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稻鳃蚯蚓 |
释义 | § 为害特点 在稻田或水生蔬菜田的泥土中取食腐植质,虽然不直接为害稻苗,但由于其身体鳃部在泥土中翻动,常把种子翻埋土下,不再发芽,或致幼苗倒伏,造成缺苗断垄。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0—80mm,红色至红褐色,体节多于120个,在身体后部60-70节背腹正中线上,生有细长的丝状鳃,身体前部埋在土壤中,后部有鳃的部分则伸出土外,呈波形摆动,进行呼吸,遇有惊扰时缩入土中。 § 生活习性 在低洼、腐殖质多的烂泥田及过水田发生多,常20—30头群居,多时可达100头以上,烂泥层浅的沙土地发生少,早春地表10cm处气温达12℃时开始活动,逐渐转向地表。20℃时最活跃。当土温达到21℃,土壤相对湿度高于50%时,尤其是春季地表温度高于深层土温时,湿度大,蚯蚓则上升到地表活动和繁殖,部分鳃毛伸出泥外,作波状摆动,在24小时能排出粪泥20-30次,这时对幼苗容易造成伤害。 § 防治方法 (1)用0.1%茶枯水淋根部,每667m2秧苗,用茶枯5-10kg对水250-300kg即可控制其为害。(2)喷洒融杀幼蜗可湿性粉剂150倍液防治蛆则有效。(3)采用化学药剂 防治时,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90%晶体敌百虫508、80%敌敌畏乳油100ml,先用少量水稀释后再拌细砂30kg撒施,也可用上述剂量对水60kg喷雾。(4)鳃蚯蚓为害重的地区,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实行间歇灌水或水旱轮作等农业措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