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欧文9mm冲锋枪 |
释义 | § 简介 欧文9mm冲锋枪 9mm Owen Machine Carbine (OMC), Australia 附图是一名澳大利亚士兵手持欧文9mm冲锋枪。该士兵的装束,是典型的澳大利亚陆军的装束,而且该装束至今(2007年)仍然使用。 § 【历史来由】 欧文9mm冲锋枪是澳大利亚设计和生产的第一支冲锋枪,它原本是由伍伦贡(Wollongong, New South Wales)的一个发明家——澳大利亚陆军维多利亚兵营里的一个二等兵——当时24岁的伊夫林·欧文(Evelyn Owen)在1939年7月设计成功的一种.22LR口径的冲锋枪,后来由新南威尔士肯布拉港(Kembla)的莱萨特-纽卡斯尔生产有限公司(Lysaght's Newcastle Works Pty. Ltd.,)改进和生产。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文把他设计的原型枪呈交给澳大利亚陆军,但一位武器军官告诉他军队不能接受一支.22口径的枪。欧文解释说作为民间发明家,他只能搞到.22口径的枪弹进行设计,如果需要,可以很容易地增大口径。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澳大利亚军队与英国军队一样,并不了解冲锋枪在进攻中的重要性和防御时的作用,所以对欧文发明的冲锋枪毫无兴趣。 凑巧的是,欧文是文森特·沃道尔(Vincent Wardell)的邻居,沃道尔是莱萨特公司的经理。在1940年的一天,沃道尔看到欧文家的楼梯后面搁着一个麻布袋,里面放着一支冲锋枪,当时欧文因为休假结束而准备返回悉尼附近的维多利亚兵营,他对沃道尔解释了他设计的枪,和他向军队呈交这支枪时的遭遇。沃道尔认为这支枪简单而可靠,而莱萨特公司是一家钢材生产企业,也是澳大利亚军队的采购供应商,因此沃道尔设法通过关系把欧文调到陆军发明部(Army Invention Board),并让他的兄弟杰勒德·沃道尔(Gerard Wardell,莱萨特公司的另一位经理,欧文冲锋枪的改进主要由他进行)帮助欧文改进他的冲锋枪。此时由于战争的进程,澳军也和英军一样开始重视起冲锋枪的作用,因此陆军发明部里面有一些人也对欧文冲锋枪感兴趣,但澳大利亚陆军却始终对这支二等兵设计的冲锋枪持否定态度,军方高层比较偏向于采用澳司登冲锋枪(Austen),这是由澳大利亚改进的英国司登冲锋枪。 沃道尔两兄弟努力向军方推介这支枪,他们又找来新闻媒体做宣传,并得到民众和政府官员的支持。在断山公司(Broken Hill Proprietary Company Ltd.)主管艾森顿·路易斯(Essington Lewis,他掌管着澳大利亚战时军需品的生产)的干涉下,军队终于同意让莱萨特公司生产一支改进的试验枪,改进的项目包括把原来的供弹具由弹鼓改为直弹匣,并改为发射比较大的.32口径自动手枪弹。 事实上澳大利亚陆军并不想要.32手枪弹,而在澳大利亚有现成的.45ACP,于是在31天内,莱萨特公司又造出一支新的.45ACP口径样枪。虽然这支样枪在1941年3月就造出来,但是却等到5个多月后才在陆军部长的干涉下获得弹药进行实弹试验,更糟糕的是拿到用于试验的弹药时却发现不是他们想要的.45ACP,而是.455韦伯利-斯科特左轮手枪弹。 此时,澳大利亚陆军又向莱萨特公司提出要把这支枪改成当时军队装备的.38英寸左轮手枪弹,但作为冲锋枪来说这种枪弹的初速太低,可见陆军始终不想试验欧文冲锋枪,只是在不断地阻挠。直到在政府施压下,澳大利亚陆军才同意安排在1941年9月19日对欧文冲锋枪与从美、英进口的冲锋枪进行对比试验。 在距离试验只有23天时,沃道尔兄弟又造出9mm派拉贝鲁姆口径的样枪,并设法找来足够的9mm弹药供试验,所以莱萨特公司最终提交试验的样枪中有三支9mm口径和两支.45ACP口径,其余都是军方所要求的.38英寸口径样枪。 在浸水、浸泥浆和沙浴的试验中,欧文冲锋枪表现出比汤普森冲锋枪和司登冲锋枪更优秀的可靠性,而且是唯一顺利通过每一个测试的。尽管欧文冲锋枪的表现最好,但澳大利亚陆军却中总结报告中指出该对比试验是非决定性的,同时又提出了一揽子改进要求。最后,政府向陆军施压,才使得欧文冲锋枪的设计确定下来,而最后定型的设计仍然是提交试验时的基本设计,但甚至到了这个阶段,军需部门对于所采用的弹药应该是9mm还是.45ACP仍然没有作出决定。 9mm口径的欧文冲锋枪在1941年11月20日正式被澳大利亚陆军采用,1942年开始正式由莱萨特的纽卡斯尔工厂生产,在生产高峰期每个星期生产800支,到1945年停产时共生产了大约45,000支。而澳司登冲锋枪也有生产,一共造了大约20,000支。 至于欧文本人,他最后擭升为中尉,在1942年从军队退役,后来又在1943年离开莱萨特公司。他后来供职于一家木材厂,1949年去世,当时33岁。 § 【枪械性能】 欧文冲锋枪可选择单、连发射击,自由式枪机,开膛待击。固定式击针是枪机面的整体部分。欧文冲锋枪外形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一个33发的双排弹匣装在管状机匣的顶端,弹壳向下抛出,自从意大利的维勒·帕洛沙(Villar Perosa)M1915冲锋枪后在很少有冲锋枪采用这种结构。对于采用从上往下的供弹设计,据说是为了利用地心引力帮助装填而提高可靠性,而且防沙效果也很好。由于弹匣装在正上方,因此片状准星和觇孔式照门都向右偏置,瞄准具不可调整,射程装定为100码(约91.5m)。觇孔很大,偏右的位置在瞄准时也很不方便,所以多数人都是用腰际射击的姿势。 欧文冲锋枪的抛壳挺相当独特,是安装在弹匣背面的一个突齿。欧文认为在早期冲锋枪设计中抛壳挺是一个薄弱零件,如果把抛壳挺作为弹匣上的一个零件的话,一旦抛壳挺损坏,只要换一个弹匣就可解决问题,而原来的弹匣可以拿去修理。 此外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枪机能够从机匣前方取出,而不会被抛壳挺妨碍这个分解动作。因为欧文冲锋枪在机匣中部内有一个约1/2英寸厚的金属环,把机匣内部分成前后两个室。前室内容纳枪机和复进簧,复进簧导杆穿过金属环中央的孔,在后室与拉机柄连接在一起,而拉机柄槽在机匣后部。这样就把枪机在机匣内的活动范围密封起来,防止泥污或其他外来物通过拉机柄槽渗入枪机内,因此这个封闭式的机匣是正是欧文冲锋枪在对比试验中远胜其他对手的主要原因,而澳司登/司登冲锋枪在污泥或沙子通过拉机柄槽渗入枪内时就很容易出故障。 弹壳虽然是靠自重向下抛壳,但即使侧着打,或倒着打,抛壳也没有问题。虽然倒打时弹壳不会向上抛出,但弹匣上的抛壳挺会利用弹匣内的后一发弹(或打完最后一发时利用托弹板)把空弹壳向上顶抛壳口,然后从左边或右边掉到地上。双排双进的弹匣很容易装填,比双排单进的司登弹匣轻松,所以这个设计也应用在澳司登弹匣上。欧文冲锋枪没有空枪挂机功能。 击发机座与枪托支座为同一个部件,安装在机匣后下方,支座有两种形式,大约有12,000支欧文冲锋枪用实心支座,33,000支左右为了减重而用镂空的支座。但这两种支座和枪托都可以互换,而且这两种枪上都打上“Mk1”的标记。大部份实心支座的枪在1942年生产,而大部份镂空支座的枪在1943年和1944年生产。在“Mk1”的标记后还印有制造年份的最后两个数字。另外还试生产了210支Mk2型冲锋枪,与Mk1型的区别是枪托连接的方式和击发机构的设计,还配有刺刀座和一种据说并不实用的刺刀。 枪托也有几种,都用在Mk1型冲锋枪上。有些是钢制的框架形结构,有些则是木制实心形。木制枪托也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实心,另一种是有贮存室,可存放一个油壶。 快慢机操纵杆在击发机座的左侧。当枪处于保险状态时,板机不能活动;在半自动状态时扳机的行程只有一半;在全自动状态时必须把扳机压到底才能进行全自动射击,如果只压下一半的扳机行程,则只能半自动射击。板机机构中有三根弹簧,如果断了一根也能够全自动射击,如果有一根弹簧装错了,则也只能全自动射击。 枪上的所有主要部件都打上生产序号的最后三位数字,而完整的序号则印在枪管、机匣和枪机框上,有时击发机座上也有完整的序号。几乎所有的欧文冲锋枪的握把都是用酚醛树脂做的,但莱萨特公司也生产了少量木制握把的型号。 当欧文冲锋枪在1941年被澳大利亚军队采用时还不能安装刺刀,到了1944年,澳大利亚陆军才决定让欧文冲锋枪也能装上刺刀。事实上早在1942年,欧文冲锋枪的生产商莱萨特公司就已经研制了配有刺刀座的Mk2欧文冲锋枪,这个刺刀座设计在枪口制退器上,但不能通用当时澳军使用的SMLE步枪的刺刀,而这种型号的专用刺刀只试产了200把。 在1944年,利特高轻武器工厂效仿英国的No.5丛林卡宾枪也试制了100支缩短的SMLE步枪,并配套生产了100把缩短的M1907刺刀,因为当时前线的反馈认为SMLE步枪装上刺刀后太长,在丛林战里面极不方便。这种短步枪最终没有被采用,但澳大利亚陆军决定把它的刺刀选作为欧文冲锋枪的配件。这种短刺刀被命名为No.1 Mk1刺刀,刃长10英寸,出血槽长5英寸。随后又设计了刃长17英寸、出血槽长12英寸的No.1 Mk2刺刀。这两种刺刀在1944年7月31日正式定型,然后提交给军队试用,在1945年4月澳大利亚军队决定采用较短的No.1 Mk1刺刀。 由于除了莱萨特公司试制的Mk2枪外,只有极少的Mk1枪在生产时配有刺刀座,因此二战结束后所有的欧文冲锋枪都要转交给兵工厂检修,并顺便在枪口上增加刺刀座。由于欧文冲锋枪的刺刀座与恩菲尔德步枪的刺刀座相同,因此这两种武器的刺刀是可以互换的。配刺刀的欧文冲锋枪在朝鲜战争中首次使用。 所有的欧文冲锋枪出厂时都作了烤蓝,但为了适应丛林作战的需要,有许多枪的金属部件外涂上了绿色伪装油漆(也有一些是沙黄色的)。在战后澳大利亚为了不浪费这些枪,都交由利特高轻武器工厂翻修,并清除伪装漆和重新进行磷酸盐处理。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滑动式保险块,滑到拉机柄的前面或后面时,能阻止拉机柄活动。 欧文冲锋枪的设计是很容易分解的,野战分解时不需要专门工具,而且很少容易丢失的小零件。在弹匣座前方有一个弹簧塞是枪管卡扣,只要把这个枪管卡扣向上拉起,就能把枪管取出,然后拉起拉机柄上的黄铜卡扣并转动90°后,枪机和复进簧就可从机匣前方倒出来。如果只是一般的维护作业,就不需要再作进一步的分解,但如果要继续分解也很容易。机匣的尾盖可以拆卸,并可从机匣后方把拉机柄取出。要从机匣上拆出板机座先要把板机座底下的螺丝钉旋出。取出固定销,就可以滑动打开板机座右侧的支承板,进一步分解扳机组件。快慢机可以从板机座左侧推出来。阻铁轴和扳机的固定销也是从左边推出,阻铁和弹簧可从板机座上方取出。板机仍通过板机簧保留在底座上,握把通过另一端的一个螺丝钉固定。卸去这个螺丝就可以拆出来。除了为了修理一个损坏的弹簧外不要这样做,会很难重新组合的。拉壳钩和拉壳簧由一根销固定在枪机上。复进簧引导杆也是通过一根销连接在枪机上。 欧文冲锋枪的整体结构坚固耐用,但尺寸和重量都显得过大。不过欧文冲锋枪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非常高。虽然欧文冲锋枪外表看起来很粗糙,但与同时代的冲锋枪相比,还算是比较准确的,而且枪口上跳非常小,一口气打光一整个弹匣也能轻易控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枪的重量比较大,此外也和欧文冲锋枪的前握把易于控制枪口上跳有关。 1950年代SAS在马来亚的丛林里面使用过欧文冲锋枪 由于欧文冲锋枪只在澳大利亚生产和使用,因此并不出名,但它在东南亚又热又潮湿的丛林战斗中非常有效,因而受到澳大利亚士兵的喜爱,是二战中最好的武器之一,被澳军士兵昵称为“the Digger's darling”(军人的至爱)。英军于1950年代初也曾在东南亚地区的丛林战中少量使用过欧文冲锋枪。欧文冲锋枪虽然又大又重,但司登冲锋枪的横向尺寸太大,左侧的弹匣在穿越密丛时中是个麻烦,所以许多使用过的人都认为欧文冲锋枪比司登冲锋枪更适合丛林作战。 § 【退出舞台】 二战结束后,欧文冲锋枪又经历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初期。但此时的欧文冲锋枪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受到许多使用者的抱怨。虽然欧文冲锋枪在朝鲜的寒冬中不容易冻结,可靠性优于其他同类武器,但澳军士兵抱歉这种枪的威力太弱,一些士兵甚至夸张地描述他们用欧文冲锋枪射击100米距离上穿厚棉衣的人,尽管打得棉絮纷飞,但中弹的人却像无事一样继续飞奔,所以他们都宁愿使用SMLE步枪而不喜欢欧文冲锋枪。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保险功能的传闻,比如说把枪托撞到地面或机柄钩挂在腰带上就会走火,容易引起受伤甚至丧命。 针对欧文冲锋枪又大又重的问题,利思戈轻武器工厂设计了F1冲锋枪,这种冲锋枪保留了上置弹匣的特征,又有斯太令冲锋枪的其他特征,而且比较轻小。澳大利亚陆军什么都不愿意浪费,被正式采用后的F1冲锋枪与许多经过工厂翻修过的欧文冲锋枪同时在越南使用。在越南战场上,士兵都不怎么喜欢使用欧文冲锋枪,因此主要是巡逻侦察队的尖兵才使用这种武器。但尽管又再回归潮湿的丛林,此时这种1940年代的武器已显老态。许多澳军士兵都不喜欢使用欧文冲锋枪,而宁愿用L1A1步枪或M16A1步枪。从1966年到1968年,欧文冲锋枪和F1冲锋枪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