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纽因 |
释义 | § 简介 耶胡迪·梅纽因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1916年4月22日生于美国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梅纽因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据说梅纽因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有一次曾愤怒地摔碎了一把玩具小提琴。 在他4岁生日那天,梅纽因得到了一把真正的小提琴,从此开始了展现他音乐奇才的生涯。他7岁因出色地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 七岁时在三藩市公开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曲,一鸣惊人。 1927年,十一岁的梅纽因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如同一颗新星划破长空,从此名扬天下。1928年灌录第一张唱片。1932年7月15日,他获得了一个16岁孩子可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同埃尔加亲自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录制埃尔加的协奏曲唱片。 当代著名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半个多世纪以来,把他的全部生命都献给了音乐。他的名声在各大洲几代人之间传播。 梅纽因远不止是一位音乐家,甚至远不止是一位音乐世界的大使,他是一位极为难得的、十分高尚的人。1999年3月12日,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梅纽因在柏林一家医院治疗期间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 § 生平 耶胡迪·梅纽因 梅纽因1916年4月22日生于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四岁学琴,七岁时在三藩市公开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曲,一鸣惊人。 1927年,十一岁的梅纽因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如同一颗新星划破长空,从此名扬天下。1928年灌录第一张唱片。1932年7月15日,他获得了一个16岁孩子可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同埃尔加亲自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录制埃尔加的协奏曲唱片。 三十年代是梅纽因音乐生涯的全盛时期,他的演奏气质优雅,感情真挚强烈,音色丰美沁人心脾。美国小提琴家,音乐评论家亨利罗斯说,他是一位由尘世的狂喜和高雅教养水乳交融而造就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家。爱因斯坦听过他的演 奏後曾大叹“Now I know there is a God in heaven!” 四十年代后,也许是过早达到艺术的顶峰,也许是早年所受的基本功训练不足,也许是婚姻生活的不幸带来的心理影响,梅纽因的艺术生涯一度陷入崩溃的深渊。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他又录制了一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唱片,但技巧再难以回到巅峰。 1959年梅纽因移居伦敦。他除了是个出色的演奏家和指挥家外 ,还致力培育有音乐天分的儿童,1963年在英国创办天才儿童音乐学校,并在布鲁塞尔成立基金,培养有天赋的儿童,以及透过音乐来教化社会。七十年代末,他访问中国,并推荐中国具天赋的儿童到英国随他学艺。 1965年获不列颠帝国二级勋位。直至1985年当他成为英国公民,他才使用勋衔,并于1993年获得勋爵衔头。五十岁以后,虽然小提琴的技巧快速衰退,但丝毫不影响他在音乐方面的建树。他与印度西塔尔琴(Sitar)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合作的印度音乐引人入胜。与1997年去世的著名爵士小提琴家格拉派利(Stephane Grappelli)组成二重奏,演出的一些流行改编曲趣味不俗,清新可人。他同时作为一位优秀的中提琴演奏家也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每年六月由他主持的巴斯音乐节(Bath Festival)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音乐活动之一。 他结过两次婚,育有三子一女,而女儿是华裔著名钢琴家傅聪的首任妻子。 战後和指挥家福特万格勒有过许多次的合作并留下不少经典录音前年EMI百年纪念就由这位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执笔写序言,EMI并为他庆祝80大寿。 近年来,梅纽因作为著名的指挥家(室内乐为主)活跃在国际乐坛。他本来计划1999年3月5日指挥华沙交响乐团在柏林演出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但因支气管炎发作取消了一切演出计划,住进了柏林的医院,3月12日因为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2岁。 § 职业生涯 梅纽因一家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 1916一1999.3),1916年4月22日出生于纽约。他的双亲都是犹太人。他们以出身于犹太家庭而自豪。给孩子起名“耶胡迪”(“犹太人”的意思)。梅纽因从小就对音乐有强烈兴趣。他曾在回忆中写道:“那时,音乐是我的一切,我经常会为每个旋律夜复一夜地伤心流泪,甚至在睡着的时候。”梅纽因出生不久,全家迁居旧金山。从4岁开始,他就跟西格蒙德·安克尔学小提琴。1921年10月26日,刚刚学习了6个月小提琴的梅纽因就已在费尔基特大酒店举办的学生演奏会上登台演奏。接着,他又师事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路易斯·珀辛格,进步神速。7岁时,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起在9000听众面前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听众为之倾倒,梅纽因获“神童”称号。 1926年秋,梅纽因慕名去巴黎向当时公认的世界级小提琴大师乔治·艾涅斯库和阿道尔夫·布希求教,艾涅斯库听了梅纽因的演奏后,怀着兴奋和喜爱的心情提出.免费给他上课。梅纽因后来每谈及此段学习时总是以非常激动的心情回顾艾涅斯库对他的深刻的影响。至今,在梅纽因家中的壁炉上仍放着两张这个时期的照片,其中一张是艾涅斯库,上面写着:“送给我年轻的老朋友。”一年之后,梅纽因返回纽约,这个11岁的小提琴家同纽约爱乐乐团一起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演奏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乐队队员兴奋得流出了眼泪,连评论家们也惊讶得呆若木鸡。同年,梅纽因在巴黎演奏了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这是他在欧洲初次登台献艺,不久即名噪欧美。 1929年,梅纽因来到柏林,演奏了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次演出竟惹起一场严重的骚动:听众向他热烈欢呼长达45分钟之久,警察几乎制止不了街头的人群;在奥古斯特大厅演出时,街头的听众想挤进大厅,砸碎了20多扇窗子。在维也纳演出时,评论家对他的演出只说出4个字:“异常惊人。” 1931年,梅纽因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竞赛会上,荣获头奖同年11月14日,为了庆祝莱比锡的格文特洪斯乐团创建150周年,他与该乐团一起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曲奏毕,听众欣喜若狂,一再要求再奏一次,于是重新又演奏了一遍,这是该乐团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1935年,梅纽因举行了一次环球一周的旅行演出,在10几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举行了公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的轰动。在这次旅行演出之后,梅纽因一度退出舞台生活,隐居乡间18个月之久。按他本人的说法:“采取这一决定是为了自我检查和认清本行艺术的实质,认清小提琴和自己的一切……”在此期间,19岁的梅纽因对小提琴演奏规律以及对拉琴有影响的其他诸种因素进行了悉心钻研。从此,技艺更蒸蒸日上。风格的纯净和阐释的深邃,成为他的演奏特征。1937年末,梅纽因重返舞台。他的演出曲目中又增加了新发现的舒曼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的《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阿留申群岛到加勒比海所有的兵营,然后又顺着大西洋另一面,作了500场左右的巡回演出,用他的音乐来向人们表明自己对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1943年,梅纽因与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相识,并约请巴托克创作一首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在巴托克的小提琴音乐还没有今天这样受人欢迎时,他已是它的支持者。后来这首著名的小提琴曲成为梅纽因最拿手的曲目之一。 50年代后期,他的职业病又开始发作,右手出现剧痛。但他经过了艰苦的努力,终于克服了这一致命打击,重新出现在舞台上。由于经常的严格练习,使他的琴技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准上。他曾说过:“我每天都练琴,以使自己的技巧更加纯熟,这一工作永无止境。如果我有一个月没有练琴,那就要花另一个月,或更多的时间,来补偿失去的光阴。” 梅纽因演奏艺术的主要范围是古典的大型作品,尤其在解释巴赫的奏鸣曲方面有独到之处,是任何人也比不了的。他的演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种内心深明哲理的气质,力求理解和挖掘音乐深处蕴藏着的内在精神。 梅纽因从1959年起久居英国。此后,他除了在世界各地旅行演出之外,在英国和瑞士每年都要安排梅纽因音乐季节,由他担任指挥。他还在英国创办了梅纽因音乐学校,专门培养和训练来自世界各国的6至11岁的天才儿童。 梅纽因身穿礼服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的样子,是成千上万的各国听众所熟悉的。而生活中的他则是一位非常从容、非常谦和的人,讲话时很少用手势,具有一种坦率、讽刺的幽默感。他的语调十分柔和,富有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他很注意用词,但是没有做作的感觉。他的每种感情、每一缕思想、每个身体动作,都是来自平静的内心。梅纽因的外表很健壮,但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 梅纽因每年演出的收入曾达到过10万美元以上,但大部分都捐助给慈善事业和转赠给同他合作过的乐队作为队员的退休基金。在他看来“金钱会使某些人产生错误的权力感,他们错误地认为,金钱能使鬼推磨。然而,不管你多么有钱,你也支配不了艺术和爱情。”他经常收到从世界各地寄来的信和馈赠礼品,表示对他的谢意。他收到的勋章足以装满一个箱子。 1979年,梅纽因应邀来中国演出讲学,并受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在我国访问期间,他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奏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深受我国听众的欢迎。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参观和讲学时,听过一些中国学生的小提琴演奏后,深有感触地说:“从现在起再过20年,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将是中国人。” 1980年,他精心挑选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小提琴学生金力入梅纽因学校学习4年。1985年10月,他又邀请金力在庆祝联合国成立40周年的音乐会上与他本人共同演奏了巴赫的双提琴协奏曲。梅纽因对中国学生的提携奖掖,关怀备至,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也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梅纽因周游世界时,随身携带的物品除了两只破旧的手提箱外,就是一个装有两把价值15万美元的斯特拉第瓦里制做的小提琴的大型琴盒,琴盒里经常还装有一本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聃的著作《老子》,显示出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浓厚兴趣。 § 荣誉 指导学生 梅纽因是一位享有多种荣誉的音乐家。从1969年起,他3次连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授予他11个荣誉学位。他是165个组织和委员会的成员。在妻子狄安娜的陪同与帮助下,他广泛地、忠实地执行着他自己的艺术女神的旨意,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演奏、指挥、教学、录制唱片、组织音乐节、参加比赛的评判、旅行、讲学、写作、广播、拍电影以及从事救济工作与慈善事业。他十分慷慨地为这些事业花费了巨大精力。英国广播公司为了庆祝他的60诞辰,专门摄制了一部为时一小时的梅纽因生活影片。法国拍摄了一部关于梅纽因的影片《光之路》,在欧美广为放映。 他还获得了欧洲各国授予的多项荣誉,其中有法国的荣誉军团勋章、比利时的利奥波德勋章、西班牙的大十字荣誉勋章。此外,梅纽因还获得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等27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93年授予梅纽因勋爵爵位。 在他心目中,中国是一个令他神往的国家,一本德文版的《老子》已经伴随他50多年之久。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梅纽因曾3次来华演出和讲学,他的艺术和道德风范给中国音乐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捐赠笔 梅纽因系列捐赠笔 梅纽因音乐家系列捐赠笔表达的是对梅纽因终身事业的敬意。这款笔以其动人的细节和独特的设计令人难忘。为表现对这位伟大小提琴家艺术表现力的赞颂,这款笔的镀金笔夹被设计成带有卷轴的小提琴琴颈的样子,笔帽的圆环上还刻有梅纽因的签名。镀铑18K金笔咀上雕刻着一只白鸽,象征着人类的和平。 梅纽因音乐家系列捐赠笔因此成为对梅纽因的伟大思想和远大目光致以崇高敬意的象征,同时也是对这位最伟大的音乐家和时代风云人物的永久纪念。聆听该款笔礼盒内附赠的光盘,还可以重温梅纽因留下的音乐遗产。 发行年份:2000 有墨水笔和圆珠笔可供选择 ● 镀金装饰 ● 小提琴颈形状的笔夹 ● 圆环上梅纽因的签名 ● 镀铑18K金笔咀[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