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连弟
释义

§ 个人简历

杨连弟杨连弟,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他家境贫穷,14岁时学鞋匠,以后又当过电工、架子工,给资本家卖了十几年苦力,也练就了一身登高技能。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杨连弟告别家人,与干过架子工的同伴一起,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铁道兵纵队。 1949年春,杨连弟在修复石门(今石家庄)到北戴河铁路沿线桥梁的过程中初显身手,为连队解决了不少施工难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师傅”。杨连弟(左2)和战友们在抢修沸流江大桥 1949年夏,铁道兵部队开往豫西,担负了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的任务。这座桥是当时全国第一高桥,桥墩高达45米,上指蓝天,下临深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它几次被炸毁。为了保障进军大西北,需要尽快修复此桥,首要任务是上到高耸的桥墩上,把它们铲平后重新架梁。由于缺乏施工机械,如何爬上桥墩成了难题。团首长把全团同志拉到大桥下,动员大家想办法。杨连弟经仔细观察,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三米就有一根修桥时留下的铁夹板,虽然只有几寸宽,却勉强能站一个人,便大胆提出一个方案:用一根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手杆绑在铁夹板上,以此方法搭成单面云梯。团领导批准后,杨连弟在全团注视下,手持长杆第一个攀登,冒着随时坠落的危险,经数小时奋战,终于登上桥墩。当时在陇海铁路上工作多年的桥梁专家不禁赞叹:“战士中真有能人啊!”

1950年9月,他被部队选派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接见,并在天安门参加了国庆一周年观礼。作为一个旧社会受尽欺凌的穷苦工人出身的战士,杨连弟当时无比激动,决心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并向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1950年11月,杨连弟随铁道兵入朝参战。在抢修沸流江大桥的战斗中,他根据敌机轰炸的规律,大胆提出利用敌人轰炸间隙白天施工的建议,大大加快了抢修进度。此经验在铁道兵各部队得到推广。1951年3月,杨连弟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杨连弟被提拔为副排长,不久随部队来到清川江大桥。当时,恰逢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为修复江心桥墩,杨连弟提出搭钢轨浮桥,并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1951年9月,杨连弟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代表回到北京,并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后,他又随志愿军代表团在华北各地巡回报告英雄事迹。回到朝鲜前线后,杨连弟升为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他在清川江大桥下,被一颗突然爆炸的定时炸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年仅33岁。随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杨连弟“一级英雄”称号,并追记特等功,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他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 个人荣誉

登高英雄杨连弟1949年成为闻名铁道兵的“登高英雄”。1951年3月,杨连弟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杨连弟被提拔为副排长,回到朝鲜前线后,杨连弟升为副连长。

1952年6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8号桥为“杨连弟桥”,在桥头建立杨连弟纪念碑。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 杨连弟桥

杨连弟大桥杨连弟桥位于陕县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桥高48米,长172.5米,是陇海铁路线上最高的桥梁,也是陇海铁路贯通东西的关键工程。1921年由法、英、比利时三国工程师共同设计,用了4年时间建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将桥炸毁,只剩下5个桥墩。1949年,为解放大西北,铁道兵奉命抢修,由于技术落后,只得靠人力在半空中作业,而且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当地农民说"八号顶,八号顶,失手掉成饼;八号端,八号端,上桥如上天。"铁道兵某支队战士杨连弟以大无畏精神创造了单面云梯,带头攀上了40多米高的桥墩,为大桥修复争取了时间。为此,杨连弟荣获"登高英雄"称号。

1953年5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他同时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获金星奖章有一级国旗勋章。我国铁道部将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该桥西北侧建立了杨连弟纪念碑。碑高14.5米,碑身上窄下宽,正面为梯形,碑面上铭刻"杨连弟烈士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

§ 永垂不朽

杨连弟灵堂抗美援朝战争中,当年的口号是:“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 美军发言人在“绞杀战”失败后不 得不公开宣称:“坦率地说,我认为 他们是世界上最顽强的修筑铁路 的人”。杨连弟入伍前经历过不少磨难,背上还留有工头皮鞭抽打的伤痕。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剥削有着深仇大恨,对共产党的领导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他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他作为当时难得的技术骨干,发扬忘我的拼命精神,在后勤运输战线上创造出了奇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如同彭德怀所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当年响亮的口号是:“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承担此任务的骨干力量是铁道兵部队。当时,运输线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线作战。铁道兵部队几乎夜夜都要进行抢修。寒冬腊月里,战士们往往要跳到冰河里摸黑施工,其紧张与艰苦常人难以想象。在美军的“绞杀战”中,铁路上有些地段平均每两米即中弹一枚。然而,志愿军有无数像杨连弟这样的英雄,不怕流血牺牲,还群策群力创造出一整套抢运、抢修的办法,终于建成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运输线。

杨连弟为了工作常常置生死于度外,有一次掉到洪水中,竟舍不得扔掉手中的铁钳,修复清川江大桥时,特大洪水冲毁了清川江所有便桥,江心的桥墩被滔滔洪水包围。为了搭一座通往江心桥墩的施工浮桥,杨连弟带领大家连续干了七天七夜,几次搭好的桥都被洪水冲毁。杨连弟凭着丰富的经验提出搭钢轨桥,并冒着危险在最前面绑钢轨。由于极度疲劳,他在转身接钢轨时两手扑空,掉进江心的洪水中,幸亏战友们及时把他从下游救上岸。这时人们才发现,差点被淹死的杨连弟,竟然还牢牢握着沉重的钳子。他回答说:“扔了钳子还怎么工作啊?”1953年5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中国铁道部将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该桥西北侧建立了杨连弟纪念碑。碑高14.5米,碑身上窄下宽,正面为梯形,碑面上铭刻“杨连弟烈士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碑面朝着铁道,以便过往旅客瞻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