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铺猿人洞
释义 梅铺猿人洞梅铺猿人洞

景点简介

梅铺猿人洞形成于震旦系(距今五亿七千万年至十二亿年)的石灰岩中,是一个较大的水平溶洞。洞底高出滔河水面约40米,洞口朝西向北,宽4.5米,高3米,深46米,洞底平坦,堆积丰富。洞内堆积可分三层:上层胶结坚硬的盖板,最厚处0.3米,未发现化石;中层黄色沙质土,厚0.5—2.5米,含有猿人牙化石和大量伴生动物化石;下层胶结坚硬的黄色堆积,最后处0.6米,不含化石,由泥灰岩溶蚀而成。 梅铺猿人洞

历史概况

梅铺猿人洞发现于1970年。1975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对此洞进行了发掘,共挖掘出4颗猿人牙齿化石,全是左边的。一颗是左上中门齿,其余3颗为臼齿,齿冠都保存完好。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经过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砾石石核,以及猕猴、豺熊、大熊猫、獾、猫、狐、水獭、马、貘、犀牛、小猪、鹿、河狸、豪猪和龟等二十多种伴生动物化石。其中部分种类仍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在这里生存的还有距今六十万年至一百万年的更新世初期的桑氏鬣狗和第三纪残存的较为古老的动物嵌齿象。由此可见,这里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草地繁茂,珍禽异兽群集,环境优美,生意盎然的地方。经过鉴定,距今约五十万至一百万年之间,为我国第五个猿人化石发现地点。1982年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