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文元 |
释义 | § 人物简介 杨文元 杨文元,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1928年出生,河北人。1949年至1950年间在现代戏剧学校学习。1950年进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任配音演员。杨文元老师是我国老一代的配音表演艺术家,原籍为河南人。从解放初期就开始投身到我国译制片工作的第一线上。和其他上译厂的老前辈一样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嗓音与表演风格。他的嗓音永远是那么洪亮而厚重,只要听过他的声音你就决不会忘记。正因如此别人才送给他一个形象的绰号——铜锤花脸! 杨老的配音令我们赞许,同时他的那种竟业精神更令我们感动。然而当我们查阅他过去的资料时更会替他感到惋惜与愤懑。在经历文革的混沌岁月中,他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被糊里糊涂的卷入了这场浩劫的旋涡中,可以说无论是他的事业还是他的人生,足足有二十年的时光都是空白,他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沧桑与苦难的经历。 1979年随着四人帮的土崩瓦解,他终于回到了自己阔别了20年的工作岗位上。此时他的声音就和他的人生一样给人的感觉是如此沧桑!从此,他大部分的配音角色都是老年人的形象,或是矫健的反面老大形象。他的配音与他的表演能力并没有因为20年的磨难而消退,相反他能够从50年代的那种配音风格成功过度到我们生活过的80年代,可想而知,哪怕是在铁窗中过日,他也从不放弃对配音艺术的追求! 1981年上映了一部德国儿童片《英俊少年》,他为海因切的外公配音,这是杨老重回岗位后所配音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此后又有《加里森敢死队》中的几个配角,《虎口脱险》中在大胡子中队长,《最后一发子弹》中黑帮头子,《人参果》里的猪八戒......一直到我们最爱的《变形金刚》里的威震天! [1] § 参与配音的影片 五十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1950年)、《彼得大帝》(苏联,1952年)、《不屈的城》(波兰,1952年)、《伟大的公民》(苏联,1952年) 《乌克兰诗人舍甫琴柯》(苏联,1952年)、《钢铁的城》(捷克斯洛伐克,1952年)、《坦卡》(保加利亚,1953年)、《废品的报复》(匈牙利,1953年) 《米兰的奇迹》(意大利,1954年)、《一个女人的新生活》(匈牙利,1954年) 《夜店》(苏联,1955年)、《魔椅》(匈牙利,1955年) 、《为了十四条生命》(匈牙利,1955年)、《九月英雄》(保加利亚,1955年)、《孤星血泪》(英国,1956年)、《雁南飞》(苏联,1956年)、《旧恨新仇》(南斯拉夫,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马歇尔,欢迎你》(西班牙,1958年)、《三合一》(澳大利亚,1958年)、《崩溃的城堡》(罗马尼亚,1958年)、《一个人的遭遇》(苏联,1959年) 、《战友》(朝鲜,1959年) 、《塔娜》(阿尔巴尼亚,1959年)等。 六十年代:《阴谋与爱情》(民主德国,1960年)、《最后一步》(苏联,1960年)、《查雅布拉纳》(印度尼西亚,1961年)、《塔曼果》(法国,1962年)等。 八十年代:《英俊少年》(联邦德国,1981年) 、《远山的呼唤》(日本,1981年)、《最后一颗子弹》(罗马尼亚,1981年)、《虎口脱险》(法国,1982年)、《苔丝》(英国,1982年)、《三十九级台阶》(英国,198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联邦德国,1982年)、《十六个人》(罗马尼亚,1982年)、《人世间》(巴基斯坦,1982年)、《冰峰抢险队》(美国,1982年)、《海狼》(英国,1983年)、《国家利益》(法国,1983年) 、《大海的女儿》(捷克斯洛伐克、苏联,1983年)、《绿宝石护身符》(匈牙利,1983年)、《螃蟹》(委内瑞拉,1984年)、《开往克列沃的列车》(南斯拉夫,1984年)、《女侦探》(法国,1984年)、《一个酋长的胜利》(美国,1984年)、《艺人之家》(罗马尼亚,1984年)、《志同道合》(印度,1984年)、《只要我活着》(德国,1985年)、《科佩尼科上尉》(德国,1985年)、《马戏演员的遭遇》(印度,1985年)、《野鹅敢死队》(英国,1986年)、《婉丽》(泰国,1986年) 、《罗特的女儿》(德国,1986年)、《裸露在狼群》(德国,1986年)、《单独行动》(罗马尼亚,1986年)、《里约的迷雾》(西班牙,1987年)、《国王的光荣》(保加利亚,1987年)、《合法婚姻》(苏联,1987年) 、《警官的诺言》(法国,1987年)、《黑林中的布谷鸟》(捷克斯洛伐克、波兰,1987年)、《片山刑警在海岛》(日本,1987年)、《他是谁》(波兰,1987年)、《没有陪嫁的新娘》(苏联,1987年)、《地震》(美国,1987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英国,1988年)、《我的朋友流浪汉》(西班牙,1988年)、《冰与火》(美国,1988年)、《莫斯科之恋》(苏联、日本,1988年)、《谜中之谜》(美国,1989年) 、《总统失踪记》(法国,1989年)、《谍影疑云》(美国,1989年)、《梦游外星》(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等。 § 导演的影片 主要有:《无声的行动》(法国彩、意大利,1985年)、《伦敦上空的鹰》(意大利,1986年)、《罗特的女儿》(德国,1986年)、 《片山刑警在海岛》(日本,1987年)、 《他是谁》(波兰,1987年)等。 § 曾受过的不公正待遇 他是上译厂演员组中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个了。他人很瘦,声音却很宽、很厚,用老厂长陈叙一的话说他是“铜锤花脸”。 在五十年代后期他曾在英国片《罪恶之家》和苏联片《最后一步》中配过独挡一面的男主角。不幸却于反右时被错划成右派。他那时年少气盛,认为自己并没有反党之心,于是给某国驻沪领事馆写了 一封信,为自己辩解。这下可惹了大祸,立刻被定为叛国投敌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并遭到逮捕。女朋友也因此吹了。他被判刑后遣送青海服刑,一去就是二十二年。1979年右派改正之前,陈叙一在创作人员会议上为杨文元回厂造舆论,他说 :“我常提起杨文元,并不是我对右派特别有感情,因为他是个‘铜锤’,是我们演员中的缺门。”除了爱才之外,这也是陈叙一为人的厚道之处,终于使杨文元能在1980年顺利回厂。并于1981年配了《英俊少年》的外公。他回厂后,好多热心人就替他张罗婚事。他的妻子很年轻,还很漂亮,大家都替他高兴。我们一些人在演员休息室替他布置了结婚礼堂,丁建华等人则坐了小轿车替他去接新娘子,晚上又在乔家栅摆了几桌酒,好好热闹了一番。现在,他的独生子但也会配音,还在全上海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命运总算给与他补偿了。 [2] § 配音风格 他的声音缺乏上译惯有的一种绅士风度(比如毕克的松弛臃懒、富润生的儒雅书卷气、尚华的机灵幽默、于鼎的敦厚肥硕),也缺乏“铜锤”应有的金属质感(比如卫禹平、北京的党同义、王玉立)。他的声音厚重有余,韵味不足,略显生硬,如recanyan所言“杨的处理都有些傲慢、威严,不容人接近的踞高临下”。他与童自荣一样,是一个本色演员,声音可塑性不强,杨的“傲慢威严”可能与声音的生硬有关。生活中的他,极瘦,显得人就这么一条,不苟言笑,80年代(50多岁了)才成家,退休时孩子还在上小学,前几年又去世了,真是一生不幸。这应该对人的性格与艺术风格影响极大啊?! 杨最适合配什么样的角色呢?顽固、保守、古板的角色。他在西班牙影片《里约的迷雾》中的配音(该片的女主角是程晓桦配的,1989年配的,杨还是该片的译导)日本影片《日本沉没》中的某东方大国领导人以及民主德国德发公司的一部片子(可惜片名忘了)该片由杨任译导并亲自主配,一个保守、古板的角色的社会主义厂长形象,他有四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婿是杨成纯配的),最后都离他而去,突发疾病而死却没人管的形象。因此,总体来看,杨的配音风格更接近长影,所配角色也与张玉崑、马静图等人有相似之处。[3] § 革命历程 1926年11月,杨文元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成为农民运动骨干分子,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平和农运重点由县城九峰转移到长乐。杨文元不畏艰险,辗转于秀峰、洋半天、大溪等山区,发动群众,组建农会,并经常潜回县城了解敌情。9月,中共平和县委员会成立,他被 选 为县委委员,任组织部长。 1928年1月,国民党县史包办挑夫,拘捕农民,朱积垒等组织600多农民赴县衙示威请愿。文元和朱思带领一以由工人、店员和学生组成的队伍赶来助威,逼使县吏立即和人。农历正月十三日,是长乐一年一度的“王公入座”庙会日,铙和埔三县群众都来赶集,平和县委决定进行武装游行宣传。他与罗壮丹等青年,日夜加班刻印《告全县农民和民众书》、《告铙和埔三县民众书》等传单,并于圩场散发给群众。“平和暴动”前夕,他带领一小分队潜入县城,做了破狱救人的准备工作。8日晨,战斗打响,他带领小分队直捣监狱,挥斧劈开牢门,放出被捕同志和农友,放火焚毁监狱和县署后堂。暴动后,文元不顾家里房子被烧,财产被抢,母亲和哥嫂流落异乡和三哥杨文川在斗争中牺牲等不幸,坚持在长乐参与组织和领导反击新军阀张贞部先后4次反革命围剿。尔后,他以做篾工为掩护,深入大溪,安厚、高坑及诏安的官陂、云霄的何地一带坚持斗争。1928年12月26日,文元在大溪执行任务,因下坝大地主恶霸陈造告密被捕。1929年1月4日杨文元英勇就义,时年25岁。[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