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棘跳虫 |
释义 | § 形态特征 棘跳虫 棘跳虫在食用菌类及百合田间,凡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发现。它是1种低等昆虫,属不完全变态,只有卵、若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 卵:球形,直径0.08~0.1mm,白色,半透明状。 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一般体长1mm,足3对,细小,柔软,白色,半透明。 成虫:足3对,细小。体长1~1.5mm,白色,半透明。触角与头约等长或略长。 头部有单眼。前胸常退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腹部腹面有特殊的附肢,第一腹节具黏管,第二腹节有握弹器,第四腹节具弹器,因具弹器成虫弹跳自如。 § 品种 棘跳虫弹尾纲节肢动物门的一纲,亦称粘管目,俗称跳虫,遍布全世界,常大批群居在土壤中,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如土壤、腐殖质、原木、粪便、洞穴,甚至终年积雪的高山上也有分布。跳虫的种类较多,Salmon的《世界跳虫检索》中包括396属3424种,1971年Rapoport估计此数目为16属3874种,至今世界已报道了约6000种,我国已报道了66属193种(数字已有所变动)。 体微小,长形或圆球形。无翅,身体裸出或被毛或鳞片。头下口式或前口式,能活动。复眼退化,每侧由8个或8个以下的圆形小眼群组成;有些种类无单眼。触角通常4节,少数5节或6节。第3、4节有时又后天性分为无数小节,或有特殊的感觉器。头部触角后方另有一种感觉器称触角后器。口器咀嚼式,陷入头部,上颚和下颚包在头壳内。足的胫节和跗节愈合;有1爪和由1悬垫变成的小爪。 腹部6节;第1节腹面中央具1柱形腹管突(或称粘管),有吸附的作用;第4或第5节上有成对的3节的弹器,其基节互相愈合;第3节上有2节的握弹1632器,其基节互相愈合;平时弹器弯向前方夹在握弹器上,当跳跃时,由于肌肉的伸展,弹器猛向下后方弹击物面,使身体跃入空中,故名跳虫。 § 生活习性 棘跳虫1、发生习性。棘跳虫以成虫、高龄若虫在百合鳞茎底盘茎周围及土缝或土壤有机肥、腐殖质内越冬。当翌年春季土表温度达到9℃时开始活动,18℃时活动频繁,尤其是在适宜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为害严重。据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在本县1a发生6~7代,世代重叠,3月中、下旬进入第一代产卵盛期,4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以4~6月份(即一至三代)发生量最大。 棘跳虫喜潮湿环境,以腐烂物质、菌类为主要食物,主要取食孢子、发芽种子。卵散产或堆产于百合鳞茎底盘茎周围及土缝内。低龄若虫活泼,活动分散。成虫喜群集活动,善跳跃,1个百合鳞茎球上常有虫多达数百头甚至几千头,像弹落的烟灰。若、成虫都畏光,喜阴暗聚集,一旦受惊或见阳光,即跳离躲入黑暗角落。成虫喜有水环境,常浮于水面,并弹跳自如。近距离扩散靠自身爬行或跳跃,远距离借风力、雨水和人为携带传播。 2、为害习性。在百合生长前期(秋季鳞茎下种后),主要为害地下种鳞茎。首先在底盘茎周围,取食腐殖质及带伤口的幼嫩组织,使伤口处扩大,腐烂加重,幼根组织很难形成,出现不长根或少根的僵鳞茎种,在穴内使种鳞茎腐烂变色,春季不能出苗。在百合生长中期(翌年2~3月份春季出苗期),主要为害百合底盘茎,致使茎腐烂,根系不发达,出苗缓慢,不整齐,缺苗、缺蔸现象严重,形成黄矮僵苗,生长不一致。在后期(4~6月份苗期),主要为害百合底盘茎及鳞球,由于底盘茎根系生长不旺盛,吸肥能力差,造成茎叶生长细弱,抗逆性差,苗易倒或早枯,新生鳞球茎变色腐烂等。 § 生活环境 棘跳虫食用菌类及百合田间,凡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发现。它是1种低等昆虫,属不完全变态,只有卵、若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卵:球形,直径0.08~0.1mm,白色,半透明状。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一般体长1mm,足3对,细小,柔软,白色,半透明。成虫:足3对,细小。体长1~1.5mm,白色,半透明。触角与头约等长或略长。头部有单眼。前胸常退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腹部腹面有特殊的附肢,第一腹节具黏管,第二腹节有握弹器,第四腹节具弹器,因具弹器成虫弹跳自如。 鳞茎底盘茎周围及土缝或土壤有机肥、腐殖质内越冬。当翌年春季土表温度达到9℃时开始活动,18℃时活动频繁,尤其是在适宜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为害严重。据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在本县1a发生6~7代,世代重叠,3月中、下旬进入第一代产卵盛期,4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以4~6月份(即一至三代)发生量最大。 棘跳虫喜潮湿环境,以腐烂物质、菌类为主要食物,主要取食孢子、发芽种子。卵散产或堆产于百合鳞茎底盘茎周围及土缝内。低龄若虫活泼,活动分散。成虫喜群集活动,善跳跃,1个百合鳞茎球上常有虫多达数百头甚至几千头,像弹落的烟灰。若、成虫都畏光,喜阴暗聚集,一旦受惊或见阳光,即跳离躲入黑暗角落。成虫喜有水环境,常浮于水面,并弹跳自如。近距离扩散靠自身爬行或跳跃,远距离借风力、雨水和人为携带传播。 白菜、萝卜、马铃薯、生姜等作物的田块,由于虫源积累,使棘跳虫发生较普遍,为害严重。使用猪、牛栏肥,兔子粪的田块或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有利棘跳虫的发生与繁殖,加之未腐熟的有机肥易带虫源,可使棘跳虫迅速繁殖为害。 § 北极棘跳虫 北极棘跳虫世界实验生物学年会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召开,英国北冰洋调查协会的梅乐迪-克拉克博士在大会上公布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揭开了北冰洋中生活着的大量的节肢动物如何度过低温和严寒的奥秘。 在进行观察实验时,梅乐迪-克拉克选择了北冰洋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节肢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它们了解到了低级节肢动物是如何度过严寒的。梅乐迪-克拉克在学术年会上说,在冰洋的寒冷的海水中,主要生活着北极棘跳虫和南极隐跳虫两大类节肢动物。 北极棘跳虫生活在北冰洋中,它们主要是依靠它们的保护性脱水本领在北冰洋寒冷的冬天里存活下来。保护性脱水指的是水分通过动物超级冷却的体液与周围的冰雪环境之间的散热渐变层从它们的体内流失掉。克拉克博士解释说:“在保护性脱水过程中,它们失去体内全部的水分,最后它们的头看起来没有什么异样,但是它们的身体看起来就像一条皱皱巴巴的口袋一样。但是如果滴上一滴水,它们就又恢复了常态。”科学家对这个过程的每个不同的阶段都进行了检验,以期发现是哪些基因得到了激活。 南极隐跳虫是生活在北冰洋里的另外一类节肢动物,它们采用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法度过严冬。它们会在体内积聚防冻复合成分,降低它们身体结冰的温度,这样它们就可以抵御零下30度的严寒。这一类动物很明显地分成两类:一类抵御寒冷的能力强一些,另外一类就要差一些。这让科学家们迷惑不解,但是通过比较这两类动物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科学家们有望发现通往脱毛(节肢动物蜕掉外部皮毛的过程)的一个环节。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类,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在目前已知的10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类动物约占85%。节肢类动物在水中、陆地和空气中均可以存活。 § 发生规律 1、气候条件 1)温度棘跳虫2002年12月13日用30个塑料袋装饲养料,每袋接放棘跳虫成、若虫100头,分别投放野外与室内进行饲养观察。2003年元月份,在-4℃冰雪期,均以成虫安全越冬,3月上旬统一收集放地下室内继续饲养,发育及繁殖系数基本相同。2003年7~8月份饲养在室内37~38℃的高温下,以卵与少数成虫顺利越夏,9月中旬天气转凉,卵孵若虫猛增。饲养结果显示,棘跳虫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8~28℃,而高于33℃或低于15℃对棘跳虫生长发育不利。 2)湿度 通过室内饲养表明,当相对湿度在80%~90%时,虫体肥胖,嫩白色,虫口密度大。而在干燥条件下,虫体瘦小,无光泽,对发育与繁殖也有一定影响。每年立秋前后1个月,由于高温和干燥天气影响,虫口密度一般减少50%~70%。3.2栽培条件百合连作或前茬为白菜、萝卜、马铃薯、生姜等作物的田块,由于虫源积累,使棘跳虫发生较普遍,为害严重。使用猪、牛栏肥,兔子粪的田块或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有利棘跳虫的发生与繁殖,加之未腐熟的有机肥易带虫源,可使棘跳虫迅速繁殖为害。 § 防治措施 1.清洁卫生,消灭虫源棘跳虫①彻底清除制种场所和栽培场所内外的垃圾,尤其不要有积水,防止棘跳虫的孳生。 ②棘跳虫喜温暖潮湿但不耐高温,培养料最好采用发酵料,使料温达到65℃--70℃,可以杀死成虫及卵。 ③覆土要经过药物熏蒸消毒后方可使用。 ④门窗安装纱网。 2.诱杀法 ①棘跳虫有喜水的习性,对于发生棘跳虫的地方可以用水诱集后消灭,具体做法是:用小盆盛清水,很多棘跳虫跳于水中,第二天再换水继续用水诱杀,连续几次,将会大大减少虫口密度。 ②用稀释1000倍的90%敌百虫加少量蜂蜜配成诱杀剂分装于盆或盘中,分散放在菇床上,棘跳虫闻到甜味会跳入盆中,此法安全无毒,同时还可以杀灭其他害虫。 3.药物防治 对食用菌病虫害不提倡使用农药防治,应尽量采用其他方法,少用或不用农药,只有当虫害严重时方能不得已而为之。具体做法是: ①可用0.2%乐果喷杀。 ②可喷150倍液--200倍液除虫菊酯。 ③喷洒苦楝制剂:按苦楝皮:水=1:3--1:5的比例配制,混匀后熬1.5小时即成原药,用时稀释1倍,随配随用。 ④每立方米用9.9克磷化铝熏蒸。 § 参考资料 1、http://www.comva.cn/Animal/2007-5-27/JiDiaoChong-xl8w11580.htm 2、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0226533.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