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枚乘
释义

§ 个人概述

枚乘(?~公元前140)西汉辞赋家。淮阴人。初为吴王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于是枚乘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预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兵败身死。枚乘也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称病离职,仍旧到梁国,为梁王的文学侍从。枚乘

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死于途中。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首段为序,借吴客之口,分析了楚太子患病的缘由:贪逸享乐、荒淫奢侈的宫廷生活所造成,指出这种病非药灸所能治,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第二至八段,即写吴客以 七种办法启发太子,为他去病。前六种是为他描述音乐之美、饮食之丰、马车之盛、宫 苑之宏深、田猎之壮阔、观涛之娱目舒心,结果都不管用。最后吴客向太子推荐文学方 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作品的主旨在于揭示贵族腐朽生活的戕害 人身,提出了应进用文学方术之士的主张。《七发》辞采华美,气势壮观。其中“观涛”一节写得繁音促节,气壮神旺,令人怵目惊心,如临其境。《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并影响到后人的创作,在赋中形成了一种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七体”。

§ 主要经历

枚乘从小酷爱文学,以善写汉赋而知名。先在广陵吴王刘濞宫中当文学侍从,得知吴王欲谋反,上书劝阻,不从,便离去。投奔梁孝王刘武,颇受尊重。景帝知其名,任命他为弘农郡都尉。他只爱文学,不愿为官,“以病去官”。复至梁国,与梁孝王的门客庄忌、邹阳等交游,作赋论文。梁孝王死后,宾客星散,枚乘便回淮安。西汉辞赋

武帝即位后,钦慕他的文名,立即请他赴京城长安,因年老体衰,死于道中。著有汉赋9篇,文2篇。《七发》是其代表作,全赋假说楚太子有病,吴客往见,说音乐、饮食、车马、田猎等七事以启发之。上承楚辞铺陈夸饰的传统,下开一代文体汉赋的先河,在文学上极有影响,仿作者很多,如张衡的《七辨》、曹植的《七启》等,被后人称之为“七体”。有庶子枚皋,也是有名的汉赋作家,17岁被梁共王召为郎,后到长安,武帝知为枚乘子,立即召见,拜为郎。文思敏捷,能倚马成文。《汉书》记载,他作有汉赋120篇。今淮安河下有枚亭、枚公河、枚里街,皆为纪念枚氏父子。

据《汉书·艺文志》,枚乘有赋9篇,今传赋3篇,其中《七发》见于萧统《文选》、《柳赋》见于《西京杂记》、《梁王菟园赋》见于《古文苑》。后两篇前人疑为伪作,公认可靠的只有《七发》1篇。徐陵《玉台新咏》载有《杂诗》9首,指名为枚乘作。刘勰称“古诗佳丽,或称枚叔”(《文心雕龙·明诗》),萧统《文选》列为无名氏作。后人多依《文选》,认为非枚乘作品。《隋书·经籍志》有《枚乘集》2卷,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 时代背景

汉代立国之后,社会由战乱转为安定,农业获得稳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文学时,便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从而创造出汉代文坛独具风貌的赋。中国文学发展中一段辉煌的历史便由此展开了。梁园

汉王朝立国之初,天下尚未安定,以刘邦为代表的统治者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刘邦曾明确表示不喜欢《诗》、《书》。陆贾首先指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出色的政论文启发并引导最高统治者总结前代王朝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同时,陆贾也运用赋抒发情志,为汉代文学创作揭开了序幕。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不能像战国诸侯那样开疆拓土,于是,便向着经济、文化、享乐方面发展。此时的诸侯国,还有养士的遗风。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面。汉初的刘氏宗亲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刘氏子孙以文学见于历史记载者有多人。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孝王武与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最亲;在反对吴、楚七国之乱中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之地。于是,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前140)、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梁客皆善于创作辞赋,而枚乘尤为突出。公孙诡多奇邪之计,时号“公孙将军”;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其文博辩入理;其他诸人也各有所长。梁园的文化氛围令文学之士感到惬意,确实为文学家提供了适合于发挥自己才能的特殊环境。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汉书·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 代表作品

枚乘

枚乘的代表作品首推《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的谈话。“七发”的意义,刘勰以为“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文心雕龙·杂文》)。李善以为“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后一种解释比较符合作者原意。

《七发》首段指出楚太子的腐化享乐、安逸懒惰是贵族子弟的病根,但此病非药石针灸所能治。这显然是作者针对当时贵族的腐朽生活而提出的讽刺和劝戒,但未能给予正面的有力的批评。接着吴客分述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等事,目的是由静而动,由近及远,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作者特别倾全力于田猎和观涛两事的铺写,认为田猎可驱散懒惰的习惯,观涛有“发蒙解惑”的功效。但根本问题并不在此,而在于用“要言妙道”转移他的志趣。故末段要进方术之士与太子“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而太子即已“涣然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忍然汗出,霍然病已”。作者认为安逸享乐的病,最好从思想上来治疗,这具有深刻意义。篇中对这一点虽未加以充分发挥,但通过前面各种事物的逐渐引导,已经可以使读者有所领悟。毛泽东手书《七发》

《七发》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刘勰说:“枚乘离艳,首制《七发》,腴辞云篝,夸丽风骇”(同上)。但它并不象后来的大赋那样堆叠奇僻词汇,读起来较为平易,而且不乏精采片段。例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岂岂,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这一段用各种比况描写涛状,奇观满目,音声盈耳,使读者精神震荡,有如身临其境。此外,如前半篇用夸张、渲染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也颇为出色。但总的看来,《七发》铺写过繁,刻划有余,而生动不足,这不能不算是艺术上的一个缺点。

《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屈宋等作家的楚辞富于楚国的地方特色,是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所以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新体赋的散文化以及经常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都与这一根本特色有关。《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但都不及枚乘的《七发》。

枚乘的散文今存《谏吴王书》及《重谏吴王书》两篇,都是为谏阻吴王濞谋反而作。两篇皆善用比喻,多为排偶句,有明显的辞赋特点。特别是前一篇几乎全用比喻构成。又书中多用韵语,全篇仅仅五百余字,而韵语就有二十多句,这也是本文一个特点。

§ 梁园代表

对汉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是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出现。汉文帝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不能像战国诸侯那样开疆拓土,于是,便向着经济、文化、享乐方面发展。此时的诸侯国,还有养士的遗风。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面。汉初的刘氏宗亲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刘氏子孙以文学见于历史记载者有多人。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孝王武与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最亲;在反对吴、楚七国之乱中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之地。于是,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前140)、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梁客皆善于创作辞赋,而枚乘尤为突出。公孙诡多奇邪之计,时号“公孙将军”;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其文博辩入理;其他诸人也各有所长。梁园的文化氛围令文学之士感到惬意,确实为文学家提供了适合于发挥自己才能的特殊环境。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汉书·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 汉赋大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以俱负盛名著称,其中最早的还要数西汉的“二枚”──枚乘及其子枚皋,他俩都是著名的辞赋家。

枚乘,字叔,生于淮安,故居座落在肖家湖畔。枚乘从小对文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写辞赋出了名,就离乡远游寻求生活的出路。不久,他来到了物阜丰的广陵,在吴王刘濞言中当了一名郎中(文学侍从)。枚乘不仅善于文辞,而且富有胆识,当他得知吴王刘濞酝酿反叛汉朝廷时,便及时上书劝阻,但刘濞不予理睬,他就毅然离吴投梁,被梁孝王刘武奉为上宾,为了维护统一,制止分裂,枚乘再一次上书谏阻吴王,但吴王一意孤行,仍然不予理睬。公元前154年,刘濞联合其他六个王国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结果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被汉景帝平定了下去。由于枚乘屡次上书,所以他善谏的声名大著,汉景帝任命他为弘农都尉,但他不乐意担任地方官吏,觉得还是作赋论文自在,于是称病辞官,复回梁国。梁孝王刘武的宾客都善作赋,但以枚乘为最高。刘武死后,宾客尽散,枚乘回淮安老家居住。汉武帝刘彻做太子时就已仰慕枚乘的名声,待到即位以后,特地用“安车蒲轮”征召他到京城长安去,此时枚乘已年迈体衰,结果病死在途中。枚皋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其国的《七发》是他的代表作。《七发》假说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所以名为《七发》。全文八大段,首段指出楚太子的腐化享乐、安逸懒惰是贵族子弟的病根,但这种病不是药石针灸所能医治。这显然是作者针对当时贵族的腐朽生活而提出的讽刺和劝诫。接着吴客分述音乐、饭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等事,目的在于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作者特别倾全力于田猎和观涛两事的铺陈,认为田猎驱散懒惰的恶习,观涛具有“发蒙解惑”的功效。但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治好太子的病,于是未段归结到要用要言妙道转移太子的志趣。作者这种认为安逸享乐的病最好从思想上加以治疗的观点,无疑上正确的、积极的。《七发》全文想象丰富,气象开阔,排比铺张,比喻形象,写法上逐段变化,详略适当。在汉赋中,它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强的一篇。它的问世标志了新体赋──汉赋的正式形成,在赋的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它引起了后代许多人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等。但无及得上枚乘的《七发》。

枚皋,字少孺,是枚乘的庶子,当年枚乘从梁国重故里时,皋的母亲不肯相随,于上枚乘留钱给皋,让他陪伴母亲。枚皋深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并且善于辞赋。十七岁那年,他上书梁共王,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便召他为郎。三年后,枚皋因遭受谗言获罪,家室被没收,他只身逃到京都长安,幸逢大赦,他就上书北阙。当初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现在枚皋自陈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喜出望外,便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拜他为郎,后来还派他出使匈奴。此时的枚皋可说是平步青云。但是他并不迷恋权势,苟合时尚;相反,史载他“不通经术”,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势下,就更加显得可贵了!

§ 人品文品

枚乘,字叔,淮阴人,汉代著名辞赋家。世人皆知汉代写赋大家是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再加上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浪漫故事,好象司马相如的名气大于枚乘。但是,在汉代,在当时,名气最大的还不是司马相如,而是枚乘。《汉书、贾邹枚路传》记载:“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写《汉书》的是东汉人班固,这说明一直到东汉人们都认为枚乘的名气大,赋写的最好。枚乘的赋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三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七发》。

枚乘的文章好,首先得益于他的人品好。俗话说“文如其人”,他为人真诚、细腻、沉思、多谋。汉文帝时,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任郎中。所谓郎中,就是现在的秘书或秘书长之类。吴王刘濞造反的情节里对枚乘有详细的介绍。的确,刘濞的刚愎自用是有名的。他凭借在吴国经营多年积聚的财富,就想与朝廷分庭抗礼,开始谋反。枚乘极力劝谏,阻止他这样做,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吴王刘濞根本不听,有点利令智昏。枚乘知道非失败不可,就悄悄地离开,到梁孝王那里躲藏起来。等到御史大夫晁错宣旨颁布《削藩令》时,刘濞再也忍无可忍,决心造反叛乱,并联合了其他六国,一时气势汹汹,非要打到长安不可。枚乘这时又写信劝刘濞悬崖勒马,赶快罢兵。但刘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传到朝廷,汉景帝大为感动,朝廷上下官员都知枚乘是忠于朝廷的,不希望天下大乱。一时间,枚乘的人品为人们称道。刘彘小时侯就听窦婴讲过枚乘的《七发》,他背得滚瓜烂熟,特别欣赏“观涛”那一节。后来刘彘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汉武帝。他派人去迎接枚乘到朝廷任职,结果在半路上,枚乘就生病死了。汉武帝自然是痛心不已。《七发》图画

至于刘彘说《七发》能治病,不过是他的小时候学这篇文章的印象而已,《七发》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七发》讲的的确是一个治病的故事。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楚太子如何得病,客人怎么样一步一步地劝说他振奋精神,改变生存环境的情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能治病。就象今天的心理医生一样,是通过启发、引导给病人以精神解脱或精神愉悦。客人讲的七件事,都与楚太子的病有关。枚乘首先分析了楚太子得病的原因在与: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出舆入辇,命曰蹶瘘之机;调房清宫,命曰塞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就是说楚太子的生活条件太好了,怎么能不生病呢?客人又讲了要治好病需要做的几件事,先讲音乐、车马、游览之乐。太子无动于衷。再说到田猎、观涛,已引起太子的兴趣。最后说到方术之士,论述精言妙道,于是楚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愈。正所谓心病还要心药治,这精神疗法还真管用。由此看来,千万不要小看这文章的作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写得好,真的能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既解除疲劳,又能解除压力和痛苦。所以,人们称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研究和解剖人的心理与精神的专家。因此,作家学点心理学、生理学,是大有好处的。

《七发》的艺术特色和影响也是值得一提的。首先看它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枚乘廲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这四句话不仅介绍了枚乘在赋的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对枚乘赋的艺术风格也作了介绍。是枚乘首先创作《七发》这种赋的形式的,具有开山之作的称谓。《七发》这种以主客问答、虚实结合的形式,也给后人以模仿,故而形成赋体文章的“七体”。如后来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筃作《七依》,王璨作《七启》。枚乘文章的善于铺排,夸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表现手法,也给后代的散文家以很大影响。唐代的李白、杜甫等都受过影响。可以说,《七发》是汉代大赋的源头,对赋的发展很有影响。其次,该赋的讽刺性非常明显,作者对楚太子腐化生活的描述,使读者感到这公子哥不得病怎么能成?在讽刺中作者又委婉地加以劝喻和开导,使其明白这样下去会要了性命的。再就是语言的独特,全文八百多字,全是四六句,对偶、对仗,处处可见,朗朗上口。语言的丰富多彩,辞藻的华美艳丽,极尽渲染之能事,是无人可比的。

枚乘的人品和文品,都是值得学习的。

§ 相关词条

秦汉文学秦代散文《七发》鸿都门学

西汉辞赋西汉散文司马相如司马迁

东汉辞赋东汉散文梁园文学《汉书》

§ 参考资料

1、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60431

2、http://www.hornbill.cdc.net.my/hornbill2/collection01/history02a/two_004.htm

3、http://i.cn.yahoo.com/yfeoczb53/blog/p_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