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柏氏
释义

§ 起源

柏氏

柏(Bǎi,旧读Bó)姓源起有五:

1、远古舜帝时候,有个贤人叫始祖为柏翳(即伯益),为舜时司徒,舜赐姓嬴,自此之后柏翳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据古书记载,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帮助舜帝驯养鸟兽。也就是说,他教人们将牛羊猪狗鸡鹅驯养后,物质生活的来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柏姓还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后代。远古时期另有柏姓,而古书记载柏姓古时也有写作伯姓的。

2、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4、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柏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柏。柏姓,古时也作柏姓。 柏姓望族居济阴、魏郡。

5、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满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柏氏(朝鲜族)等。[1]

§ 由来

传说远古时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个大臣,名芝,以柏木为图腾,人称柏芝。他协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诸多功劳,但并不因此而自满,深得伏羲的信任,后当上东方部落的首领,所以史家又称他为柏皇氏。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龙首而蛇身,遍身长满龙鳞,高八尺五寸,形状象鱼又象驼,左右各生一个肉翅,在波涛中游来游去。伏羲闻讯后,赶到孟津河边。那怪兽看见伏羲后,更是精神抖擞,背上的龙鳞闪闪发起光来,似乎组成一种图案。伏羲似有所动,知是神灵指点,忙命排香案顶礼膜拜。 当时柏皇随伏羲一起,见此灵机一动,赶快捡起一块烧过的木炭,迅速把怪兽身上的图案画在一块大石上。等伏羲祀拜完毕,那怪兽即沉入水中不见,伏羲这才想起怪兽身上的图案没有记下来,十分遗憾。这时,柏皇已把图案抄在木板上献给伏羲。 伏羲大喜,回去后日夜钻研,终于画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天下第一图:太极八卦图。 由于柏皇氏聪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后代都为帝王师,如颛顼帝的老师为柏夷亮父,喾的老师为柏招。另外,黄帝的地官是柏常,佐禹治水的则是柏翳等。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贵族。后来,柏姓大多转化为其它姓氏,所以现在反倒不多了。

§ 迁徙分布

柏氏

按史料记载,柏姓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姓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相传上古时期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叫做柏皇氏,因为他们以柏树作为图腾对象,所以又称柏皇氏为柏芝。柏芝曾担任过伏羲的助手,传说,闻名中外的中华太极八卦图,便是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发明的。当时有一只龙首蛇身的怪物,见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擞,背上龙磷闪闪发光,构成一组图案,伏羲见状只顾顶礼膜拜,而柏皇氏却用烧过的木炭将图案画在大石上,献给了伏羲,籍此发明了太极八卦图。显然,这其中凝聚了柏姓人的聪颖与智慧。柏皇氏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百姓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并尊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后人便以“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柏国百姓以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开封,后大部分南迁,现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陕西、江苏等地。柏姓本是小姓,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黄帝时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颛顼有师傅柏亮文、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有柏成子。西周时,柏国君柏曾任周的太仆,唐代有左拾遗柏耆,明代有延安指挥史柏英,清代有书法家柏谦”。据说,北京、台湾、安徽、江苏有的柏姓人都喜欢“寻根问祖”,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引导得法,勉励自己及家人不愧对祖宗,做有出息的人,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事情。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 历史考证

《尚友录》记载:[古柏氏之后。]相传上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他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柏皇。他住在皇柏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上,他的子孙就是柏氏。《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柏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望出魏郡。]春秋时的柏国,在现在的河南省西平县的西方,至今还有一个柏亭。柏姓的发祥之地就在这里,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逐渐繁衍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县)、济阳(今山东省定陶县)。

§ 历史名人

柏氏

柏常

黄帝时有地官(司徒),帝颛顼有师傅柏亮父,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 柏,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高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山海经·海内经》:“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於天。”郭璞注:“柏子高,仙者也。”

柏良器

唐朝时人,他的父亲被安禄山杀死,他立志报仇,少年从军,打了六十多场战,当上将官时,才二十四岁,以后更立大功,做了大官。

柏丛桂

明朝宝应人。洪武时,他上书朝廷建议筑淮堤 ,建 槐楼40里,以防备水患。后来,明大祖皇帝采纳了柏丛桂的建 议。 在淮扬一带征用民工56 000人,给他率领修建河堤、槐楼四十 里这个宏伟的工程,大功告成后,乡人称为“柏家堰”。世代造福于 民,流芳千古。

柏文蔚

字烈武。率镇江新军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后被 推为南京临时政府北伐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安徽都督。民国4 年在上海参加护国运动。民国6年在广东参加护法战争。民国13年以 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革命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民 国21年日军进攻上海,主张抵抗,为时论所推崇。

其他

此外,还有西周时,柏国君柏冏曾任周的太仆。

东周时有史官柏堂骞。

汉有柏直、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遗柏耆,左领军卫大将军柏良器,封平原王。

元代有画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卫指挥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画家、诗人柏立本,书法家柏谦,画家、书法家、诗人柏古。

近代有资产阶级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 历史影响

舜帝雕像

达县赵家乡(清风乡)柏氏系始祖楚望公后裔,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壬申元年(1032年)正月十六日辰时,至今近千年,历三十四代。尔后十一世柏森贵移居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福里地对塘湾杜河村柏家坪。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争,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芜,发春之子柏氏二十二代世泰、世奎、世纯及堂兄世魁积极响应康熙鼓励移民之诏,于康熙年间一同入川。

入川后,世泰、世奎、世纯定居于达县(绥定)赵家乡(清风乡)沙坝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三年,世泰、世奎、世纯兄弟三人及堂兄世魁思念远在湖南之父母,回祖籍各接来重病父母发春及朱氏、桂春及胡氏,次年发春、朱氏先后病故。发春葬于沙坝庙湾,朱氏葬于高石坎。世泰、世奎、世纯后人在此繁衍生殖已历十三世,人口达二千余之众。桂春之子世魁定居肖家坡。尔后明金迁于马家斜石盘干拱桥,元清、元道迁达县映山乡柏家坝,将其祖先桂春坟迁入映山,胡氏坟留肖家坡。

世泰、世奎、世纯本居一处,后因人口众多,故世泰定居于关家沟,世奎定居沙坝朝门院,三子世纯好唱戏,不愿留川,回湖南老家,后因户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并带回家族狮子及乐器,定居肖家浜(熊家湾)。世泰世奎世纯合议率柏氏子孙集资修建家庙于踏水桥南头小屋坝上供奉祖先,后迁至庙坡上,名曰南溪庙,现仍供有家族狮子。世纯第六代子孙开达于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载千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