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业 |
释义 | § 个人资料 北宋时期抗辽民族英雄——杨业,杨延昭父子 少年杨家将·杨业剧照杨业 (公元?--986年)北宋名将。太原人,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军官,北汉主刘崇赐其姓刘,名继业。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命他复姓杨名业。因他熟悉边事,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今山西代县)抵抗辽兵。 公元980年,辽兵入侵雁门关,杨业父子绕背夹击,辽兵死伤惨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皇帝更换,三路出兵伐辽,杨业战死疆场,卒年60岁左右。 杨家父子祖孙,在北宋时为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土,血洒疆场。其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述,后经评话、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的儿子。相传杨业有七子,他们是延玉、延朗、延浦、延环、延贵、延彬。杨业、延玉战死,延朗等继承父业,其中较有名的延朗(亦名延昭),即戏曲中的杨六郎。延朗死后,他的儿子文虎(亦名文广)随狄青南征,也是宋朝名将。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辽,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在与辽军激战中,由于孤立无援,被困在陈家谷口。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后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行被擒。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 § 血战雁门关 雁门关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三月,辽为报满城兵败之仇,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大军10万杀奔雁门关,再一次大举攻宋。 宋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业,避其锐气,率数百精骑绕过辽军,在敌后迂回,出其不意,在雁门关北口痛击辽军。辽军攻关受挫,背后又被杨业打得措手不及,顿时溃乱。雁门关守军趁势开关掩杀过来,接应杨业,前后夹击,辽军大败溃逃。 雁门关大捷的指挥者杨业,原名刘继业,北汉勇将,号称“无敌”。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兵临太原,刘继元献城投降后,刘继业拒绝降宋,守城苦战。宋太宗爱其忠勇双全,很想收复他, 于是命刘继元招抚刘继业。后来,刘继业为保全城中百姓,开城受降,迎接宋军人城。宋太宗授他右领军卫大将军,改姓杨氏,名业。后又任命杨业为郑州防御使。十一月,宋太宗对他委以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的要职。 § 重大事件 剧照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赵匡胤攻北汉时,刘继业以侍卫都虞候,领军扼守团柏谷(今太谷西南)以抗宋军。侦知宋大军已至,虑众寡不敌,退保太原,被罢兵权。宋军围攻太原,刘继业又领兵守城,数出兵攻宋军。宋军多次攻城未果,加上暑雨,宋军将士多病,只得退兵。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攻北汉,围太原城,刘继业捍太原城东南面“杀伤宋师无算”。五月,北汉帝刘继元降,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命令投降,刘继业才归宋(参见宋灭北汉之战)。 刘继业归宋后,复姓杨氏,单名业(一作邺),随即授环卫官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不久,领郑州防御使。 辽乾亨元年(979)九月,辽军分路南犯,虽为宋军击退,但边境形势仍很紧张。宋太宗认为:“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遂任命杨业为代州(今山西代县)知州兼三交(今太原北)驻泊兵马部署,时大将潘美任三交都部署,屯兵防辽。次年三月,潘美自三交口巡抚至代州,适遇辽军南犯雁门(今代县西北),杨业率骑兵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向南,与潘美所部合击,大败辽军,杀辽将萧咄李,俘辽将李重海。杨业以功升“领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知代州事,自雁门之捷,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一个归宋不到一年的降将,立功边关,扬威朝野,受到宋太宗的重用,但却引起宋朝旧将们的妒忌。从此,“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虽然仍得到宋太宗的信任,却埋下了日后因失援而血染疆场悲剧的祸根。 北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正月,宋军大举攻辽(参见岐沟关之战),以东路军曹彬、崔彦进率主力直取幽州;另以米信、杜彦圭部出雄州,田重进部出飞狐(今涞源)。二月,西路军以潘美为云、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属山西)等州都部署,杨业任副都部署,王侁、刘文裕为监军,率部出雁门。宋太宗原计划曹彬所率主力大张声势,扬言直取幽州(辽南京),持重缓进,将辽军吸引在幽州,以利于西路军顺利攻占沿途州县,然后会师攻取幽州。 三月,西路军出雁门,击败辽军,辽寰州(今山西朔州东)刺史赵彦辛(辛,《辽史》作章)降宋;进围朔州,辽节度副使赵希赞以城降宋。辽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军抵抗潘美、杨业所统宋西路军,尚未到前线,潘美、杨业军又攻辽应州(今应县),辽节度使艾正以城降宋。四月初,潘美、杨业军又攻占云州,辽大同军(云州)节度副使赵毅等降宋。在西路宋军攻城俘将,连连得胜的形势下,作为主力的东路宋军为争功,不等与西路军会师,违背诏旨,自行北上攻占涿州,又因粮尽退兵。 五月,宋东路军又进至岐沟关(今涿州西南)北,受到辽军主力的追击,岐沟关之战宋东路军大败,宋太宗遂令西路军退回代州,护送云、朔、寰、应四州民户南迁。辽军大败宋东路军后,耶律斜轸部得以全军十余万西攻;六月,攻占寰州,宋守军千余人战死。面对强敌,杨业对潘美、王侁等建议:“贼势盛,不可与战,姑密谕云、朔等将先出寰,我师次应州,贼必悉众来拒,俾朔州吏民直入石碣谷,列强弩千人于谷,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万全矣。”首先遭到监军王侁的反对,并说:“君侯素号无敌,见敌逗挠岂有他志。”王侁又得到主帅潘美的支持,杨业处于如不出战即是通敌的情况下。剧照 七月,被迫出军,只得要求潘美等在陈家谷口(今宁武北)接应。辽军主帅耶律斜轸得知杨业出兵,令部将萧挞凛设伏兵于路,杨业率部北攻朔州,清晨,杨业“麾帜而前,斜轸佯退,伏兵发,斜轸进攻”,杨业战败。而潘美、王侁等则“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陈家)谷口”,杨业自午至暮,从朔州南三十里狼牙村转战退至陈家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残部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杨业往日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深受士卒的拥戴,如今面临生死关头,他们都不肯离去,杨业遂“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杨)业犹手刃数十百人”,杨业为流矢所中坠马,马亦被射中受重伤,杨业遂为辽军所俘,其子杨延玉亦战死。杨业在被押赴辽朝途中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自北汉时起,与辽朝“角胜三十余年”,“人号杨无敌”,深为辽朝人民敬畏。辽朝人民在杨业死地建庙祭祀。在杨业死后近一百年时,元祐四年(1089),苏辙奉使辽朝,出古北口(今北京怀柔东北),作《过杨无敌庙》诗:“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说明杨业是宋、辽两朝人民敬仰的英雄。 杨业实际是因主帅潘美、监军王侁、刘文裕等妒忌,被置之必败之地,潘美等又违约不援所害。杨业之死,“天下闻其死,皆为之愤叹”,宋太宗深为痛惜,但宋太宗的亲信、主帅潘美只受到带有象征性的惩罚,削秩三等,而且所削的只是检校官的荣誉衔,由检校太师降为检校太保,并且次年即恢复。外戚刘文裕被除名,配隶登州(今山东蓬莱),但“岁余,上(太宗)知业之陷由王侁,召文裕还”。主要责任都推给王侁,王侁被除名,配隶金州(今陕西安康),后死于召还途中。 宋太宗不仅对杨业进行褒赠,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还录用杨业六子,杨延朗(延昭)自供奉官升崇仪副使,杨延浦、杨延训由殿直升供奉官,杨延瓌、杨延贵、杨延彬录用为殿直。杨延昭及子杨文广后来都成为抗辽名将。后世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1][2][3] § 宋史《杨业传》 杨业 父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剧照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 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帝闻之,痛惜甚,俄下诏曰:“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可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大将军潘美降三官,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剧照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闻者皆流涕。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其子 儿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时江、淮凶歉,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改崇仪使、知定远军,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就加如京使。 剧照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州刺史。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厚赐,遣还。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帝谓宰相曰:“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帝曰:“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即宥之。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时讲防秋之策,诏嗣及延昭条上利害,又徙宁边军部署。 剧照 延昭景德元年,诏益延昭兵满万人,如契丹骑入寇,则屯静安军之东。令莫州部署石普屯马村西以护屯田。断黑卢口、万年桥敌骑奔冲之路,仍会诸路兵掎角追袭,令魏能、张凝、田敏奇兵牵制之。时王超为都部署,听不隶属。延昭上言:“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奏入,不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斋 守臣及请和,真宗选边州守臣,御笔录以示宰相,命延昭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斋 悉犒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录其三子官,其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之。子文广。 § 译文 宋太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统一大业,就死去了。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做皇帝,这就是宋太宗。海报 宋太宗决心平定北方。公元979年,他带领大军,攻打北汉。宋军把北汉的京城太原团团围困,猛攻猛打。北汉向辽国求救,辽国派兵前来援助,被宋军打得大败。北汉无力抵抗,只好投降。 宋太宗平定北汉以后,北汉有个有名的老将,叫杨业,也归附了宋朝。杨业就是传说中的杨老令公。他从小爱好骑马射箭,学了一身武艺。因为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人们称他“杨无敌”。宋太宗对杨业相当器重,起初让他担任郑州刺史,后来又让他担任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镇守北方边境。 剧照 公元980年3月,辽国出动十万大军,侵犯代州北面的雁门关。警报传到代州,杨业手下只有几千骑兵,力量相差太远,大家都很担心。杨业决定出奇制胜,带领几百骑兵,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在敌人背后进行攻击。辽军正大摇大摆向南进军,不料一声呐喊,宋军从背后杀了出来。辽军大惊,不知道宋军有多少人马,吓得四散逃奔。这一仗,辽国的一个驸马被杀死,还有一个大将被活捉。杨业以少胜多,打了一个大胜仗。宋太宗非常高兴,特地给杨业升了官。从此,“杨无敌”的威望越来越高了。 杨业立了大功以后,一些大官僚非常妒忌。他们恐怕杨业的声望和地位超过自己,就设法排挤陷害他。防守边境的主将潘美,还上疏说杨业的坏话。但宋太宗不听这些坏话。他把这些奏疏封起来,送给杨业,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那些大官僚的陷害,暂时算是搁下来了。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病死,他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辽圣宗年仅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宋太宗见辽国政局发生变动,认为机会来了,决计出兵收复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剧照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三支大军攻辽。东路由大将曹彬带领主力部队,向幽州前进;中路由田重进率领,攻取河北西北部等地;西路由潘美率领,攻取山西北部各地。杨业就在西路军中,做潘美的副将。潘美带领的西路军,出了雁门关,就向北进攻。杨业和他的部下英勇善战,很快打下了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应州(今山西应州)和云州,收复了山西西北部的大片失地。正当西路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不料东路军吃了一个大败仗。宋太宗因主力部队失败,不敢再战,连忙下令退兵。潘美、杨业很快退回代州。宋朝的大军一退,应州的宋军也丢掉城市逃跑了,辽军乘胜打进了寰州,一时形势十分紧张。 就在这时候,宋朝政府下令把寰、朔、应、云四州的老百姓迁往内地,要潘美、杨业的部队担任护送。但这时寰州和应州已经丢了,云州远在辽军的背后,朔州也在辽军的身旁,要迁移那些地方的老百姓,可着实不容易。 杨业考虑了一番,提出建议说:“现在敌人很强大,应当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不能硬打。我们应先假装打应州,引诱敌人大军前来迎战,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命应、朔两州的守将带领百姓赶快南迁。这时,我们只要派军队在中途接应,这两州的百姓就可以安全转移了。” 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在潘美军中做监军的王侁却不同意。他说:“我们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这样胆小?只要走雁门关北面的大路,向朔州前进就是了。”海报 杨业说:“这样做,一定失败!” 王侁不但不考虑杨业的正确意见,反而讽刺他说:“将军一向号称杨无敌,如今看到敌军,竟逗留不进,难道有其他想法吗?” 对于这样恶毒的诬蔑,杨业气愤极了。他横下心来,说:“我并不怕死,只因时机不利,不想让士兵白白送死。你既然说出这种话来,我领兵前去就是了。” 杨业和王侁争论时,潘美就在旁边。他明知杨业这次出兵,凶多吉少,可是他一向妒忌杨业的才能,所以一言不发,让杨业去了。 杨业出发时,对潘美说:“这次出兵,一定不利。我本想等待时机,为国杀敌立功,如今有人责难我畏敌不前,我愿意先死在敌人手里。”同时,他又说:“你们在陈家谷准备好步兵弓箭,接应我们。否则,军队就回不来了。” 说完,杨业就带领人马,直奔朔州前线。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儿子杨延玉和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刺史王贵。 海报 [4]辽军看到杨业前来,就出动大军,把宋军团团围住。杨业父子和他们的部下虽然英勇善战,毕竟寡不敌众。他们从正午一直打到黄昏,只剩下一百多人,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且战且走,退到陈家谷。哪知潘美的军队不顾杨业的安危,早已逃跑了。 杨业只好带领部下,再跟辽军死战。王贵用箭射死了几十个敌人,箭完了,又用弓打死了几个敌人,才壮烈牺牲。杨延玉和其他将士也在战争中牺牲了。 杨业受了十几处伤,还继续苦斗,杀死了几十个敌兵。他因为伤势太重,加上战马重伤,实在走不动了,就到树林中去躲一躲,不幸被敌人射倒,抓去了。他被俘以后,坚贞不屈,绝食而死。 杨业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牺牲外,最著名的要数杨延朗。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他镇守边关二十多年,曾多次打败辽军的侵扰。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个将军,曾在西北和河北一带镇守边境。 杨家将祖孙三代英勇抗辽,为保卫宋王朝作出了贡献。人们非常怀念 。[5] § 影视作品 中文名称:少年杨家将 海报 发行时间:2006年 演员: 陈秀雯 饰佘赛花 翁家明 饰杨 业 何润东 饰杨四郎 胡 歌 饰杨六郎 陈 龙 饰杨五郎 彭于晏 饰杨七郎 刘晓洁 饰七娘杜金娥 赵梓存 饰杨八妹 魏小军 饰五娘关 红 袁 弘 饰耶律斜 林家宇 饰六娘柴郡主 童 瑶 饰潘影 海报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类型】:历史/古装 剧情 少年杨家将的故事以杨家将归宋为起点。北汉被灭后,遗臣杨业为宋太宗器重赏识,杨业为了苍生福祉,以及报答太宗的知遇之恩,带领七子效忠宋室,力抗辽军入侵,写下名扬天下的忠义史话。 海报 公元980,宋军攻打幽州,为辽军所败,宋太宗败退逃回京城。自此,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室永无宁日,太宗派英勇无敌的杨业扼守雁门关。 杨业带同七个儿子坚守雁门关,力拒辽军。杨家七子,智勇双全,各有性格,个个忠心义胆。萧太后遣十万大军意欲夺取雁门关,杨业带领几千杨家军以寡敌众,让辽军落个惨败收场,退出关外,自从杨家声威大显,举国振奋。萧太后经此一役,深明“要掌权天下,必先灭杨业”。 萧太后派智勇过人的辽将耶律斜潜进中原,伺机对付杨业,耶律斜设计拐走杨八妹,意图打击杨家,伺机杀杨业,怎料杨家不但杨业厉害,佘赛花同样身手不凡,杨家众子更是团结一致,智勇过人,让耶律斜计划失败,但对杨家了解更为深入。 杨八妹被拐,揭开杨家另一个忌讳秘密,原来杨四郎年幼时随父母上战埸后失踪多年,赛花一直为四郎的失踪深感愧疚,所以关爱子女之心更重,尤胜自己性命。 杨四朗 拐劫事件过去,杨六郎结识冰雪聪明的柴郡主,二人为了查探坊间流传的三个谜团,竟然结下不解之缘。杨六郎好胜贪玩,竟然与柴郡主为了解开谜团展开争逐,两人斗出微妙情趣,并在阴差阳错下揭出太宗皇帝弑兄夺位的丑闻,让举朝震撼。 一直忠心效主的杨家得悉真相,父子间顿生矛盾,尤其是杨六郎对投效宋主产生怀疑,不同意杨业的做法。八贤王为存忠义,亲自上殿痛斥太宗,太宗为了挽留杨家,甘愿降罪惩罚自己,并答应杨业要做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杨业为天下黎民之福,终于带领杨家军,继续支持太宗。 风波过去,太宗忍辱负重,但实际上与杨家的关系出现无形隔阂,与此同时,四郎重返杨家,眼见杨家替大宋江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想起这些风光的背后是自己十多年的飘泊,心情更无法释然。借投考杨家军之名,结识杨家各兄弟,七郎羡慕四郎武功卓越,背地里向四郎请教,更视四郎为偶像,向父母推荐,结果四郎成功成为杨业身边的要将。 一次战役行动,杨业险被箭伤,四郎舍命挡箭,让众人发现四郎的真正身份,一家人以为可以开心团聚,没想到四郎表明立场,表示回来只是为了还清生养大恩,然后就与杨家再也没有任何关系,赛花得悉后,心如刀割。尤其六郎揭发了太宗弑兄夺位之事,更让四郎感觉讽刺,原来杨家连自己儿子性命都不顾,效忠的只不过是个不仁不义之徒。 杨七郎 另一方面,太宗与杨家关系起了变化,更加看重潘仁美。四郎为救杨业受伤,六郎为四郎上山寻药医治,机缘下结识了寄居庙宇的潘影,潘影原来是潘仁美的女儿,自从八岁一年,其亲娘自尽身亡后,被潘仁美送到庙宇寄养,潘影在禅宗佛法洗涤中长大,不染尘俗,犹如纯洁的圣女一般,与潘仁美大相径庭。但原来纯净的外表下裹着另一面极端的人性。 潘影的出现,让六郎与柴郡主发展中的感情起了很大的变化,潘影情投六郎,为了抓住六郎的心,用尽手段离隔六郎与柴郡主的关系,后来柴郡主捣出潘影幼年的家族丑事,让潘影无地自容,原来当年潘仁美利用妻子的美色巴结官场显贵,丑事为潘影得悉,她的行为让亲娘无地自容,最终上吊自杀,小小的潘影以为亲娘死了一切的丑恶就会被遮盖,非常喜悦,因此被潘仁美视为歹毒恶魔,送往庙宇。 旧事重提,潘影的纯洁形象受损,过去的阴影把潘影一步步逼向人性丑恶,六郎希望潘影能改过,没料到反而让潘影怨恨更深。 太宗自从疏远杨家,意图依重潘仁美,潘仁美更乘机把独子潘豹招回朝中,潘豹一朝得志,任意莽为,无法无天,更设下擂台比武对付杨家众子,四郎中计,七郎为救四郎,误杀潘豹,潘仁美誓要追究到底,杨业绑子上殿,七郎被关在牢狱待审。潘豹之死使潘仁美与杨家的结怨更深﹗ 海报 及后,杨业父子出战,被辽军困于城下,四郎杀出重围,并找来师父崔应龙及佘赛花拯救众人,亲子之情不变,一切往事得以和解。四郎返回杨家期间,一直无法与杨家融洽相处,幸得营中为伤兵疗伤的罗氏女关怀及开解,两人日久生情,结成恩爱夫妻,而四郎和父母兄弟,经过战场上生死相扶,终于解开心结。 而五郎少年得志,却遇上刁泼难驯的关红,关红为市井中打铁为生的小姑娘,自食其力,因为打铁技术了得,甚得五郎欣赏,二人几经波折,终于结成夫妇,过程中因为耶律斜的出现,放任不羁地追求关红,意图夺爱,使关红差点招架不住,但最终被五郎的真诚打动。 成功逃狱的七郎,在逃避潘仁美追杀时闯进了杜金娥山寨,得杜金娥相救。金娥正值情窦初开,立时被机灵勇敢的七郎吸引,七郎脱险后,想要离开山寨,但金娥强留七郎于山寨内。 七郎心急回家,等伤势稍缓,便悄悄溜走。机智的金娥使出七擒七纵之计,终于让七郎明白其心意,二人私自订下婚盟,七郎答应会回来正式迎娶金娥,金娥满心欢喜,等待爱郎归来。 一切尘埃落定,倘若处在和平年代,众人都会有个美满的收场,但战争使一切颠沛流离,妻离子散,杨家将即将面临金沙滩一战。 更没料到,潘影对六郎绝情绝义,利用美色亲近太宗,更揩同潘仁美与辽国萧太后勾结,设计要将杨家将推向金沙滩的孤绝灭亡境地。 海波 萧太后假意与宋室议和,至杨业一军至金沙滩,辽国十万大军早已埋伏,杨业中伏,眼见敌强我弱,不得再强攻,但潘仁美一直视杨家将为眼中钉,立心陷害,逼令杨家将出战,决意将杨业及杨家将逼于绝境。杨业虽不怕死,但眼见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虽知胜算渺茫,也祇得自行打头阵,身先是卒。 潘仁美在陈家峪阻止八贤王带兵接应,期间,杨七郎负伤前往联系救兵,但潘仁美不单不出兵,更下令捉擒七郎,七郎拚命杀出重围,最后寡不敌众,被万箭穿心,潘仁美更不罢休,命人将七郎剥皮,将鲜血淋漓的七郎,绑于荒山野岭,让风吹雨打在七郎全身伤口上,七郎伤口剧痛攻心,直至最后一口气… 杨家将虽然个个英勇,但难敌辽军如潮水汹涌,终于抵挡不住,金沙滩一役,大郎、二郎、三郎惨烈战死,四郎重伤不知所踪,杨业为保众人姓命,突围而出,浴血沙场,终为辽军俘虏,最后在李陵碑自尽以保名节。 唯关红从耶律斜口中得知金沙滩议和是一个圈套,赶赴战场,眼见无法阻止战事发生,为保五郎性命,竟然打晕五郎,把五郎带离战场,铸成大错,对杨家造成不能挽回的伤害,五郎醒来得知战况惨烈,生不欲死,非常内疚,最终五郎看透生死,出家为僧。 杨家将在金沙滩一役几乎全军覆没,杨业带领七子去,结果只有两子返,有杨五郎、杨六郎得保性命归来。 天波府遭逢巨劫,杨五郎最终出家为僧;玩世不恭的六郎,经历生关死劫,身为杨家的唯一男将,杨六郎如何抽丝剥茧、查明真相,顽强奋战,以完成杨业遗愿,先天下而后己,保家卫国﹗ [6] § 歌词·决别诗 出鞘剑 杀气荡 曲谱 风起无月的战场 千军万马独身闯 一身是胆好儿郎 儿女情 前世帐 你的笑,活着怎么忘 美人泪断人肠 这能取人性命是胭脂烫 绝别诗 两三行 写在三月春雨的路上 若还能打着伞走在你的身旁 绝别诗 两三行 谁来为我黄泉路上唱 若我能死在你身旁 也不枉来人世走这趟[7] § 文学作品 《杨家将》《杨家将》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 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