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 |
释义 | 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 § 内容 18世纪末期的法国大革命给整个法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波及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了,当然也少不了贝多芬。9月份在波恩开幕的贝多芬音乐节的主题就是法国纲领之一的"自由"。开幕演出在博物馆广场露天举行,上演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由罗曼·考夫曼指挥波恩贝多芬乐团演出。节日总监施密尔说道:"我们这次上演的音乐旨在反映出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音乐,展示大革命对乐圣思想上的巨大影响,造成的情感骚动,并改变了他的音乐语汇。" 为期1个月的音乐节共上演64场音乐会,包括乐队、室内乐、钢琴独奏和独唱,甚至还有爵士乐和法国香颂,共计25个演出场所。音乐节从9月6号举办至10月2号。热销的音乐会也力求探索贝多芬对后辈法国作曲家,诸如伯辽兹、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影响。 § 配图 革命群众歌曲的产生和流传 从1789年革命爆发到1793年雅各宾专政的革命高潮时期,产生了3000多首歌曲。1794年“热月政变”后,随着群众权利的逐渐丧失,群众歌曲及群众所能参与的音乐活动逐渐减少。这些歌曲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所有大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在歌曲里都有反映。不同阶层的法国人民、不同阶级的思想感情、政治倾向、理想和信念,都在歌曲中表达出来。绝大多数的歌曲是群众自己的创作,作者中有热情的爱国者、革命者,他们在作品上常常标以“爱国者”、“自由共和国公民”、“徒工”、“警卫”、“鞋匠”的署名。流行小调、民歌、舞曲、群众喜爱的歌剧咏叹调,甚至教堂的赞美诗,都被拿来填词。新的歌曲一经产生,立即被遍布巴黎的歌手们传播开去。新政权也十分重视歌曲的作用。国民议会定期出版歌集,并在政府公告、传单、报刊、日历以至家庭用品上登载歌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首: 《就这么办》(一译《一切都会好》),是革命初期最流行的歌曲。它记述了胜利的巴黎人民自己动手、冒雨修建节日广场的真实情景,抒发了出自内心的欢悦和对未来的信心。用的是舞曲《民族钟鸣》添上“把贵族吊在灯柱上!”“把贵族统统吊死!”等一些词句,这些都是当时群众的口头禅。这首大胆豪放的歌曲,以其军鼓般的节奏和回旋曲形式,充分表达出法国人民对封建制度的切齿痛恨和取得革命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卡马尼奥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曲名来自意大利的一个地名。1792年,已经丧失政权的路易王室企图外逃组织反扑,此歌产生于这个阴谋败露之后。它反映了被激怒的人民绝不再宽恕敌人的决心,歌词中充满对路易十六及王后和保皇派的辛辣嘲讽。这首欢快、流畅的民间舞曲,具有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 4月。面对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法国人民处在奋起反抗的热潮中。斯特拉斯堡驻军军官C.-J.鲁热·德利尔创作了这首战歌,原名《莱茵河驻军战歌》。英勇的马赛志愿军团高唱它奔赴巴黎,因此而得名,并传遍全国。战歌以它威武雄壮、激昂慷慨的音调和大小调式的对比转换,表现了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法兰西儿女奔赴战场为祖国而战的大无畏精神。同年它被革命政府宣布为共和国之歌,1795年正式被定为法国国歌。 § 所属分类 音乐 外国音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