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洲防务集团
释义

§ 历史背景

朝鲜战争  欧洲防务集团  1949年8月,苏联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核装置,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其威慑苏联、保护西欧的可信度下降;同时作为欧陆防务中坚力量的法国军队又陷入殖民战争,英国军方更迫切地希望有条件地在北约框架内重新武装西德,这与美国的想法是一致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为了预防战争蔓延到欧洲,1950年9月美国提出加强西欧防务的计划,并在同月召开的美、英、法三国外长纽约会议上进行了讨论。美国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北约框架内建立由西欧各国派兵组成的欧洲联合防务部队,设立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统一指挥。美国计划的关键是二战的战败国德国的重新武装。

计划提出,德国提供10个师的兵力,它们以“军事单位”的形式加入欧洲防务部队,而不得构成“国家军”,以保证处于北约的牢固控制之下。为争取西欧国家同意这一安排,美国拟派出一名最高司令,增加对西欧的兵员和军备援助。美国认为,建立这样一支欧洲防务部队“是获得欧洲国家最大贡献的最佳方式,并提供了德国能够作出重大贡献的框架”。

§ 历史发展

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美国重新武装德国的建议与英国的有关策略思想并不吻合。无论在英国还是在欧洲大陆,对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恐惧如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且重新武装西德还有给美国为减轻负担而削减驻欧兵力以口实之虞。因此,英国的策略是:逐渐将西德拉入西方集团,先让其参加欧洲经合组织,然后再加入欧洲委员会,最后成为北约的成员。这样,在西德重新武装之前其他西欧国家可以先充分武装起来,既可对西德预防在先,又能使西欧的舆论有时间逐步接受西德的融入西方。鉴于以上原因,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对美国立即重新武装西德的计划,起初在时间和方式上难以接受。

美国的建议是个“一揽子”计划,它加大对欧洲防务的承诺是以接受西德的重新武装为条件的,而这种承诺又是英国政府所孜孜以求的,不仅因为这是西欧防务的现实需要,而且是英国欧洲政策的重要基础。战后初期工党政府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试图推行“第三种力量”的欧洲方针,即在美国和苏联两极之外建立一个英国领导下的西欧国家联盟,旨在以此抗衡超级大国,维持英国战时所具有的三强之一的世界大国地位。但是,当东西方关系恶化、冷战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发表而展开时,贝文开始转向依靠美国的力量来与苏联抗衡,而“第三种力量”的计划蜕变为配合美国重新出山的工具。在贝文的积极奔走下,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签署,这时,英国欧洲政策的核心是依靠美国人的大西洋联盟。然而,令英国忧虑的是,北约组织建立后美国政府并没有马上加大援欧力度,该组织有其名而无其实。因此,英国政府自然不愿轻易失去借德国重新武装使美国政府对西欧安全进一步承担责任的良机。这样,在美国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的压力下,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原则上与美国人没有分歧,工党政府最终勉强同意了美国计划。

与重新武装德国有着直接切身利益关系的法国拒不接受美国的安排,却面对着类似于英国的两难困境:接受德国的重新武装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但又渴望得到美国“一揽子”计划中所提供的援助。英国最后接受了美国的条件,法国则断不能如此,因此出路是另寻良策。10月24日,普利文总理在国民议会正式公布了法国自己的计划。

普利文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超国家原则为基础的欧洲防务集团(EuropeanDefenseCommunity)。该计划提出,建立一支包括西德军队在内的“欧洲军”,参加这支欧洲军的各国部队应完全合并,集中于欧洲统一的政治和军事权威之下,设立一名防务委员(ministerofdefense)指挥欧洲军,当然这支军队应置于北约最高司令部指挥下;各参加国的派遣部队应以最小军事单位(设计为营)编入欧洲军,所需军费由各国共同预算提供。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将舒曼计划运用于军事领域的计划,欧洲军是一支高度一体化的军队。普利文计划将西德重新武装的框架从北约转移到一体化的欧洲,旨在防止西德军事力量将来能够独立行动而构成对法国的军事威胁,这在根本上区别于美国的计划,后者将允许西德最终拥有自己的总参谋部、一支国家军队并平等地加入北约组织。此外,普利文还指出,只有在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签署后,才可以研究上述计划。显然,法国希望以重新武装西德为筹码,促成法国所倡导的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这样,欧洲防务集团和欧洲煤钢联营珠联璧合,最终可以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形成对西德的控制机制。

对于普利文计划背后的动机,美国、西德都一目了然,它们最初的反应是消极的。美国认为,接受该计划将意味着长时间地拖延德国参加欧洲的防务,艾奇逊表示,“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解决我们能够立即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阿登纳总理一方面对延宕重新武装德国不满,另一方面反对普利文计划继续使西德处在从属地位,对法国仍不信任德国人感到失望。

§ 集团夭折

面对美国迫切要求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压力,法国对重新武装西德疑虑甚多,却又感到无法抗拒。它认为,要加强西欧防务,充分利用联邦德国的实力确有必要,但对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又满怀疑虑。出于这种种考虑,法国总理R.J.普利文于1950年10月24日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演说,提出了建立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统一欧洲军的计划,要求对此有适当限制。经谈判决定联邦德国经由参加欧洲防务集团的方式加入北约,欧洲防务集团对联邦德国武装问题做一定限制。

1952年5月27日,法、西德、比、荷、意、卢6国外长在巴黎签署《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又称《欧洲军条约》。条约序言宣称把缔约国各有关兵种一定数量的部队统一在一个“超国家”的防务集团之内。条约规定欧洲防务集团与北约的关系。防务集团的所属部队,隶属于北约最高统帅部,规定3年内建立欧洲防务集团部队55个师,其中40个为常备师,15个为后备师。条约签约时,美英对法国安全做了保证,但英国没有正式参加防务集团。

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出现缓和,法国国内主张否决欧洲防务集团的力量扩大。

法国希望英国参加以平衡联邦德国。英国只表示支持和合作,没有参加。欧洲防务集团条约规定,六国要共同组成一支有统一领导的指挥机构、有共同预算的超国家的欧洲军。这支军队应与北约组织密切合作,在北约组织范围内参加西方的防务。由于法国国民议会多数议员惧怕联邦德国重新武装,担心法国参加欧洲军会丧失独立防务,于1954年8月30日拒绝予以批准。该条约未能成立,欧洲防务集团夭折。

§ 政治分析

20世纪50年代前期德国的重新武装是引起有关学者广泛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是西方国家加强冷战的重大步骤,而且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亦有着影响。在酝酿德国重新武装过程中,作为当时西欧主要强国的英国的态度和政策十分醒目,褒之者称赞英国拯救了西方联盟的团结,贬之者指责它的政策导致了欧洲防务集团计划的失败。

英国初则支持美国的大西洋联盟框架而反对法国建立欧洲军的普利文计划;在美国对法妥协的斯波福德计划失败后,转而对普利文计划采取较积极的态度;法国计划失败后,又通过艾登计划最终将德国重新武装纳入大西洋联盟框架。上述政策的变化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即美国压力下重新武装德国的迫切性和重新武装的框架——大西洋联盟还是超国家的欧洲机构。前者决定了英国对法国计划态度的转变,后者则决定了英国不会加入欧洲防务集团并始终希望建立大西洋联盟框架。实际上,英国的方针是一贯的,造成法国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法国人自己。

§ 参考资料

[1]中国冷战研究   http://www.coldwarchina.net/ozyj/ygwj/002149.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