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赞
释义

§ 简介

(武术家)梁赞(1826年—1901年)原名梁德荣,广东鹤山古劳人,是中国晚清著名武术家,人称咏春拳王。清朝末年,在佛山快子街设“赞生堂”药材铺并兼作医生的梁赞,学了少林拳术后,又跟严咏春丈夫梁博俦学了咏春拳。因此,他既懂得少林“长桥大马”的“远距离战略”;又懂得咏春“短桥窄马”的“短距离战略”;既能运用出手猛烈的少林技巧,也能运用借力轻柔的咏春技巧。所以武术超群,威名大振,并获得“咏春拳王”美称。

梁赞父亲在佛山筷子街赞生堂经营中医及跌打医馆。梁赞自幼随父在佛山筷子里“赞生堂”药材店经营,精通医术,有“佛山赞先生”之誉。

§ 经历

少时喜武,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电影

梁赞18岁时先师从红船子弟梁二娣学习南少林拳术,六点半棍法。

后梁二娣将梁赞引荐到亦师亦友之黄华宝门下。黄华宝亦是古劳人,与赞是同乡。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将咏春拳术发扬光大,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祖师。除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还有陈华顺、雷汝济、卢桂(猪肉桂)、梁奇(流氓奇)、大山树(佚名)等。(梁赞六十多岁后,两个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转让给人并改名杏济堂。[1]

梁赞退休后返回古劳。据说梁赞返回古劳之后,闲来亦有授拳与乡间小孩。长子梁璧到香港与朋友经营绸缎店,后传技于叶问。传人有人称找钱华之陈华顺。再传叶问。叶于1950年代传到香港。巨星李小龙亦是叶问弟子。

§ 背景

梁少年时便喜爱习武。父亲生时,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继承父业后更求深造,得友人梁佳介绍先后礼聘咏春拳术传人黄华宝及其师弟梁二娣来佛山传技多年。两位前辈深喜梁英年勤奋,认为是可造之材,尽将咏春拳术奥秘及少林六点半棍法悉心教授。黄华宝辞别之日告知梁赞,谓他本是少林门下弟子,一向遵师遗命少林弟子应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嘱梁既已技成,可在佛山设馆授徒,从中物色人才,为反清复明积聚力量。梁赞遂于清光绪初在赞生堂内收徒传技,除其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有陈华顺、陈桂、梁奇、雷汝济、叶问等。

咏春拳术经世代繁衍现在已成为武术界中一大宗派。名人辈出,扬名国内外。近代名家李小龙正是梁赞的徒孙。

梁二娣收梁赞为徒时,年纪已经很大,早已离开红船。自从收了这名满腹经纶、悬壶济世的儒医为徒后,他毫无保留的将所学传授给这名弟子——除了詠春拳技之外,当然还包括改良过的“六点半棍法”。

梁赞可以说是第一个使詠春拳扬名立万的人。“佛山赞先生”的威名以及他当年的传奇轶事,至今仍为当地老一辈人津津乐道。这位在广东佛山筷子街开设了一间“赞生堂”药材铺的儒医,据说精湛的医术得自祖传。出身在“功同良相”的世代书香家庭中,梁赞知书识墨,写得一手好书法,学得一派儒士之风。年轻的他精力旺盛,喜欢抡拳动脚。但他却不喜欢那些动作刚猛、吆喝翻滚的拳术——这些都不切合他那温文尔雅、洒脱悠闲的性格。终于,他遇上了梁二娣,学了这套“可遇而不可求”的秘密拳术。

赞先生令詠春拳威名大振的原因并不是靠宣传,而是凭真拳实脚的比武。这位中医以詠春拳术屡次跟人家“印证”,结果都使他感到满意。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战绩,除了给他带来更响的名声,更带给他更多的挑战,但他泰然处之,反正这是他的兴趣。

这位靠比武起家的詠春拳师,虽然被冠以“詠春拳王”的称号,但他仍执旧业,并无设馆的打算。不设馆并非不授徒——其实他有三名关门弟子!

“关门弟子”,意思就是说赞先生晚上要关上铺门以后才教那几名弟子。当然,那几名弟子不是赞先生的子侄辈便是至爱亲朋的儿子了。[2]

§ 轶事

清朝年间,鹤山古劳龙溪村有个20岁的青年,乳名梁德荣,后来,因他行侠仗义,人皆称赞,后称为梁赞。当年他家住在佛山,父亲开药材店。那时风行武术,加上他是个买手,终年穿州过省采购中药,需武术防身,因而他习拳尚武。

拜师

一次,梁赞出差住在一间客栈里,此店后园有个练武场,于是他每天清早便在场中习武。店主姓严名四,人唤严老四。他有个女儿叫严咏春,因是武林女杰,正义豪爽,人称她严三娘。她天天观看梁赞练武。有一日,她看完梁赞练武便中肯地说:“先生,你的武艺虽好,可惜未得真传。”梁赞听后,看她面容俊俏,眉如柳叶,眼似朗月,细腰韧柔,便知她是武艺有素之人,于是虚心求教。

三娘带她去见父亲严老四,彼此叙过人情世故后,老四觉得梁赞为人老实,身材魁梧,虚心好学,便叫女儿先与他对练,试看梁赞的功夫。只见三娘出手快捷如闪电,起脚快如风。几下功夫,便将梁赞打倒在地。梁赞起来拱手抱拳,深深鞠躬,甘拜老四父女为师。拜师之后,严老四把一生精湛武功传给梁赞。咏春三娘也将自己独创的拳术授给他。梁赞倍加刻苦学习,尽得咏春拳之奥妙。

后来,梁赞并未自满自足,继续广寻名师,博取名家之长,使咏春拳术大大发展为正身、偏身两大派系,成为武林中著名的一派,并向海内外发展。

比武

但凡武林名派,皆以慈善积德、行侠仗义为怀。话说沙坪北街口的西面,是通省港澳300米长的大码头,滋生着一批流氓地痞。船一停泊,他们便勒索码头费,要挟商铺、茶楼、旅馆交保护费。每年腊月,一班“烂仔”便在码头一带收岁晚钱,若是不从,便拳打脚踢。更有甚者,深夜将死尸抬至拒交户的门前停放或吊起,把开门人吓病。他们用各种花招进行敲诈勒索,人们对码头恶霸恨得咬牙切齿。

商户们秘密推选出代表,悄悄到古劳武馆拜访梁赞,求他想想办法,治治码头这帮恶势力。梁赞认真地思索了半天,然后把计策详细地说出,商户代表们听了,无不点头称妙。

那年腊月廿三,烂仔上门收岁晚钱,殊知人人抗缴,户户拒交,都说:我们已由梁赞武馆人员担保了。若然不服,可与梁赞公开比武。

后来,烂仔们来到一家缸瓦铺,老板竟也如此说。他们想,今日一无所获,回去如何交待?气恼之下,几个烂仔拿起茶壶燉盅就向沙煲瓦罉掷。咣咣铛铛几声响后,从店后窜出一个汉子,他只几下手脚,几个烂仔就趔趔趄趄面朝天倒于街上。这好汉是谁?正是梁赞。

帮会头领大只广、马骝王、歪嘴光见了几个如丧家犬般回来的喽啰,气得咬牙切齿,碌眼吹须。虽然明知斗不过梁赞,但也不能白白地把地盘奉送。于是同意签约比武,并张贴了公告:

腊月廿六日上午八时,在北街口古榕树下,码头帮会三人对梁赞一人,进行三场一对一比武……

那天,比武场人头涌涌,观众逾千。

先是矮墩墩的大只广出场,他以“牛角捶”双拳向梁赞头部两侧击来。梁赞先用双掌分开左右从大只广的两臂间隔开,重心前移,右脚蹬地,头部前倾,前额如“金鸡啄米”猛力撞击对方鼻梁,大只广即时口鼻出血。梁赞再来个“旋风拔树”,把大只广倒举掼倒于地,全场响起了骤雨般的掌声。

马骝王见状,他飞身从梁赞背后用右臂绕劲锁喉,左手抓住梁赞左手向下拉。梁赞向下降低重心,右手抓住马骝王右腕,随即两脚蹬地,身体猛然向上如“狮子昂头”,用头后枕猛力撞击马骝王面门,然后来个“金蝉脱壳”的一转身,拳脚并举,令马骝王仰面朝天掼在地上。全场欢声雷动。

二人已败,以逸待劳的满目怒火,扑向梁赞,以乱拳猛击梁赞的胸口,梁赞一一闪过,猛然迈出左腿,飞起右脚击中其下身,这一快如闪电的绝招把歪嘴光击昏在地。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三头领比武惨败后,树倒猢孙散,流氓烂仔肆虐码头的日子结束了,商户扬眉吐气。为实现码头长治久安,由码头商户赞助经费,在沙坪举办了“梁赞练武馆”,馆门对联写明开馆宗旨:弘扬正气,强身镇邪。武馆分期分批招收青年店员、水手、苦力,他们放工后入馆习武。这样—来,保证了正常的经商环境,商户和市民都大赞梁赞。

§ 传奇

六点半棍法服黄飞龙

过去但凡功夫有造诣的人,总是名誉重于生命。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梁赞为了扬名立威,特制备单头木棍一枝,参之以“花",挂之以“红”,将棍悬于“赞生堂”药材店门前,并在长红上写着:“如有人愿作友谊式交换武技及棍法,十分欢迎。倘有人将我手棍击落,赏纹银五十两,能将我打败,赏纹银一百两,若不能取胜,无任何附加条件,可以自由离去。”

当时各地成名的武师,多是“永春”(即少林派)、“咏春"、“洪家”、“刘家"、“蔡家"、“李家"、“莫家"、“佛家"、“白鹤派"等门下之人,深知梁赞利害,不敢贸然前往。三年过去了,木棍仍无人问津。

第四年夏天,有一个年轻的四川人黄飞龙来到佛山,本来他只是参观访友,路过此地而已。谁知一到佛山,便听到这个轰动全镇的消息,他半信半疑,一定要打听到水落石出。原来他父亲黄锦勋,是峨媚派摘传弟子,身怀绝技,以盘龙棍称雄于江湖之上,黄飞龙就是他的独生子,自小随父学艺,如今已浑身本领了。 [3]

黄飞龙来到筷子街药材店,见红花未去,长红己无。认为梁赞只不过夸夸其谈罢了,蔑视之情油然而生,便决心应赛。心想:“待击败他之后,不但名利双收,还可以在佛山设馆授徒,岂不美哉!"他于是昂首挺胸,迈步入药店。梁赞正在议事,见有人来,急忙起身恭迎。

黄飞龙见梁赞一身武士打扮,料他不是自己练武便是教徒,便直道来意。谁知梁赞回答说:"前几年,我是一时高兴而为之,后恐开罪各地朋友,今年春己自动取消前议,所以长红已取下,单头木棍之所以仍悬门前,不过作为招牌而已。兄长远道而来,是否有以教我?为了探讨拳术,可作友谊赛,互相印证棍法。至于悬赏,实不敢斗胆再言了。"黄飞龙听后,认为梁赞畏缩不前,细想如今长红已去,一较棍法,亦为佳事。于是笑着说:“区区奖金,岂有问题。不知较技有何规矩?"梁赞谦虚的说:“我只不过是糊口与骗饭吃而已。黄兄有请。"接着把棍送到飞龙手上。

“赞兄请。”飞龙把棍送回梁赞手上。

两人你推我让,结果,还是黄飞龙先开始。黄先使出“倒拖船"之姿势,左脚以虎尾作前锋马,右膝稍屈成弓步形,左手执棍垂下,而右手握棍末端,高至眉际,此乃峨嵋蟠龙之棍法,是攻势的架式。梁赞看在眼里,知道他的棍法甚精,自己也不示弱,立即提棍在手,直向黄胸前一点,黄即将前锋手一抬,运棍挑架梁赞之棍,连连用煞棍鞭下,劈击梁赞。不料梁赞虚发一棍点过来,见黄起棍招架后,即以“怪蟒翻身”家数,朝黄腹戮去。黄虽一棍鞭下,抢救得及,但已大吃一惊。梁急伏地使棍扫黄前锋马,势如疾风暴雨,黄退马来不及,招架也不易,忙以“一柱擎天"解数将棍直立身前,以抵挡梁的棍。但梁再一棍扫过来时,力很猛,只听得“啪”一声,将黄的棍归到二丈之外。梁即跃腿抡棍,连声道歉。但黄不认输,要求再战。

梁赞微笑着说:“黄兄,我们是友谊赛,互相切磋罢了,点到即止吧,请到后厅休息用茶。”

黄飞龙满面通红,汗流浃背羞愤交集,哪里肯走。

梁赞见状,眉头一皱,厉声对一个店员说:“拿七个山榄来。"不一会,一个青年把七个山榄拿给梁赞只见梁赞用手掌轻轻一搓,山榄肉已脱得干干净净,然后用两只手指在核上一点一挑。核仁即从一个小洞中取出,飞龙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睁大了。梁赞围着方台行了一周后,把七个空核逐一钉入台脚上,紧紧入木两分。飞龙一看茶台均为杉木,冷笑了一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梁赞高举木棍,连演七度手法,棍端点中一榄核,“迫迫北北”一连七响.移步换形,姿态变化七种,然后掷棍于地。黄飞龙顿时面色灰白,原来其中六个榄核已点得粉碎,最后的榄核是断开两截,但缀核的茶台并没有半点震动,他使的暗劲可想而知。黄飞龙这时才明白六点半棍法的利害。实质七手棍法皆为绝技,第七手更为惊人,因暗劲与实力不同,六点皆为明实力,故点得精碎。而第七点,实力为前的一半,而暗劲却猛一半,并非手法施了一半,因此,这个半字落得最好。人若受此棍打,无法闪避;受此棍伤,则伤在内,无药可救。这场表演,使黄飞龙口服心服,他晓得梁赞不与之继续较量实属手下留情,于是俯首作揖,拜倒在地。梁赞急忙请起,从此之后,两人竟成莫逆之交。

义服猪肉桂

猪肉桂是筷子市场的屠工,精搏击拳术,臂力很大,他屠猪用手而不用刀。办法是先用双手把猪捉起,然后用左手执猪之颈部,右手执猪两只后脚,置于劏猪凳上,执猪颈之左手,此时突然扳高,使猪头上仰,然后用右手的五指劲力,猛向喉部一插,猪即血流如注,立即死去。一瞬间,可屠猪数只,因此,人们说他"当劏猪不用刀",号为猪肉桂。猪肉桂一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为了耀武扬威,后来索性转行开设武馆。因此,对梁赞的威名深为妒忌,经常想找机会与梁赞见个高低,甚至拼个你死我活。

春节,民间习俗年初二为互拜,梁赞这天穿戴齐整,尊候客人光临。忽见两个汉子走入店内,打恭作揖,原来是猪肉桂与他的徒弟睇穿石,猪肉桂身穿丝绸衫,头戴毡帽,白线袜,黑布鞋,状如商人,绝无武家打扮。梁赞见他两人来贺年,便热情相待,客套一番后,睇穿石说“每过贵店,人人都景仰那条单头木棍,先生的六点半棍法威震远近,你服黄飞龙的事迹已名扬省外了。”

梁赞微笑地回答:“过奖了,只学得一点小小功夫而已。六点棍法出自少林,与咏春拳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算武林两绝。”

睇穿石说:“久仰棍法,不知能否当面表演以饱眼福。”

梁赞随即脱衣表演“小念头”。

猪肉桂跟着要求表演“沉桥"、“标指"、“椿拳"、“蝴蝶掌"等绝技,这时候,梁赞觉察他两人不怀好意,犹豫未决,谁料猪肉桂己脱长袍,在厅堂上拿起一支棍棒,要求讨教几招了。

梁赞见状马上作好准备,两人走出门,迈过步,各转半周。猪肉桂亮“丹凤朝阳"式,梁赞亮‘夸虎登山"式,猪肉桂跟着扎“老树盘根",然后向梁赞来一个“扫堂腿",身形疾劲,非常有力。谁知梁赞不慌不忙,来个“旱地拔葱",猪肉桂身形一转,来个“猛虎出洞”,梁一躲闪,来个“怀龙翻身",猪肉桂以“白鹤展翅"一掌打过来,梁即换咏春拳的“来留"、“去选"、“消拳"、“掌化"八字口诀与猪肉桂对打。在比武过程中,梁赞发现猪肉桂果然武功不凡,不想伤害他,最后以“掌化"手法把猪肉桂击到数尺之外,但只用轻力,故无受伤。猪肉桂这时才意识到,梁赞的功夫确胜自己,从此,消除了敌对观念,并拜梁赞为师。

瓦巷提桶

话说有一日,赞先生身穿白长衫,手拿白纸扇,头戴呢绒礼帽,斯文潇洒,风度翩翩经过瓦巷。当赞先生行到瓦巷中间,迎面碰上两个搬运工抬住一大桶(相当现时的大汽油罐)花生油。油桶外周沾满油污,瓦巷很窄,赞先生停步礼让。谁知这两个搬运工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撞过去,赞先生躲避不及,被油桶弄污了长衫,无可奈何苦笑着说:“老兄小心些,弄污件长衫很难洗的。"谁知两个搬运工自恃“大只",放下花生油,粗言烂语骂起来。此时赞先生并不与他们论理,也不恃武艺高强用拳头教训他们。只见他慢条斯理地上前用双手将那一大桶花生油提上瓦巷那用麻石砌成、高有1米以上的“铺窗墩"。此情此景,顿时把他两人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急忙上前想把那桶花生油从“铺窗墩"搬下来,谁知汗如雨下仍无法搬下来。旁人见了小声告诉他们:“这位是赞先生,先生把花生油提上‘铺窗墩'.你们已行运了。如果他教训你们,即时要煎皮拆骨呢!"两个搬运工听了急忙上前跪地哀求,赞先生笑着把花生油从“铺窗墩”拿下来。

大闹北街口

有一天,梁赞从佛山返古劳居住,路经沙坪,在北街口向一大汉买瓜,大汉要五百元一斤,梁赞说:“价钱多少无问题,至紧要够秤。"大汉很不高兴,用眼刁了一下梁赞。梁赞买了三条节瓜,大汉说是十二斤半,于是照价付了钱。他拿到别处一秤,三条瓜只得十斤零半,少了两斤,梁赞回到大汉面前,细声地说:“大佬,你的秤不够,这三条瓜你说十二斤半,实得十斤零半,还欠两斤哪。 '大汉一听,当堂反面。用手指着梁赞大骂:“你个死老鬼,话我呃秤?!”这一闹,惊动附近卖瓜菜的,大约二三十个后生,有的手拿竹升、担竿,有的拿着铁钩,把梁赞团团围住,口口声声要“做瓜"呢条死老坑。只见梁赞不慌不忙脱下身上围巾,站到墙边说:“各位大佬,你哋咁多人来虾我一个伯父,太不公平了。如果你哋打倒我,也不见得英雄,如果俾我条老坑打倒你哋,今后你哋重有面见人吗?我劝你哋还是不动武为好。"众大汉一听,真是火上加油,大喝一声:“打!”竹升、担竿、铁钩,向着梁赞劈来。好梁赞,只见他使出咏春功夫,脚扎二字钳羊马步,挥动围巾,胜似钢鞭,只听得“啪”的一声,当堂有几个大汉竹升离手,担杆落地;再来一招“乌龙滚地”,又有几个大汉跌倒, 其余的人见老坑利害,纷纷败走,梁赞也不追赶,只说了声“你哋真唔识死,带眼不识人,虾伯父?”

后来有人认识梁赞,才告知那班大汉,这老坑原是大名鼎鼎的古劳梁德荣——威震佛山的武林高手梁赞先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