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满彻 |
释义 | § 基本资料 武满彻 国籍 日本 武满彻 出生 1930年10月8日 日本东京 逝世 1996年2月20日 (65岁) 日本东京 职业 作曲家 教育程度 京华高等学校毕业 音乐类型 管弦乐,室内乐,电影配乐 活跃年代 1951-1996年 奖项 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 1979年:爱之亡灵、热情之秋 1986年:乱、火祭、无餐桌之家 1990年:利休、黑雨 1996年:写乐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武満 徹 假名 たけみつ とおる 平文式罗马字 Takemitsu Tōru § 职业生涯 生于东京。从师清濑保二学习音乐。19岁前后与作曲家汤浅让二和钢琴家圜田高弘等组成艺术家社团“实验工房”,并开始作曲。50年代他已创作了不少别有新趣的作品,其中《弦乐追思曲》(1957)影响较大。60年代的代表作有由17件弦乐器演奏的《地平线上的多里亚》(1966),琵琶、尺八与乐队演奏的《十一月的阶梯》(1967),钢琴和乐队演奏的《星群》(1968)等。这逐渐使他成为国际乐坛上知名的日本作曲家。7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曲《鸟儿飞落到星状的院庭》(1977)等 9首和雅乐曲《秋庭乐?一具》(1973~1979)及其他室内乐作品。1981年他写了弦乐四重奏《仅有的路》。近20年来在电影音乐创作上也颇有成绩,获得每日电影音乐奖的作品就有10多部。他的创作个性鲜明,音乐语言新颖独特。他在传统的日本音调基础上,成功地运用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使他的作品既有时代的新鲜感,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除作曲外,他还积极从事音乐文化交流活动,1976年曾访问中国。他的著述有《武满彻=1930……00》、《音、沉默及其评价》、《树木之镜,草原之镜》以及《于一音中听世界》等。 § 早年生涯 武满彻1930年生于东京,一个月后随家人移居中国大连,后又返回日本。年幼时因为被征兵而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在军中对西方古典音乐开始发生兴趣。日本战败后他为美军工作,这又使他有机会聆听古典音乐。他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而几乎全靠自学作曲。1951年创建“实验工房”。 § 成名经过 20世纪50年代末,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访问日本,当时NHK电台选择了一些日本作品播放给他听,工作人员由于失误,把原本不在计划之内的武满彻的弦乐《安魂曲》播了出来,斯特拉文斯基听见后坚持要听完全曲,并认为这是一首杰出的作品,更把武满彻请去一起用餐。自此,武满彻开始成为日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 音乐创作 武满彻的音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德彪西和梅西安的风格,爵士乐,以及音色音乐等,他也深受日本传统音乐的影响,有部分作品使用了民族乐器。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慢速度的,充满了东方哲学的韵味。他的创作以器乐曲为主,管弦乐作品效果相当独特,也有一些作品涉及到电子音乐的技术,同时他也作有大量的电影配乐,著名的包括黑泽明的《乱》。[1] § 所属分类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