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欧阳向群 |
释义 | 欧阳向群欧阳向群 1968年5月30日生于湖南, 法学硕士(博士在读),中共党员,1992.7-1994.9 任《中国经营报》社记者、编辑。1994.9-1998.2 任中信国安总公司国安国际足球事业集团计财部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中信国安三位影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财务经理兼办公室主任。1998.2-2001.10任团中央实业发展管理中心中青创业集团办公室主任、资金部主任、董事副总经理。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副董事长。 2001.1-现在 , 任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任助理、中青网络中心主任、中青网总裁、中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副秘书长、中青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北京通信行业协会理事等。 曾发表演讲: 发展健康网络文化 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时期以来,有关网络的“道德恐慌”时见于各种舆论,网络犯罪、病毒传播、黄色垃圾、网络沉溺,为全社会所关注,尤其是这些与网络相关的负面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更是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到焦虑。当然,大家也认识到网络为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会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用不好,则会把青少年引向歧途。所以,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养成方面,网络文化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帮助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影响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新特点: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既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也直接关系着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我们对善恶正邪的判断和选择就系乎于我们内心的道德律令。与法律“钢硬的”强制性约束不同,道德主要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良知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从内心里认同、接受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履行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但恰恰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化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了冲击和挑战。 一般而言,网络文化反映着当前各种社会现象,体现着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和传统等文化内涵,自然也反映着现实社会的道德状况,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网络空间也会有相应的道德品质体现;但是网络文化毕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样态,它为我们提供理解事物、创造感觉现实的新视角和新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传统的社会规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造成强烈的冲击,从而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道德课题。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不同的新的特点: 一是隐匿性与自主性:与现实社会的交往不同,网络社会中人的身份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虚假的,每个人对此有着绝对的自主权。网络环境超越了现实物理世界的限制,而不受干预和控制,因此网络交往比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少了某些强制和他律因素,但对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开放性与动态性:网络技术使得网络空间中的交往超越了现实社会的时空局限,网络交往范围扩大,交往层次增多,交往内容也更丰富,具有不同目标的群体在网络上组成不同的社区,社区成员可随时加入或退出,彼此之间没有严格的约束,是开放的、动态性的。三是多元性与复杂性:与隐匿性、开放性相对应,人类的交往关系、道德观念必然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呈现经常性的冲突、碰撞和融合。 网络文化对道德的影响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体现了道德关系的时代变化特征,网络文化条件下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必然对人的社会行为提出新的道德规范和新的伦理准则。我们固然不能以既有的社会道德去代替网络文化环境中的道德,但也不能抛弃既有的社会道德。如何在网络文化空间中吸收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优秀成果和富有成效的运行机制,构建并满足网络文化对道德规范的新需求,形成网络文化空间中新的道德观念体系,正是发展网络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题。 二、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于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积极意义: 1、网络文化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新型载体。 对于伴随着网络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来说,网络文化已经与他们的生活不可分离,或者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文化一方面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新型道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网的新型载体。借助网络手段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借助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促使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和方法创新。我们要利用这种新型载体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利用网络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旅途中不迷失方向,不走弯路;利用网络文化,在青年中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道德,努力把青少年塑造成为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追随者和民族精神弘扬者,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站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建设者,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使网络成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2、网络文化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重要阵地 从技术的层面上看,任何人、任何思想、任何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都是等同的,它们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争长短。网络文化发展的历史尽管短暂,但在这一新阵地上演的斗争却是激烈的,它甚至是全球性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斗争。在这块新阵地上,既存在着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东西,也存在着麻痹人的思想,瓦解人的斗志,动摇人的信念,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东西。这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最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通过这一阵地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青少年进一步改变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网络文化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3、网络文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我、他人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评价和感悟,还不够深刻、全面,自我调控能力欠缺,情绪易冲动,逆反心理强,好走极端。在这一时期社会道德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尚未完全内化为自律的规范。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思想道德仍需较长时间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完全培育起青少年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接受。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具天然的优势,其隐匿性和互动性特征,使通过网络进行的教育淡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的身份等级差异,突出了双向互动的平等性,因而比传统的单向硬性灌输、空洞枯燥说教更能够令青少年接受。 网络文化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很好地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他律与自律的基本要求,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网络文化是一个新生事物,易于为青少年所接受,通过尊重、平等和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教育、道德自律,从而将外在规制的道德规范,上升为内心的道德律令。事实证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引导青少年提高道德自觉性和内在约束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行为习惯的有效平台。网络文化内在地要求其使用者有较高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要善于分辨道德行为可为和禁为的界线,注意道德心态的自我调适和道德素质的自我提高。换言之,网络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接受主体的自我教育,发挥潜在的能力,这也正是是网络文化产生效用的内在依据。 三、辩证地认识网络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建立家庭、学校、网站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科技文化对人类的道德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在对其积极影响进行充分认识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产生的消极性。如黄色信息多渠道化、层次化、多样化的漫延,不注意节制上网时间,影响生理健康,造成视力下降,学业下降,引起精神恍惚、幻想、抑郁、自闭症等心理疾病,政治信息泛滥,冲击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破坏、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活动。 这些消极影响使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的消极影响所产生的道德恐慌就是:青少年能否抵挡住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诱惑,而不去滥用、不会践踏人类自身的伦理道德权利和法律?有人因此主张让青少年“戒网”。显然,这是泼澡水的同时连孩子也扔掉的做法。事实上,因噎废食,让青少年拒绝网络是不现实的。网上信息资源只是对现实信息资料的重新处理,尽管网络文化有其独特性,但其根源还是在于现实生活,网络道德问题应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时代的具体体现。所以,根本问题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网络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人类自身在科技发展时代所面临的思想、道德、文化冲突的集中反映。 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不能单指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网络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教育的对象。网络在深刻作用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考验他们信息判别、道德认知能力时,也检验着网吧管理者、网上信息传播者的道德良知,检验着游弋在网络世界的每个网民、以及整个社会的良知,网络文化越深入,就越需要对网络文化进行反思。网络文化中的道德教育不应仅仅是一时之举,而应该是培养适应信息时代一代新人的长远之举。 然而,作为“道德文化植入者”的家庭、学校与社会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却显得过于无力。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没有承担起对青少年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其传统的德育则显得滞后与低效;面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有的网站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发布不良信息。由此看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只有家庭、学校和网站联合起来,共同倡导全社会都来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真正培育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教育者,家庭、学校和网站要关爱、信任青少年,并具有自觉研究网络文化的能力和监管能力。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少年确立远大志向;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抓好基本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网络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和青少年教育网站的阵地作用。设置各具特色的频道和栏目,将思想道德基本内容与网络海量信息结合起来,将教导性与服务性结合起来,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青少年加强道德修养。在教育方法上,要注意把主题教育、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结合起来,把网络德育更多地渗透到网络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把德教与求知、求乐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娱乐欲,寓德教于求知,寓德教于求乐,在悦心悦意中乐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同时注意网教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符号化交流,把网教做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让青少年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以健康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手段来保证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有些德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利用网络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上网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进行教育和疏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应该相信:当今中国的青少年是值得信赖的一代。他们胸怀理想,信念坚定,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们身上蕴藏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绝不逊于以往任何一代青少年! 四、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为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打造广阔的精神空间 中青网建设六年多来,始终秉承面向青少年、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宗旨,着力把中青网打造成为“青少年网上思想交流的家园,文化活动的基地,娱乐联欢的场所”。我们始终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 2001年6月,我们开通了爱国主义公益网站“民族魂”、“血铸中华”。 “民族魂”收录了从鸦片战争到抗击非典28万英雄楷模的生平事迹,“血铸中华”则以1840年至1949年间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展开一幅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壮美画卷。民族魂、血铸中华筑就了网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 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就向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要”和“五不”:“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公约》正式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号召“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 使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第二天,中青网开通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紧扣时代脉搏,正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辟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天地。 我们的实践表明:时代呼唤先进文化,青少年需要精神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筑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一代强大的精神支柱,大有可为。事实也证明,我们多年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社会的认可,被誉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共青团创新发展的新型载体”,并获得了中宣部、团中央等领导部门的多次公开书面表扬和口头表扬。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队伍、制度、内容和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访问量,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和中青网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开拓创新,努力把中青网打造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快乐家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