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研波 |
释义 | § 人物简介 毕研波 毕研波,男,1962年出生,中国矿业作家协会副主席。祖籍山东东阿。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会计干部,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毕研波为人为文,扎实本色,不事张扬,有一种质朴的力量。2001年出席第五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出席山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他的短篇小说《特快列车》和小说集《崖上迎春》分获第二、第三届中华宝石文学奖。因其创作成绩2003年被山东地质矿产勘查局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 近两年,毕研波一直在遥远的青海从事野外地质作业,也许,他正在为自己今后的小说创作积累经验。[2] § 创作经历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毕研波开始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数十万字;毕研波第一次变成铅字的文章也是发表在《山泉》上。1991年,毕研波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家族》在《山野文学》上发表后,在系统内反响强烈。《山东地质报》还专门为这部中篇小说开了作品讨论会。[2] 1999年10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崖上迎春》。1994年,短篇小说《特快列车》,获中国作协、中国地质作协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地质文学宝石奖二等奖。[3] § 作品评价 从题材上讲,毕研波的小说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地质题材,刻画地质人物、描写地质队员及地质家庭生活的小说,比如中篇小说《家族》、《大寒》等。《家族》写的是一个地质世家的故事。毕研波用饱满的激情,叙述了一个献身于地质事业的家庭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小说用一个晚辈的目光,展示了几位父辈地质队员的命运。实际上是向人们展示了新中国的地质创业史。恶劣的自然环境,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再加上人为的灾难,却没有打垮老一代地质队员的奋斗精神。小说写得悲壮、惨烈、真实。在《大寒》中,毕研波所展示的生活,多少带一些自传色彩,他用平视的目光,写出了地质队员们活生生的日常生活,情感真切而深沉。 毕研波的另一类小说是对故乡历史传说的书写,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最好的作品当数发表在《新生界》上的中篇小说《水镇》,写的是一个家庭的发达与败落,讲述了世事无常和人心叵测。近两年,毕研波又发表了《他为什么要到孟村去》和《你认识一个叫知了的人吗》等中短篇小说,从这些作品中,他在小说题材上的拓展和对文学品质的坚守。[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