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利土壤环境 |
释义 | § 水利土壤环境 § 正文 由于水利措施所形成的土壤环境状况。土壤内环境包括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状况和生物学(含微生物)状况;土壤外环境包括局部气候、土壤植被、地下水状况及生态平衡状况。 水利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①大型水利枢纽对库区土地的淹没和浸没;②水网、小型水库、池塘等拦蓄地表径流设施对土壤水及地下水状况的影响;③灌溉工程使沙漠化土地,由于水热条件的改善而变为绿洲;④排水工程变沼泽化土地为可耕地;⑤以水利土壤改良技术改造并利用盐碱地,及因不合理的灌溉或忽视排水而引起的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等。水利措施对土壤内外环境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影响,关系到农业生产、区域环境和生态平衡。 以农业为目标的灌溉、排水、防洪、除涝等水利设施,可以达到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这些措施中,最大量的是灌溉和排水。在影响土壤环境内部状况诸因素中,土壤水分状况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建立良好土壤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灌溉、排水及其他农业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如保持土壤含水量高于凋萎点及不超过田间持水量;利用灌溉水渗入土壤促进作物根系层营养物质的溶解,以利作物吸收,并淋洗土壤中过多的可溶性盐类,以利作物生长;改变土壤热状况,从而降低外界温度变化对作物的不利影响等。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良好的通气会加强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好气分解作用等。总之,农业增产,必须提高土壤肥力,而土壤肥力状况,则取决于土壤内环境的良性循环。就一个地区而言,通过灌溉、排水,可以改善小气候,控制地下水位,建立良好的灌溉农业生态系统。 利用废污水、含盐水等劣质水于灌溉是各国为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有效途径。有些国家,还采用土地处理系统作为污水净化的措施,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为了兴利除害,不断地改善水利土壤环境,水利与环境等有关部门,均致力于研究污水和含盐水的灌溉水质标准,土壤的环境容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转化以及合理地利用污水和含盐水的灌溉方法等,以保证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维护人类健康。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