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椿皮
释义

§ 概述

椿皮大果臭椿 落叶乔木,高10-30m。树皮灰色或淡褐色,幼枝无毛,红褐色,有光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紫色,长5-10mm;叶片卵状披针形,通常较大,长9-14cm,宽1.5-7.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无纤毛,近基部两侧有粗齿1-2对,每粗齿背面有1腺体。花小,杂性,白色带绿,排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长35-50cm;花瓣长约2.5cm,两面均被柔毛,雄花有雄蕊10,长于花瓣,花丝基部被粗毛;雌花中雄蕊短于花瓣,心皮5,花柱扭曲,粘合,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4.5-7cm,宽1.5-2cm,微带红褐色。种子1颗,位于翅果的近中部。花期6月,果期7-10月。

椿皮园林用途: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栽,适宜于工厂、矿区等绿化。在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常常作为行道树,颇受赞赏而成为天堂树。

大果臭椿又名椿树或木砻树,古称樗。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臭椿属共约10~15种,主产亚洲东南部。中国有6种3变种1变型。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枝条粗壮。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25枚;小叶近基部具少数粗齿,齿端有1腺点。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白绿色,花瓣5~6,雄蕊10。翅果,扁平,长椭圆形。种子位于中央。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喜光。不耐严寒。在年平均气温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围内生长正常;年平均气温12~15℃、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围内最适生长[1]。

§ 药品简述

椿皮药名:大果臭椿皮

汉语拼音:da guo chou chun pi

英文名:Tree-of-heaven Ailanthus Bark。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var.sutchuenensis (Dode)Rehd.et Wils. [A.sutchuenensis Dode]

功效分类:收涩药;清热燥湿药;解毒杀虫药。

科属分类:苦木科。

别名: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凤眼草。

性味: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经、胃经、肝经。

功能:清湿热,收涩,止血,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痢疾;便血;崩漏;带下;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500m的路旁、沟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大果臭椿的根皮。

采收储藏:春、夏季挖取根部,刮去粗皮,剥取根白皮,切丝,晒干。

炮制方法:

1、椿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2、炒椿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3、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4、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椿皮丝500g,用炼熟蜂蜜90g。

§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 中药化学成分

根皮含樗苦素(ailanthin)及皂甙(saponin);木材含树脂(resin),鞣质(tannin),碳水化合物(carborhydrate)及香草醛(vanillin)等。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100%煎剂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臭椿酮和苦木素均有抗肿瘤作用。臭椿酮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其ED50为10-2-10-3ug/ml在0.12-4.00mg/kg剂量时,对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显示一定活性。苦木苦素在4mg/kg时对小鼠白血病P388的生命延长率为65%,剂量降到50ug/kg,生命延长率仍高于25%。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的ED50为10-2ug/ml。

§ 临床运用

椿皮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椿皮1两,煎2次,滤汁混合分2次服,为成人1日量。系统观察82例,治愈81例。服药后发烧多在3日内降至正常,腹痛及里急后重平均2天消失(配合复方樟脑酊内服),脓血便多在2-3天内减少,以后逐渐转为正常。曾对治愈中的48例作了随访,结果有2例在2个月后复发,再服上药治疗,3月治愈。或用100%椿根皮流浸膏,成人每次10-15ml,儿童每岁1-2ml,每日3次饭前服。如作保留灌肠,剂量较内服者增大1倍,用水稀释10倍使用。经治70例,痊愈68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时间6.3天。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35天,腹泻控制平均为2.4天,大便恢复正常平均为3天。

2、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椿皮100g,加水至600ml,煎汁浓缩至100ml,成为1∶1煎剂。日服3次,每次10ml,一般7天为一疗程。临床可根据年龄、体质及病情酌予增减剂量及疗程。较重病例每日剂量可达60ml,连续给药15天以上,亦未见不良反应。观察31例,经用药7-24天(平均8.5天),临床治愈30例,好转1例(病程20年)。经选8例随访观察,6个月未有复发者。

3、治疗便血:取椿皮4两切碎,生绿豆芽、生白萝卜各4两榨取鲜汁,混合后加水煎汁过滤,冲人黄酒适量,临睡时炖温服。小儿酌减。经治30例,治愈27例,好转1例,无效2例。治愈病例中起病半月以内的22例,均服4剂治愈;超病在半个月至3个月的5例,均服8剂治愈。

4、治疗溃疡病:将椿皮剥下后,除去最外一层青皮,用内面厚白皮,晒干炒成老黄色研粉,制成丸、散、片均可。日服3次,每次2-3钱。419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治后临床控制185例(44.15%),显效89例(21.24%),有效101例,无效44例。疗效与制药方法有关,如用生椿皮则疗效较差,炒成黑炭亦影响疗效。服药后有轻度口干、咽干、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

5、治疗蛔虫病:用50%煎剂,早晚各服15ml,3曰为一疗程;或用丸剂,每服3g,每日4次,3-5日为一疗程。治疗前后与服药期间均不禁食油类,亦不服泻药。结果排虫率与粪检阴转率平均在60-70%之间。服药期间有14人出现轻度恶心,2人产生呕吐症状。45名服用丸剂的患者一度产生轻度腹泻,均于停药后自行消退。

6、治疗子宫颈癌:取椿皮1000g,麦糠500g,加水3000ml,煎至1000ml。每次50ml,日服3次。部分病例用煎剂行局部涂布。共治10例,临床治愈1例,系宫颈鳞癌Ⅱ°晚期菜花型,经服药20天后,宫颈肿物消失,两次活检均未发现癌细胞,宫旁肿痛亦消失;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3例。

§ 常用选方

椿皮1、治痢疾:椿皮一两,爵床三钱,凤尾草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2、治慢性痢疾:椿皮四两。焙干研粉,每次二钱,每日二次,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3、治肠风下血不止,兼医血痢:椿皮,不以多少,用水净洗锉碎,于透风处挂令干,杵,罗为细末,每称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搅拌令匀,再罗过,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先以水湿药丸令润,后于碟子内用白面滚过,水煮五七沸,倾出,用煮药水放温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如神丸)

4、治下血经年:椿皮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仁存堂经验方》)

5、治赤白带下,膀胱炎及尿路感染:川柏、椿皮、知母、白术、生甘草、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江西《中草药学》)

6、治赤白带:椿皮、鸡冠花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7、治滴虫性阴道炎:椿皮五钱。煎服;另用千里光一两,薄荷五钱,蛇床子五钱。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药学》)

8、治遗精:良姜三钱(烧灰存性),黄柏、芍药各二钱(烧灰存性),樗树根皮一两五钱。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汤下。(《摄生众妙方》樗树根丸)

9、治产后肠脱不能收拾者:椿皮(取皮,焙干)一握。水五升,连根葱五茎,汉椒一撮,同煎至三升,去渣,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时。忌盐、醉、酱、面、发风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妇人良方》)

10、治痔疮:椿皮三钱,蜂蜜一两。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1、治疮癣:椿皮适量。煎水洗患处。(《陕西中草药》)

§ 文献论述

椿皮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 生药材鉴定

椿皮性状鉴别

根皮呈扁平块片或不规则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微突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呈淡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细小棱形小点或小孔。质坚脆,折断面强纤维性,易与外皮分离。微有油腥臭气,折断后更甚,味苦。干皮多呈扁平块状,厚3-5mm或

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黄色;折断面颗粒性。以无粗皮、肉厚、内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木栓细胞切向延长,排列整齐,厚达数十列,其内侧有环列的石细胞群。韧皮部有成来或偶有单个散在的纤维和石细胞群。石细胞直径24-30μm,长可达150μm,壁甚厚,黄色,孔沟明显,有的含有草酸钙方晶。纤维较多,直径20-40μm,壁厚,木化。射线宽2-4列细胞,外部扩大呈喇叭状;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族晶和方晶。

粉末特征:根皮粉末浅黄色。

椿皮① 石细胞黄色,类图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状,直径24-30μm,长可达150μm,壁甚厚,孔沟明显,胞腔常含草酸钙方晶。

② 纤维直径20-40μm,壁厚,木化,有的末端呈波状或有锯齿状突起。

③ 草酸钙簇晶直径15-50μm,方晶呈多面形或双锥形,直径11-50μm。

④ 淀粉粒多而细小,直径2-14μm,多为单粒,也有2-3个分粒组成的复粒,脐点裂缝状,飞鸟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干皮特征与根皮相似,但石细胞、草酸钙方晶较根皮为多,而草酸钙簇晶较少。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5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

1、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在沸水中加热3min,再直冰浴中冷却,加入新配制的重氮化试剂1-2滴,溶液立即呈深红色。(检查内酯类)

2、取滤液2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加乙酸研一浓硫酸(19:1)试剂1ml,溶液由黄绿色迅速变为污绿色。(检查甾体类)

商品规格

有椿根皮与椿子皮之分,均为统货。习惯上认为根皮优于干皮。

§ 药用植物栽培

椿皮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高温、耐严寒、耐旱、耐盐碱,不耐荫蔽、潮湿。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春、秋、冬季均可播种。条播,按行距25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火,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盖草,浇水。约经3-4d出苗,苗高0.8-1m时,即可移栽。按行株距4m×4m开穴,穴径1m,穴底先施粪肥1层,覆土10cm,将植株栽下,再填土,并将植株向上稍提一下,使根部舒展,再填上踏实,浇水。

田间管理

幼树期可与粮食、蔬菜、药材等间作。每年松土除草3-4次,结合追施土杂肥,可开沟环施。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等;虫害有臭椿樗蚕蛾、曹浑黄灯蛾、斑衣蜡蝉、革履蚧等。

§ 与香椿区别

香椿 香椿与臭椿都是上海的乡土树种,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现把两者的特异同作一对比介绍,以便区分:

1、叶数不同。臭椿为奇数羽状复叶,香椿一般为偶数(稀为奇数)羽状复叶。

2、叶子味道不同。臭椿叶子有异臭,香椿叶子有较浓的香味。

3、树干不同。臭椿树干表面较光滑,不裂,香椿树干则常呈条块状剥落。

4、果实不同。臭椿果实为翅果,香椿果实为蒴果。

5、维管束不同。观察叶痕,臭椿维管束为9个,香椿为5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