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定昆明龙 |
释义 | § 简介 化石骨架武定昆明龙拉丁文名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属鸟臀目、蜥脚型亚目、蜥脚类、昆明龙属的植食性恐龙。 武定昆明龙体长11米高3.5米,主要分布在侏罗纪早期的中国云南省的武定盆地,由苏有林在1954年发现,Yeh在1975年命名。 § 发现过程 复原图 1954年由技师苏有林在云南省武定采集,而经赵资奎在1985年描述。董枝明于1991年将其归属到蜀龙科之中。武定昆明龙是发掘于亚洲侏罗纪早期的一种原始型态的蜥脚类恐龙。它的头颅和下颔非常高耸,具有匙状的牙齿;颈部与背部脊椎的侧腔室还没有发展,神经弓和棘非常高突。而在神经棘与神经弓中明显的保存有後关节突和横关节突膜;而 骨由六个椎骨组成,其要带是为似蜥脚类特徵,而修饰成一块骨板的型式。而另一方面,昆明龙也具有一些原蜥脚类的特徵,像是厚实的颈椎与背椎的构造。这群恐龙体长约7.5公尺,颈子相当短,具有四肢极为壮硕以支撑庞重体躯。 早在1956年云南武定地区就发现了原蜥脚类恐龙化石。经过两次采集,1990年这些化石被装架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恐龙骨架。专家研究后将它定名为武定昆明龙。装架后的恐龙身长11米,抬头时身高4米。它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以四足行走,行动迟缓。从牙齿构造上看,主要以植物为食,有时也吃些小动物。 武定昆明龙(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是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蜥脚次亚目(Sauropoda),蜀龙亚科(Shunosaurinae),昆明龙(Kunmingosaurus)的一种。植食性,体长约11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期,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化石1954年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武定。昆明龙(Kunmingosaurus)是最早的蜥脚类恐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