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怨女》
释义

《怨女》张爱玲这部《怨女》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怨女》 这部作品是在小说《金锁记》原有情节人物的基础上的改编。更换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较详细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况,扩充了女主角与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儿子的故事,删去她女儿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没有改变。

§ 简介

《怨女》写的是一个世家,老太爷做过清朝的道台,死了,家里由老太太做主,类似贾母,形成一个阴性而自闭《怨女》的小朝廷。

主人公这回不叫七巧,改叫银娣,小门小户人家的闺女,嫁给了大户人家又瞎又弱的老二,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也是不长个儿,没什么出息,为了节省开支,把女佣人收了房,跟耗子似的生了一窝小崽子。这家的老大求官,不惜给军阀当灰孙子,风光一时,“因朝中无人”,也就栽了。

老三风流成性,有女人缘,爱女人,吃女人,也是一辈子。53岁上死了,留下两个姨太太为他守节。显然是娥皇、女英的现代版。老大、老三家最后都败光了,只有孱弱的老二家,逆来顺受,借着女佣人的肚腹,得以苟延香火。

《怨女》也是缩水版的一个《红楼梦》 ,或者说《红楼梦续》,估计张爱玲下笔之初,是有写巨著的雄心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改单线发展了,不过重要的情节依然掩埋在简单的情节里。

§ 作者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 《怨女》

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

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 详情

怨女在一系列的是是非非中从一个质朴的乡下少女成为一个暴戾的贵妇。女主角似乎见过,后来得知她叫夏文汐,是台湾片。本来这样很琐碎描写一个女人的传统片,背景是20世纪初期,人们穿着老式衣服,并且结婚的时《怨女》候还是坐轿子的。不过叙述的实在细腻,就像一个物件设计上没有什么夺眼的,但是做工精致,这就是一好。

电影的情节,当然也是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江南,一户贫寒人家的姑娘在情窦初开的时节与出身贫寒做伙计的小刘渐渐产生了感情,但是媒人为其他的线索也常常来串怨女家的门。在哥嫂做主自己默认的情况下,怨女被嫁入豪门。姑爷回门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个又瞎又罗锅还有严重哮喘的病人,这就是怨女的丈夫。怨女穿上盛装更漂亮了。小刘也在迎接的人群中,怨女赶快躲开他的视线。

上海那时候睡得早,尤其是城里,还没有装电灯。夏夜八点钟左右,黄昏刚沉淀下来,天上反而亮了,碧蓝的天,下面房子墨黑,是沉淀物,人声嗡嗡也跟着低了下去。

小店都上了排门,石子路上只有他一个人踉踉跄跄走着,逍遥自在,从街这边穿到那边,哼着京戏,时而夹着个“哩格隆地咚”,代表胡琴。天热,把辫子盘在头顶上,短衫一路敞开到底,裸露着胸脯,带着把芭蕉扇,刮喇刮喇在衣衫下面扇着背脊。走过一家店家,板门上留着个方洞没关上,天气太热,需要通风,洞里只看见一把芭蕉扇在黄色的灯光中摇来摇去。看着头晕,紧靠着墙走,在黑暗中忽然有一条长而凉的东西在他背上游下去,他直跳起来。第二次跳得更高,想把它抖掉,又扭过去拿扇子掸。他终于明白过来,是辫子滑落下来。

青色的小蜢虫一阵阵扑着灯,沙沙地落在桌上,也许吹了灯凉快点。她坐在黑暗里扇扇子。男人都是一样的。有一个仿佛稍微两样点,对过药店的小刘,高高的个子,长得漂亮,倒像女孩子一样一声不响,穿着件藏青长衫,白布袜子上一点灰尘都没有,也不知道他怎么收拾得这样干净,住在店里,也没人照应。她常常看见他朝这边看。其实,他要不是胆子小,很可以借故到柴家来两趟,因为他和她外婆家是一个村子的人,就在上海附近乡下。她外公外婆都还在,每次来,常常弯到药店去,给他带个信,他难得有机会回家。

过年,她和哥哥嫂子带孩子们到外婆家拜年,本来应当年初一去的,至迟初二三,可是外婆家穷,常靠炳发帮助,所以他们直到初五才去,在村子里玩了一天。她外婆提起小刘回来过年,已经回店里去了。银娣并没有指望着在乡下遇见他,但是仍旧觉得失望。她气她哥哥嫂子到初五才去拜年,太势利,看不起人,她母亲在世不会这《怨女》样。想着马上眼泪汪汪起来。

她一直喜欢药店,一进门青石板铺地,各种药草干涩的香气在宽大黑暗的店堂里冰着。这种店上品。前些时,她嫂子坐月子,她去给她配药,小刘迎上来点头招呼,接了方子,始终眼睛也没抬,微笑着也没说什么,背过身去开抽屉。一排排的乌木小抽屉,嵌着一色平的云头式白铜栓,看他高高下下一只只找着认着,像在一个奇妙的房子里住家。她尤其喜欢那玩具似的小秤。回到家里,发现有一大包白菊花另外包着,药方上没有的。滚水泡白菊花是去暑的,她不怎么爱喝,一股子青草气。但是她每天泡着喝,看着一朵朵小白花在水底胖起来,缓缓飞升到碗面。一直也没机会谢他一声,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拿店里东西送人。

此外,也没有什么了。她站起来靠在窗口。药店板门上开个方洞,露出红光来,与别家不同。洞上糊上一张红纸,写着“如有急症请走后门”,纸背后点着一盏小油灯。她看着那通宵亮着的明净的红方块,不知道怎么感到一种悲哀,心里倒安静下来了。

怨女在一系列的是是非非中从一个质朴的乡下少女成为一个暴戾的贵妇。中间她生过一个男孩,与婆家三弟发生暧昧关系,曾经自杀未遂,丈夫病逝,分家打闹,转眼之间怨女已经成为一个住在城市大洋房中的中年女人,并且自己开始像当年老公一样吸上了大烟。给儿子选媳妇娶亲,折磨儿媳妇成为她的乐趣,她还主动给儿子选妾,对女人的那种不屑态度让人不禁想起来这个社会是怎样轮回的。不过看来她已经什么都忘记了,现在她只是一个贵夫人。最后儿媳妇不堪婆婆的辱骂含恨自杀。

§ 与《金锁记》

《怨女》是对《金锁记》的扩充。张爱玲的小说有两篇是最具原型意义的,一个是《金锁记》,一个是《红玫瑰和白玫瑰》 。其余的小说可以说都从这两个源头而来,她的长篇更是如此,《十八春》对《红白玫瑰》,《怨女》对《金锁记》。

《金锁记》和《红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两只大白馒头。《怨女》写于1966年,比《金锁记》晚23年,作家那时年近50。还是一贯的夹叙夹议,笔墨看似缠绕,实际飞快地奔向下一目标。在从容、平白中仍然透着张氏特有的利《怨女》落。下笔之准,废话之少,眼光之毒辣,没有因年龄、沧桑经历而减弱。

反而显得《金锁记》冲和绝,说话嫌冲了,不像书香门第所为,倒像《金瓶梅》那种暴发户的语言;还有点望文生义,做人做事也太绝了。《怨女》以两倍于原作的长度,把《金锁记》未曾言及的东西做了一个拓展,把一个清末遗老家庭的全部,像走马灯一样全走了一遍,做一个总的展示。

它的成就显然不仅是美学上的,它也让我们更清楚明了地看到张爱玲中晚期的世界观。西方人会说,“他们在苦熬”(福克纳),“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贝克特),张爱玲的苦经不这样。西方人那里,会有一个与苦相对应的价值存在,也就是“至福”。而张的苦经里,苦没有对立面,福若苦,福就是苦。

第一次发现张爱玲普遍的救赎热情。(恕我眼拙。)她以独特的方式普世,而与她同时代的女作家,可能还只留在自我救赎的阶段,比如苏青。她对笔下的人物谈不上有多爱,但对他们的命运无有不深悲的。只是那种悲切非妇人之仁也。

《怨女》也是缩水版的一个《红楼梦》,或者说《红楼梦续》,估计张爱玲下笔之初,是有写巨著的雄心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改单线发展了,不过重要的情节依然掩埋在简单的情节里。最适合改编电视连续剧的故事了。不过当代的人是否能消受得了张爱玲那份悲恕,又单说了。《怨女》写的是一个世家,老太爷做过清朝的道台,死了,家里由老太太做主,类似贾母,形成一个阴性而自闭的小朝廷。

§ 评论

《金锁记》是当年得到了好评的一篇小说,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改编为了《怨女》,有一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是张爱玲的写作特点。一向认为她的写作是以线索鲜明、主题突出、绝少枝蔓见长的。剪裁有力的情节,张《怨女》弛有度的笔法,凸现了华丽的语言与对人世的洞见。这一点在《金锁记》中的突出表现就是通过写女主人公盯着镜子看,一下子切换到十几年后。给人仿佛体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惊喜。然而《怨女》中由于篇章结构的需要,这样的惊艳词句被删掉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次是故事情节方面。《金锁记》中主要表现了曹七巧的一生,线索比较清楚,主题也就很鲜明。《怨女》中虽然加入了关于她家世的介绍,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她这个小家碧玉在大家族中所处的尴尬地位,然而也使得整个小说有些拖沓。不如干脆的《金锁记》,秾纤有度,给人更加触目惊心的心灵撞击。

第三,一贯认为,文章贵含蓄,要言有尽而意无穷。《金锁记》中很少有对于主题比较直接的议论或者抒情,而《怨女》则因为写的长了,难免有直露之笔,无法做到处处含蓄传神。如果说《金锁记》感到的是绝望与惨烈的话,那么《怨女》也只是哀怨而已。一部作品仅仅有哀怨是不够的。

§ 相关词条

《落霞孤鹜》《多少恨》

《封锁》《连环套》

《啼笑因缘》《梧桐雨》

§ 资料来源

1.http://book.sina.com.cn/woweidiekuang/2003-10-30/3/21976.shtml

2.http://www.zhijibook.com/zhang/yuannv_2.htm

3.http://www.douban.com/review/104792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