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贤江(1895~1931)
释义

§ 杨贤江(1895~1931)

§ 正文

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家。笔名李浩吾、李谊、叶公朴等。1895年 4月11日(农历三月十七日)生于浙江余姚。1914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任南京分会书记。1917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员。1920年同李大钊、恽代英等 7人被选为中国学会评议员。1921~1926年,担任 《学生杂志》 编辑。约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期间,在沪杭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一度逃亡日本,1929年回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文委的领导工作,后因积劳成疾,复至日本就医。1931年8月9日病逝,终年仅36岁。

主要教育专著有 《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这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杨贤江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受生产方式也受政治制度所制约,又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教育由于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的“本质”,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为全社会所共享的;但是,到了阶级社会,教育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所实施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他批判了"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中正说"和“教育独立说”等观点,并驳斥了"教育万能说"、“教育救国论”和“先教育后革命论”。他认为要变革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命。在革命中,教育应当作为革命武器之一;革命胜利之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杨贤江还很关心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以及学习、健康各个方面的成长。他主张对青年应进行“全人生的指导”,而关键则在于使青年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