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怒海争锋》
释义

§ 影片简介

《怒海争锋》 故事发生在1812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战役时代,为了扩张自己的海上霸权,法国人的战舰频频发动战争。号称“幸运船长”的杰克·奥伯瑞(罗素·克洛),是英军新任的舰长,他结识了外科军医斯蒂芬·马突林之后,邀请对方和他一起同船出海,做第一次远征,探索世界的奥秘和无尽的财富。[1]

年轻气盛的杰克行事素来强悍,踏上海洋征途后,一路带着船员经受了海上风暴的考验,更多次沿途痛打法国和西班牙的战舰。这两个国家的海军强权势力勾结在一起,企图把杰克和他的“奇迹”号赶尽杀绝。

就在船在开往巴西的时候,杰克他们遭到西班牙大型炮舰的猛烈攻击,由于对方武器实在太先进了,“奇迹”遭到了重创。更让人担心的是,杰克不仅要对抗西班牙战舰的追击,还要面临意见不一的军医斯蒂芬为争权而引发的内讧。

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先机,杰克做出了一项非常冒险的决定,不再躲避追击,而是异守为攻,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去追踪重创他们的敌舰,与对方展开殊死一搏。这样一来,不仅国家的命运和荣誉悬于一线,所有船员更有可能全部陷入有去无回的境地。

在弥漫着硝烟与炮声的冒险旅程中,杰克见识到了一个他前所未見的新世界。最后,一个由勇气缔造的奇迹,从不可思议的想法变成了名垂青史的现实,他们成功地虏获了全部敌人……

§ 关于导演

《怒海争锋》

彼得·威尔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原名彼得·林德塞·威尔,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威尔年轻时也曾经尝试当一名房地产经纪人,但很快因兴趣不合转而去欧洲旅行了一段时间,回来以后他进入了一家电影公司,并学会了电影拍摄和制作的技巧。1971年他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三个要走》,1974年又拍摄了黑色幽默影片《巴黎吃人车》,获得了影评人的关注。次年他又拍摄了《悬崖下的野餐》,这部影片以其深刻的寓意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博得了一片好评,成为经典之作。1981年他拍摄了影片《加里波底》,这部影片由梅尔·吉布森主演,反映了澳洲士兵战火中的真挚的友谊和性格的成长,并对一战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影片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和称赞,使得威尔开始真正的迈向了国际舞台,转年再次由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反映印尼政权动荡的影片《危险年代》则奠定了威尔国际知名导演的位置。1985年威尔又和哈里森·福特合作了影片《证人》,展示了威尔对美国文化的理解。1989年威尔又和罗宾·威廉斯合作,拍摄了影片《死亡诗社》,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而罗宾·威廉斯也因此片而身价大增。转年他拍摄了与他以往风格迥异的浪漫爱情片《绿卡》、片中的轻松和幽默被他拿捏得淋漓尽致。1998年,威尔和金·凯瑞合作拍摄了电影《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的黑色幽默、超现实风格和对现实的无情讽刺都颇受好评,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金·凯瑞也因此片被大家认识到了与他往常不同的表演风格。威尔的最近一部影片是2003年的《怒海争锋》。

通观威尔的影片,可以看出他虽然是一个好莱坞导演,但从没有全盘的向商业化低头。而总是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理念来演绎着深刻的,挣扎而矛盾着的人性,呈现出深邃的内涵。而他一手发现或捧红了包括梅尔·吉布森,哈里森·福特等巨星,更说明了他的独具慧眼和挖掘人潜力的能力。

§ 演员介绍

《怒海争锋》

罗素·克劳是继梅尔·吉布森之后又一位来自大洋洲的好莱坞当红男影星。他以一部《角斗士》登上了事业的高峰,身价扶摇直上。克劳出生于新西兰的威灵顿,他的外祖母是毛利族人。四岁时全家迁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后来,他随父母在悉尼附近四处漂荡,靠给一些电影剧组做杂工为生,直到14岁时才第一次住进了自家的房子。贫困、不安定的生活使他从小就一直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

从很小时候起,他便陪着父母去影视片场送饭,无意中看到众多演员形形色色的演出,有时也被拉去充当一些临时儿童演员。这使他从小就对电影和表演产生了兴趣,6岁时他有机会在电视系列剧《Spy force》里扮演角色。这是他的第一次演出,扮演一个孤儿。但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过任何表演机会,也没有固定的职业。迫于生计,他还做过酒店服务员。

16岁时,他加入一个摇滚乐队,后来,他干脆自己组建了一支名为Roman Antix的摇滚乐队,并担任主唱、吉它手和曲作者。整整12年以后,克劳终于再次有了表演机会。1990年,他在澳大利亚拍摄了电影处女作《血誓》,紧接着又在影片《太阳的囚徒》中担当角色,此时他已经25岁了。

1991年他在影片《证据》中饰演一个单纯可爱、经不起诱惑的年轻厨师,他将这个温和、善良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因此而获得了个人第一个奖项,澳大利亚电影学院最佳男配角奖。

1992年至1995年是他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四年间,他屡有佳作问世,成功地扮演了不少正面角色,也创造了许多反面角色,宽广的戏路和出神入化的演绎,为他跻身一流明星奠定了基础。1995年对罗素·克洛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他先是得到了“良师益友”莎朗·斯通的邀请,和另一位新秀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起参加了影片《致命快感》的拍摄,为克劳打开了通往好莱坞的成功之门。然后还与黑人明星丹泽尔·华盛顿联手出演了动作片《时空捍将》,为他赢来了更多的好莱坞片约。1997年,克劳凭借在库特斯·汉森执导的《洛城机密》中的出色表演,取得了自出道以来最大的成功,他的表演才华真正为人们所认可,在好莱坞的发展和地位巩固了下来。2000年他凭借《角斗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

§ 一句评价

影片融人物刻画和环境制造为一体,是海上惊险片中的精品。

§ 幕后制作

《怒海争锋》

来到描述19世纪海战史诗的影片《怒海争锋》的拍摄现场,导演彼得·威尔正在指导拍摄一个混乱的场面,甲板上正在激烈的战斗中,而甲板下的船舱中由保罗·贝特尼扮演的随船医生马图林正在进行着一场可怕的手术。英国战船奇迹号在汹涌的海上颠簸着,硝烟弥漫,船上挤满了正在殴斗厮杀的法国和英国水手,被送往船舱中的伤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面,而威尔对眼前的一切显然有些不满意。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劲?他检查着挤满了设备和演员的拍摄现场,最后将目光落到了根据原著描述建造的只有5英尺6英寸高的天花板上。

“看起来就像在《异形》中那样,”贝特尼回忆道。威尔一边看着一边提起一桶人造血浆,将手伸入桶中,在天花板上涂抹着血印。“有些地方不是那么真实,所以总是有人可以看出破绽,但是不管你在电影中是否能够注意到,他对细节的关注的确无人能及。”

某些细节的确存在漏洞,但威尔可以肯定即使连专业人士也很难发现。他在组织拍摄大规模混乱场面的时候,对细节的过分关注和情节气氛的严谨态度几乎是从30多年前拍摄艺术气息极浓的澳大利亚影片《悬崖上的野餐》(Picnic at Hanging Rock)和《最终浪潮》(The Last Wave)开始就一直延续下来了。在《怒海争锋》中,故事背景设定为180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拉塞尔·克劳和保罗·贝特尼(在《美丽心灵》中曾饰演配角)分别扮演英国船长杰克·奥伯瑞和随船医生斯蒂芬·马图林,这是作家帕特里克·奥布里安20部航海系列小说中的传奇人物。在与法军护卫舰的交战中,杰克驾驶的奇迹号在浓雾中遭到了几乎致命的打击。由此,杰克船长开始了一场报复性的追击,灾难性的血腥冲突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这是一部关于征服的影片,”威尔的助理编剧约翰·克里说,他负责从若干部原著中将有关的章节摘录出来,“彼得的生活经历就像故事中的杰克船长一样,像他那样成功的船长本可以接受任命去其他任何地方,但他却坚定的带领部下远赴极地,去开辟一个陌生的海域。”

由福克斯、米拉麦克斯和环球三大电影公司共同出资1.2忆美元的《怒海争锋》重新塑造了英国海军朴实却充满火药味的生活。影片的拍摄需要数百上千名来自四大洲的水手、学者、雕塑家、熔铸工、造船师、演员与技术人员(其中包括《完美风暴》中的部分“幸存者”)。5个半月的拍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位于墨西哥Rosarito附近福克斯的拍摄基地度过的,剧组使用的就是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卡梅隆斥巨资修建的那个高50尺,可容水2000万加仑的巨型水池。奇迹号船型仿制于剧组花费150万美元购进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玫瑰号战舰复制品,然后通过巴拿马运河运抵墨西哥。两个星期的海上拍摄,玫瑰号也被用来进行拍摄并被修葺一新,每天早晨她都会从昂塞纳达港口出发。尽管这航行令人十分兴奋,不过这种体验很快就停了下来。“自从80年代末治愈乐队的音乐会以来,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多人在呕吐。”贝特尼面无表情的说。《怒海争锋》

作为奥布里安著作长期以来的痴迷者及那一时期故事文物的收藏者,威尔说服了他的几名职员,在筹拍期间驾驶着18世纪库克船长Endearo号的仿制品在澳大利亚海岸整整逗留了四天。从那时起,每一件事情都集中在如何创作出一部使大多数观众都能融入其中的电影,从烽烟四起的战斗和令人恐惧的肆虐暴风雨场面到令人激动的杰克船长和马图林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的静谧,再到游历加拉帕格斯群岛。“彼得希望《怒海争锋》能够成为这个时代最美好的影片--他的确做到了。”制片总监威廉·桑德勒说。贝特尼说这是一部让人感到敬畏的动作片。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威尔无处不在,审查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性,从火炮冒出的硝烟的颜色到现场背景由演员们打的每一个绳扣。“当大多数导演返回座位观看监视器或与演员谈话的时候,威尔还在收拾刀剑,到处巡视。”特技指导道格·科尔曼说。“他有时会穿着戏装,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感知即将发生的一切。”

为使演员保持戏中的状态,威尔要求他们用布盖住现场以外的镜子,尽量不看电视,把空余的时间用来写信、演奏乐器和绘画。在许多场景拍摄之前,他会让演职人员去了解海员的生活,然后为他们播放各种音乐,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丁克·弗洛伊德或是美国本土的打击乐或合唱。“节奏感和音乐对于彼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进入某个特定的场景,你就会知道他在用音乐来思考。”

这种融音乐于现实的做法在拍摄一个由全体剧组人员参加的葬礼场面的时候达到了高潮,杰克船长出现在众人面前,向全体船员表达他的悲痛,然后要拍摄的是全体海员将战友海葬的场面。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就在拍摄前不久,克劳得到消息,曾与他一起拍摄《角斗士》的好友理查·哈里斯去世了!当所有人准备就绪后,威尔播放了一段哀伤而神秘的音乐(一位摄制组成员说那声音就像是从教堂中传出的一样),克劳走进画面,开始了他悼念亡者的演讲,这番演讲可谓感人肺腑,在场的演职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不用多说也知道,克劳对杰克船长一角十分认真,“拉塞尔·克劳扮演的船长很真实,他真正研究了他所扮演角色的生活。”制片杜肯·汉德森说。在两周海训开始的前夜,克劳组织了一个酒会招待演员。此次集训的内容包括炮火演练、航海实践、步枪和击剑训练。作为船长的克劳在集训的开始,采用了一个威尔提供的古老的皇家海军训练方法:他发给每人三件衬衫,颜色标志着船上水手的等级(蓝色为官员、白色为海员、红色为新水手),而且发给每人带有名字的布片和针线,要求他们在第二天清晨之前必须将布片缝到衬衫上。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演员们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不过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贝特尼。他不但敢不参加集训,而且完全不把船长的命令放在眼里,因为他扮演的是马图林。“我是一个反叛者,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在克劳命令我的时候,我往往会走开。而克劳还必须走过来对我的不羁表示满意,因为马图林的确是这样一个角色。”

克劳有时会设宴款待他的“军官”们,有时还会举办造船知识竞赛和橄榄球比赛来培养演员之间的感情。这种竞赛往往有墨西哥街头乐队前来助兴。演员中有很多音乐人,克劳将一个废弃的活动住屋改造成了一个排演室,在那里演员们开始了他们的音乐生活。贝特尼的吉他,克劳的架子鼓,啤酒加音乐,疯狂的休闲一刻。

拍摄工作是在奇迹号和艾克伦号之间穿插进行的,包括一些连续的镜头,而克劳不得不在两条船之间来回奔波。“他的能力真是让人佩服,布置好场景后需要进行彩排,他总是随时准备好与你配合。”特技指导科尔曼说。“拉塞尔·克劳不仅知道他自己需要干什么,也知道他周围的每一个人正在做什么。他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

有了影帝克劳和获得四次奥斯卡提名的彼得·威尔,《怒海争锋》还未上映,就成了众影评人纷纷看好的角逐奥斯卡奖的最佳片选,我们期待这部航海史诗真的可以成为影史的另一突破。

§ 音乐赏析

《怒海争锋》

由彼得·威尔执导的电影《怒海争峰》是一部优秀的海上冒险电影,为其编排的电影音乐也是这部电影中的一大亮点。 彼得·威尔并没有像好莱坞其他电影配乐那样的使用大管弦乐以造成各种激烈的气氛,而是毫不张显的在关键时刻使用精致的音乐小品,其中有改编自古典音乐的提琴二重奏,也有苏格兰独有的风笛,全片背景音乐不多,但每次出现都能紧紧地跟随主题,有力地推动剧情进一步发展。

《怒海争峰》电影原声专辑中的第二首单曲Into The Fog 出现在电影开篇浓雾里的海战中,稠密的鼓声形象的反应出战船在浓雾里作战的紧张气氛,音乐着重强调了环境的诡异和凶险,强烈地衬托出片中“幸运”号战船船长杰克.奥布里的果敢、勇猛和智慧。伴随曲子结尾处小号声渐渐隐去,给浓雾里消失的战船抹上神秘的一笔,预示着这可怕的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03.Violin Concerto No. 3 'Straussburg' K.215, 3rd Movement是电影中最具特色的配乐之一,这首作品改编自莫扎特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由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船长杰克.奥布里与医生斯蒂芬.马图林共同在电影中演绎。这首音乐伴随剧情的发展出现过数次,可以看作是两位主人公复杂关系的一种表象。你可以把奥布里看作是英雄的化身,也可以把他看作是战争狂人,但他只是把自己看作一名皇家军人,军人永远服从命令,以国家荣誉为首位。而马图林更崇尚人文和自然,在他看来战争是无聊的游戏,人的生命和自然高于一切。两人都同样坚持自我,在这艘幸运号战舰上,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彼此尊重又对立着,音乐巧妙的把这种关系体现在小提琴二重奏中,两把提琴相互衬托,各自均有领导主旋律的可能,使得整个乐曲被赋予了一种生动,诙谐,又意趣盎然的景象。

对于一部描述英国海军海战的电影,没有一首英格兰原汁原味的音乐,一定会少了很多生气,专辑中的第11首 Folk Medley就是这样一首节奏欢快明朗,志气高昂的英格兰风笛作品,这首音乐出现在电影中段,雾中海战刚刚结束,“幸运”号暂时摆脱危险,船员们聚集在甲板上放声高歌,年轻的水手跃上高台,在乐曲声中跳起了踢踏舞,船长接过一杯咖啡,骄傲的看着自己的“幸运”号。无论经历着怎样的挑战和风浪,快乐和激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2]

这张电影原声专辑共收录了15首单曲,全部是紧扣主题的力作。无论学院派或是先锋派影评人如何赞许或是贬低这部商业大片,他们对这部电影中的配乐均给予肯定。

专辑曲目

1.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2.Into The Fog

3.Violin Concerto No. 3 'Straussburg' K.215, 3rd Movement - W. A. Mozart

4.The Cuckold Came Out Of The Amery - Traditional

5.Smoke N'Oakum

6.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 - Ralph Vaughn Williams

7.Adagio From Concerto Grosso Op. 6 No. 8 In G Minor, 'Christmas Concerto' - Arcangelo Corelli

8.The Doldrums

9.Prelude From The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 J. S. Bach (Performed By Yo-Yo Ma, Cello)

10.The Galapagos

11.Folk Medley: O'Sullivan's March/Cuckold Came Out Of The Amery/Mother Hen/Mary Scott/Nancy Dawson - Traditional

12.The Phasmid

13.The Battle

14.Full Circle (With Dialogue)

§ 影评

汹涌澎湃的交响诗  怒海争锋

《怒海争锋》的海报把此片定位成了“励志史诗巨片”,起初以为本片又是一部将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简单融合、“艺术”和“票房”都沾边的传统型商业片,其实不然。《怒海争锋》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海战故事,全片竟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派角色,戏剧冲突的产生不靠人物的利益冲突实现,而是靠人物的性格、观点上的矛盾来实现,因此影片的重点放在了各个角色的性格塑造上。客观地讲,《怒海争锋》尽管树立起了一组“海上勇士”的群像,很多角色 “出镜率”极高,但他们的性格特征并没有表现出来,好在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塑造都十分成功,因此整部影片丰润鲜活,洋溢着汹涌澎湃的人文气息。  [3]

拉塞尔.克罗扮演杰克船长从个性上看和其他同类影片中的“船长”并无不同:坚定、果敢、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慑力和旺盛的斗志,但他性格中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专制、粗暴、冲动。影片用较长的篇幅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他行为方式的转变过程,他对自我的认识和思考、对自己缺点的克服和改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英雄”,当跳跃的音符从他的小提琴中蹦出时,我感觉到的是一种“刚中带柔”的燃烧豪情。而斯蒂芬医生在性格上则与杰克船长相反,他理智、沉着,在困难面前总能冷静地思考,他怒海争锋

曾一度怀疑船长的决定,并与之激烈地争辩过,但他却能以“朋友的身份”与船长沟通,这种信任和理解足见他内心的无比坚韧。当他给自己做手术时,我目不忍视,却心怀赞叹;当他追寻“不会飞的鸬鹚”时,我则感动于他的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信念的追求了。拉塞尔.克罗的表演不失影帝水准,但和《角斗士》相比也无太大突破,也许是角色过于相似使然。英国演员保罗.贝坦的表演值得称道,他对两次与船长争执的的心理变化均有很精准的把握,摆脱了人物性格的单一化,风头甚至超过了拉塞尔.克罗。影片中,杰克船长与斯蒂芬医生从“火花四射”的冲突到惺惺相惜的过程折射出了一种“理解”的光芒,因为“理解”,杰克船长改变了计划,登陆了小岛,让疗伤的斯蒂芬医生有机会收集他所热爱的自然生物;因为“理解”,斯蒂芬医生最终跟随船长参与了冒险与斗争,并不经意的用“尺蠖”的仿生学原理激起了船长战略部署的灵感,成为了制胜的关键。可以说,影片在淋漓尽致地表现英雄主义和爱国豪情的同时,也默默的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关怀,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男性豪情万丈的一面,更展现了男性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信任的力量,和《U-571》、《角斗士》等影片相比,摆脱了对个人英雄的崇拜,全面表现了英雄的本色,这样的英雄才“值得尊敬”。  怒海争锋

《怒海争锋》在配角人物的刻画上相当着力,也相当成功,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片中的海军少尉见习官威廉,虽然他是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但在他身上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应当具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他智慧、能干、勇敢、坚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那颗善解人意的心灵,当他走到斯蒂芬医生面前把新发现的昆虫放到医生手中时,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来自心底的温暖。威廉见证了男人们在战斗和困境中的成长经历,他学会了战斗技能,学会了与人沟通,他内心保持着纯真自然,他性格保持着清澈明亮,他是反射成人世界一切“邪恶”的镜子,由此看来,他是全片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者之一。小演员麦克斯.皮克斯的表演无疑是生动精彩的,那种自然松弛的表演状态已经能够反映出这位童星的才华,他无愧于“复活了原著人物”的评价。此外,影片别具匠心的地方还在于塑造了霍鲁姆这个人物——一个性格懦弱的见习军官,他因得不到水手的尊敬而终日郁郁寡欢,从不反思自己的不足,而去怪罪神灵的诅咒。他的性格其实代表着男性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与英雄的豪迈气概正好相反。霍鲁姆的自我毁灭是令人震惊的,他沉入海底的几秒钟是全片最为阴暗的段落,也许导演是借这个人物来传达一种屏弃懦弱、选择坚强的精神主旨。霍鲁姆一角使影片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化,也从一个方面提升了《怒海争锋》全片的档次。  怒海争锋

和同是航海题材的卖座片《加勒比海盗》相比,《怒海争锋》不能算作纯娱乐的影片,他的节奏相对较慢,但决不至于让人感到“乏味和冗长”,全片并没有完全局限于船上,而是将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自然地融入其中,展现了很多别样的妙趣。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令人耳目一新,主要采用了大提琴演奏,激情中透着沉稳和内敛,充满节奏感的弦响柔和中透着一种催人奋发的活力,和影片的剧情相当和谐。《怒海争锋》虽然在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上呈现了很多过去大片的影子,但它的独到之处却渗透在影片的各个角落,它犹如一部汹涌澎湃的交响诗,混响中究竟有那些声音,就需要观众去细细听辩了。[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