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桐城中学
释义

安徽省桐城中学坐落桐城中学在桐城派故乡,校园现占地97,600m2,现有教学班46个,在职教职工181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

§ 基本概况

桐城中学历史悠久,与时俱进。学校由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自创建以来,学校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晚清时期,被称作“安徽革命教育的策源地”;民国时期,又被誉为“安徽省最优秀的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桐城中学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校园内,花木繁茂,绿草如茵,花香飘溢,流泉喷雪,钢雕耸立。学校人文景观尤为丰富,如后乐亭、半山阁、石刻柱、左忠毅公祠、惜抱轩银杏树、“毋忘国耻”纪念碑、渡江指挥部旧址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桐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现有建筑面积近40,000m2,有装备先进的教学楼和科技楼、藏书量达8万册的图书馆,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设备齐全的办公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宿舍楼,还有能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的餐厅等等。教学设施也逐步实现现代化,现拥有计算机室、理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音体美工室、劳技活动室、语音室、综合电化教室、视听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多功能报告厅、天文馆和配套齐全的体育设施等,这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桐城中学管理科学,师资精良。学校坚持“改革创新、民主管理、从严治学、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60余人,特级教师5人,省市级教坛新星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15人,在省级以上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或常务理事的有5人,地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8人,这为学校创造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桐城中学学子优秀,人才辈出。我国前驻法大使、文化部部长黄镇,农工民主党首任主席、前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北平市首任市长何其巩,美学大师朱光潜,两院院士孙德和、慈云桂,陆大道,著名核物理学家疏松桂、方正知,哲学家方东美,古文论家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叶丁易、舒芜,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空军少将曹新国等,都曾就读于此。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为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一万余名,他们中有1,000多人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有的已成长为新一代有影响的科学家、专家和学者,如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方复全,中国科技大学著名教授李定、段路明,北京大学教授程和平,清华大学教授琚诒光等,还有500多名学子远涉重洋,在国外攻读博士、硕士或从事科研工作。桐城中学理念创新,质量上乘。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培养”的教育理念,始终把教育质量看作生存的根本和发展的关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持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高考成绩一直位居省重点(示范)高中前列。1984年、1991年两度考出全省理科状元,有百余人在历届高考中进入全省总分前10名,有4个学科的人均成绩20余次位居全省第一。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有500多人次获奖,其中桐城中学一等奖70余人。在“东华杯”化学学科竞赛中,荣获全省唯一的“四连冠”。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不断攀升,2004年、2005年、2006年高考分别772人、836人、955人达二本线,达重点

线人数均在300人以上。辉煌的业绩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来校视察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获“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安徽省绿色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十余项,被誉为“人才的摇篮”。《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学校办学经验和教育业绩。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与美、日、澳等国多所学校友好协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 发展规划

安徽省桐城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07—2011)

桐城中学创建于1902年。校园占地面积97600m2,,建筑面积近40000 m2,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180余人。一百多年来,学校秉承“勉成国器”之校训,弘扬“志在争先,勇当大任”的桐中精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桐城中学列,精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尽展风采,服务国家社会,誉满神州大地,为家乡为母校增光添彩。历经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学校已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传统优良、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成就卓著、品牌优势明显、社会信誉较高的省级示范(重点)高中。上一个五年,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校师生奋力拼搏,紧紧抓住百年校庆、省级示范高中督导评估等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大了硬件软件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学校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使我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全面分析校情、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特制定2007~2011年五年发展规划。

一、2007—2011年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培养,潜心打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注重教育科研,创造优异的教育业绩;扩大办学规模,拓宽交流渠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合理规划校园,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员工和谐协作,努力拼搏,把我校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海外有影响的优质高中。

二、2007—2011年主要发展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1、完善管理人员述职、测评制度。坚持民主评议校级领导制度。建立中层管理人员年度目标考核评价方案和民主测评制度。逐步实施中层管理队伍的补员竞争上岗制度。继续实施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人员评价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评议机制。

2、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

3、完善以责定岗、以岗定酬、多劳多得、优劳多酬的分配机制。

4、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学校预算制度、大型支出集体审批制度、经常性开支申报制度和年度决算报告制度,管好用好各项资金。

5、重视对外宣传。成立宣传队伍,做好招生、教育成果等宣传工作。力争每年有多篇报道见诸县、市级主流媒体,5年内有2篇以上报道见诸省级以上主流媒体。

6、建立校友定期交流制度,争取校友对学校更多的支持。在总结成功举办百年校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观念,创新方法,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筹备2012年的110周年校庆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7、加强党政管理队伍建设。领导班子要自我加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选拔具有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管理人员,充实各级管理队伍。

8、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力争培养或选聘5名以桐城中学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中级以上职称者占80%以上。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

9、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搞好名师的申报评审工作。推出3—5名特级教师,10多名市级以上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骨干教师。

10、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完善“青蓝工程”和“3510工程”(3年成长,5年成才,10年成名)。实行导师制和培养目标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1、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继续实行教师试教竞聘录用制度。制定并实施职称聘任、评先评优等量化细则。

(三)坚持育人为本,培养高尚人格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3、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党组织、工会、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等部门,根据师生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工作会议。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班级,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和课堂教学之中。

14、坚持“抓常规、重养成、讲实效”的原则。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活动,确保学校不发生重大违法乱纪事件、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15、优化德育评价机制。制定并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评比细则》和《班级德育工作评比细则》。完善《桐中学生手册》、《桐中学生一日常规》。不断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文明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深化课程改革,坚持质量强校

16、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桐城中学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实行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7、建立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必修课、选修课学生管理制度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18、加强教研组和学科建设。继续保持强势学科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扶持薄弱学科建设,力争各学科均衡发展,全面进步。制定并实施《桐城中学优秀教研组考核量化细则》。

19、创造一流教育业绩。继承发扬“备课要深、讲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的教学传统,不断创新,确保“三高”(重点大学录取率高、会考优秀率高、学科竞赛获奖层次高)质量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育品位

20、坚持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桐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为主题,带动校本教研广泛开展。

21、实施课题研究带动策略。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备考质量。申报3—5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国家级课题。力争每位教师都会课题研究,都有成功的研究案例。

2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紧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落实教学常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运用现代教育装备认真组织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方法的全面出新。把每学年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打造成教师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继续办好《教学通讯》,宣传教育理论,推介课改信息。

23、扩大合作交流。探索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合作办学和教育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与国内外1—2所高中名校建立友好合作学校。发挥我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帮扶和带动周边的薄弱学校。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六)科学规划校园,加快硬件建设

24、调整校园布局。扩大校园面积,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四区”格局规划和建设校园。力争将校内教工生活区整体搬出,现有校内教工住宅楼改造为学生公寓楼。5年内将班级数扩大到60个。

25、改建三项工程。对办公楼和前教学楼进行维修和改造。将现和平堂改建为车辆停放场。改造后山大操场,建立塑胶跑道。

26、加强信息工程建设。丰富网上资源,实现“家校通”。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安装校园监控系统。更新校园广播系统。

27、规范图书管理。搞好图书的利用和回收工作。五年内藏书量达到10万册。

28、创建省级标准档案管理室。不断丰富档案资料,规范档案管理。

(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29、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对半山阁、渡江指挥部旧址、后乐亭、碑刻、石柱、长廊、左公祠、钟楼、银杏树、紫藤等人文、自然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在2004年获得“安徽省绿色学校”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绿色学校。

30、创建节约型学校。加强师生节约意识的培养。开源节流,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稳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31、提高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推进学生住宿及就餐的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模式。

32、关心师生健康。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监督的力度。定期对师生进行体检。

(八)丰富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33、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构建和谐校园,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激情和创新活力,使学校成为每位师生的精神家园。

34、激活校园文化元素。充分发掘二野渡江指挥部旧址、左公祠、惜抱轩银杏树、“毋忘国耻”大石碑、校史展览室等校园资源的文化教育功能。继续开展每年——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联欢会等活动。经常开展读书演讲、专家讲座、报告会等校园文化活动。

35、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成立教工文体活动队伍,经常开展文体比赛。利用节日开展专项文化活动。

§ 组织管理

学校领导 :

罗伟,男,195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享受2007年安庆市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桐城中学副校长(副县级,主持学校工作)、副书记、桐城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先后被聘任为桐城市专家顾问组成员、安徽省中学特级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安庆市首届名师团成员、《中学生化学》杂志社编委等。

彭申清,男,195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桐城中学党委副书记(副县级)。中共桐城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党代表;桐城市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共安庆市第六、七届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安徽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安徽省扶贫先进工作者、安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江喆,男,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桐城中学副校长(副县级)、党委委员,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出版《高中英语语法手册》等专著16部。

洪东国,男,中共党员,副校长(副县级),党委委员。桐城市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 校友风采

储波,1944年生,男,桐城人,1962年毕业于桐城中学。1967年天津大学毕业。现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他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表现出优秀的政治素质和统领才干。曾先后担任过岳阳市委书记、湖南省副省长、省长。在党的十五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慈云桂(1917-1990),男,桐城人,1935年毕业于桐城中学。中科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历任国防科大副校长,国防科工委常委。1977年担任“银河”亿次级计算机研制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并获中央军委科技成果特等奖。他是美国IEEE学会高级会员。

方东美(1899-1977),男,桐城人,1913年就读于桐城中学,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曾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台湾大学任教授。主要著作有《科学哲学与人生》、《华严宗哲学》、《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等,在国际哲学界享有盛誉。

黄镇(1909-1989),男,桐城人,为桐中第十六届毕业生。革命家,外交家,将军。参加长征并留有《长征画集》。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出任大使,在任驻美联络处主任时,对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曾任文化部长,中顾委常委等职。

房秩五(1877-1966),男,桐城人,1903年就读于桐中。著名爱国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归来后创办浮山中学。先生思想进步,同情和支持革命,曾受到周恩来和朱德同志的赞扬。历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所作诗文辑入《浮渡山房诗存》。

马茂元(1918-1989),男,桐城人,解放前在桐城中学就读和任教。先生爱国思想强烈,治学严谨。曾任上海师大教授及该校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楚辞、唐诗研究专家。所著《楚辞选》、《唐诗选》、《晚照楼论文集》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方正知,1918年生,男,桐城人。1937年毕业于桐城中学。著名科学家。1946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历任北京钢铁学院等校教授。曾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爆轰物理试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1999年光荣参加“两弹一星”突出贡献专家表彰大会。

孙德和(1911-1981),男,桐城人,1929年毕业于桐城中学。中科院院士。1935年赴德留学,在德荣获博歇尔斯奖。解放后,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贡献卓著,被誉为“钢铁泰斗”。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被授予“ 有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国威,男,1931年生,安徽省全椒人。少将军衔,新中国军事测绘领导人。1947年毕业于桐城中学。1949年渡江战役参军。解放后,一直在军委总参谋部军事测绘局工作,先后任军事测绘局副局长、军事测绘学院院长、军事测绘局局长等职,为我国军事测绘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 大事年表

1902年   吴汝纶开办“桐城中学桐城学堂”

1903年   “桐城学堂”开学

1904年   改名为“桐城公立中学堂”

1912年   改名为“桐城县立中学”

1949年   改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第一中学”

1950年   改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桐城中学”

1952年   正式使用“安徽省桐城中学”校名

1958年   被定为安徽省属重点中学。时任外交官的黄镇校友回母校看望。时任安徽省长黄岩来校视察。

1960年   出席安徽省和全国文教群英会,被国务院授予教育战线“先进单位”锦旗一面.本年春节,市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来校视察工作。

1962年   高考本科达成率名列安徽省第一,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州一中。学校提出“学福中,赶福中,再上北京”的口号。

1962-1964年 高考本科达线率在全省“三连冠”。

文革时期   改名为“桐城县五七中学”

1977年   废除“桐城县五七中学”校名,恢复“安徽省桐城中学”校名,安徽省委授予我校“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奖旗一面。

1980年   时任中央文化部长的黄镇校友又一次回母校视察。

1984年   许奎明同学在高考中夺得全省理科状元的桂冠。农工党主席章伯钧夫人李健生于九月九日来校参观访问。省人大副主任魏心一,妇联主任应宣权、教育厅长王世杰、朱仇美先后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1985年   被评为安庆地区教育新兴地区先进单位。副省长王厚宏、省教委副主任兰干亭先后来校视察。

1986年   被评为安徽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1987年   省委副书记徐桐城中学乐义、宣传部长牛小梅等领导同志来校视察。

1988年   时任中纪委常委的黄镇同志回母校视察,并赠送四万元购书款

1989年   吴筱益同学在全国数学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参加了国家冬令营,后被保送到中科大。段路明同学在全国化学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参加了国家冬令营,后被保送到中科大。在全国青少年第三届《化智牌》竞赛中,我校获团体冠中,参赛的三名同学,分别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台胞、桐中老校友吴淑候先生向母校捐赠了三千美元。本年3月,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茶花同志来校参观了西城渡江军事会议旧址。

1990年   学校成立“黄镇校友基金会”。本年12月10日,学校在“后乐亭”举行“黄镇同志纪念碑揭幕仪式”。原中央文化部处长,中日友谊促进会顾问孙祥凝、黄镇同志亲属及有关省市领导参加了仪式。省教委、省体委命名我校为第一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本年学校体育队参加省首届省属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获“道德风尚奖”。

1991年   获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曙光杯”集体优秀奖。

1993年   成立中共桐城中学委员会。

1994年   被评为安徽省招飞先进单位。获全国青少年“祖国万岁”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

1995年   获全国“中国精神”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团体优胜奖,被评为安徽省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

1996年   校党委被评为安庆市、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8年   获安徽省青少年“爱祖国、讲文明”歌咏比赛三等奖、安庆市一等奖

1999年   被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被评为安徽省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先进集体

2000年   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电教设备类达标学校

2001年   被评为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和安徽省“花园式单位”,获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

2002年10月4——6日 桐中喜庆百年华诞。获教育部颁“实验教学先进集体”

2003年   被命名为安徽省绿色学校。校“清流”杂志被省教育厅评为校园刊物一等奖。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方兆祥、省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中宣部组织局杨晋宗、中央党史办研究室主任等领导同志先后来我校视察工作。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采访组来校拍摄一集专题片。

2004年   在高一年级各班开设研究性课题,全面落实《桐城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005年   我校被评为安庆市文明单位。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党副主席章师明来我校视察工作。

2006年   新课程改革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本年底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汪年生同志明确为正县级,为学校督导员;罗伟、彭申清、江喆三同志提拔为副县级,罗伟同志主持学校工作。

2007年3月     聘请一名外籍老师来校进行口语教学。4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一行来我校视察。

2007年4月2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等领导来校视察。

2007年4月6日   新西兰ICL教育学院院长来校访问。我校与新西兰ICL教育学院结为友好学校。

2007年4月24日 新西兰国际语言学院院长来我校访问,与我校签订了教师培训项目协议书.7月初,我校派出3名英语教师赴该学院为期六周的学习培训。

2007年4月30日 我校五届七次教代会召开。

2007年5月9日——11日   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在我校举行,我校教师陈奇珍荣获一等奖。

2007年6月4日   中科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吴奇来校讲学。

2007年6月26日  高考成绩揭晓。我校达二本控制分数线为1129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市委、市政府向我校发来贺信。

2007年8月15日  四海助学基金发放仪式举行。

2007年10月26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授予我校为中学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实验学校。

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 安庆市教育局对桐中进行教育教学视导工作。

§ 学校荣誉

学校获奖情况

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

全国青少年“祖国万岁桐城中学”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

全国青少年“中国精神”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团体优胜奖

全国青少年“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全国青少年第三届“化智牌”团体冠军

第八届“东华杯”化学团体冠军

华东六省一市“东华杯”化学竞赛团体冠军

全国先进班集体(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

“国际金奖”美术比赛优秀组织奖

安徽省体育先进单位

安徽省招飞先进单位

安徽省高考先进单位

安徽省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

安徽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国家教委“邵逸夫先生中小学赠款建设项目”优秀工程一等奖

安徽省青少年“爱祖国、讲文明”歌咏比赛三等奖

皖中地区重点中学联谊会第七届交流论文二等奖

皖中地区重点中学联谊会第八届交流论文一等奖

安庆地区教桐城中学育先进单位

安庆地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安庆地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安庆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安庆市“花园式单位”

安庆市先进教工之家

安庆市青少年“爱祖国、讲文明”歌咏比赛第一名

桐城市先进单位

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桐城市文明单位

桐城市高考总体成绩优异奖

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

桐城市高考先进集体

桐城市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

桐城市先进教工之家

桐城市教育工会先进集体

桐城市“二五”普法先进集体

桐城市环保先进集体

桐城市先进团委

桐城市团委“八五”建功集体

桐城市文艺演出一等奖

桐城市“振兴中华、建设安徽”宣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桐城市“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

桐城市“树、创、献”先进集体

§ 参考资料

1.http://www.tongzhong.cn/zjtz/school.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