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杰克·尼克尔逊 |
释义 | § 简介 英文:Jack Nicholson 出生日:1937年4月22日 出生地:美国新泽西洲 主要奖项:第7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 小传 杰克-尼克尔逊是美国影坛上最富有个性的演员,他饰演的角色总显得那么疲倦、邪恶,甚至叛逆不羁;但又是那么凝重、丰满和耐人寻味。在他1980年拍摄的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中,他饰演的鬼魂缠身的作家杰克-多伦斯那张阴森恐怖的脸是如此传神,以至于让人觉得那股森森的鬼气是他与生俱来的;而在1997年的影片《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中,他又惟妙惟肖地饰演了一位从性格孤僻、乖张到仁慈善良的老头。尼克尔逊这个实力派巨星凭着其 老辣的演技,在好莱坞引领风骚近三十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遥骑士》("Easy Rider")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后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三次捧得金像奖(1976年和1998年二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1984年获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是奥斯卡奖历史上获提名最多的男演员,堪称"奥斯卡之王"。1994年美国电影学院鉴于他对表演艺术的贡献,向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1997年《帝国》杂志将他列入"当代100名杰出影星",排名第六。 杰克-尼克尔逊1937年4月22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内普丘思(Neptune,NJ)。父亲嗜酒成性,后弃家出走,尼克尔逊是由外祖母抚养长大。说起来,他也是到了自己37岁时才搞清自己的身世。之前,他一直以为外祖父约翰-尼克尔逊(John Nicholson)是他的父亲;他的做美容师的外祖母埃斯尔-梅-尼克尔逊(Ethel May Nicholson)就是他的母亲;而他真正的母亲琼-尼克尔逊(June Nicholson),他一直以为是他的姐姐。1974年,《时代杂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传记后,杰克-尼克尔逊才知道了真相。 1954年,杰克-尼克尔逊从马纳斯克中学(Manasquan High School)毕业后立即来到了洛杉矶,当时他的母亲琼(他还把她当成姐姐呢)已在洛杉矶定居。他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动画部的办公室找到了个打杂的工作,于是便留在了洛杉矶,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银幕上见过的电影明星。不久,尼克尔逊加入了著名的杰夫-柯瑞(Jeff Corey)开设的表演班学习表演。期间他被B级影片鼻祖罗吉-考曼(Roger Corman)所发现,并在1958年青少年问题为题材的影片《呐喊的小杀手》("The Cry Baby Killer")中出演主角。紧接着尼克尔逊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1960年)、《乌鸦》("The Raven",1963年)和《恐惧》("The Terror",1963年)。尼克尔逊在60年代还拍过许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龙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196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邀请在《逍遥骑士》中饰演一位律师,影片中的他不安于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与二个留着长发的摩托车手一起,骑着摩托车在全国流浪,享受自由。在这部影片中,尼克尔逊成功地刻画了60年代迷惘的美国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们的青睐。尼克尔逊也因此片首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跻身于好莱坞的名演员行列,从此便开始了他一帆风顺的星途。 进入70年代,尼克尔逊先是在1970年出演了芭芭拉-斯特桑特(Barbra Streisand)的音乐片《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永远能看见》("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同年接着主演了拉费尔森(Rafelson)的经典影片《五部轻松的戏剧》("Five Easy Pieces"),描绘了一位反叛的心灵发出的呐喊,抨击了那种没有意义、缺乏爱情的生活。影片中,尼克尔逊的表演极其自然,虽然偶而也发发脾气,却一点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确立了70年代的愤世嫉俗的银幕风格,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影坛的地位,也为他首次赢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70年代是一个真正属于尼克尔逊的时代。这段时间里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类型的角色,并在每一部影片中尝试着不同的表演风格,而结果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他的成功。在1972年的影片《马文花园的帝王》("King of Marvin Gardens")中,他一改《五部轻松的戏剧》中披着长发的形象,变成了一个瘦瘦的中年知识分子;1973年在《最后的细节》("The Last Detail")他又留着一个平头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的细节》这部影片改编自达里尔-波尼克森(Darryl Ponicsan)的小说,由哈尔-阿什比(Hal Ashby)执导。影片中,他饰演一位海岸巡逻队的士兵布迪斯基(Buddusky)奉押送命一位涉世未深的海军士兵去海军监狱。一路上,他十分同情这个孩子,不忍再让那孩子受死板军规的折磨。尼克尔逊凭着此片中的精彩演出,获得第2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并再次获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在1974年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执导的黑色片《唐人街》("Chinatown")中,他又梳成一个大分头,出演私人侦探杰克-吉特斯(Jake Gittes)。《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矶为背景,尼克尔逊受雇寻人,却卷入了一个大漩涡,最后他终于揭发了一个大阴谋。影片反映了洛杉矶这个国际大都市在哪个年代的黑暗面,这个题材在1990年他拍摄的《唐人街续集》("Two Jakes")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克尔逊因《唐人街》获第32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并再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第二年,尼克尔逊在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豪华阵容打造的《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表演不负众望,获第33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并终于首次捧回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小金人。在这部影片中,他饰演兰德尔-P-麦克墨菲(Randall P McMurphy),为逃避苦役而假装神经失常,可没想到却被送进了一家精神病院进行观察。由于不满精神病院中的行为,他与护士长发生了冲突,最后他被护士长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本片成为第48届奥斯卡奖的大赢家,共获得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项大奖。尼科森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成为好莱坞最抢手的男演员。随后他还相继拍摄了影片《密苏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1976年)、《最后大亨》("The Last Tycoon",1976年)和《飞越温柔窝》("Goin' South",1978年)等,只是这些影片相较之下,都没有那么出彩。 80年代尼克尔逊继续谱写着他在影坛的辉煌,多次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1980年,尼克尔逊在影片《闪灵》饰演一位没有什么名气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带着妻儿来看守旅店,终因精神崩溃而成为杀手。1981年,在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执导的史诗巨片《赤色分子》("Reds")中,出演美国名记者约翰-雷德,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紧接着他又出演了《飞越边境线》("The Border",1982年),虽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于观众和评论界的期望,但是他们,甚至他的同行,都没指责他。1983年,他在詹姆斯-L-布鲁克斯(James L. Brooks)执导的《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员加勒特。他将这位多情男子的复杂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荣获了第41届金球奖及第56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继杰克-莱蒙(Jack Lemmon)和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之后第三个一人兼获最佳男演员和最佳男配角两个项奖的演员。二年后,他参加了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超级黑色剧情片《普里奇家族的荣誉》("Prizzi's Honor")的拍摄,他因在片中的表演,获第43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并再次荣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提名。1987年,杰克先是在影片《东镇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中饰演一个魔鬼,影片的反响一般。后来,他又参加了阿根廷名导赫克托-巴本索(Hector Babenco)的反映大萧条时代的影片《离离原上草》("Ironweed")的拍摄,并因此片第9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这一个数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达到过。拍完这部影片后,杰克-尼克尔逊息影了二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侠》("Batman")中露面。 进入90年代,尼克尔逊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续集》("The Two Jakes"),他在这部影片中还担任了导演。继鲍勃-拉菲尔逊(Bob Rafelson)执导的《情逢敌手》("Man Trouble")和《最后巨人》("Hoffa")二部平淡之作以后,1992年尼克尔逊在《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坛,第10次荣获了奥斯卡奖的提名。1997年更是凭借影片《尽善尽美》第2次成为了奥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届金球奖授予终身成就奖。 进入新千年,尼克尔逊先是在影片《誓言》("The Pledge")中出演老探长一角,随后又主演了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执导的老年题材剧情片《关于施密特》("About Schmidt")。在《关于施密特》中,尼克尔逊饰演一位66岁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后寻求自身生命意义。他因在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并第12次荣获了奥斯卡奖的提名。2003年他与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出演了大卫-多尔夫曼(David Dorfman)编剧的影片《气味相投》("Anger Management"),影片由彼德-西格(Peter Segal)执导、蒂姆-赫利什(Tim Hurlihy)制片。 除了表演以外,尼克尔逊还导演过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惧》,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说,开车》("Drive, He Said"),这部片子中他还担任了编剧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飞越温柔窝》;最后一部是《唐人街续集》。尽管作为一个演员他很成功,但是执导影片看来并不是他的强项。他还做过编剧工作,得到或分享了这方面的荣誉,其中包括低成本制作的《孤岛雷鸣》("Thunder Island",1963年)和《受惊女神》("Flight to Fury",1964年),以及《旋风骑士》("Ride in the Whirlwind",1965年)。在60年代后期,他还创作了影片《旅行》("The Trip",1967年)和《头》("Head",1968年)。 尼克尔逊的私人生活也与他在影坛上创造的众多人物一样丰富多采。他与桑德拉-奈特(Sandra Knight)、安吉莉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丽贝卡-布鲁萨德(Rebecca Broussard)等多位女星有染,并养下了一个女儿洛兰(Lorraine,出生于1990年)以及一个儿子雷蒙(Raymond,出生于1992年)。2001年,尼克尔逊终于与比自己小33岁的女演员丽贝卡-布鲁萨德走进了教堂,谱写了继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之后的又一段好莱坞式的姻缘。(静雨) 主要获奖纪录: 2003年因《关于施密特》获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2003年因《关于施密特》获第60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2002年因《关于施密特》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98年因《尽善尽美》获第7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 1998年因《尽善尽美》获第55届金球奖(喜剧/音乐类)最佳男演员 1997年因《尽善尽美》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94年获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 1993年因《好人寥寥》获第6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2年因《好人寥寥》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88年因《离离原上草》获第6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87年因《离离原上草》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87年因《离离原上草》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87年因《广播新闻》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87年因《东镇女巫》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荣誉》获第5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荣誉》获第43届金球奖(喜剧/音乐类)最佳男演员 1986年因《普里奇家族的荣誉》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85年因《普里奇家族的荣誉》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84年因《母女情深》获第56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获第41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 1984年因《母女情深》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母女情深》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83年因《赤色分子》获第36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配角 1982年因《赤色分子》获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1年因《赤色分子》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77年因《飞越疯人院》获第30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76年因《飞越疯人院获》获第4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 1976年因《飞越疯人院》获第33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1976年因《飞越疯人院》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飞越疯人院》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飞越疯人院》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唐人街》获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75年因《唐人街》获第32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唐人街》获第28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唐人街》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最后的细节》获第28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75年因《最后的细节》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4年因《最后的细节》获第2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1974年因《最后的细节》获第46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74年因《最后的细节》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4年因《唐人街》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1971年因《五部轻松的戏剧》获第43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70年因《逍遥骑士》获第4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70年因《逍遥骑士》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1969年因《逍遥骑士》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主要影视作品: 2003年《气味相投 》("Anger Management") 2001年《关于施密特》("About Schmidt") 2001年《誓言》("The Pledge") 1997年《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 1997年《血与酒》("Blood and Wine") 1996年《晚星》("The Evening Star") 1995年《72小时生死线》("The Crossing Guard") 1994年《狼人》("Wolf") 1993年《奇异旅行》("Who's Tommy, the Amazing Journey") 1992年《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年《最后巨人》("Hoffa") 1992年《情逢敌手》("Man Trouble") 1990年《唐人街续集》("The Two Jakes") 1989年《蝙蝠侠》("Batman") 1987年《离离原上草》("Ironweed") 1987年《广播新闻》("Broadcast News") 1987年《东镇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 1986年《情已逝》("Heartburn") 1985年《普里奇家族的荣誉》("Prizzi's Honor") 1984年《恐怖大全》("Terror in the Aisles") 1983年《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 1982年《飞越边境线》("The Border") 1981年《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81年《赤色分子》("Reds") 1980年《闪灵》("The Shining") 1978年《飞越温柔窝》("Goin' South") 1976年《最后大亨》("The Last Tycoon") 1976年《密苏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1975年《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财富》("The Fortune") 1975年《巨星汤米》("Tommy") 1975年《职业:新闻记者》("Professione: reporter") 1974年《唐人街》("Chinatown") 1973年《最后的细节》("The Last Detail") 1972年《马文花园的帝王》("The King of Marvin Gardens") 1971年《安全地带》("The Safe Place") 1971年《肉欲知识》("Carnal Knowledge") 1971年《他说,开车》("Drive, He Said") 1970年《惊醒者的反叛》("The Rebel Rousers") 1970年《五部轻松的戏剧》("Five Easy Pieces") 1970年《在晴朗的日子里你永远能看见》("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 1969年《逍遥骑士》("Easy Rider") 1968年《头》("Head") 1968年《精神错乱》("Psych-Out") 1967年《旅行》("The Trip") 1967年《射击》("The Shooting") 1967年《圣瓦伦丁节大屠杀》("The St. Valentine's Day Massacre") 1965年《旋风骑士》("Ride in the Whirlwind") 1964年《通向地狱的后门》("Back Door to Hell") 1964年《海军少尉普尔弗》("Ensign Pulver") 1964年《受惊女神》("Flight to Fury") 1963年《恐惧》("The Terror") 1963年《乌鸦》("The Raven") 1962年《破碎的大地》("The Broken Land") 1960年《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 1960年《疯奔》("The Wild Ride") 1960年《斯塔兹-朗尼根》("Studs Lonigan") 1960年《相爱不能太快》("Too Soon to Love") 1958年《呐喊的小杀手》("The Cry Baby Killer")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