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格拉齐亚·黛莱达
释义

§ 人物简介

格拉齐亚·黛莱达黛莱达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二位获奖的女作家。早在一九一三年,当她四十二岁时,她就已被提名,经过多年的角逐,直到十三年后的一九二六年,她才获得这一殊荣。她的获奖是因为“她那为理想所鼓舞的作品,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绘了她海岛故乡的生活,并以同情的态度处理了一般人类问题”。

从二十年代开始,黛莱达的创作有了新的突破,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挖掘,而且背景也由撒丁岛逐步转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她后期的创作中,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1920)、《孤独者的秘密》(1921)、《逃往埃及》(1925)、《阿纳莱娜·比尔希尼》(1927)及短篇小说集《森林中的笛声》(1923)、《为爱情保密》(1926)等。

§ 成长经历

格拉齐亚·黛莱达格拉齐亚·科西玛·黛莱达于1871年9月27日出生在撒丁岛上一个约有八千居民的小镇努奥罗城里。

和撒丁岛上其他女孩女比,格拉齐亚·黛莱达算是受到相当的教育了。但在努奥罗城,她十岁之后就再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了。没有亲戚和老师的指导,她开始自学。她孜孜不倦地广泛阅读各种经典作品和普通文学作品,包括沃尔特·司各特士、拜伦、亨利希·海涅、维克多·雨果、夏多布里昂、欧仁·苏、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乔苏埃·卡尔杜齐、乔万尼·维尔加、列夫·托尔斯泰、伊万·屠格涅夫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她的文艺创作风格介于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之间,主张对社会现实作精细、不加修饰的描写。她以美丽的撒丁岛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耳闻目睹的传说和真实生活为素材,创作了朴实、动人,带有戏剧性的作品,如《撒丁岛的传说》、《正直的灵魂》、《邪恶之路》、《山中老人》等。

1899年,黛莱达在卡拉里遇上一位财政部小职员帕尔米罗·莫德桑尼。不久他们就订了婚。1900年1月11日,他们在努奥罗结婚。此后,莫德桑尼被调到罗马,这对夫妇一直在那儿愉快地生活。黛莱达始终不失为一个贤妻良母,而且还是个勤勉的作家。他们在意大利和法国游历并工作,最后定居在罗马。1911年以后,黛莱达再也没回过努奥罗城。虽然她离开了撒丁岛,但心一直在家乡,只有撒丁岛才能唤起她创作的灵感,家乡生活仍是她创作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她的作品思想深刻,心理描写细腻,创作上日臻成熟。1920年发表的《母亲》是他杰出的代表作。此外她的作品还有《灰烬》、《常青藤》、《鸽子和老鹰》、《风中芦苇》、《孤独的秘密》、《生者的上帝》、《飞过埃及》等。

1927年黛莱达被发现患了乳腺癌,并逐渐扩散到全身。她就这样走完了她平平淡淡的一生。1936年8月15日,在接受了最后的宗教仪式后,她被葬在罗马。后应努奥罗城居民的要求,她的遗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移至她家乡附近的一个教堂里。

§ 人物性格

努奥洛城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游客稀少,他们通常骑马而来,女人在马背上坐在男人后面。小城单调的生活,只有到了传统的宗教节日或民间节日时,才被狂欢时节主要街道上的欢歌闹舞打破。

这种环境培养了格拉齐娅·黛莱达非常坦率质朴的生活观。在努奥洛城,做强盗并不令人可耻。黛莱达一篇小说里 格拉齐亚·黛莱达的一个农村妇女说:“你认为那些强盗是坏人吗?啊,那你就错了。他们只是想显示他们的本事,仅此而已。过去男人去打仗,而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仗好打了,可是男人需要战斗。因此他们去抢劫,偷东西,偷牲畜,他们不是要做坏事,而是要显示他们的能力和力量。”所以,那里的强盗得到的更多是人们的同情。如果他被抓住关进监狱,那里的农民有句意味深长的话,叫做他“碰上麻烦了”。一旦他获得了自由,恶名也就与他无关了。事实上,当他回到家乡时,他听到的欢迎词是:“百年之后让这样的麻烦来得更多些吧!”

家族间的仇杀仍然是撒丁岛的习俗,向杀害亲人的凶手报仇雪恨的人,受到人们的尊敬。因而,出卖复仇者被看成是犯罪。一个作家写道:“即使能获得比他的头值钱三倍的奖赏,在整个努奥洛地区也找不到一个人肯出卖复仇者。那里只有一条法律至高无上:崇尚人的力量,蔑视社会的正义。”

格拉齐娅·黛莱达成长时期所在的那个小城,当时受意大利本土的影响甚微,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如蛮荒时代那样美丽,她身边的人民像原始人那样伟大,她住的房子具有《圣经》式的简朴特色。格拉齐娅·黛莱达写道:“我们女孩子,从不许外出,除非是去参加弥撒,或是偶尔在乡间散步。”她没有机会受高等教育,就像这个地区的其他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一样,她只上了当地的小学。后来她跟人自学了一些法语和意大利语,因为在家里她家人只讲撒丁岛的方言。她所受的教育,可以说并不高。然而她完全熟悉而且喜欢她家乡的民歌,她喜欢其中的赞美圣人的赞歌、民谣和摇篮曲。她也熟知努奥洛城的历史传说,而且,她在家里有机会读到一些意大利文学著作和翻译小说,因为按照撒丁岛的标准,她家算得上是相当富裕的了。但是也就仅此而已。然而这个小姑娘热爱学习,她十三岁时就写出了一篇想像奇特的带有悲剧特色的短篇小说《撒丁岛的血》(1888),成功地发表在罗马的杂志上。可努奥洛城的人们并不喜欢这种显示大胆的方式,因为女人除了家务事之外不应过问其他事情。但是格拉齐娅·黛莱达并不依附于习俗,她反而全身心地投入了小说的写作:第一部小说《撒丁岛的精华》发表于一八九二年,之后是《邪恶之路》(1896)、《深山里的老人》(1900)和《艾里亚斯·波尔托卢》(1903)等,她以这些作品为自己赢得了名声,渐渐得到公认,成为意大利最优秀的年轻女作家之一。

§ 伟大发现

格拉齐亚·黛莱达实际上,她已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现——发现了撒丁岛。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文坛上就兴起了一个新的运动。那时的作家厌恶千篇一律的古希腊罗马的故事模式。他们需要新的东西。他们的运动很快就与同时代出现的另一个运动相吻合。后者以卢梭为代表,崇尚人的未受文明影响的自然状态。这两个运动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尤其在浪漫主义的顶峰时期,它得以发展壮大。而这一流派最后的优秀代表就是格拉齐娅·黛莱达。应该说,在描写地方特色和农民生活方面,她有不少的前辈,甚至在她自己的国家也是如此。意大利文学中人们称为“地方主义”的流派曾经出现过值得注意的代表人物,如维尔加的描写,对伦巴底与威尼托地区的描写就是如此。但是,对撒丁岛的发现绝对属于格拉齐娅·黛莱达。她熟知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在努奥洛城她一直住到二十五岁,到那时她才敢于前往撒丁岛的首都卡利亚里。在那儿她认识了莫德桑尼,他们在一九年结为伉俪。婚后她和丈夫前往罗马,她在那儿把她的时间用于写作和搞家务。她迁居罗马后所写的小说,仍然继续反映撒丁岛人的生活,如小说《常春藤》(1908)。但是,《常春藤》之后的小说,情节发生的地方色彩就不那么强了,例如她最近的小说《逃往埃及》(1925),这部作品受到瑞典学院的研究和赏识。然而,她的人生观和自然观,正如她一如既往的,基本上带有撒丁岛人的特点。虽然她现在艺术上更成熟了,但仍然与过去一样,是个严肃、动人而并不装腔作势的作家,就像她写《邪恶之路》和《艾里亚斯·波尔托卢》时那样。

§ 艺术特色

让一个外国人来评判她的创作风格的艺术特色是困难的。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批评家有关这方面的评论。“她的风 格拉齐亚·黛莱达格,”他说,“是叙述大师的风格,它具有所有杰出小说的特点。在今天的意大利,没有谁写的小说具有她那样生机勃勃的风格,高超的技艺,新颖的结构,或者说社会的现实意义,而这些在格拉齐娅·黛莱达的一些小说中,甚至在她最近的作品中,如《母亲》(1920)和《孤独者的秘密》(1921)中都可以看到。”人们也许注意到她的作品不甚严谨,有的段落出乎意料,常给人变化仓促的感觉。但是,她的许多优点从总体上对这个缺陷给予了补偿。

作为一个描绘自然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很少有人可以与她媲美。她并非无意义地滥用她那生动多彩的词句,但即使如此,她笔下的自然仍然展现出远古时代原野的简洁和广阔,显示出朴素的纯洁和庄严。那是奇妙新鲜的自然与她笔下人物的内心生活的完美结合。她像一个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把对于人的情感和习俗的再现成功地融合在她对自然的描绘中。其实,人们只需回忆一下她在《艾里亚斯·波尔托卢》中对前往鲁拉山朝圣的人们所作的经典性描写就可以明白。他们在五月的一个清晨出发。一家接一家地向着山上古老的给人以祝福的教堂行进,有的骑马,有的乘旧式的马车。他们带上足够吃一个星期的食品,阔气些的人家住在搭设于教堂旁边的大棚里。这些人家是教堂创建者的后代。每家人在墙上有一个长钉,在炉边放有一块地毯,表明这块地方的归属,别人不可走进这块地方。每天晚上家人们分别围坐在各家的地毯上,一直到聚会结束。在漫长的夏夜,他们在炉火旁一边烧着吃的,一边讲着传说、故事,或者弹琴、唱歌。在小说《邪恶之路》中,格拉齐娅·黛莱达生动地描写了奇特的撒丁岛人的结婚和葬礼的风俗。当举行葬礼时,所有的人家都关上门窗,家家都熄灭炉火,不允许做饭。受雇的送葬队伍悲哀地唱着排练好的挽歌。小说对这种古老习俗的描写是那样栩栩如生,那样简朴自然,我们不禁要把它们称为荷马史诗之作。格拉齐娅·黛莱达的小说,比起大多数其他作家的小说来,更能使人物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那里的人仿佛就是生长在撒丁岛土壤里的植物。他们之中大多数是淳朴的农民,有着远古时期人们的感觉和思维方式,同时又具有撒丁岛自然风光宏伟庄严的特点。有的人几乎与《圣经·旧约》中重要人物的身材相似。无论他们与我们所知的人看上去是如何不同,他们给我们的印象无疑却是真实的。他们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一点儿也不像戏剧舞台上的木偶。格拉齐娅·黛莱达不愧是熔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于一炉的大师。

§ 远离战争

格拉齐亚·黛莱达油画格拉齐娅·黛莱达不属于那类围绕主题讨论问题的作家。她总是使自己远离当时的论争。当艾伦·凯伊试图引她加入那种争论时,她回答说:“我属于过去。”也许她的这种表态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格拉齐娅·黛莱达体会到她与过去、与其人民的历史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她也懂得如何在她自己的时代生活,知道该怎样给予反映。虽然她对理论缺乏兴趣,但她对人生的每个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兴趣。她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的最大痛苦是生命之缓慢的死亡。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放慢生活的进程,使之强化,赋予它尽可能丰富的意义。人必须努力凌驾于他的生活之上,就像海洋上空的一片云那样。”准确地讲,正因为生活对于她来说是那样地丰富和可爱,因而她从不参与当今在政治、社会或文学领域的论争。她爱人类胜过爱理论,一直在远离尘嚣之处过着她那平静的生活。她在另一封信中写道:“命运注定我生长在孤僻的撒丁岛的中心。但是,即使我生长在罗马或斯德哥尔摩,我也不会有什么两样。我将永远是我——是个对生活问题冷淡而清醒地观察人的真实面貌的人,同时我相信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好,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阻碍了获取上帝给予他们在世上的权力。现在到处都是仇恨、流血和痛苦;但是,这一切也许可以通过爱和善良加以征服。”

这最后的话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态度,严肃而深刻,富有宗教的意味。这种态度虽然是感伤的,却绝不悲观。她坚信在生活的斗争中善的力量最终会获胜。在小说《灰烬》的结尾,她清楚明确地表达出她的创作原则。安纳尼亚的母亲受到污辱,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幸福,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躺在儿子的面前。当儿子还在襁褓中时,她曾送给他一个护身符。现在他将护身符打开,发现里边只是包着灰烬。“是啊,生命,死亡,人类,一切都是灰烬,这就是她的命运。而在这最后的时刻,他站在人类最悲惨的尸体面前。她生前犯了错,也受到恶行的各种惩罚,现在为了别人的幸福而死去。他忘不了在这包灰烬中,常常闪烁着灿烂而纯净的火花。他怀着希望,而且仍热爱着生活。”

§ 作品剖析

《山中老人》《母亲》为黛莱达晚期创作中的一部佳作。它描写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发现自己当神父的儿子保罗违背教规去和一个女人幽会后,心中惊恐万分,痛苦不堪,她决心要从魔鬼手中救出儿子,把他交还给上帝,可是她的计划未能成功,因为保罗既不想抛弃圣人的外衣,又想得到人世的欢乐。宗教戒律和自然法则在他身上发生剧烈的冲突,这既表现了保罗内心世界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也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类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的永恒冲突。作品通过大量的回忆、想像、梦境、幻觉、心灵对话以及内心独白等多种手法,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写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抒情心理小说。《孤独者的秘密》也是黛莱达晚期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写孤身住在海边荒滩上的男主人公克利斯基诺在和一寡妇结婚前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小说尽力渲染他的孤单寂寞,以此表明他对人生、对他人和对社会的恐惧与逃避,写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他们被扭曲的心灵。

黛莱达于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五日在罗马逝世。翌年出版了她的自传体小说《柯西玛》和中篇小说《黎巴嫩雪松》。[1]

§ 作品列表

《风中芦苇》《撒丁岛的传说》

《正直的灵魂》

《邪恶之路》

《山中老人》

《灰烬》

《常青藤》

《鸽子和老鹰》

《风中芦苇》

《孤独的秘密》

《生者的上帝》

《飞过埃及》[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