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棘冠海星 |
释义 | § 简介 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属海星纲有棘目长棘海星科中的单型属和单型种。 又名“魔鬼海星”,体表长满细长尖刺,刺有毒性,人被棘刺后常生剧痛。[1] 棘冠海星会吃珊瑚虫,造成珊瑚白化死亡,曾在澳洲大堡礁造成大片珊瑚死亡,棘冠海星过多会给珊瑚礁造成威胁。 棘冠海星非常顽强,只有大法螺、油彩腊膜虾和苏眉鱼等天敌,还有毒刺难以靠近;而且一只吃饱的棘冠海星可以撑半年,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棘冠海星用刀也切不死,切成两半最后会长成两只海星。 § 形态特征 个体大,辐径可达20厘米,腕9~20个,一般13~15个。反口面骨板间隔很宽,各板有一个长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锐。腕外端棘特别发达,长可达45~50毫米。筛板6~8个。全体红色。 § 分布范围 多分布在红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热带珊瑚礁环境,以石珊瑚水螅体为食,破坏珊瑚礁海岸。 § 周期出现 海洋生物学家发现棘冠海星大约平均三年一个週期大量出现,而且出现与否和暴风雨有关。棘冠海星的大量出现怎么和暴风雨扯上关系呢?研究结果发现,原来暴风雨将大量的陆地营养盐沖刷到珊瑚礁海域,造成水中浮游生物突然间大量繁殖,而这些浮游生物又正好是棘冠海星幼虫的食物。一只棘冠海星一次可生数十万颗卵,充足的食物让很多幼虫存活下来,大约三年後,这些幼虫长大,就开始大肆啃食珊瑚。另外,因为人类大量捕杀棘冠海星的剋星大法螺,使得棘冠海星天敌减少,使得情况更加恶化。 § 捕食-号称珊瑚杀手 有很多生物会破坏珊瑚,其中最恶名昭彰的莫过于棘冠海星。在1970年左右,连绵二千多公里长,宽约五十多公里的澳洲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遭受棘冠海星的蹂躏。棘冠海星喜欢吃珊瑚,它们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虫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平均一只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约二平方公尺的珊瑚,食量惊人。最可怕的是棘冠海星会突然数百万只大量出现,几天之内将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对珊瑚礁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 繁殖 荆冠海星繁殖力极强,肢体被切开还能继续生长,大的直径可达30厘米,身上带有荆刺,触臂12只到19只不等,上面长着许多黄色吸盘,吸附在珊瑚礁上,一次可吞食数亿只珊瑚虫;荆冠海星是珊瑚礁的大敌,世界上已有10%左右的大环礁给它吃掉了,有的岛屿下面被吃空,地面塌陷。 § 对付方法 棘冠海星近照 刺冠海星的天敌是法螺。早期对棘冠海星的生活特性不够瞭解,大法螺数量也不足,唯一控制的方法是僱用潜水伕将棘冠海星抓到船上後,用刀子狠狠将牠们大卸七、八块,然後顺手丢入海中。没想到海星再生能力很犟,每一块不久就再长成一只完整的海星,情况更加恶化。现在,对付牠们的方法是在海里将每一只棘冠海星直接注射约一毫升的毒药 (福马林),牠们就会死亡。但是,这只能在牠们出现的时後控制数量,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金钱。根本之道还是要避免海岸的漤垦,以免过多陆地上的营养盐随雨水流入海中。另外,就是要保护牠的天敌-大法螺,严格禁止人为捕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