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福愉
释义

§ 生平简介

杨福愉

1927年10月30日生,祖籍镇海骆驼。1946年毕业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60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生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0年,杨福愉在浙江大学毕业前夕,他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系主任王葆仁教授问他,毕业后愿不愿意去中国科学院贝时璋教授那里进行生物学研究。虽然在大学期间曾选修过普通生物学,但在选修有机化学时听老师扼要介绍过贝时璋教授对米虾眼柄激素的研究,感到搞生物学研究对所学的有机化学有用武之地,加上解放后刚建立的向往,杨福愉就进入了实验生物所。这一进门,就是半个世纪。

开始研究的米虾也称草虾,它的双眼由一个柄相互连接。草虾通过眼柄激素的分泌能使上皮色素细胞收缩从而来调控体色以适应环境光强的变化。这项研究首先要求从眼柄中分离、纯化激素,而每只草虾的眼柄只有几十毫克。这个课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生物学基础,还需要分离、纯化的化学和物理学概念。杨福愉认识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生物学的重要性。

1960年,杨福愉从苏联回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开始创建以及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所一直贯彻多学科交叉发展生物学的思想,全所拥有生理、生化、核物理、数学、电子等几十个专业,形成了一支多“兵种”的科技队伍。

自六十年代起,杨福愉长期从事线性体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七十年代至今致力于生物膜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杨福愉还注重联系国计民生进行基础研究。在农业方面,用“匀浆互补法”代替“线性体互补法”来预测谷子等农作物的杂种优势获理想效果。在医学方面,通过参加云南楚雄克山病综合考察,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观点,这不仅对克山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而且对克山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杨福愉还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报》、《BIOSCIENCEREPORTS》等10种中、外学术期刊的主编或编委,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 职业荣誉

1960年获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哲学博士(Ph.D)。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任《中科院生化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有机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量元素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任《生物物理学报》主编,并为《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报》付主编,《实验生物学报》、《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 研究领域

膜蛋白自60年代起长期从事线粒体和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侧重探索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发现Mg2+对线粒体H+-ATP酶重建于脂质体具有关键作用,提出Mg2+通过改变膜脂流动性影响H+-ATP酶的结构与活性模型,为膜脂物理状态影响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开展跨膜Ca2+梯度调节膜蛋白的构象与活性的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硒对人红细胞膜骨架有直接的稳定作用。发现神经节苷脂GM3,GM1对肌浆网膜Ca2+-ATP酶构象与活性的调节有相互的拮抗作用。目前研究兴趣尚有:膜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与脱血红细胞色素c跨膜运送的机理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培养硕士、博士40余名,两名博士生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其中一名获1999年首届全国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