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瑞芬 |
释义 | § 画家简介 1950年生于北京。师承著名画家田世光先生,著名中国花鸟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炎黄女子书画家联谊会理事,马来西亚草堂门金石书画会理事,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擅长花鸟画,兰花、令箭、睡莲、牡丹、荷花、玉兰、虞美人等各类花卉,题材广泛。作品多次获奖,《蜀葵》《地涌金莲》《睡莲》《兰花》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中国展览公司、北京美协、北京画院等单位及国外机构和个人收藏家收藏。曾在中国内地和台 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澳洲、韩国、瑞士、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举行画展。 1977年,由崔子范推荐调入北京画院。 1981年,一九八一年度北京美术作品三等奖。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乙等奖。 1984年,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 1985年,北京八十年代画展,优秀作品奖 。 1986年,北京《七一》画展,优秀作品奖。 1986年,北京新时代画展,优秀作品奖。 1986年,北京八十年代画展,优秀作品奖。 1988年,中华杯中国画大赛,三等奖 。 1994年,新铸联杯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 。 1994年,亚洲女画家作品展,优异奖。 1998年,韩国国际美术交流展,优秀作品奖。 2002年,全国第五届工笔大展,学术奖。 2003年,亚洲女画家作品展,优异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蜀葵》(1983) 美协收藏有:《雨后》(1983)、《京城春色》(1985)、《晴霞》(1986)、《玉簪》(1986)、《地涌金莲》(1988)等。 北京画院收藏有:《爆竹花》(2003)、《兰花》(2003)、《睡莲》(2003)、《清韵》(2004)等。 § 画论观点 艺术家的天赋是虔诚、纯真、创造、勤奋。神奇、美丽的世界需要画家用自己的眼睛构建。我乐于做的就是我每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出来的花草,我不确定今天人们对它的理解,也许和我一样,也许另有一番风景。我猜不出未来人们看它时的心情和想法,但我想那应该是与今人观古画一样的效果,遐想的乐趣只增不减。当然,乐趣之心得趣,爱美之人赞美。我很幸运地拥有这些。 让我感兴趣的花很多,有名的、没名的,常见的、稀罕的,我都尝试着用适合的方法表现它们,所以我总能保有新鲜感。我欢迎突如其来的灵感,它们随我的性格,流着我的汗水。很多时候我觉得艺术像甜美的糖果,让我专注,也让我不安分,于是,描述一朵花不如创造一朵花更令我喜悦。花很小,但反观大千世界,也就是形形与色色,思考时会变得复杂,感受时会留下单纯。全身心投入的四十余年,简单地概述,可以说我画画就是我自由的生活,还有一份坚定的自信掌舵了我的艺术之路。 § 艺术评价 她在自然随意中追求奇特性和新鲜感。她时时注意用自己的眼睛构建艺术的世界。 一幅幅神奇美妙雅丽质朴的画幅,都渗透着作者热烈的情感。 杨瑞芬善于在创作过程中捕捉瞬间即逝的机遇和偶然性,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伸引和发展。 因为生活经验、感情体验和丰富幻想力的融汇一体,人们读她的作品感到一种勃勃生机,感到生命力的跃动。 ——邵大箴 她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的工笔画, 不强调对物象如实的描摹,而是取其一点加以强烈的夸张。 因此才能狠狠地撞击观者的视觉与思维。 她抛弃了自然界提供的“真实”,使其成为意象的画面,是意象的真实, 所以我说她是“工笔大写意”。 ——贾浩义 寄意花魂鸟魄。—— 范曾 杨瑞芬的工笔花卉,从宋元院画入手,广泛吸收西方和日本的装饰绘画、现代摄影等表现手法, 细致地感受自然之美,纳入独创的典雅、纯净的艺术美之中。 ——郁风 杨瑞芬对花所作的拟人化的大胆描绘,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过去还不曾有过。 她在那些富有生命感的花中看到的是一种与自然生命息息相通的品格。 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对自然生命活泼跃动的诗意描绘,成为杨瑞芬作品最为重要的风格特征。 齐白石曾经以工笔画虫,以意笔画草。 而杨瑞芬则是以工笔画花,又将水墨手法融入其中, 兼工带写,形成粗矿与细腻的对比,水墨在恣肆撒泼中也增加了一种山野气息和生命能量。 ——贾方舟 不重复古人,不照搬自然,而致力于艺术形象的创造。 不是凭空臆造,而是能动地反映客观,是自觉不自觉的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象她那样的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诱人的艺术魅力, 既有传统特色,又富新颖意境,出手不凡、独创一格的工笔花鸟画,是画坛罕见的。 别具一格的花鸟画,生意盎然,清丽典雅。 从生活中来而重意境的表现;有传统功力却不墨守成规;吸收西洋技法为我所用。 画法不断更新,为探求风格的新颖而努力不懈。可谓是中国画坛新秀中的佼佼者了! ——华夏 杨瑞芬的画力图把传统的画往前推动一步, 改变了一种视觉效果,比较有张力,像用长镜头取景一样,改变视觉方式。 ——李小可 她是一位在艺术上很有想法,并肯于探索的女画家。艺术处理上不落俗套,设色非常大胆泼辣。 从深入观察体验物象神态中获得创作灵感,对眼前的花草植物进行大胆剪裁重构画面, 进而营造心中理想的神奇艺术境界。 ——张仁芝 杨瑞芬的画使我感触很多,她的思路广,新精神多,在画院是比较突出的一位。 她有开拓精神,不断在演变自己的画。 ——石齐 当代著名画家杨瑞芬女士,是一位出类拔萃、成绩斐然的工笔花鸟画家。 她大胆引进现代设计意识和构成因素,并关注多种近现代新兴艺术将其融入到作品情感的表现中, 作品中透露的魄力与优雅皆使人印象深刻。 她的艺术创新建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并且,无论在作品的立意、构图、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都形成了个人独具的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吴休 她的画总是十分突出自我性格色彩的感觉。 既有传统,又有时代感。 在技法上有新的地方,在色彩运用上、肌理效果处理和构成上都有所突破。 工笔画能画出写意的感觉来是非常可贵的。 ——王挥春 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浪漫地加以变色,展现出新颖的艺术魅力。 ——张继馨 她的画取法传统,又不拘於传统,敢于大胆地吸收西洋、日本绘画技法。 朦胧的色彩又带有较强的现代抒情意识,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十分默契, 从而达到了一种东西方观众共赏的艺术效果。 ——包立民 杨瑞芬往往能抓住其形象中具有独特性的一面,并将其予以夸大、变幻。 她既能把握花鸟形体的整体姿致形态,又能敏感和洞察到花鸟形体的微观质地之美, 并运用富有装饰意味的造型和色彩处理手法,精描细染,兼施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技法, 创造出一种充实、饱满、清新而又深邃的画面境界。 在这种意境中,画家心性的淳朴与执著已昭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赵权利 真和美,是艺术作品最为可贵之处,杨瑞芬在这一点上非常难得的成功。 最本质的,是她有真性情,所以她的艺术有包容性,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她的观察精致细腻,她的作品是在和生活中的美对话。 ——卞国强 杨瑞芬的艺术完全是自己的面貌。 她在处理传统和创新之间非常成功,个人风格特别强烈,可谓是“一花独秀”。 杨瑞芬的色彩独到,她在色彩上的突破是带有划时代性的。 ——于恒希 很纯真,每幅画都反映了她纯真的天性。 杨瑞芬的中国画把西方的颜色、现代构成都揉进去了,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些肌理做得很好,工细和放松形成节奏感和对比感,色彩丰富和谐,给人一种非常美的享受。 她的变形、艺术提炼比现实更美。 ——叶向阳 杨瑞芬进入微观世界发现美,与众不同,她的艺术含有很深层的思想。 ——周昭坎 艺术的核心是创造和情感,我很喜欢杨瑞芬的工笔画,有装饰性、视觉性、包容性,情感表达得很充分。 艺术在感情表达时最有个性,杨瑞芬的画很真诚,她在写生的时候,就把对形的情感带出来了。 ——聂昌硕 画家最重要的是个性,每一个画家要走个人的道路,要追求美,要创造。杨瑞芬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画家,她的画让我非常震撼,我认为她是中国当今画坛的一个代表。 ——吕天来(马来西亚拿督、收藏家) § 著作 《刘徳舟杨瑞芬画集》 1988年,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ISBN 7-81000-219-8/T.008 《杨瑞芬画集》 1992年,荣宝斋,ISBN 7-5003-0166-9/J·167 《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杨瑞芬》 2002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ISBN 7-80526-406-6/J·233 《杨瑞芬花鸟画集》 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 978-7-5059-7296-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