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岭外代答校注》
释义

岭外代答校注 本书前言

周去非,字直夫,温州永嘉人,南宋隆兴元年进士。其生 平事迹,由于无传状碑志等资料传世,颇难详悉,惟从已知零 星资料,尚可推知大概。 他出生的家庭,不属贫寒。《宋元学案》卷七一,说他是周 端朝的仲父,周端朝是救赵汝愚反韩�腚械闹�名太学生领袖, 家境自然优裕。端朝父名鼎臣,字镇伯,曾官漳浦县主簿。叶 适《水心集》卷二四有《周镇伯墓志铭》,文称“诸弟迭起,各取 科目,争为闻家,然皆由君教也”。可知去非由其兄培植成材, 且其弟行中,也还有成进士的。 去非中进士时,年约二十九岁(由生年推知,考证见后), 还算得志不甚晚,非久困场屋之人。他“折桂”的那一科,除前 五名授职较优外,多数人为“诸州司户簿尉”,馀下的“守选” (见《宋史・选举二》)。不过守选者,因为“有出身”,不久也会 得到簿、尉一类的小官。周去非不属前五名(《宋会要辑稿》选 举二之一九载前五人之名),官卑职微,自不用说,只是初仕之 时间、职任与所在地,已不可知。去非好友同科进士楼��在 《攻��集》卷八三《祭周通判去非》文中说:“始虽同登,各天一 隅。余分郡符,君方尤居。间至偃室,退公之馀。讲《易》谈元 (玄),为之踌躇。剧论世故,发蒙砭愚。再仕峤南,备历崎 岖。”极为概略地�⑹隽酥苋シ浅跞胧送局�经历。楼��鄞县人, 去温州不远,所谓“各天一隅”,必非就二人之家乡而言,而是 指宦地相距甚远。楼��初仕,不出两浙,则周去非由进士入 仕,必在离其家乡甚远的地方。由“再仕峤南”之“再”而言,也 许就在岭南。 周去非入仕以后,曾“丁尤”家居,常与楼��在一起讲学论 政,这在祭文中已经说得很明白。楼��所谓“分郡符”,指为温 州教授,始于乾道七年,见《攻��集》卷一○九《宋君墓志铭》 (引文见后)。次年为壬辰,桂林龙隐严有周去非等“来�【”的 题名,所署时间为“壬辰三月晦”,见《桂胜》(卷二)、《粤西业 载》(卷二)等书,可知其时周去非己不在家乡“尤居”,而是到 了广西。“再仕峤南”,当即始于是年。 峤南指两广,但周去非“再仕”,只在广西。从《代答》本书 及其他资料看,他在广西共约六年。六年仕宦,可分三段。 一、前一年多,在钦州任教授。主要证据有二:1.范成大 《石湖诗集》卷一四有《送周直夫教授归永嘉》诗,今人于北山 《范成大年谱》繁此诗于乾道九年三月至八月之间。按,《石湖 诗集》乃范氏生前依诗篇时间先后自编(参阅《四库提要》),送 周直夫诗.正编列于范氏初任“桂帅”之时,《年谱》所繁时间可 信。诗称“解手天涯良独难”,乃赞欢周之浩然归志。钦州有 天涯宁(见本书021条),人们视其地为天涯。可知周“解手”之 地即钦州,所解之职即教授,解职之时,不犀于乾道九年八月, 此前任钦州教授,当逾一年也。2.《代答》228条云:“余在钦, 常于聂守见白鹦鹉、红鹦鹉。”此聂守之任期,由下述记载可推 知在乾道九年十二月以前。张�颉赌闲�集》卷九《钦州学记》 云:“安阳岳侯霖为钦州之明年,政通人和,乃经理其州学。 ……又明年,其学之教授周去非,秩满道桂,复以侯意来请。” 末署“淳熙四年”。可知自淳熙二年某月至淳熙四年,钦州知 州为岳霖。至于岳霖之前任,则为郑人杰。《代答》212条载, 淳熙二年二月,钦州“太守郑”,介一白鹿,经饲养长大后,知为 雌白鹿,欲进呈朝廷,未遂。由此可断定,“太守郑”之任期必 延至是年秋冬,因一头未辨雌雄之幼鹿,经饲养长大而成贡 物,不历半年以上时间,决无可能。岳霖既于是年知钦州,则 继郑者,必岳霖也。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五二载,钦 州知州郑人杰,于乾道九年十二月上任。《代答》所言之“太守 郑”,必即此人①。周去非既于岳霖在任时,“秩满”东归,不在 钦州;郑、岳二知州之间,又不容有一聂守之任期,则周去非在 钦时之聂守,其任职必先于郑人杰,即在乾道九年十二月以 前。不言而喻,与聂守同在钦州之周去非,其官职必是范诗欢 惋之教授,其任期当在乾道八年至九年也。此外,《代答》261 条云:“余至钦。”而206条云:“余始至钦。”提法不同,似亦与周 去非两次出任钦州教授有关。 二、中间一二年㈡,在静江府属县任县尉,《代答》自序所 谓“试尉桂林”是也。时间当始于乾道九年归永嘉之后,272条 云:“范石湖檄余白事帅府,与闻��结边民之事。”��结边民,正 是县尉应尽之责。《桂海虞衡志》(《文献通考》卷三二八��瓠 种条引)记此事于乾道九年冬,周去非当已先此到任。《代答》 008条云:“余常摄邑灵川。”即代理过灵川知县。既称“摄”,与 县尉之地位亦合。249条云:“余仕古县。”古县亦静江府属县 之一,且“沿边”(见049条)。仕古县虽未表示官职,但就“试 尉桂林”而言,当亦是县尉。 三、后二三年,复任钦州教授。前引张�颉肚罩菅Ъ恰罚�已 明言周去非于淳熙四年时,为钦州教授而“秩满”。秩满即任 满,一任或二年或三年,时间决不至上及乾道九年,况中隔“试 尉桂林”。《学记》所言周去非之职,可决其为后一次出任。 《代答》自序所谓“分教宁越”,既列“试尉桂林”后,则主要指此 一时期。其离桂赴钦之时间,当在淳熙二年春。这从范成大 于是年初所作别周去非等五人之诗(载《石湖诗集》卷一五)可 以推知。诗云:“嗟我与五君,曩如��鸟聚。偶投一林宿,飘摇 共风雨。明发各飞散,后会渺何处!”范与周等,此前同在静 江“一林宿”,此后则“各飞散”。“飞散”后,范离桂赴蜀,而周 去非当即去了钦州。 上述六年“再仕”,经历有曲折,雨头为钦州教授,中间却 为地位较低之静江府属县尉。其间反复,颇显异常,惜无相关 资料能探知其因由了。 周去非从钦州“秩满”东归以后,仕履更加茫昧。楼氏祭 文称:“前宰剧邑,赫然有誉。”表明周去非作过某大县知县,且 有政声,惟不知在何地。去非官至通判,祭文标题已明,其得 擢升,当因“宰剧邑”而“赫然有誉”。为通判之所在,《四库提 要》谓即桂林,且谓《代答》一书,即由桂林“代归”后作。如前 所证,周去非“代归”,乃由钦州,�K非桂林:其在桂林,职仅县 尉,亦非通判,馆臣失考,所言实误。《宋元学案》(卷七一)、雍 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等书,均谓周去非官至绍兴府通判, 自属可信。惟须说明者,历代绍兴地方志于其职官志、表中, 均不载周去非之名,当别有故。宋施宿《会稽志》卷三云:“越 州(即绍兴府)旧止通判一员,及经驻跸,又为辅藩,增至三四 员,亦常有不��务者。”周去非晚年,据楼氏祭文,长期患病,似 未理政务,或即《会稽志》所谓不��务之通判,故其姓名,遂不 得登于绍兴历代之志乘。 周去非之生卒年,未见明文记载,然尚可从楼氏祭文及其 他资料推出。祭文称:“净光东楚,遥望故庐。矢哀以词,奠之 生�c。”净光山名。又名松台山。在温州城西,见乾隆《一统志》 温州府卷。叶适《周镇伯墓志铭》云:“余既庐松台下,而周氏 居二百年矣。山之先儒故老,莫如君者。”可知净光东楚,即周 氏故庐之所在。楼��致祭周去非,能遥望其故庐,又“奠之生 �c”,表明楼本人当时也在温州。祭文又云:“近传短牍,周姓 言孤。�⒓昊腥唬�乃君遗书。……对客三诵,泪与之俱。”文称 “对客”,表明楼本人非“客”,这种在温州以“主人”自居的情 况,只有他在那里作官才有可能。考宋袁燮《�e齐集》卷一一 《楼公行状》及《宋史・楼��传》,楼在温州作官,只有两次,前 为教授,后任知州。惜作官之年代,二书均未著明。《攻��集》 卷一○九《宋君墓志铭》云:“至乾道七年,客授此邦(指温州)。 三年间,多与同年往返,甚乐也。后又假守,则在者已寡矣。” 可知楼为温州教授,在乾道七年至九年。惟其时,周去非健 在,谈不上致祭。同书卷一○七《戴俊仲墓志铭》云:“乾道七 年,余客授东嘉(即温州)。”又云:“余去官十五年而复假守。” 同卷《谢君墓志铭》亦云:“客授东嘉,与诸名士游。……后十 五年,复叨假守。”可知楼为温州知州,在任教授后十五年,计 其时,已入淳熙十六年矣。《戴俊仲墓志铭》又谓淳熙十六年, 光宗嗣位“覃恩”,“余以八月去郡”。则楼知温州,尚不足一 年。致祭周去非,既必在楼知温州之时,则周去非之卒,可断 定在淳熙十六年(1189)。至于周之年寿,祭文已指出为“数 五十五”。由卒年上推,可知周去非之生年,当为绍兴五年 (1135)。〔补注〕 周去非之学术,别无表见。《嘉靖温州府志》卷三说他是 “张南轩高弟”,《宋元学案》卷七一亦谓“学于南轩,常从之桂 林”,又谓周端朝,“其学本出于仲父去非,得南轩之传”。张�� (南轩)是与朱熹齐名的道学家,以倡居敬存诚,严辨义利著 称,而《代答》一书,却无一语涉道学,提到南轩,亦如提到石 湖、于湖(张孝祥),�K无尊师之特笔。《南轩集》中既无张周传 受之迹(张只比周长二岁),周之友朋如范成大、杨万里、楼�� 等之著作中,亦无言及此者。周传南轩之学,颇为可疑。或 者,张在当时,声名煊赫,周在广西时,张为“桂帅”,趟附者众, 周亦遂附列于门墙,即所谓“从之桂林”也。 《岭外代答》是周去非唯一传世的著作,是他仕于广西所 获得的最有价值的成果。卷首自序,署淳熙五年十月,似撰定 于此时,然014条云:“辛丑科二人登科。”辛丑为淳熙八年,则 书成之后,又有所增补也。自序称在广西时,“盖常随事笔记, 得四百馀条”,对照书中面广事繁且多寓己见之记述,所言必 是事实,于此可见其功力之积累。自序又言,“秩满东归”途 中,遗失笔记,遂“置勿复称”。后幸“得所钞名数”,又受范成 大《桂海虞衡志》之�⒎�,遂成今书之二百九十四条。盖原稿 虽失,而记忆犹新,能参考范《志》而成书;条目虽减,而“臆得” (深入理解)者广,故内容仍较详赡。书名《代答》,谓备亲故之 问,实乃谦词,其意在于所谓“异时训方氏其将有考于斯”,即 供当时人与后世参稽而运其立言之目的。楼氏祭文谓“《代 答》一书,曲尽锱铢。倘不忘远,当有取诸”,亦正确地指出了 此书内容之特点与著作之意图。 周去非的这部书,也确实内容丰富,具有多重史料价值, 堪称不朽之作。这只要考察一下它在下述两方面的意义,就 可以充分肯定。 一、它是广西地方史中内容较全面而时代较早的重要文 献。广西在历史上开发较犀,民族较多,风俗特殊,加以地带 不同,气候物产有异,中原人颇不熟悉,遂目之为奇异之乡。 秦汉以降,到过广西的北方人,间有著作传世,但多出于猎奇, 近似语怪,且都失之简略。早期地志之类,虽不乏记载,但侧 重政区沿革,馀多语焉不详。其以反映广西全貌为规模者,范 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被视为开创之作而为后世所祖述③。但 范《志》只三卷,内容单薄,且不涉边帅、法制、财计等项,仍有 所缺。元明以后,又只存��本,未能窥其全豹。故作为包罗全 局,条分缕析,记载綦详而保全至今之最早广西史料,就不能 不推《岭外代答》了。书凡十卷,分量超过范《志》数倍。其内 容之广泛,记述之详悉,早为昔人所称许。作为史料,可称道 者多。如言广西漕计之赢绌、监法之利弊、铨选之得失,以及 边兵、边政、边贸等之状况,皆可补史籍之所未详。又如《宋 史・兵志》不言武官中有副都虞候,而本书061条却有之。《宋 史・职官七》谓各路提学司,“崇宁二年置,宣和三年罢”,而本 书206条却言“白事提学司”,即南宋时该司仍存。此则可补史 志之缺。再如北宋熙宁末,交趾北侵,钦州知州被害,朝廷按 战死者例予以封赠,当地且立祠祭祀,而本书284条,却谓知 州实荒��而被俘杀,民间嘲之为不慧之典型。南宋绍兴末,镇 尘凌铁起义之广西转运判官邓酢,有关地志均誉为招抚降众 使之归业的“名宦”,而本书285条却谓此人“盖杀降也”,是死 后尚兴疫害人的凶神。此种不囿于官府之见而体现民意之记 述,尤为难得。 作为广西史料,又特详干钦州。广西的这一隅,从北宋初 起,成为西南海疆,号称天涯。有关这一地区之明以前史料, 本来就少,又都已亡佚。周去非什宦干广西时,大部分时间在 钦州,情况熟悉,故《代答》一书,内容涉钦州者,就远比他州为 多。全书二十门,几乎门门都涉及。内容虽不集中,但对文献 不足徵的钦州史来说,更是少有难得的资料。 二、它是研究宋代中西海上交通和十二世纪南海、南亚、 西亚、东非、北非等地古国史的可贵资料。宋代沿海外贸,远 比前代发达。唐代虽设互市监,“掌蕃商交易之事”(见《新唐 书・百官二》),而市舶稀少④。宋代则于浙、闽、广等路,各置 提举市舶司,南宋时,“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乃 分建于五所”(见《宋史・职官七》),可见其盛。随着贸易的发 展,介绍外域及海上交通,就成为时代需要。但在周去非以 前,却一直无人作有系统而详确之记述⑤,连司蕃客者也不例 外。北宋宰辅庞籍之子庞元英・是能文之士,曾任主客司郎中 四年,该司专管诸蕃,“至则图其衣冠,书其山川风俗”(《宋史・ 职官三》)。但庞氏在所著《文昌杂录》卷一中记南方诸蕃,就 只简散地提到十五国。不仅疏略,且多乖误,如言“大理在海 南”、“真脑在海中”、“�^婆在大食之北”⑥、三佛齐“与占城为 邻”、注辇“水行约四十万里,方至广州”等,均不符合实际。专 司其事者尚如此,他人更勿论。周去非�K未出国,亦未在市舶 司或礼部主客司任职,但由于他留心外域,勤访博问,通过舶 商或译者之口⑦,就记下了多达四十馀国之名,记述了其中二 十馀国之位置、国情与通达线路,内容几及二卷,无抄袭前人 之迹,成就实属空前。一个足迹未出国门的人,竟能有条不紊 且颇符实际地记下远方异国情状,宛如身历其境,不能不欢为 奇迹!所记涵盖之地域,北起安南,南至�^婆(今爪哇),东至 女人国(在今印尼东),西出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等海洋沿岸 而达木兰皮(今摩洛哥),涉地甚为广远。由于其间许多国家, 历史上发展较犀,史料缺乏,《代答》所记,恰能作些填补,其资 料之可贵,就可想而知了。近代有关中西交通史、东南亚史等 的重要论著,如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日本藤田丰八《中 国南海古代交通业考》、美国劳费尔《中国伊朗编》、法国伯希 和《交广印度两道考》、马司帛洛《占婆史》等,述及十二世纪 时,无不援引《代答》以为史证。马司帛洛考证越南李朝晚期 (十二世纪下半叶)之政区,就全冯《代答》所记。且谓“设无 《岭外代答》一书,则颇难知之”(见《李陈胡三氏时期安南国之 政治地理》,载冯承钧编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业》四编),尤 可见《代答》之史料价值。此书对后世之记外国者,影响也较 大。宋代当过市舶司提举的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即多 袭《代答》之文,且有大段照抄者。元代曾奉使外番的周致中, 在所著《异域录》中,袭取《代答》所记,多达三十馀条。元代汪 大渊,是亲历南海及印度洋沿岸的人,所著《岛夷�I略》,出于 亲见亲闻,但亦有承袭《代答》之处。如天竺条云:“隶秦王之 主。”元末印度次大��何来秦王?一经追溯,即可知此乃上承 《诸蕃志》天竺国条“录大秦国”之记述,而《诸蕃志》又承袭《代 答》大秦国条(039条)“天竺国其属也”之记载。时移势异,已 非元末现实。又如宾童龙条云:“佛书所谓王舍城是也,或云 月连屋基犹存。”宾童龙在今越南南部,地非印度,所记亦不 确,然其源即出于《代答》占城条(032条)所谓“目连舍基在宾 陀陵,或云即王舍城”。由于种种原因,《代答》所记,不免有 误,也不如《诸蕃志》、《岛夷�I略》等书所记外国之多与内容之 详,然其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掩没的。 除上述两方面外,《代答》所述,有涉及今海南省及广东省 若干地方者,亦不乏可稽考之史料价值。另在生物学、民俗 学、民族史、手工业史等方面,也都有可供研究之内容。这裹 不再一一尔见缕。 《代答》一书之缺点,最大者莫过于抄袭《桂海虞衡志》,有 些条目,几乎是原样照搬,尤以生物各门为甚。这大概是因为 二人所见相同,感受如一,文词既已由文学家范成大铸就,已 够雅驯了,无烦改作。《汉书》即曾袭取《史记》,古有其例,似 不足责,但记非己出,究属下乘。其次,未脱世俗的神怪观念。 如237条相信黄鱼化为鹑;293条相信有“长竟柱,脑中得珠如 鹅卵”之蜈蚣;008条及282条均谓祷神祈雨,“辄应”;294条 谓已死之猴,其骨“犹能为妖”;281条谓占里婆之圣佛,“人有 慢轻,必降祸焉;人有祈求,必赴感焉;人有自欺于前,必报验 焉”。诸如此类,其见解实未超越当时常人的认识高度。书中 有时也表现出求实的批判精神,如269条辨鼻饮只能饮水,160 条辨桂皮年深实为越厚而非越薄等,可惜不�字鞯嫉匚弧T� 次,内容编次,不尽妥当。如036条言生黎熟黎,“各以所迩隶 于四军州”;047条言��“各有役於官”,049条言邻静江府五县 之瑶,“尽隶于义宁县桑汀塞”,诸族隶属如此,岂能视为外国? 但黎、��、瑶等条,却均列入外国门。地理门各条,以先山后水 为序,而其中之象山条(016条),本言山却插入言水诸条之中。 花木门各条皆言植物之生�B及功用,而其中之月禾条(197 条),仅言农耕,与同门诸条全不类。此门中之百子条(178 条),果名皆缀“子”字,但石胡桃、频婆果、木馒头,均无“子” 名,却亦入此条中。此门中之乌榄与方榄、柚子与赤柚子,各 �阄�一条,而同样�⑹黾蚵灾�石栗与杓栗,却又分列为二条。 凡此皆可见撰述时,有失草率,缺乏检照。此外,出于封建统 治者之偏见,言及少数民族,语含鄙夷。惟时代使然,未可独 责,读者当能心知其非而明辨之。 二 《代答》在宋代已流传,既著录于尤袤《遂初堂书目》、赵希 弁《郡齐读书志拾遗》、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卷八)等书目, 又见引于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赵与时《宾退 录》(卷五)、谢采伯《密齐笔记》(卷四)等书。惟问世以后,有 多种迹象表明,此书�K未锓板,而只有抄本流传。如多处明引 《代答》之文的《舆地纪胜》,于卷一○三中,却称作者为“周 喜”,“喜”字当系“去非”二字草书连写而误,若所见为刻本,不 应有此误名。赵汝适《诸蕃志》抄袭《代答》之文甚多,但包括 赵氏自序在内,全书无一处提及《代答》书名及其作者。赵氏 谅非出于攘善而故隐,极有可能所见为不善之抄本,书名及作 者均未能定。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谓“偶因见《岭海杂记》, 有载六目龟出钦州”云云,其文即见于《代答》六目龟条(244 条)。同书卷七谓“《岭外杂记》所载龙涎,出大食西海”云云, 亦见于《代答》龙涎条(146条),且一字不差。引文既出于《代 答》,而《纪闻》两称书名皆误,亦有可能所见为改�Z书名之 抄本。 书无刻本,不仅易讹误,且传之难于久远。《宋史・艺文 志》两处著录《桂海虞衡志》,却不著录《代答》⑧,盖史臣未得 见也,于此可见元末时传本之稀少。到了明代,《永乐大典》虽 抄入了《代答》,但遇缺文却未能补上。如二十门中,第四门失 标目;骨噪条(234条)有五处文字空缺,缺十字以上,成为残 文,显非因抄手一时疏忽而漏。若所据为刻本或有多种抄本 可择,当不致如此。杨十奇《文洲阁书日》叶盛《录竹堂书 目》,虽著录《代答》,但均不载撰人及卷数,仅得一正确书名。 若嘉靖时黄学准言,曾“检《岭外录》”,知环海之潮,随长短星 而涨落(见明黄衷《海语》卷下分水条注),文见《代答》潮条 (022条),则并书名亦误矣⑨。此后直至清乾隆时,公私书目, 宾未著录此书⑩。诸类书如《山堂肆考》、《古今图书集成》等, 诸动植物书如《本草纲目》、《广群芳谱》等,诸风土名胜书如明 张鸣凤《桂胜》、《桂故》、罗曰��《咸宾录》等,虽均引书浩博,但 都不提《代答》,盖此书已在民间消失矣。 乾隆三十八年,《四库》馆开,从《永乐大典》中抄出《代答》 全帙,使湮没了数百年之书,得以重新问世,馆臣们算是作了 一件大好事。当年周去非寄希望于异时训方氏者,薪火再传, 岂非有幸!但须指出的是,馆臣的作法,尚欠慎审。如原书十 卷,《大典》�阄�二卷,抄出再分卷时,虽无原式可据以复其旧, 但也应求完整与均衡,今则外国门分为上下,割入两卷,岂有 必要?禽献门与虫鱼门同言动物,应�阄�一卷,今则前者独立 为卷而字数少,后者与古迹等门�阄�一卷而字数多,分卷岂应 如此?又如桂林严洞条(007条)按语云:“此本旧有错误,今俱 改正。”广西漕计条(082条)按语云:“此文原本有错简,今移 正。”实则改不尽善,移不尽正,而使原来面貌隐没,尤非所宜。 从《永乐大典》抄出以后,流传即广,但版本不多,笔者所 见仅四种。其一为《知不足齐业书》本,前有乾隆三十八年《四 库》馆臣所作《提要》,知为最先抄出之本。此本讹误虽多,但 刊刻较精,偶有知不足齐主人识语,较他本略胜。其二为文渊 阁《四库全书》本,前有乾隆四十六年馆臣所作《提要》,与乾降 三十八年《提要》不尽同,知为又一次抄出之本。此本讹误亦 多,但与《知不足齐》本互校,可刊正者不少。其三为进步书局 之《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未言祖何本,讹误最多,但亦偶有 可取者。其四为商务印书馆之《业书集成初编》本,此本据《知 不足齐》本排印,缺乏校勘价值。 《代答》成书至今,已八百馀年,今人读此书,不仅语言方 面易遇障�K,于书中名物制度等,因时代悬隔,亦易觉生疏而 费检索查证,加以缺乏善本,难避讹错,故利用这份史料,不免 受限。可此书之校注,自宋以来,尚未之前闻,而自新中国建 国以来,连无校注之新版本亦未见问世。故对於这样一部有 重要史料价值的书,校定其文字,诠释其词语,疏通其内容,指 明其失误,以服务于读者,在当今整理古籍以适应学术发展的 新时代,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杨武泉 一九九三年五月写定于中南民族学院

岭外代答校注 本书目录

周去非�c《�X外代答》

―一校注前言

校注凡例

引��简目

�X外代答序

卷一

地理门

001百粤故地

002�K��

003广西省�阒�

004五�X

005湖广诸山

006桂山

007桂林�r洞

008�`�r

009�_���r

010黎母山

011�V西水经

�����T

012����江

013�`渠

014癸水

015龙门

016象山

017天威遥

018天分遥

019三合流

020象鼻砂

021天涯海角

022潮

023广西经略

安�崾�

024��州兼广

西路安��

都监

025邕州兼广

西路安��

都监

卷二

外国门上

029安南国

030海外黎�U

031海外�T蕃国

032占城国

033真�D国

卷三

外国门下

039大秦国

040大食诸国

041木�m皮国

042西天诸国

043西天南尼

华�庸�

044东南海上

2

026宜州兼广

西路兵马

都监

027融州兼广

西路兵马

都监

028钦廉溪峒

都巡检使

034蒲甘国

035三佛齐国

036�^婆国

037故�R国

038注辇国

诸�s国

045�����悠诠�

046波斯国

047���U

048三伏�W

049瑶人

050西南夷

051通道外夷

口口�T

053沿��兵

054土丁戌��

055�d丁戍��

056田子甲

057�d丁

058寨丁

卷四

风土�T

065广右风气

066雪雹

067瘴地

068瘴 挑草

子附

069屋室

法制门

076奏辟

077定�M

078试场

卷五

财计门

082广右漕计

083广西监法

052航海外夷

059土丁保丁

060�坑�

061土宣

062五民

063惰�r

064僧道

070巢居

071踏犁

072椿堂

073送老

074方言

075俗字

079�z官

080南海役法

081常平

084经略司�I马

085宜州�I马

086马纲

087邕州横山

寨博易场

卷六

器用门 舟楫附

090端砚

091�P

092墨

093茶具

094螺杯

095羽扇

096�U刀

097�U甲胄

098�U鞍

099�U弩

服用门

110�g

111布

112瑶斑布

113水��

114��子

食用�T

120酒

121茶

088邕州永平

寨博易场

089钦州博易场

100融剑

101黎弓

102药箭

103梧州��器

104木�m舟

105藤舟

106刳木舟

107��

108�U笠

109皮履

115安南绢

116��

117吉贝

118�x�z

119婆衫婆裙

122食��榔

123老�W

124��味

125齐素

卷七

香门

127沉水香

128蓬莱香

129鹧鸪斑香

130笺香

乐器门

134平南乐

135瑶乐器

136腰鼓

�e货�T

140珠池

141蛇珠

142辟�m犀

143琥珀

金石门

147生金

148丹砂水银

149��水银

150银朱

151铜

152铜绿

126�I水

131�\\香

132零陵香

133蕃栀子

137铜鼓

138桂林��

139白巾鼓��

144砗磲

145能涎

146大贝

153铅粉

154�R乳

155滑石

156石��

157石��石�r

158石梅

159石柏

卷八

花木门 果宝附

160桂

161榕容

162沙木

163燕脂木

164思��木

165��榔

166桄榔

167椰子木

168竹

169荔枝圆眼

170红�W草果

171八角茴香

172馀甘子

173石栗

174杓栗

175蕉子

176鸟榄

177柚子

178百子

179藤

180花藤

181��瓶蕉

182水蕉

183红蕉花

184南山茶

185素馨花

186茉莉花

187石榴花

188史君子花

189添色芙蓉花

190豆蔻花

191泡花

192曼陀�_花

193拘那花

194水西花

195裹梅花

196玉��花

197月禾

198大蒿

199都管草

200蛆草

201铜鼓草

202石��

203匾菜

卷九

禽�F�T

205��

206虎

207天马

208�瘃R

209果下�R

210�U犬

211�j

212白鹿

213�V

214人熊

215山�i

216花羊

217绵羊

218大��

219风��

220仰鼠

221香鼠

222石鼠

223麝香

卷十

204胡蔓草

224懒�D

225山獭

226山�P凰

227孔雀

228�W鹉

229鸟�P

230秦吉了

231翡翠

232雁

233�`�X

234骨噪

235�g

236春�x

237��子

238开难

239长鸣难

240潮难

241枕难

242翻毛难

�x鱼门

243蚺蛇

244六目龟

245龟�x瑁

246��

247�\\�m�~

248嘉�~

古���T

255韶石

256秦城

257绿珠井

258古富州

259铜柱

�U俗�T

264�U俗

265僚俗

266入寮

267挂剑

268��面

269鼻��

270飞驰

271踏摇

志���T

280天神

249河�~

250竹�~�y�~

251鬼��蝶

252黑��蝶

253天�r

254(上或下虫)

260陟屺寺

261交耻

262儋耳

263冰井火山

272款塞

273木契

274打��

275抵�s

276十妻

277�园�

278白马

279迎茅娘

281圣佛

282甯谏议

283武婆婆

284转智大王

285新圣

286�u卜

287茅卜

288南法

附绿一 周去非生平事迹资料

附绿二《�X外代答》著�h评介资料

索引

A.人名索引

B.地名索引

C.物名索引

D.�s��索引

后记

289家鬼

290挑生

291�M毒

292罔雨

293柳州蜈蚣

294桂林猴妖

岭外代答校注 文章节选

②张孝祥(1132一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宋绍兴二 十四年状元,《宋史》有传。乾道元年七月至次年四月,知静江 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其人亦工书,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二: “(张于湖)字画遒劲,卓然颜鲁,上(宋高宗)疑其为谪仙。” ③阽阽,临近危境貌。《汉书・文帝纪》“或阽于死亡”,注 引如淳曰:“阽,近边欲堕之意。”据注,“阽,音屋檐之檐”,读 yán(今读diàn)。 ④震洞,各本作“震动”,嘉庆《广西通志》九六引本条作 “震洞”,义较胜,今从之。 ⑤是江,嘉庆《广西通志》九六引《名胜志》谓即西江。按, 当是《寰宇记》一六二所载之甘水。《记》曰:“甘水在灵川县北 三十里,其源出融州北界,潭洞涓流,引派百余里。经灵川县 西南,穿过大山下,萦回五百余步,江阔十丈,深一丈,东流经 甘棠驿南,东注漓水。今邑人呼为甘严,即此水也。”此水今名 龙严江。张莲甫《湘漓溯源》云:“漓水自桂林而上,水源之大 者,在灵川县境,有龙�r江。……龙严江有三源:出兴安之柴 石界,流入县境者,曰东江:出龙胜灵川接界之牛颈隘下者,曰 西江:出县属西北隅之江洲坪者,曰流峰江。西江水源最长, 东南流经蓝田堡,已通�f筏。至梭子田纳东江。至龙脊纳流 峰江后,可通舟楫。再穿龙严,名龙严江。流经潭下墟、甘棠 渡,过金龟渡,东会于漓。……循流溯源,一百二十里”(见唐 兆民编《灵渠文献粹编》页121)。 ⑥嘉庆《一统志》桂林府卷灵严条引《旧志》云:“亦名龙 严。唐龙朔初,山忽晦冥,六七日大雷雨,龙升而霁,山腹遂 空。”此神话由来久矣。《元和郡县志》三七:“灵川县,龙朔二 年,分始安县置。”可知县得名,确与此神话有关。 009罗业�r 罗业严在浔州①西南六十里。严中明快,可容数 百人。每遇重九,合邻郡之人而集焉,以为登高之乐。 严内有三圣殿②,殿侧有石钟,其大合抱,自然天成。殿 东则有碧虚洞,由石穴而入,通行平坦,其屈曲约半里 馀,出于严之东。洞内则有石佛、石磐、石狮子、石壮、 石钟。殿西则有灵源洞,由石穴而入,通行平坦,其 屈曲约一二里,出于严之西。洞内则有石罗汉、石象、 石马、石鱼、石�S、石鼓。凡�【两洞者,必秉火炬以观。 联严之外,西则有水月严,约深数丈,约阔十五丈。泉 源清�兀�四时不涸,中有异鱼存焉。严口则有龙王殿, 入严中则有观音堂。或遇岁旱③,里人祷之,甘雨必 应。由大严之中,皆用石板平砌,而出严门,则有钟楼。 楼之西,倚严则以石�L,高数丈,为方丈④。楼之外,则 有三门。门之外,则有超然亭。亭之左右,则用石板为 路,连袤一二里,四围皆植松竹,实浔之胜概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