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正一观
释义

正一观

正一观是正一道祖庭的象征。汉和帝时,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后,溯信江来到这里,建草堂,炼“九天神丹”,初创道教,成为中国道教的鼻祖。第四代天师张盛自蜀回龙虎山祖师正一元坛,遵父命“永宣祖教,以传于世”,立祠祀祖。从此,历代天师在此开坛授彔,龙虎山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首教传播中心,各种宫观道院林立,规模宏大,龙虎山正一观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

正一观最早的名称为“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同时,天天师张盛还在这里修复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旧址,并在此居住下来,每年三元节时,登坛传彔,各地学道者千余人涌向这里。从此,这里宫观林立,道士云集。唐天宝年间(724—755年),道士吴筠曾以一首《龙虎山》对这里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道士身披鱼鬣衣,向日忽向青天飞。龙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

正一观

正一观自汉末张盛建庙开始,直到1949年前后,经过了多次的修茸重建,名称也多次更改。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敕建天师庙翰林学士陈桥撰碑纪念。宋元祐元年(1086年),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重建。赐额“演法观”。宋咸淳七年(1271年),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又新其殿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敕修改额为“正一观”。明万历七年(1579年),朝廷太监杨辉督修,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复修,一如旧制。也就是正殿五间,中祀老祖天师及王长、越升二位真人,都是浴金铜像;殿后为玉皇殿和丹房及厨房、浴室。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修复,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拨款重修,改玉皇殿为玉皇楼。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遣官重建,命五十六代天师张绍麟协同办理,经历数月而建成。这次修建的正一观,正殿五间,重檐丹楹,彤壁琉璃瓦,东西周庑各十间,环以朱栏,元坛殿三间在东庑中,从祀殿三间在西庑中,仪门三间。阶下是钟楼鼓楼。而且,所有的殿、楼、门、庑、梁、栋都饰以彩绘,富丽堂皇。正门中额为“正一观”,阙门皆朱漆铜沓冒,门外有两根高大的幡旗杆,而从阙门至楼前的甬道、台阶,都是以巨石砌成。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十九代天师张钰又借公款修复,建制如旧。整个建筑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观外绿树葱茏,龙虎待侍卫;观内仙气氤氲,香烟缭绕。正一观历经1900余年,自古就有“昼夜长明羽人国,春秋不老药仙宫”的美誉。今天的正一观既是中外道教信徒寻仙访祖、朝圣溯源的祖庭,又是广大游客休闲观光、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相关链接:天师府   兜率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