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古斯 |
释义 | § 概述 “毛古斯”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地区,土家语大意是浑身长毛的打猎人。 毛古斯 § 传说 古时候,湘西土家族地区森林莽莽,荆棘遍野,人烟稀少,土家族先民为了觅食,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又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技能,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调年”(过年),举行跳摆手舞等活动。他衣不遮体,不好露面,便躲在调年场旁的杂草丛中观看调年活动。不料几个参加调年活动的小伙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他,他只好走出来,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被在身上,参加到调年活动的人群中去。他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所学到的农耕技能。从此,土家人为了纪念这位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毛古斯”,有时也单独表演。 § 特点 表演“毛古斯”的人数10至20人不等,一人身着土家族服饰,饰老毛古斯(土家语叫“巴普”),他代表土家族先祖,由他主持祭祖和表演活动,其余为小“毛古斯”,代表子孙后代。他们都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四个单辫的是牛的扮演者。“毛古斯”的扮演者们事先装扮好,在摆手舞场不远的树林中等待,摆手舞跳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轰然入场,摆手舞立即停止,为之让场,说是“祖先爷”来了。“毛古斯”的表演内容以反映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为主,表演者模拟上古人古朴粗犷的动作,讲土家语,唱土家歌,融歌、舞、话为一体。其程序分为“扫堂”(意为扫除一切瘟疫、鬼怪,使后代平安)、“祭祖”、“祭五谷神”、“示雄”(表现全家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析求万事如意”等几个大段落,每个段落中细节繁多,如祝万事如意的表演中,有打露水、修山、打铁、犁田、播种、收获、打粑粑、迎新娘等等。 “毛古斯”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它让人们领略到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它是人们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土家族虽无文字,但“毛古斯”代代相传不衰,并在传承中不断完善,成为土家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茅古斯表演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先民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及一定的表演程式,以村落或姓氏为单位轮流举办,持续五至九天不等;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等段落。全用古代土家语演唱,以至有些土语今人无法翻译。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粗线条地勾勒出土家族从远古走到现在的发展历史。保留至今的剧目有《做阳春》、《赶肉》(即狩猎)、《捕鱼》、《抢亲》、《甩火把》等。毛古斯 茅古斯舞动作特点别具一格,表演时曲膝抖身,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的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根据表演的动作内容,可一目了然,如“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舞蹈最突出的特色是服饰原始,身穿草衣树皮,古老大方,颇有原始人的形象;表演者的动作古仆健康,对话时要求变腔怪调,使观者辨认和监听不出表演者是谁,这是舞蹈者最大的成功。 § 价值 历史价值 1、茅古斯实录了父系社会初期至五代时期的“酉溪人群”的渔猎、农耕的生产生活,婚姻习俗情况,以及湘西原始毛人的生存繁衍状况,说明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还应上溯得更远。 2、茅古斯以丰富的内容与湘西酉水流域旧石器、新石器考古遗址相佐证,扩写了土家族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 文化价值 1、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茅古斯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古老遗产。 2、从戏剧发生学来说,茅古斯是中国戏曲的一条古根,从中可以找到戏曲的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基本性的创始缘由和载歌载舞表演形式的造因。因此,有些戏曲专家赞它为“中国戏曲的最远源头”。 3、从舞蹈发生学来说,茅古斯是我国民族舞蹈的一条古根,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 4、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茅古斯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其巫词、巫术、巫歌、巫咒、巫祀为人们研究中华上古时期的宗教源要提供了珍贵的“活化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