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桓温(312~373)
释义

§ 桓温(312~373)

§ 正文

东晋时率军北伐的大将。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 怀远西北)人。出身士族,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桓温曾率军三次北伐,志在收复中原,提高个人威望,以代晋称帝。

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力牵制和阻挠主张北伐者。祖逖功败垂成,庾亮、庾翼兄弟力主北伐,也因大多数朝臣反对而未能实现。永和元年(345),原镇武昌的庾翼病死,朝廷以桓温为安西将军、假节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代庾翼掌握上游事权。恒温乘成汉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之际,于二年冬率军沿江直上,次年,平定蜀地,进位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声望极高。五年,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乘机北伐。六年,朝廷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企图以此对抗桓温。九年,殷浩大败而回,免为庶人,内外大权遂集于桓温一身。

十年二月,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亲统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经析县(今河南西峡)直指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水军则从襄阳入均口(今湖北丹江口),直指南乡(今湖北均县东南);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从关中直南通向汉中)向前推进;并派别军攻占上洛(今陕西商县)。四月,桓温在今陕西蓝田击败前秦派来堵截的数万大军,进至长安东面的霸上,前秦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关中百姓纷纷持牛酒慰劳,老人流泪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但桓温未乘胜进攻长安,而是坐待敌军自溃;本可将已熟春麦收作军粮,而秦军已抢先收割,坚壁清野,桓温终因军粮不继而于六月被迫撤退。

十二年七月,桓温第二次自江陵北伐,八月,在伊水(今河南洛阳南)大败羌族豪酋姚襄的军队,收复洛阳。但很快还兵江陵,只留两千多人戍守。以后颍川、谯(今安徽亳县)、沛(今安徽濉溪西北)诸城相继为前燕占领。隆和元年(362),桓温建议迁都洛阳,主张永嘉以来流播的北人全部迁回河南。南下士族纷纷反对,而桓温也只是借此威胁朝廷。东晋大臣相互猜忌和牵制,力量内耗,给前燕可乘之机。兴宁三年(365)三月,洛阳终于被前燕占领。

兴宁元年桓温已进位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次年,加扬州牧。太和四年(369)又兼任徐、兖二州刺史。荆、扬两镇由温一身兼任。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以便代晋,决定北伐前燕。四月,桓温率步骑五万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进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遣冠军将军毛虎生凿鉅野(即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北)三百里,引汶水会于清水(古济水自鉅野泽以下别名清水),温率舟师自清水入黄河。一路所向无敌,七月进至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晋军离燕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仅二百余里,燕主一度想出奔龙城(今辽宁朝阳),向前秦求援,同时令慕容垂率军五万以拒晋军。桓温进至枋头后,不敢乘胜进军邺城,又徘徊等待,妄图"坐取全胜"。这时北方干旱,原水道已不能利用,进军之初,桓温虽命豫州刺史袁真率军攻谯郡、梁郡(今河南商丘南),然后打开荥阳的石门(即汴水入黄河之口)以通水道。袁真攻下谯、梁,却没能打开石门。桓温终因孤军深入,军粮不继而被迫焚烧船只,抛弃辎重、铠仗,从陆路撤退,凿井而饮,行七百余里。在襄邑(今河南睢县)遭燕军夹击,损失三万多人。在谯郡再受前秦军袭击,又损失一万多人。此役遂以惨败告终。

太和六年(371)十一月桓温废帝奕为东海王(即海西公),改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次年,简文帝死,桓温要求加九锡,作代晋的图谋,但不久即病死,由其弟桓冲代领其众。

§ 配图

桓温(312~373)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