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爱洛伊丝
释义

§ 基本信息

新爱洛伊丝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第1版 (1993年3月1日)

* 丛书名: 世界文学名著

* 精装: 810页

* 正文语种: 中文

* 开本: 32

* ISBN: 7805672032

* 条形码: 9787805672038

* ASIN: B0011AB5L6[1]

§ 内容简介

朱莉和她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遭到她父亲的反对,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朱莉迫于父命,和一个与自己在年龄及信仰上都有很大差距的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圣普尔始终眷恋着朱莉,而朱莉也没有忘记昔日的情侣。但作为妻子,她又坚贞地忠于自己的丈夫,沃尔玛对两个人曾经的爱也表示充分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把圣普乐接到自己的家里,待以真诚的友谊。

§ 背景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因此,他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全书的故事,令人悲切:朱莉·德丹治和她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大到她父亲德丹治男爵的反对。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于是,在朱莉的表妹克莱尔和圣普乐的朋友、英国人爱德华·博姆斯顿的安排下,圣普乐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后又随一支英国舰队到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而朱莉迫于父命,和一个与她在年龄及宗教信仰上都有极大差距的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是纯洁和真诚的;他们虽被迫分离,不能结合在一起,但他们时有书信往还,倾诉真挚的情谊。

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他们两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克莱尔、爱德华·博姆斯顿和沃尔玛之间往来的书信展开的。从全书的结构,就可看出作者对题材的处理独具匠心。前三卷主要铺叙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发展,后三卷通过他们爱情故事的叙述,尽情讴哥美好的德行,赞美婚姻的神圣,吟哦自然的风光,针砭社会的积弊,对当时的宗教、文化、伦理道德与各国的风土人。情,均有细致的描写和探索。全书的语言平易,不变不枝,行云流水,以文笔清新朴实的美,打动读者的心。在卢梭的笔下,一部爱情故事,实际上成了一部颂扬善良风尚、匡正民风民俗和描绘大自然的美的散文诗。书中最令人同情和赞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她在爱情上所表现的美德。朱莉和圣普乐都是多倩的。然而,正如圣普乐在致朱莉的一封信中哀叹和预言的:“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圣普乐始终眷恋着朱莉;而朱莉也没有忘记她昔日的情侣,同时,作为妻子,她又坚贞地忠实于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沃尔玛对两个青年人之间过去的爱也表示充分的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把圣普乐接到自己的家,待以真诚的友谊。后来,朱莉因跳入湖中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竟至一病不起。她在临终前给圣普乐的一封信中说:“使我们两人在地上分离的美德,将使我们在永生之地结合。”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不幸结局,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因此,《新爱洛伊丝》一出版,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爱洛伊丝》共分六卷,计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长达数十页之多,全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卢梭在他的另一部著名小说《爱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它代表了卢梭的全部思想,贯穿了他所有的著作,特别在《新爱洛伊丝》中,通过书中人物的塑造和社会风尚的描绘,早已反复加以表述①。他得出的结论是:要使人成为善良的人,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只有从爱美德开始,树立良好的德行,人类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合乎自然秩序的社会。为了论证这一点,他在《新爱洛伊丝》中塑造了几个他心目中的典型。他说:

①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发表于一七六一年,《爱弥儿》发表于一七六二年。他在他的《忏侮录》卷九中说,《爱弥儿》中的有些话,早在《新爱洛伊丝》中就说过了。

这就是卢梭给《新爱洛伊丝》中三个主要人物勾画的大轮廓。金发女人是书中的主人公朱莉,棕发女人是她的表妹克莱尔,情人是圣普乐。而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不同的是: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最后进入了女修道院,而他的“新爱洛伊丝”最后和一个俄国贵族结了婚。她婚前被圣普乐的爱情所征服,但婚后便虔诚地尊重婚姻的神圣,用美德战胜了爱情,成为忠贞贤良的妻子和母亲。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悲剧在于:他们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婚姻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朱莉,这个在卢梭心目中可协调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人物,只能尽大自然赋予她的天职,治理好自己的家,即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所说的“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

然而,卢梭写《新爱洛伊丝》的目的,正如他在《忏悔录》中所说的,不仅仅着眼于“与整个社会秩序有关的风俗和夫妻间的诚实,”而且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标,要达到“社会的协调与社会的和平。”人们都知道,在一七五七到一七五八年间,卢梭和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的分歧,已经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决裂地步。对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感到痛苦,他说他“生来就仇恨一切宗派偏见,”因此,他把他笔下的两个信仰对立的人物--笃信宗教的朱莉和不信宗教的沃尔玛--描写得具有巨大的宽容精神,各行自己的美德,各尽自己的天职,从而避免思想和感。情上的冲突,共建美满的家庭。我们可以说,告诉人们如何生活和相爱,是贯穿《新爱洛伊丝》全书的思想脉络。没有这个主题,就没有这部小说的写作。

在法国文学史上,是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第一个把爱情当做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第一个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在这两方面,他对题材的驾驭和感情冲突的描写,对后来的夏多布里昂(《勒内》)、塞南古(《奥贝曼》)、巴尔扎克(《幽谷百合》)和内瓦尔(《茜尔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

§ 媒体推荐

本书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是第一部把爱情当作人类高尚情操来歌颂,交糅入大自然美丽风光描写的小说,对后业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艺术特色

卢梭曾指出《新爱洛伊丝》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

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竟将全部内容有机的糅进主人公们的故事中去,故能多侧面多层次的刻画人物,又让读者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和命运上,悬念迭出,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梭的文艺创作强调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的特点。在《新爱洛伊丝》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 人物分析

朱丽:朱丽温柔软弱,但她的软弱曾使她在婚姻上改变初衷,她的“软弱”不是惧怕父亲的暴虐,她曾勇敢反抗,她对封建家长发出了愤慨的控诉:“我的父亲把我出卖了,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商品和奴隶,野蛮的父亲,丧失人性的父亲啊!”,然而她受旧道德影响较深,没有勇气对抗父亲“抱着女儿的两膝”的苦苦恳求,便决定牺牲自己以尽人子的“天职”,她的“温柔”和最爱美德的特点又使她成为可以协调个人,家庭朋友和社会的中心人物。

圣普乐:他是平民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其性格热烈、英勇、坚强。在作品前半部:他主要扮演狂热恋人的角色,他带动朱丽共同反抗贵族偏见的言行热烈动人,他的“退让”并非妥协,而是想以这种方式挽救朱丽免受专制家长的迫害。在作品后半部:他恋情虽如初,但由于朱丽夫妻对他的真诚和友谊,他便也真诚地成为他们的朋友。

他知识渊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曾被人推荐去做军官,但他热爱独立自由,只愿作学术研究,在漫游欧洲期间通过他的见闻,批判了贵族上流社会的种种习俗风尚并对华莱山区人民纯朴的思想感情、道德风俗进行赞美,形成鲜明的对照。承担了社会批判者的角色。

沃尔玛:他也是新人中的一员,他原是俄国接近宫廷的大贵族,但他背叛了其阶级及传统信仰,酷爱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他性格理智、沉着、善解人意、心怀坦荡。

§ 作者介绍

卢梭卢梭(1712~1778)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

卢梭的高祖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这虽使他一举成名,却也逐渐显示出他同其他启蒙主义者在思想立场上的分歧和差异。其后,他渐渐地与百科派决裂了。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因《爱弥儿》同时激怒了当局和百科派,卢梭避难逃至瑞士等地,最后回到法国仍不得安宁。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 目录

译序

序言

卷一

书信一

致朱莉

书信二

致朱莉

书信三

致朱莉

书信四

朱莉来信

书信五

致朱莉

书信六

朱莉致克莱尔

书信七

复信

书信八

致朱莉①

书信九

朱莉来信

书信十

致朱莉

书信十一

朱莉来信

书信十二

致朱莉

书信十三

朱莉来信

书信十四

致朱莉

书信十五

朱莉来信

书信十六

复信

书信十七 对复信的反驳

书信十八 致朱莉

书信十九 致朱莉

书信二十 朱莉来信

书信二十一 致朱莉

书信二十二 朱莉来信

书信二十三 致朱莉

书信二十四 致朱莉

书信二十五 朱莉来信

书信二十六 致朱莉

书信二十七

克莱尔来信

书信二十八 朱莉致克莱尔

书信二十九 朱莉致克莱尔

书信三十 复信

书信三十一 致朱莉

书信三十二 复信

书信三十三 朱莉来信

书信三十四 复信

书信三十五 朱莉来信

书信三十六 朱莉来信

书信三十七 朱莉来信

书信三十八 致朱莉

书信三十九 朱莉来信

书信四十 芳烁茵?雷加尔致朱莉小姐:

书信四十一 复信

书信四十二 致朱莉

书信四十三 圣普乐致朱莉

书信四十四 朱莉来信

书信四十五 致朱莉

书信四十六 朱莉来信

书信四十七 致朱莉

书信四十八 致朱莉

书信四十九 朱莉来信

书信五十 朱莉来信

书信五十一 复信

书信五十二 朱莉来信

书信五十三 朱莉来信

书信五十四 致朱莉

书信五十五 致朱莉

书信五十六 克莱尔致朱莉

书信五十七 朱莉来信

书信五十八 朱莉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五十九 多尔贝先生致朱莉

书信六十 致朱莉

书信六十一 朱莉来信

书信六十二 克莱尔致朱莉

书信六十三 朱莉致克莱尔

书信六十四 克莱尔致多尔贝先生

书信六十五 克莱尔致朱莉

卷二

书信一 致朱莉①

书信二 爱德华绅士致克莱尔

书信三 爱德华绅士致朱莉

书信四 朱莉致克莱尔

书信五 复信

书信六 朱莉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七 朱莉来信

书信八 克莱尔来信

书信九 爱德华绅士致朱莉

书信十 致克莱尔

书信十一 朱莉来信

书信十二 致朱莉

书信十三 致朱莉

书信十四 致朱莉①

书信十五 朱莉来信

书信十六 致朱莉

书信十七 致朱莉

书信十八 朱莉来信

书信十九 致朱莉

书信二十 朱莉来信

书信二十一 致朱莉

书信二十二 致朱莉

书信二十三 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二十四 朱莉来信

书信二十五 致朱莉

书信二十六 致朱莉

书信二十七 复信

书信二十八 朱莉来信

卷三

书信一 多尔贝夫人来信

书信二 致德丹治夫人

书信三 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四 多尔贝夫人来信

书信五 朱莉来信

书信六 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七 复信

书信八 爱德华绅士来信

书信九 复信

书信十 德丹治男爵来信

书信十一 复信

书信十二 朱莉来信

书信十三 朱莉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十四 复信

书信十五 朱莉来信

书信十六 复信

书信十七多 尔贝夫人来信

书信十八 朱莉来信

书信十九 复信

书信二十 朱莉来信

书信二十一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二十二 复信

书信二十三 爱德华绅士来信

书信二十四 复信

书信二十五 爱德华绅士来信

书信二十六 致多尔贝夫人

卷四

书信一 德?沃尔玛夫人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二 复信

书信三 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四 德?沃尔玛先生来信

书信五 多尔贝夫人来信

书信六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七 德?沃尔玛夫人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八 复信

书信九 克莱尔致朱莉

书信十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十一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十二 德?沃尔玛夫人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十三 复信

书信十四 德?沃尔玛先生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十五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十六 德?沃尔玛夫人致她的丈夫

书信十七 致爱德华绅士

卷五

书信一 爱德华绅士来信①

书信二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三 致爱德华绅士①

书信四 爱德华绅士来信

书信五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六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七 致爱德华绅士

书信八 致德?沃尔玛先生

书信九 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十 多尔贝夫人的复信

书信十一 德?沃尔玛先生的复信

书信十二 致德?沃尔玛先生

书信十三 德?沃尔玛夫人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十四 昂莉叶蒂给她妈妈写的信

卷六

书信一 多尔贝夫人致德?沃尔玛夫人

书信二 多尔贝夫人致德?沃尔玛夫人

书信三 爱德华绅士致德?沃尔玛先生

书信四 复信

书信五 多尔贝夫人致德?沃尔玛夫人

书信六 德?沃尔玛夫人来信

书信七 复信

书信八 德?沃尔玛夫人来信

书信九 芳烁茵?阿勒来信

书信十 致圣普乐

书信十一 德?沃尔玛先生来信

书信十二 朱莉来信

书信十三 多尔贝夫人来信

附录一

附录二[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