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瑛 |
释义 | § 基本介绍 林瑛林瑛,女,闽剧旦角。十岁从艺至今近四十年舞台表演生涯中,领衔主演《梅玉配》、《潘金莲》、《花烛之夜》、《卓文君》、《沙家浜》、《杨开慧》、《红嫂》、《江姐》、《钗头凤》、《秦香莲》、《窦娥冤》等六十本古今剧(节)目。塑造过许多中国历史知名女性形象,如卓文君、杨开慧、唐琬、窦娥、潘金莲等。曾几度荣获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福建省闽剧中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赛表演一等奖、福建省优秀中青年演员比赛金牌奖、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福建分会场)演员奖。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四届、五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99年被中央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福建省剧协副主席、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福建省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这些成绩的获得,是她辛勤努力的结果,正如林瑛所说“党和国家给予我这么多荣誉,鞭策和鼓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为闽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 艺术人生 林瑛给弟子做动作指导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林瑛和闽剧结下了不解的情。家住福州仓山的林瑛,经常在暮晚时分只身跑过解放大桥,跑到“天华剧场”等着跟母亲去看闽剧。她也常幻想着能成为在台上表演的演员。而命运之神也关爱她,十岁那年,他仅以一曲《东方红》,一段舞蹈表现出来的表演艺术天赋就被当时省闽剧实验剧团的名旦黄荫雾看中,成为剧团学员的一名学员,从此她走进了闽剧艺术的大门。 在学院班里,林瑛主攻青衣,兼学正旦和花旦,主要师承黄荫雾、陈平、刘小琴,但也悉心向郑依奏、李铭玉、郭西珠、洪琛等闽剧表演艺术家学习,她以其聪颖的天资,悄然地兼收并蓄了前辈们的艺术特长,使自己能站在一批优秀的前辈艺术家所创造的闽剧表演艺术的制高点上迅速成长。因此,她很快就成为学员演出队中挑大梁的人物,在学员队演出的《秦香莲》、《钗头凤》、《追鱼》、《走边关》等一批剧目中担任女主角。也因此在文革时期,她在《沙家浜》、《杜鹃山》、《江姐》、《红嫂》、《杨开慧》等一批现代剧目中担纲女主角,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舞台艺术气质和出色的表演才能。林瑛 回眸四十五年演艺生涯。她说,闽剧让我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已成为我生命的甘泉。林瑛说:“福州是著名闽剧之都,我从小就爱唱歌、跳舞;爱蹦、爱说戏文故事;喜欢看戏,常常与母亲从仓山走路到城里听戏观看闽剧。好听、好看的戏,有时会连看几遍,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对闽剧中的旦角我却能模仿惟妙惟肖,从唱、念、做、打,到熟记唱腔曲谱一一记住不精,令人大人们称奇,这就为我后来的戏剧表演打下了基础。进入艺校学艺,师承我省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黄荫雾、陈平先生,并得到闽剧大师郑奕奏悉心指导。两位老师又是德艺双馨又爱惜有才华的人才,他们着重对我加以培养。十二岁参加演出,就在闽剧折子戏《钗头凤》中饰演唐婉,全本戏《秦香莲》中秦香莲大戏。回想起感觉犹如是昨天的事。我曾多次应邀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演出,2005至2006年率剧院演出团到韩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演出,这两年让闽剧和省实验闽剧院跨出亚洲演出这是首次。我的艺术人生——几十年闽剧艺术生涯中,为闽剧艺术矢志不移,无怨无悔的精神,被外界人称为‘闽剧强人’,大家对我称誉,更让我体味什么是永存的艺术魅力。我塑造闽剧《潘金莲》、《梅玉配》、《卓文君》等剧中人的角色形象,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目的,是让闽剧艺术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羞辱表弟补鞋匠“甘国宝”时得意忘形在工作之余,平时她经常拜访老艺人,虚心向他们求教各方面舞台表演艺术。她还爱看历史传记书籍,如毛泽东、蒋介石、宋美龄历史人物史书,对文学巨匠、戏曲家、国外艺术家等等传记、回忆录犹为爱不释手。这些精华养料,使她学习吸收历史、人生哲理、表演艺术和管理方法等许多知识。 1993年的岁末是林瑛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工作需要和她在她在剧团、戏剧界的影响力,上级任命她担任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团长(后团改院,她任院长)。由于在这之前,林瑛一心想的只是演戏,对领导一个剧团既无思想准备也无足够信心,加上当时剧团又处于走下坡路的状态,因此她也曾蹉躇再三,夜不能寐。最后还是想到自己是“闽剧的女儿”,“女儿大了怎么吃力也要帮母亲挑起重担”,她毅然暂时中断了自己挚爱和正走向辉煌的演员生涯,全身心投入到剧团建设中去。 首先,林瑛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剧团领导班子,并在班子中形成了一个共识;继承与弘扬实验闽剧团重视艺术实验,勇于探索创新的传统,在闽剧艺术发展中起到表率作用。在此前提与共识下,她带领剧团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一系列剧院建设。一是下大力气网罗和培养创作与表演人才,二是多方筹集剧团建设与艺术实验基金。三是建造一座用于剧团排练和演出的“闽剧艺术中心”。为此她四外奔走,上下求助,竭尽心力。在此基础上,她又率全院同仁奋力拼搏,将《贬官记》打造成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还举办各种形式的闽剧歌舞晚会,以“戏风舞韵”带给观众以新鲜别样的审美感受。既使剧院能人尽其材,扩大了剧院的影响,又培养起了一批青年的闽剧观众。 在福建戏剧界,林瑛已被公认是有气度,有能耐的人物。的确,林瑛心胸开阔,性格豪爽,善于交际,敢想敢干,办事果断,颇有“铁娘子”之风。但对剧院的年轻人,她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却如慈母般呵护有加。对于退休老艺人,她十分尊敬,业务上虚心求教,有困难尽力帮忙解决,所以深受老艺人喜爱,把她看成是自己的女儿一样。 为了钟爱的闽剧事业,45载她情深深,梦萦萦。四百年闽剧的正式流派将从“林派”开始,对林瑛来说,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真诚地祝愿闽剧事业兴旺发展,闽剧儿女的艺术青春常在。 § 艺术特色 王莲莲落魄后,去寺庙拜香改革开放的春风再度催开了闽剧艺术之花,也使林瑛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在复排传统闽剧《梅玉配》中,林瑛所扮演的“嫂子”沈红芳夺人心目。在这一角色的扮演中,林瑛不拘泥于前辈艺术家的表演风格,不失是庄重而又幽默逗趣,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嫂子”的形象。许多观众迷上了这个“嫂子”,以至于有观众曾50多次买票看“嫂子”表演的逸闻发生。尔后,在《卓文君》中,她又以对人物气质风度和内心情感的准确把握与深入体味,以含蓄凝重有跌宕起伏的表演,委婉清丽的唱腔,塑造了一个外貌气质端庄典雅、内心情感丰富复杂,具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古代传奇女子形象,赢得了更多观众和专家的赞赏,成为福建省首届优秀青年演员表演比赛中得分最高的演员。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故步自封,而是有意识地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探求看成是接受两种危机的挑战,一种危机来自客观世界,是人们对她能发现,能不断成功创造新形象的怀疑;另一种危机来自于内心深处,是自己能否在艺术上不断有所创新和突破。在荒诞闽剧《潘金莲》中扮演潘金莲,便是她自觉地接受这种挑战的举动,她大胆地吸收借鉴了话剧、歌剧、芭蕾舞等姐妹艺术的一些手法,揉合了花旦、青衣、彩旦和武旦的表演程式,以多样的手法和明快的节奏,层层深入地表现出了潘金莲从一个自珍的少女沦落为通奸杀夫犯的心灵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塑造出了一个崭新又鲜活的潘金莲形象。而在《王莲莲拜香》中扮演王莲莲,她则在表演程式中揉进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语汇,把一个福州市井女性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在45年的艺术生涯里,林瑛塑造了五十多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与命运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舞台艺术实践,加上她善于继承创新,使她的表演艺术日渐成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是她不拘泥于前辈定势,而是在角色中融入角色的性格气质与人生体验,创造了一系列与闽剧旦行前辈艺术家不同的旦行形象;二是戏路宽广,集多种行当的表演艺术于一身,既善于突破固有程式吸收借鉴各种姐妹艺术的手法,又善于从生活中汲取与提炼表演语汇,用于自己的表演创造;三是她的道白咬字清晰,节奏感强,十分注意抑扬顿挫、吞吐浮沉,充满音乐性美感和福州方言的韵味,这在当今闽剧旦行中是首屈一指。 § 个人轶事 林瑛以改革促发展,以剧目促人才 不仅在艺术上成为闽剧领军人物,林瑛在剧院管理与改革中更是承担起闽剧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作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林瑛带领剧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胆实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并合理安排人员,引进年轻有为的演员,演员每场演出收入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调动起整个剧院全体演员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林瑛狠抓剧目建设。剧院挖掘、整理、改编了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并着重在保护闽剧风格的同时,借鉴其他剧种,特别是抓住福州方言的韵味,在音乐上大胆融入福州十番、评话等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浓郁闽都文化特质的地方特色与鲜明个性。 本次进京演出的《贬官记》,则是剧院具有代表性的剧目,使闽剧艺术特色在这个剧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闽剧艺术一座新的里程碑。该剧被改编成京剧、评剧等多个剧种,成为走向全国的精品剧目。 在抓剧目的同时,林瑛将人才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她立足本院,带出了一批中青年编导人才,推出了陈洪翔、周虹、陈琼等一大批年轻人。由陈洪翔主演的《水牢摸印》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荣获一等奖;2004年,又以《贬官记》中对闽剧小生行当的创新突破,荣登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榜首;2005年,荣获第22届戏曲梅花奖。林瑛说:“一个人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支撑一个剧种,必须不断培养优秀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剧目,也就不可能有市场。没有一个又一个人才梯队,戏曲剧种就没有明天。” 林瑛在市场中实现戏曲艺术的价值 这些年来,林瑛带领福建实验闽剧院,每年坚持演出近200场,在不断开拓市场中实现闽剧艺术的价值。此外,还应海外福州乡亲社团的邀请,多次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演出,深受广大侨胞的喜爱,被旅居海外的乡亲称为来自家乡的“文化使者”。 林瑛认为,闽剧只有不断在市场中演出,才能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闽剧艺术的魅力。自从入选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之后,《贬官记》就成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几年来,《贬官记》在福州城乡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今年4月,在福建省闽剧艺术中心剧场举办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展演月里,《贬官记》连演二十几场,场场爆满。 戏曲剧种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个剧种代表性人物的重要作用。福建实验闽剧院,正是在林瑛这样的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出剧目,出人才,开拓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 § 活动年表 2006年4月23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廿六日: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在美国参加2006中国戏剧节演出 » 2006年5月14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七日,晚:林瑛在福建省闽剧艺术中心举行专场演出 » 2006年7月,农历丙戌年:2006年福建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戏剧工作者评选揭晓 » 2006年8月3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七日:林瑛获颁2006年度“亚洲杰出艺人奖” » 2006年10月20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廿九日,上午:林瑛从艺45周年系列活动开幕 » 2006年10月21日,农历丙戌年八月三十日:“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闽剧表演艺术研讨会”举行 » 2007年9月3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二日,晚:2007“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奖”颁奖晚会举行 » § 相关词条 刘兰芳 严凤英 张火丁 李胜素 时小福 董圆圆 § 参考资料 [1] 中国京剧戏考 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php?name=%E6%9E%97%E7%91%9B [2] 咚咚锵工作室 http://www.dongdongqiang.com/news/20080613/008.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