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武龙 |
释义 | § 简介 王武龙 王武龙,男,汉族,1942年2月生,江苏淮阴人。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林化系。1970年任徐州电解化工厂技术科科长。1977年任徐州市化工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任徐州市气体厂副厂长。1981年任徐州市化工厂党委书记。1983年后,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徐州市副市长,中共徐州市委副书记,徐州市代市长、市长。1991年后,任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代市长、市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1996年11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1998年1月当选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 经历 王武龙1962年9月南京林学院林化系林产化学工艺专业学习; 1967年8月留校待分配; 1968年8月江苏红旗农场劳动锻练; 1970年2月徐州电解化工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 1977年8月徐州市化工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3月徐州市气体厂副厂长; 1981年5月徐州市化工厂党委书记; 1983年3月徐州市委常委、副市长;1984年7月徐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1989年10月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1990年4月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91年5月省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92年8月省计经委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5月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1994年3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5年6月南京市委书记; 1996年11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1998年1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年10月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年11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3年1月起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曾任南京市委书记)因严重违纪,收受贿赂,并干扰纪检部门办案,已涉嫌犯罪。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罢免了王武龙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 § 政绩 王武龙海水淡化作为解决中国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目前受到四大因素制约:有关决策部门对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问题认识不足,对海水淡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认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具体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国家对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应用投入不够,缺乏规模化的示范工程,关键材料的制造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不高;国内尚未建立起海水淡化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关键技术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为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王武龙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大力宣传海水淡化的优势和战略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海水淡化的关注度;由有关部门牵头组建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构,负责全国海水利用及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规划;国家加大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投入,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逐步放开自来水价格或实行海水淡化水价补贴,对经营海水淡化水及装备制造等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尽快建设万吨级和10万吨级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议合理引进国外海水淡化的先进技术,加快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 相关事件 王武龙在任南京市市长期间,当地百姓对他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做法评价不高。其中由他主张建设的、事后被证明破坏主干道容貌、浪费大量财力的南京鼓楼隧道被百姓戏称“武龙洞”。另外,他曾要求相关部门砍伐南京市主干道的行道树,目的是让城市更加明亮,遭到媒体和百姓反对,又被戏称为“砍树市长”。 2006年7月13日,因涉嫌贪污腐败问题,被中纪委传唤谈话,从此在公众场合失踪。在此之前,他任南京市市长期间的两任秘书魏竹琴、傅成均已被双规。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10月31日发布公告,宣布王武龙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被依法终止。2006年12月6日,中央纪委公布了王武龙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关新闻中称其索贿受贿数百万元,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重大案件 王武龙1995年初至2002年4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江苏金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办理黄埔项目土地出让手续、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手续以及会见外商等事宜提供帮助。为此,王武龙先后9次收受该公司负责人朱某给予的人民币200万元、港币20万元、美元2万元,折合人民币237万余元。 1997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便利,为力联集团有限公司承揽宁高一级公路K7标段工程、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桥景观照明工程、收购南京南北建设实业总公司、追要欠款及缓交土地出让金等事宜提供帮助。为此,王武龙先后8次索取或收受该公司负责人翟某给予的人民币共计445万余元。检察机关认为,王武龙受贿情节特别严重,应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合肥中院审理查明,1995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龙先后担任南京市市长、南京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两家公司谋取利益,索取或非法收受上述公司负责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683万余元。 案发后,王武龙亲属退缴赃款人民币130万元,侦查机关扣押其用赃款购买的轿车一辆。 65岁的王武龙,1993年5月被任命为南京市代市长。此后,王步步高升,由南京市代市长而市长、市委书记。1996年11月,王获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达到其仕途的顶峰。 2006年年中,王武龙因涉嫌受贿问题被立案调查。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了王武龙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此后,王武龙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2007年底,安徽省检察院起诉,王武龙涉嫌受贿,共折合人民币683.64万元。 § 结局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以受贿罪被安徽省合肥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落马原因 王武龙在2005年下半年,南京市纪委在调查一起案件中带出了时任南京市玄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傅成的腐败线索,于是便开始着手做外围调查。 到2006年初,江苏省纪委的同志按照通常的调查程序,也是出于对时任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武龙的尊重,向他了解他的秘书傅成的有关情况。同时也想证实一下有关对他秘书傅成的反映是否属实。 尽管这种了解并不能说明什么,最多也是一种例行公事而已。但王武龙却显得很不高兴,他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似的坚定说道:“我以党性保证,我的秘书没有什么问题,傅成根本不会做这样的事。” 然而,江苏省纪委并没有因为王武龙的担责而停止对傅成的调查。 当王武龙得知前秘书傅成被“两规”的消息后,不禁冷汗直冒,久久说不出话来。 王武龙在南京经营多年,任上曾有过多名秘书,其中傅成是跟他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然而,最不希望出事的人偏偏就这样出事了。他不得不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处境来。 傅成于1963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长期在市委办公厅工作。工作期间,还拿到了党校研究生的文凭。四十出头的傅成个头不高,习惯于留短发。沉稳内敛,确实像一个长期在领导人身边工作那种颇有城府和精通服务工作的类型。 傅成在王武龙身边干了多年,职务从副科级秘书一直干到处级秘书。由于组织部门一直将领导人的秘书职务按实职对待,因此傅成相当于在王武龙身边干到了处长(正处级秘书)。当然,王武龙是不会亏待自己秘书的,由于傅成已年近四十,再干长久也不是个事。于是,在他换秘书时,暂时将傅成安排到了看上去不怎么显眼的南京市外事办当了一名主任。这个位置使傅成经常有机会到境外走走,陪陪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但是,这个部门毕竟地位不高,呆久了还是不行。于是,到了2004年7月,在本人的多次请求和王武龙的运作下,傅成被调到南京市中心城区的玄武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 想不到,这位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年轻干部,在学会了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也极不应该地学会了一些权钱交易的手段,在有些方面甚至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作为中心城区的玄武区,前来投资发展的企业不少,搞房地产生意的商家也不少。负责经济工作的傅成手握大权,但没有把握好自己,有时甚至以为有高层领导为他撑腰,更没有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由于收受了一些不法商人的贿赂,在另一起案件中被扯了进来,从此惹上了麻烦。 让他想不到的是,反腐败的力度如此之大,以至于他的主公王武龙最终没有能够保住他。 在纪检机关强大的政策攻势下,他意识到自己只有向组织上检举揭发、立功赎罪才是获得从轻处理的唯一道路。毕竟,纪检机关已经掌握他的犯罪数额达数百万元。 于是,他向纪检机关交代了他所了解到的有关王武龙违法违纪问题的事实。 § 相关评价 王武龙被戏称“砍树王” 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是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些大树大多是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栽的,都是百年古树,在夏天的时候,号称在主干道马路中心是晒不到太阳的。 而许多市民认为,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就是王武龙。当时王武龙恰好在南京市长任上,并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工程,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当时有关领导说是南京的悬铃木太厚太大,把商场的霓虹灯光都遮住了,不利于塑造大都市形象。”一位知情人回忆道。 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原先道路、护城河与城门的关系完全被改变了,一个优美的地景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的草坪、宽阔的马路,无遮拦的视线,使得城门变得分外矮小。砍树引起民愤,王也因为砍树被南京市民戏称“砍树市长”、“砍树书记”。时至今日还有人提起那时的“砍树王”。 造出“武龙洞” 王武龙并不只是砍树,他比较擅长的还有修建豆腐渣工程。比如他在主政南京时花大力气修造的鼓楼隧道,尽管并非一无是处,发挥了一定功能,但问题仍然较多,小修家常便饭,大修连续不断,南京人在认识这一隧道的过程中就交了不少学费。最近一次大修时,一位自称建设系统老员工给鼓楼隧道算了一笔账:当初建隧道的时候预算不超过1个亿,由于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规划的工程实施操作,直接造成工程预算不断增长,前前后后共花了近4亿元人民币,现在又要花4100多万元大修,真不如填平恢复路面。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差,常年渗水漏水的鼓楼隧道,南京市民更是无奈地称之为“武龙洞”。 §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8-02/01/content_7537050.htm [2] 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l/2008-02-01/005814874806.shtml [3] 星岛环球网 http://www.stnn.cc/china/200801/t20080107_707924.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