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阶烈士 |
释义 | 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自1926年夏北大毕业后在家赋闲。1928年,到烟台省立第八中学任教,1930年秋,到益都省立第十中学任教务主任。1933年3月,因共产党嫌疑被捕,两个月后取保获释,回到十中继续任教。1934年春,离职去北平,到北平《民声报》帮助工作。1935年春,到济南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不久辞职回家。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宁阳各界人士推举他为首,组织民众武装抗日。他开始有些犹豫,后经泗水县共产党员周兰田的宣传启发,他决心拉起队伍投奔共产党。1938年元旦,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发动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他闻讯后率领24人奔往徂徕山,加入起义队伍。几天后,他又被派回家乡,组织起80余人的队伍奔往徂徕山。经他两次拉起来的队伍,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七中队,他任中队长。同年5月,党组织又派他回家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6月底,他被推选为泰宁边区地方自治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任八路军泰宁办事处主任兼县大队队长。1941年夏,任鲁南行署秘书主任。1942年6月,调到山东省战工会教育组工作。9月,调到山东公学任校长。到职不久,日军对我沂蒙山区实行拉网“扫荡”,他奉命率领部分学生、干部分散到沂南县马牧池以北的山区活动。10月27日,在上岩峪被日军包围俘虏。敌人把他押解到济南特务机关“泺源公馆”。他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于1942年11月8日英勇就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