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柳建伟
释义

§ 人物简介

柳建伟

姓 名: 柳建伟

笔 名: 柳盛元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63年10 月

民 族: 汉族

1979年9月入伍并入学,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1983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旋至56025部队工作。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就读于鲁迅文学院,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至今,仍在成都军区56025部队工作,现为 柳建伟副团职干事,陆军中校。

长篇小说:《北方城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突出重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长篇报告文学:《红太阳白太阳》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7月版、《日出东方》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版。

《红太阳白太阳》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该作品曾被《当代》杂志节载。《北方城郭》获《作家报》组织全国197位专家投票评选1997年全国十佳长篇小说奖。《英雄时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北方城郭》、《突出重围》和现正在创作中的《英雄时代》合成《时代三部曲》,预计将于1999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创作之路

最主要的是兴趣使然。选择哪样的人生道路和自己的性格、经历有很大关系。柳建伟爱湎想,不太会处理周围的关系。幼小时在农村,由于有城市户口,农村是一个弱势的地域,在那种环境下成长,常常受到歧视。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忧郁的。

大学二年级时,有一个英模报告团来学校做报告,其中一位是设计计算器的,他讲了一个小时,绝大多数时间不是讲设计,而是讲怎样跑项目,找了哪些人,跟周围的人如何搞关系等等,这件事对柳建伟震撼很大。因为他不 柳建伟善于和人交往,心想这样的性格肯定不能从事计算器设计。那时柳建伟对文学很感兴趣。一年级下半学期,也就是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第五期,刊登了潘晓的一封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文章首次提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个性解放的概念,引发了一次大讨论。想转系转不成。柳建伟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来想去认为写作比较适合他。只要读书,勤于观察生活,只要一枝笔、一些纸和一张桌子,就可以。

大学时代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我喜欢一个女同学,一冲动写了一封恋爱信,人家拒绝了。当时觉得全世界都知道我打了个败仗。青春年少,想证明一件东西给那个女孩看,在这种虚荣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激励下,我开始了最初的写作。

那时看杂志,也涉及到不好的作品,就萌发了写小说的念头,心想他写得这样怎么也能当作家?大学时就想试一下。文学在他心目中是很神圣的,因为早期看的小说都是很优秀的名著。柳建伟开始写的第一部小说是《郝主任的苦恼》,是写计划生育的,因为他们家有个邻居的朋友是计生办主任,老听她们谈起,于是就写了一篇,写完后自己感觉也不行,但还是寄给了《人民文学》。不久就收到了铅印的退稿信,上面还用钢笔写了五个字“文笔欠精炼。”。

柳建伟不是“私语”写作的一类,不注重个人体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把写作对象当作研究对象,以旁观者的立场,以研究者的态度。基于这两点,才能有准确的文字表达方式。

学理工给柳建伟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谈长篇艺术的话,首要的是结构,其次才是人物、情节、语言。长篇小说是大工程,要靠持久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大工程肯定要用图纸的,首先要保证结构。现在很多长篇小说是“半部杰作”,就是因为没有比较系统的操作性。

§ 人生经历

柳建伟是城市户口,出生在农村,一直在那儿长到13岁。1979年参加高考,是新三届。1983年毕业,分到一个技术部队,伺候了一年大型计算器。后来当过文化干事等。1991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后去北京师范大学读了研究生。现在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

柳建伟上大学之前,他没看过多少书,也没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外婆。他属于强式文化一分子,跑到弱式文化中生存并且受到歧视。为了和农村的孩子打成一片,老想融入那种苦难的生活,所以他的童年不是苦难的,却是孤独的、忧郁的。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小说是《烈火金钢》和《金瓶梅》,是“文革”时期我舅爷拣破烂拣回的两本小说,封皮也破了,内容是石印的,当时都不知道看的是什么小说,后来才知道是《金瓶梅》,也只看了后30回。

柳建伟1979年参加高考,是新三届,当时社会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重文轻理,柳建伟学的是计算机。他在学校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四卷本小说,看了一天一夜,没吃饭,没睡觉,军校要求每天10点钟必须休息,他就在被窝里看小说,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么好的小说。《突出重围》里有浪漫主义和英雄气概,就根基于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他的震撼。之后读了《红楼梦》,不到一周时间就看完了,那是第一遍,现在看了有十来遍了。

少男少女钟情怀春的阶段,柳建伟喜欢一个女同学,但人家不喜欢他。她又坐在柳建伟斜前方,除了上课必须坐在那儿外,课余时间他只有在阅览室待着,在教室里是一种痛苦。1995年底柳建伟完成《北方城郭》,评论界和读者评价很老练,这种心理的成熟可能与作家的心理、气质、性格有关,所以他比较感谢那段时间的单恋,使他阅读了大量的名著,直到现在还保持着阅读速度和较好的记忆力

§ 人物性格

柳建伟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最好是在一个空旷的大房间,漆黑一片,放大音量,相当于一个剧场,一个人在剧场中央,这样才最能够接近“命运”最核心的东西。我还喜欢听古典音乐、拉小提琴。他喜欢读理论的书,但现在读得少了。还是个“假棋迷”,喜欢看《南方周末》和《体坛周报》,买有关围棋的杂志,因为能从 柳建伟棋谱中学习到如何写长篇小说。特别是世界顶尖高手,看他们的一局棋感觉像阅读非常精彩的长篇小说,围棋里有布局、收盘,有无数种手法,因为是两个人,还有怎么契合的感觉。他一直想以马晓春为主人公写一部长篇小说,他这次没拿到冠军,以最小的差距输给对方,他能理解他那种心情,就像写长篇,本来有很多种机会可以成功,但因为中间有一个差错,就写砸了,整个过程迭荡起伏。他真正从围棋里学到很多东西,围棋里的厚实与长篇小说中扎实的功底,棋风和文风的关系。

柳建伟喜欢鲁迅的作品,他认为鲁迅是孤独的斗士,读他的作品,最好在深夜,打开小台灯,拉上窗帘,关了门。而不可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荡着秋千读。

柳建伟曾经做过论文,就是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的长篇小说都研究过。同时因为他选择了“马拉松比赛”,所以要看看人家是怎么跑法,再研究一下自己,会跑得更快。他对同时代的作家很关注,并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认真研读过。柳建伟认为如果张炜和贾平凹结合起来天下无敌,使中国文学可以真正跟世界较量。这两个作家是互补的,一个重理性,一个重感性。一种是对形而上的超拔迷恋,对抽象的东西有超拔的力量。像《古船》《柏慧》,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对现实,对形而上层面的一种隐喻。贾平凹正好相反,《废都》《商州》,很感性,很细腻。后来莫言出现了,他的长篇小说是看不到头的,看不出在哪个地方出一拳头,把大家都打蒙了。而且这几个人的写作都很刻苦,他们对自己起到垂范的作用,从他们身上吸收了很多营养。还有王蒙、李国文、宗璞的《南渡记》。

§ 个人影响

柳建伟柳建伟是幸运的。他在读高中的时候,赶上了教育体制改革的伟大时代,从而使他在最佳的年龄段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先后就读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不断的学习,使他开阔了视野。

柳建伟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比如他在分析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曹雪芹这三位大师时,发现了他们所处时代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社会都处在蓬勃向上的转型期,因此,才造就了一代文学大师。这种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坚定了柳建伟实现文学之梦的信心。因为他现在所生活的时代,也处于蓬勃向上的转型期,这就注定了这是个出大作品和大作家的时代。柳建伟在为自己赶上了这个伟大时代而庆幸的同时,便为自己拟制了一个对时代进行记录的《时代三步曲》的庞大写作计划,并扎扎实实为之挥洒着自己的全部才情。

柳建伟坚信,将来能代表中国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作品,绝大多数应该出在描绘作家同时代生活的作品中。作为一名军旅作家所固有的社会责任感,柳建伟对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而且充满激情,他说,如果我们真的想为世界文学奉献点什么的话,那么首先更应该坚持我们自己的跟我们经历的时代同频共振的创作。

柳建伟的《时代三部曲》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而创作的。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柳建伟的这个三部曲,既是外在联系形成的一个整体,更是透视作家内在思想品格统一的整体。《北方城郭》、《突出重围》和《英雄时代》描绘的生活各不相同,时间和空间上也不存在同步性和同一性,书中的人物也没有相互交叉的活动。但它们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同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作家自己。

柳建伟是与这个时代一同前进的参与者与观察者,作家个人的观察和体验,与时代的本质部分存在着必然联系。在这三部作品中,作家所要展示的是正在进行着的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因此作家个人的带有时间延续性的 柳建伟生活和体验是相对统一的和完整的。16岁前,作家一直生活在《北方城郭》所描述的那个空间里,柳建伟作为在这个空间里生活的人群的一分子,十分熟悉这群人的生活。从16岁到今天,他仍然和这个空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切实地感受到这个空间几十年来的变化。16岁后,作家到了《英雄时代》和《突出重围》所描述的空间里生活,并且一呆就是20几年。在这20几年里,柳建伟一直参与了这个空间演进的整个过程,也就取得了表现这个空间的人群生活的资格。因此通过描述三个不同空间的生活境况,表达作家对这个时代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完成了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完整描画。

《时代三部曲》只是柳建伟创作计划的一部分,拿作家自己的话说:“这是我梦想的文学大厦赖以存在的基石。它对于我所生活的时代,只在空间上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多少有那么一点跑马圈地的意味。聊以自慰的是,这块地圈得还不算小,也还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处。再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我是不是能在这块基石上建起一座坚实的文学大厦呢?”

§ 人物评价

柳建伟对语言不是很敏感,可能是对语言的训练不够,不像学中文的科班出身,不规范,尤其是唐诗宋词,他觉得作家在这方面的应该像曹雪芹那样的读法。写完“三部曲”后他还要再拿出一、两年的时间正儿八经地补课。

柳建伟的写作不算很快,到现在他还是用笔写。他是学电脑的,但是他觉得电脑使人懒。研究同时代的作家,发 柳建伟现一个问题,假设他们换笔前十万字中有十个特别精彩的语言,那么换笔后就只剩下一个。“都是电脑惹的祸”,你一击键盘,联想的功能会使近义的词出来十几个,作家会不自觉地选择。他们不会想到个别是词的歧义。不换笔的第二个原因是柳建伟用的笔是他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从1993年一直用到现在,写了大约有400万字了。创作是奇怪的劳动,一拿起笔,很快就能进入写作状态,而且写得很安静。

柳建伟把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归纳为第一创作阶段,计划完成“时代三部曲”,已经完成的就是《北方城郭》《突出重围》,现在第三部《英雄时代》的修改已接近尾声,电视剧的拍摄也准备开始。整个三部曲概括从乡村化向都市化社会的转型,作品内容根基于19世纪的文学作品的传统,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基础,也算是学习他人的答卷。

柳建伟想写完长篇后,去北大读博士,圆我的北大梦。第二阶段计划写两部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已经构思多年,基本上比较成熟了。准备先写一部暂名《审判》,在肚子里存了十三年,描写都市生活,和《北方城郭》不一样,更内省一些,尝试探讨19世纪、20世纪有无新的可能性一直是他的梦想。第二部写军队,作为军队作家他一直关注战争与和平,一直觉得20世纪有非常伟大的战争,但没有与堪称与伟大战争相媲美的长篇巨著,尤其是抗日战争。同时代的作家一直在努力。可能他的尝试会失败,但肯定要努力一下,而且肯定会出现大作品的。写长篇这中间大约还得写点中篇小说和评论,写写长篇小说理论的书,以维持自己一贯的印板式的创作习惯。

柳建伟说,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他希望做个全能选手,而不是单项选手。听着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地打着形象的比喻,听他如此清醒深刻地剖析自己,听他从围棋里、从竞技项目里诠释跟他所热爱的长篇小说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及悟到的真谛——这样一位善于领悟又付诸努力的作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