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寿山
释义

§ 简介

全聚德

杨寿山,字全仁,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杨全仁的父亲杨中和,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有4个儿子,杨全仁最小。他从小寡言少语,但做事心里有数。在他十几岁时,因家乡遭水灾,来北京谋生。现如今全聚德的创始人。

§ 人物经历

全聚德

清咸丰初年,聪明肯干的杨寿山到北京,开始做鸡鸭的买卖。有一定积蓄后,就把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德聚全”给盘了过来,听从风水先生的话改名为全聚德,当时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很兴隆,焖炉烤鸭供不应求。杨便想用烤小猪的方法烤鸭子。经过杨寿山同伙计的多次试验,挂炉烤鸭终于成功了。其色香味都不次于焖炉烤鸭。全聚德当时不卖主食。吃饭的客人来,要吃主食,叫小徒弟在隔壁小饭铺买烙饼吃,吃炒菜,从肉市正阳楼、天福堂、抄手胡同的鸿庆楼叫。清咸丰初年,家乡闹灾荒,家中贫困无法生活,杨寿山同乡亲离开父母来到北京。他到北京后,就住在前外兴隆街宏福寺庙中。后在乡亲的帮助下,凑了点钱,做小买卖,糊口度日。杨寿山为了聪明肯干,他做了几个小买卖,发现卖鸡鸭的生意好做,顾客多,钱好赚,又做起了卖鸡鸭的买卖。买来活鸡鸭,宰了,褪了毛,开了膛,除去五腑,在前外大街摆摊销售。由于杨寿山的鸡鸭拾掇得干净,价钱便宜,顾客很多。杨寿山干了几年卖鸡鸭的生意,买卖很兴旺,攒了几个钱。清同治三年(1864年),前外肉市一家店铺倒闭,杨寿山托人说合,把这家店铺的铺底买了过来,开办了一个小猪肉杠,取名全聚德。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到了宣统和民国年间,发展成北京有名的大饭馆。 [1]

§ 轶事

为什么取名全聚德呢?因为杨寿山的字叫全仁。“仁”和“德”是联在一起的,有仁,就应有德,而且更要多聚仁德,所以取名全聚德。全聚德猪肉杠,有仅卖生猪肉,而且烤小猪,烤炉肉,卖鸡鸭。当时,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很兴隆,每天顾客挤破了门,焖炉烤鸭供不应求。杨寿山这个人,脑子很灵活,他琢磨这种挂炉能烤小猪,为什么不能烤鸭子呢?全家坊是焖炉烤鸭,我来个挂炉烤鸭。经过杨寿山同伙友的多次试验,挂炉烤鸭,终于成功。杨寿山用挂炉烤出的鸭子,色香味都不次于焖炉烤鸭。从此,全聚德添上挂炉烤鸭,不少顾客觉得新鲜,来店品尝,买卖确实忙了一阵子。这时,全聚德还是个小买卖,除一个挂炉,几张饭桌,几条板凳外,别无其它设备。全聚德当时还不是饭铺,只卖烤鸭,不卖主食。吃饭的客人来,要吃主食,叫小徒弟在隔壁小饭铺买烙饼吃。吃炒菜,从肉市正阳楼、天福堂、抄手胡同的鸿庆楼叫。不过,到全聚德吃饭的人很少,都是外送或回家中吃。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全聚德从一个小猪肉杠,发展成生熟鸡鸭都卖的小鸡鸭店。到了宣统和民国年间,又从一个小鸡鸭店,发展成北京有名的大饭馆。全聚德能够成为一个有名的大饭馆,其主要原因是,选用原材料原实,不用次料;厨工手艺精,操作认真;服务员招待顾客热情。

§ 晚清名将

杨寿山(?-1895),字人杰(说松亭),湖南人。记名提督,山东嵩武军分统。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随嵩武军统领章高元由山东开赴东北作战,驻盖平。1895年1月10日,入侵辽东半岛的日本第二军为了解救第一军第三师团在海城被包围的危险境地,派陆军少将乃木希典率第一旅团由普兰店进攻盖平。时驻盖平的清军为山东嵩武军和张光前亲庆军,共计13营,约7000余人。章高元自率嵩武军一部扼守盖平南门外,派部将杨寿山、张光前守东门外凤凰山。日军先以大队进攻南门,章高元督军力战,“倭不得逞”,乃集中兵力猛扑凤凰山,“调行营炮数十尊,排列轰击”。杨寿山等率军奋勇抵抗,两军为争夺凤凰山阵地展开激战。“炮声轰地,呐喊震山”,“炮声喊声相应,仿若天地即将崩毁”。不久,双方又在阵地前展开肉搏战。战斗中,杨寿山奋不顾身,冲锋杀敌,不幸中炮牺牲。同时阵亡的还有嵩武军营官副将李仁党,参将张奉先等人。事闻,朝廷嘉其忠,从优议恤,并建专祠予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