济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炭、电力、化工等支柱产业。2010年,榆林市是陕西省工业发展最快的一个市,榆林最快的就是能源。 § 风景名胜 榆林市人杰地灵,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宝地。历史上有秦始皇长子扶苏、秦大将蒙恬和汉朝名将李广戍边镇守,大夏王朔赤赤连勃勃兴国建都,杨家将父子杨继业、杨延昭,抗金名将韩世忠,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红石峡是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名胜古迹还有镇北台、青云寺、易马城、星明楼、沙地植物园、统万城、红碱淖、二郎山,七星庙、古长城、白云山庙群、李自成行宫、万佛洞等。[3] § 生态环境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进入“九五”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 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5.2%;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漠。 § 交通 铁路榆林火车站 铁路有3条,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公里,境内48公里;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公里,境内100公里;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公里,境内299.9公里。形成 “ 一纵两横 ” 铁路总骨架。 公路 全市公路总里程 201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77公里。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陕蒙半幅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府谷一级公路也将建成。榆神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公路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以210、307国道,包神府、榆靖西省道为干线的公路网络。 航空 航空,目前开通西安、包头的航班。 § 基础设施 电力装机容量57.5万千瓦,电网有330千伏线路两条,总长268公里,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变电容量6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全长1485公里,主网架覆盖全市。通信,济银、西呼两条国家一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4.8部,移动通讯用户35.5万户,互联网用户2.2万户,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乡乡通程控电话。 § 教育 全市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榆阳、神木、府谷、靖边四个县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表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1%。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初步实现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三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9‰。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坚持合理开发水、土地、矿产等资源。[2] § 历史大事 电网 战国秦筑长城 秦昭襄王时,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匈奴南下骚扰,在今榆林周边地区修筑长城,从内蒙古伊全霍洛旗古城壕七盖沟经陕西神木进入榆林地界,在城北2.5公里处的红山跨越榆溪河,蜿蜒西向穿过巴拉素镇乔家峁村,直至红石桥乡古城界村,全长约60公里。出榆林界向西南,经横山、靖边、吴旗等县与甘肃环县北上的长城相接。 李广北逐匈奴 西汉文帝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掠扰上郡,西汉丞相灌婴发骑八万击之,匈奴败走。后元六年(前158)冬,匈奴三万骑入侵上郡,杀掠甚众,后出塞。此后,匈奴仍不断进行侵扰。于是,汉景帝任命飞将军李广为上郡太守,坐镇肤施(今榆林城南30公里)。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六月,匈奴由雁门关入侵上郡,李广率部御敌。李广率精兵与匈奴多次作战,终将匈奴逐出上郡。 永乐之战 北宋元丰五年(1082)初,宋神宗命令给事中徐禧主持修筑永乐城。永乐城主体城堡位于今横山县党岔乡与榆林市鱼河堡紧邻石峁村的龙家寨山上,在其周边还依山势建成12个寨堡。同年9月,西夏派大将叶悖麻率20万兵向刚刚竣工的永乐城发起进攻。攻破后,徐禧、高永能、李舜举等200多名将校战死,士兵和役夫损失20多万人。永乐城及所有堡寨被西夏占领。消息传到京师,宋神宗面西痛哭。 辛亥光复榆林 1911年11月22日,杨昆山以哥老会龙头大爷名义,召集哥老会成员秘密开会,决定利用内外有利时机,立即发动起义。当晚11时,起义士兵分头向镇署及府县衙门冲去,清朝官员几乎全部束手就擒,起义军占领了军事要地,接管了武器弹药库,迅速控制了全城局势。第二天建立了新政权,公推杨昆山为秦陇复汉军榆林分统,主持军政大事,并分设机构,整编军队,布告安民。第三天传檄各县,怀远(横山)、佳县、神木、府谷、米脂等县均表示拥戴杨分统之反清义举。不久,陕西省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凤正式委杨昆山为复汉军榆林地方统带。 第一次榆林战役 194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发动了第一次榆林战役。8月6日,解放军在榆林外围发起攻击,经过六昼夜艰苦的攻坚战斗,歼灭国民党驻军两个整团、一个营,但未能将榆林城攻下,且伤亡约1000人以上,遂于19日晚从榆林撤围。 第二次榆林战役 1947年10月27日至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第二次榆林战役。在围城打援中,共击毙、重伤国民党军队5000余人,俘虏2000人,解放军伤亡约4000人。仍未能攻占榆林城。 § 榆林民俗 简介 榆林的风俗有古朴的传统,山区的农民修窑洞时,先请阴阳先生看地势山形,定方位、择吉日。窑洞的样式多而且讲究,门面用细凿凿出,窑前有穿廊和雨盆。窗棂曲直交错,长短相间,组成各种美术图案。城里的有钱人家住高屋脊大瓦房,一进两开,穿廊虎抱,雕棱绘彩。更有大户人家,门前树旗杆,蹲石狮,大门水磨砖砌门楼,有照壁,二进中有月亮门,分前后院,前院是书房,会客室,后院是家眷。 榆林的气候四季明显,春秋温差大,而且多风沙,民谚说:“早上棉袄手套,中午单衣草帽,晚上风镜口罩”,又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饮食 在饮食习惯上,南北不同。北草地的群众爱吃炒米、奶茶、酪饼子,酥油、黄米饭、猪肉熬酸菜。西面的三边人爱吃燕面炒面、荞剁面、羊羔肉、尤以荞面食品作法很多,如剁面、 饷、搅团、圪 、凉粉、碗 等。东南面人爱吃豇豆钱钱饭、揪面片。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 ”,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另外还有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的。 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龙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全家人分吃馍块叫“咬鼍头”。室食清明吃“摊黄”。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物复苏。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六月六,新麦登场,农家尝新。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地里选择庄稼长得最好的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婚礼 在礼俗方面,有特色的要数结婚,合龙口两件大事了。榆林解放前普遍实行早婚,双方择亲讲究门当户对,讲人品,重八字。择亲还有不能倒向骨肉之说法,即妗子不能作婆,同族五服内不能结婚。姑姑姨姨作婆也有“姨姨作婆,刀类相磨”,姑姑作婆,一世不和的说法。男女娶嫁时举行婚礼,新人坐帐后要绞去“黄毛”叫“开脸”,将男女头发搭在一起梳一梳叫“并头”,从此成为结发夫妻,然后交换酒杯喝交杯酒。这都是古代婚礼的遗存。 建筑 修窑盖房举行合龙口仪式。盖房上梁,修窑过顶临结束时,要请阴阳先生选定吉日良辰,张贴对联,届时鸣放鞭炮,鼓乐齐奏,一匠人手端一个盛有五谷和碎馍块糕片的碗,边撒边唱,掌线大师傅手搭一块红布,在“龙口”放进五谷、五色丝线、五色布条、五色石子,笔砚书籍之后,迅速把砖或石砌上,“合龙口”仪式结束。主人搬进新居,邻居新友赶来祝贺叫“暧窑”。大多在晚上举行宴席,亲朋好友带着礼物赶到主人家,主人早已门外相迎,鸣放鞭炮,气氛热闹宾主落座后,主人以美酒佳肴招待,大家边吃喝边说笑,有时喝酒曲助兴,欢声笑语,夜阑方散。 榆林的风土人情纯朴而古老,折射出陕北人民勤劳俭朴,忠厚善良的传统美德其内函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