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泰 |
释义 | § 姓名 李泰 § 介绍 一、[唐](六一八―六五二)字惠褒,太宗第四子。少善属文,武德三年(六二o)封家都王,贞观二年(六二八)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泰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进封濮王。卒年三十五。工书法。《唐书本传》、《书断》 二、[元]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刊石匠提控,善刻碑。至顺四年(一三三三)同子思忠刻平定州祈雨嘉山感应记,至正八年(一三四八)同刻重修寿圣寺记。《刻碑姓名录》 三、[清]字佐民,一作左民,江苏如皋人。姿性萧爽,尝入玉女山趺坐鸳鸯松下,有停云翠然竟日,遂超灵悟。一日嫓白骈青,写七宝缨络金粟如来妙像,张京师护国寺,观者如堵。乾隆十五年(一七五o)修邑乘,延绘图。《如皋县志》、《画传编韵》 简介 [1]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母长孙皇后。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2],是当时的书画鉴 赏家,曾主编《括地志》,另著有《濮王泰集》二十卷。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倍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为太宗偏爱,特许 “不之官”。因为李泰好士爱文学,太宗又特令在他的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因为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进谏阻扰。后因涉嫌与太子争位,太宗为了达到让嫡子们共存[3],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后进封濮王。高宗接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 [1] 编辑本段 § 生平 [4]濮恭王李泰,字惠褒。始封宜都王,武德四年三月徙封卫王,出继怀王后。贞观二年又徙封越王,为扬州大都督。再迁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改封魏王。太宗皇帝因为李泰喜好儒学,善于写文章,下诏在王府置文学馆,得以自引学士。又因为李泰腰粗肚大,允许他乘小舆到朝堂。王府司马苏勖劝李泰学习古代贤王那样延宾客写书。李泰于是就上奏章,撰写《括地志》,于是引进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一起撰写。卫尉供帐,光禄司供给饮食,士人中有文学的多与他交往,而贵族游子弟更是愿意攀龙附和,一时间门庭若市。李泰嫌太慢,有心速成,要成大功业。就分道计州,编辑疏录,一共是五百五十篇,历四期成。皇帝非常高兴,下诏收藏到秘阁,所赐锦段万匹。后来,皇帝到李泰延康坊住宅,赦免长安死罪,还免去了坊人一年的地租,赏赐府僚布帛多少不等。因为李泰每月的花销比皇太子的还要多,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说:“圣人尊嫡卑庶,谓之储君,故用物不会,与王共之,庶子不得为比,所以塞嫌萌,杜祸源。先王法制,本诸人情,知有国家者必有嫡庶,庶子虽爱,不得过嫡子。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今魏王禀料过东宫,议者以为非是。昔汉窦太后爱梁王刘武,封四十余城。王筑苑三百里,治宫室,为复道,费财巨万,出警人跸,一不得意,遂发病死。宣帝亦骄淮阳王,几至于败,辅以退让之臣,乃克免。今魏王新出閤,且当示以节俭,自可在后月加岁增。又宜择师傅,教以谦俭,勉以文学,就成德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也。”皇帝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徵也说:“魏王李泰作为陛下的爱子,欲安全之,则不当使居嫌疑之地。今武德殿在东宫之西,昔海陵王居住过大地方,议论的人都以为不可。虽时与事异,人之多言,尚或可畏。又王之心亦弗遑舍,愿罢之,成王以宠为惧之美。”太宗皇帝觉悟,才停止了让李泰入居武德殿的事。当时皇太子李承乾病蹇,李泰用计诋毁太子,有心谋夺太子位。于是,引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做为心腹,让韦挺、杜楚客等人相继管理王府中事。这些人帮助李泰联合朝臣大臣,相为朋党,在朝中形成了魏王集团势力。李承乾害怕了,暗中派遣人,自称是李泰王府的典签到玄武门上奏书,皇帝看到奏书中说了许多李泰的罪错。太宗皇帝大怒,当即下令搜捕上书的人细查此事,没有找到。等到太子李承乾事情败漏,皇帝私下里答应立李泰为太子。朝臣岑文本和刘洎等也请皇帝立李泰为太子。长孙无忌坚持要立魏王李泰的同母弟弟晋王李治。太宗皇帝李世民因为太原石文有“治万吉”之说,就又欲听从长孙无忌的意见。李泰风闻此事后,就对弟弟晋王李治说:“尔善元昌,得无及乎?”晋王十分忧虑,皇帝见李治忧心忡忡,就问他,李治就把哥哥李泰说的话告诉了父皇。皇帝恍然大悟。又正赶上召问李承乾,皇帝谴责他。李承乾说:“儿臣贵为太子,还有何求?都是让弟弟李泰给逼迫的。因为怕被李泰所谋害了,才与朝臣图谋自安之计策罢了。我这样一来做事虽然是犯了图谋不轨的大罪。但若是让李泰成为新太子,正是父皇中了他的计呀。”皇帝说:“也对,要是立了李泰,则太子的位子就成了可以诡计求得的了。要是让李泰真的得立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就都活不成了;要是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就都没事了。”于是,皇帝下令幽李泰于将作监,解除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降为东莱郡王。并且下诏:“自今太子不道、籓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然而,皇帝还是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雉奴是高宗李治的小名。李泰在贞观十七年又被改封为顺阳郡王,居均州之郧乡。皇帝曾拿着李泰的表章跟左右的人说:“李泰文辞可喜,岂非才士?我心里一直是很喜欢他的,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考虑,遣他居外,可以使江山无忧、兄弟两全也。”贞观二十一年十一月,进封李泰为濮王。高宗李治即位,诏令李泰可以开府置僚属,车服饮食特殊优待。最后,在公元652年,李泰在三十五岁那年死在了郧乡,死后,高宗皇帝赠他太尉官职、雍州牧。 编辑本段 § 史书记载 旧唐书: [5]濮王泰,字惠褒,太宗第四子也。少善属文。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以继卫怀王霸后。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五年,兼领左武候、大都督,并不之官。八年,除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七年,转鄜州大都督。十年,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余官如故。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 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6]。十二年,司马苏勖以自古名王多引宾客,以著述为美,劝泰奏请撰《括地志》。泰遂奏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就府修撰。十四年,太宗幸泰延康坊宅,因曲赦雍州及长安大辟罪已下,免延康坊百姓无出今年租赋,又赐泰府官僚帛有差。十五年,泰撰《括地志》功毕,表上之,诏令付秘阁,赐泰物万段,萧德言等咸加给赐物。俄又每月给泰料物,有逾于皇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谓之储君,道亚睿极。其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而先王必本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国家,必有嫡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伏惟陛下功超邃古,道冠百王,发号施令,为世作法。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在谏诤,无容静默。伏见储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见闻,不以为是。《传》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及景帝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复道弥望,积财钜万计,出入警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宪王,几至于败,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且魏王既新出阁,伏愿常存礼则,言提其耳,且示俭节,自可在后月加岁增。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谦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 太宗又令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徵上奏曰:“伏见敕旨,令魏王泰移居武德殿。此殿在内,处所宽闲,参奉往来,极为便近。但魏王既是爱子,陛下常欲其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此殿,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与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安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明早是朔日,或恐未得面陈,愚虑有疑,不敢宁寝,轻干听觉,追深战栗。”太宗并纳其言。 时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潜有夺嫡之意,招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人,厚加赠遗,寄以腹心。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摄泰府事,二人俱为泰要结朝臣,津通赂遗。文武群官,各有附托,自为朋党。承乾惧其凌夺,阴遣人诈称泰府典签,诣玄武门为泰进封事。太宗省之,其书皆言泰之罪状,太宗知其诈而捕之,不获。十七年,承乾败,太宗面加谴让。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乃幽泰于将作监,下诏曰: 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是故为臣贵于尽忠,亏之者有罚;为子在于行孝,违之者必诛。大则肆诸市朝,小则终贻黜辱。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魏王泰,朕之爱子,实所钟心。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不思圣哲之诫,自构骄僣之咎,惑谗谀之言,信离间之说。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痾恙,潜有代宗之望,靡思孝义之则。承乾惧其凌夺,泰亦日增猜阻,争结朝士,竞引凶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彰厥巨衅,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可解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降封东莱郡王。太宗因谓侍臣曰:“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寻改封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太宗后尝持泰所上表谓近臣曰:“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是两全也。”二十一年,进封濮王。高宗即位,为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羞膳,特加优异。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年三十有五。赠太尉、雍州牧,谥曰恭。文集二十卷。二子欣、徽。欣封嗣濮王,徽封新安郡王。欣,则天初陷酷吏狱,贬昭州别驾,卒。子峤,本名余庆,中兴初封嗣濮王。景云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十二年,为国子祭酒,同正员。以王守一妹婿贬邵州别驾,移邓州别驾,后复其爵。 新唐书: 濮恭王泰字惠褒。始王宜都,徙封卫,继怀王后。又徙封越,为扬州大都督。再迁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改王魏。帝以泰好士,善属文,诏即府置文学馆,得自引学士。又以泰大腰腹,听乘小舆至朝。司马苏勖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泰乃奏撰《括地志》,于是引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撰次。卫尉供帐,光禄给食,士有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藉,门若市然。泰悟其过,欲速成,乃分道计州,繙缉疏录,凡五百五十篇,历四期成。诏藏秘阁,所赐万段。后帝幸泰延康坊第,曲赦长安死罪,免坊人一年租,府僚以差赐帛。又泰月禀过皇太子远甚,谏议大夫褚遂良谏曰:“圣人尊嫡卑庶,谓之储君,故用物不会,与王共之,庶子不得为比,所以塞嫌萌,杜祸源。先王法制,本诸人情,知有国家者必有嫡庶,庶子虽爱,不得过嫡子。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今魏王禀料过东宫,议者以为非是。昔汉窦太后爱梁王,封四十余城。王筑苑三百里,治宫室,为复道,费财巨万,出警人跸,一不得意,遂发病死。宣帝亦骄淮阳王,几至于败,辅以退让之臣,乃克免。今魏王新出閤,且当示以节俭,自可在后月加岁增。又宜择师傅,教以谦俭,勉以文学,就成德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也。”帝又敕泰入居武德殿,侍中魏徵亦言:“王为陛下爱子,欲安全之,则不当使居嫌疑之地。今武德殿在东宫之西,昔海陵居之矣,论者为不可。虽时与事异,人之多言,尚或可畏。又王之心亦弗遑舍,愿罢之,成王以宠为惧之美。”帝悟,乃止。时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计倾之,乃引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布腹心,而韦挺、杜楚客相继摄府事。二人者,为泰要结中朝臣,津介赂遗,群臣更附为朋党。承乾惧,阴遣人称泰府典签诣玄武门上封,帝省之,书言泰罪,帝怒,即遣捕诘,不获。既而太子败,帝阴许立泰,岑文本、刘洎请遂立泰为太子。长孙无忌固欲立晋王,帝以太原石文有“治万吉”,复欲从无忌。泰微知之,因语晋王:“尔善元昌,得无及乎?”王忧甚,帝怪之,以故对,帝怃然悟。会召承乾谴勒,承乾曰:“臣贵为太子,尚何求?但为泰所图,与朝臣谋自安尔。无状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事。若泰为太子,正使其得计耳。”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则副君可诡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无它。”即幽泰将作监,解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降王东莱。因诏:“自今太子不道、籓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然帝犹谓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雉奴,高宗小字。泰寻改王顺阳,居均州之郧乡。帝尝持泰表语左右曰:“泰文辞可喜,岂非才士?我心念泰无已时,但为社稷计,遣居外,使两相完也。”二十一年进王濮。高宗即位,诏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羞膳异等。薨郧乡,年三十五,赠太尉、雍州牧。二子:欣、徽。欣嗣王,武后时为酷吏所陷,贬昭州别驾,薨。子峤,神龙初得嗣王。开元中为国子祭酒,以罪贬邓州别驾,薨。徽封新安郡王。 【《魏郑公谏录》◎谏魏王不得折辱贵臣】 [7]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贵要言:三品以上多轻蔑王者。意欲诬毁公等以激怒太宗。太宗大怒,御齐政殿,引三品以上入,作色而言曰:“我有一口语,欲向卿等道。往前天子是天子,今时天子即非天子邪往前天子儿是天子儿,今天子儿即非天子儿邪我见隋家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踬顿,我自不许儿子纵横,卿等何为蔑我儿邪我若教之,岂不能折辱卿等?”房玄龄以下,战栗流汗,拜谢。公正色而进曰:“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然在礼,臣子一也。传称:王人虽微,列诸侯之上,诸王用之为公卿,若不为公卿,则下土之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之所敬异。如其小小不是,魏王何得折辱若国家纲纪替坏,臣所不知。以当今圣明,魏王岂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礼义,宠纵诸子,使行无礼,寻皆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太宗闻之,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凡语理到,不可不服。朕之所言,身之私爱;魏徵所言,国家大法。朕向者忿怒,谓理在不疑;见魏徵所论,方始觉屈也。人君发言,亦何容易。 ” 【《贞观政要》卷二◎直谏】 贞观十年,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8],太宗特所宠异。或言三品以上皆轻蔑王者, 意在谮侍中魏征等,以激上怒。上御齐政殿,引三品已上入坐定,大怒作色而言曰:“我有一言,向公等道。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时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耶?我见隋家诸王,达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踬顿。我之儿子,自不许其纵横,公等所容易过,得相共轻蔑。我若纵之,岂不能踬顿公等!”玄龄等战栗,皆拜谢。征正色而谏曰:“当今群臣,必无轻蔑越王者。然在礼,臣、子一例,《传》称,王人虽微,列入诸侯之上。诸侯用之为公,即是公;用之为卿,即是卿。若不为公卿,即下士于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所加敬异。纵其小有不是,越王何得辄加折辱?若国家纪纲废坏,臣所不知。以当今圣明之时,越王岂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礼义,宠树诸王,使行无礼,寻以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 曰:“凡人言语理到,不可不伏。朕之所言,当身私爱;魏征所论,国家大法。朕向者忿怒,自谓理在不疑,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为人君言,何可容 易!”召玄龄等而切责之,赐征绢一千匹。 【《旧唐书》岑文本传】 [9]是时魏王泰宠冠诸王,盛修第宅,文本以为侈不可长,上疏盛陈节俭之义,言泰宜有抑损,太宗并嘉之,赐帛三百段。十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赐魏王泰诏】 [10]地记之设,繇来尚矣。区外具於《山经》,海内陈於《夏载》。《职方》、《王制》,才举淮夷;《汉志》、《晋图》,略记郡国。自兹以降,著作实繁。或学非博通,多所遗阙;或地分南北,雅有短长。求其折中,无闻尽善。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相州都督魏王泰,体业贞固,风鉴凝邈,学综策府,文冠词林。乐善表於夙夜,好士彰於吐握。讨论舆地,详延儒雅:博采方志,得之於旧闻;旁求故老,考之於传信。内殚九服,外极八荒。宪章之规,条目有序,戎夏之域,今古无遗。简而能周,博而尤要,足以度越前载,垂之不朽。宜加?锡,以申奖劝。可赐物一万段,其书宜付秘阁。 【《唐会要》卷二十六】 [11]贞观十一年七月,礼部尚书王珪兼魏王师,上问黄门侍郎韦挺曰:“泰昨与珪相见,若为礼节?”挺对曰:“见师之礼,拜答如仪讫。”王问珪忠孝,珪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享天佑,馀芳可以垂后叶。”王曰:“忠孝之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答曰:“汉东平王苍云:‘为善最乐。’”上曰:“我常语泰,汝之事师,如事我也。”泰每先拜珪,珪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 【册越王泰改封魏王文】 维贞观某年某月某日甲子,皇帝若曰:「於戏!昔在哲后,受命君临,并建茂亲,以为藩卫。然则古之列国,今之按部,循名或异立政实同,皆所以共治黎元。俱奖王室,克隆鼎祚,咸悉由之。惟尔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越王泰,生而韶敏,幼而好学,乐善不倦,才德日新,地则维城,礼优分器,惟彼三魏,实号五都。非亲勿居,夹辅攸属。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督相卫黎魏?邢贝七州诸军事相州刺史,改封魏王,传之子孙,长为藩翰。古人有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往钦哉,尔其监此格言,无自骄奢,无迩邪佞,兢兢业业,以保尔茅土,可不慎欤? 【《唐会要》◎卷七十八】 贞观二年五月。吴王恪除使持节大都督益绵邛眉雅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濮王泰除使持节大都督扬州。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 臣遂良言: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谓之储君。道亚睿极,其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而先王必本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国家,必有嫡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私恩害公,或至乱国。伏惟陛下功超邃古,道冠百王,发号施令,为世作法。一日万几,未尽其美,臣职在谏诤,无容静默。伏见东宫料物,岁得四万段,付市货卖,凡直一万一千贯文。魏王支别封及廪物,一年凡直一万六千贯文。此便储后俸料,翻少於诸藩,朝野闻见,以为非是。陛下往年行幸,自洛阳还,太子於阙首献食,家令无物可用,遂内出绫彩,货充鼎实。预是宫臣,谁不闻见?陛下必以为魏府支用见不足,人多费广,此理可通。然则至於储君,更宜增益。臣谨按汉明帝披舆地图,等储君户口诸子,租岁不过二千万,明德马后为言,亦不偏得。此则防其嗜欲,节其骄恣,伏愿陛下颇择汉法,宏荡无偏。储君之用,微附古昔。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传》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忠孝恭俭,义之方谓。国家於东宫,略同魏府。即目所睹,未有殊别。语其将来,不可不虑。若多其室宇,唯欲崇高,赐以金贝,使其盈积,家人多於馀国,良马超於列藩,王成童之年,已得如此,长世以后。嗜欲方生,岁增则欣喜,微减则失意。财多则溢罕有克全。宠禄过骄,安能自制。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馀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复道弥望,积财镪巨万计,入惊出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宪王,几至放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且魏王既新出ト,恒存礼制,言提其耳,且示节俭,自可在后月加岁增,爱子岂虑不足?微臣庸暗,不知大体,所有管见,愿悉言之。特愿天明曲垂省览,即日诸王僚佐,皆选上才。或干职有馀,识见犹阙,莫不诱王财贿,偏曲闻奏,他王皆不得,我王独得之,以此自矜,以兹为美。即日僚佐,率多如此。愚臣所见,特谓不然。《传》曰:「上之化下,如风之靡草也。」则众人万语,不及陛下一言能成就保全。唯在陛下留意子弟,置严师傅。诸王之国,帝弟归藩,何尝不德音恳切,示其成败?此皆皇唐美制,以为称首,诸王尊奉,则无愆失。然则刍荛之说,更有可观;愚臣千虑,或一可采。伏愿陛下广加教谕,他王皆求请,有一王独足,陛下则崇赏之;他王皆戏,有一王独爱学,陛下则崇赏之;他王好猎,有一王独不游,陛下则崇赏之;他王皆营作,有一王独静处,陛下则崇赏之。上好之则下为之,上赏之则下趋之。雕琢诸王,皆成退素,如斯陷败,臣所不闻。薰风所扇,日驰千里。既教之以谦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臣以不才,叨居谏职,甘从鼎镬,轻敢以闻,烦ゥ之愆,伏增战栗。 【请释法恭为戒师书】作者:李泰(濮王泰) 昔道安晦迹襄阳,声驰秦阙;慧远栖心庐岳,名振晋京。故知善言之应,非徒千里;明月所照,不隔九重。法师笠泽上仁,震维高德,律行净於青眼,威仪整於赤髭,传灯之智不穷,法施之财无尽。弟子摄此心马,每渴仰於调御;垦此身田,常戴怀於法雨。若得师资有讬,冀以祛此六尘,善导启行,庶无迷於八正。谨遣咨祈,伫承慈诱。 编辑本段 § 李泰作品 括地志 [12]《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 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 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四卷,约13万字。 文集 李泰另有《濮王泰集》二十卷传世,现已失传。 编辑本段 § 李泰与三龛记 李泰为母长孙皇后所造佛像 [13]伊阙佛龛之碑” 也叫褚遂良碑。在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和南洞之间,通高约5.00米、宽1.90米。关于该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碑上刻有唐太宗第四子李泰为母亲长孙皇后开窟造像的发愿文。此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写,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丹。共计一千八百余字。 《龙门山三龛记》 若夫藏室延阁之旧典,蓬莱宛委之遗文,其教始於六经,其流分於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嘉富贵为崇高。备物致用,则上圣(阙一字)其发育;御气乘云,则列仙体其变化,兹乃尽域中之事业,殚方外之天府,逾系表而称笃论,(阙一字)帝先而谓穷神。岂非徇淼漫於陷井者,未从海若而泳天池也;矜峻极於块阜者,未托山只而窥地轴也。焉识夫无边慧日,垂鸿晖于四衢;无相法宝,韫善价於三藏。泊乎出(阙一字)器之外,寂焉超筌蹄之表。三界方於禹迹也。犹大林之匹豪端;四天视於侯服也。若龙宫之方蜗舍。升彼岸而舍六度,则周孔尚溺於沈沦;证常乐而捐一乘,则松高莫追其轨辙。由是见真如之寂减,悟俗谛之幻化。八儒三墨之所称,其人填邱陇矣;柱史园吏之所述,其旨犹糠秕矣。若夫七觉开(阙一字)。八正分涂,离生灭而降灵,排色空而现相。唯妙也掩室以标其实,唯神也降魔以显其权。故登十号而御六天,绝智于无形之地;遗三明而冥五道,应物於有为之域。是以慈悲所及,跨恒沙而同跬步;业缘既启,积僧只而比崇朝,故能使百亿日月,荡无明于大夜,三千世界,隮法云於下土。然则功成道树,非炼金之初;迹灭坚林,岂断筹之末?功既成,俟奥典而垂范;迹既灭,假灵仪而图妙。是以载雕金玉。阐其化于迦维;载饰丹青,发其善於震旦。绳绳乎方便之力至矣!巍巍乎饶益之义大矣! 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酌坤仪,淑圣表於无疆,柔明极於光大。沙麓蕃祉,涂山发祥。来翼家邦,嗣徽而赞王业;聿修阴教,正位而叶帝图。求贤显重轮之明,逮下彰厚载之德。忠谋著於房闼,孝敬申於宗祀。至诚所感,清朏魄於上,至柔所被,荡震腾於下。心系忧勤,行归俭约。胎教克明,本枝冠於三代;阃政攸叙,宫掖光於二南。陋锦绘之华,身安大帛;贱珠玉之宝,志绝名璫。九族所以增睦,万邦所以至道。宏览图籍,雅好艺文,酌黄老之清静,穷诗书之溥博。立德之茂,合大两仪,立言之美,齐明五纬。加以宿殖远因,早成妙果。降神渭涘,明四谛以契无生,应迹昭阳,驰三车以济有结。故绵区表刹,布金犹须达之园;排空散花,踊现同多宝之塔。谅以高视四禅,俯轻末利;深入八藏,顾蔑胜鬘。岂止厘降扬蕤,轶有妫之二女;载祀胜实,越高辛之四妃而山已哉! 左武侯大将军相州都督雍州牧魏王,体明德以居宗,膺茂亲而作屏,发晖才艺兼苞礼乐。朝读百篇,总九流於学海;日摛三赋,备万物於词林。驱鲁卫以骖镳,驭梁楚使扶毂。长人称善,应乎千里之外,通神曰孝,横乎四海之滨。结巨痛於风枝,缠深哀於霜露。阳陵永医,怀镜奁而不追;閟宫如在,望阶除而增慕。思欲弭节鹫岳,申陟屺之悲,鼓枻龙池,寄寒泉之思。方愿舍白亭而遐举,莹明珠於兜率;度黄陵而抚运,荫宝树於安养。博求报恩之律,历选集灵之域。以为百王建国,图大必揆於中州;千尊托生,成道不(阙一字)於边地。惟地三州,是总六合。王城设险,曲阜营定鼎之基;伊阙带垌,文命辟襄陵之(阙一字)穹窿极天,峥嵘无景,幽林招隐,洞穴藏金。云生翠谷,横石室而成盖,霞舒丹巘,临松门而建标。崇基拒於嵩山,依希雪岭,(阙一字)流注於德水,仿佛连河。斯固真俗之名区,人只之绝境也。 王乃罄心而弘喜舍,开藏而散龟贝。楚般竭其思,宋墨骋其奇。疏绝壁於玉绳之表,而灵龛星列;雕(阙一字)石於金波之外,而尊容月举。或仍旧而增严,或维新而极妙。白豪流照,掩莲花之质;绀发扬晖,分檀林之侣。是故近瞻宝相,俨若全身,远鉴神光,湛如留影。嗤镂玉之为劣,鄙刻檀之未工。杲杲焉逾日轮之丽长汉,峨峨焉迈金山之映巨壑。耆阇在目,那竭可想。宝花降祥,蔽五云之色;天乐振响,夺万籁之音。是以睹法身之妙,而八难自弭;闻大觉之风,而六天可陟。非正真者,其孰能与於此也?善建佛事,以报鞠育之慈;广修福田,以资菩提之业。非纯孝者,其孰能与於此也?昔简狄生商,既轮回於名相;公旦胙鲁,亦流遁於国城。犹且雅颂美其功,同和於天地;管弦咏其德,(阙二字)於鬼神。况乎慧灯普照,甘露徧洒,任姒尊名,具之以妙觉,间平茂实,成之以种智。是用勒绀碣於不朽,譬彼法幢,陈赞述於无穷,同(阙二字)偈。俾夫衣销劫石,与金刚而比坚,芥纳须弥,随铁围而齐固。(阙一字)感(阙一字)词,乃作颂曰: 十号开绪,二谛分源。有为非宝,无相称尊。光宅沙界,大居给园。仁舟戡溺,智炬排昏。缘发现迹,化终还净。色身蹔掩,灵照远镜。布金降真,攻玉图圣。五道有截,三乘无竞。帝唐御纪,太姒定祥。功济赤县,德穆紫房。十品散馥,三慧腾光。广辟香地,载纽玄纲。卓尔英王,至哉茂则。丹青神甸,监梅王国。掷地(阙一字)文,横海迈德。孝思不匮,报恩罔忒。聿修净业,于兹胜境。梯危紫(阙三字)翠岭。勒石表相,因山摹(阙一字)。希圣虽遥,求心宁永。豪光(阙八字)只树楼似增成。飞泉洒汉,危石临星。岩垂日近,松(阙十三字)来游(阙四字)垂杯川(阙十三字)纯孝克宣,胜业载圆,邪山灭地,倾(阙十二字)皇祚于下(阙) 十五年岁次辛丑十一月(阙) 编辑本段 § 书画鉴赏家 (唐)张彦远所写《叙古今公私印记》一文中评魏王李泰为古代的书画鉴赏家之一[14]。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魏王泰印。〔龟、益〕......已上诸印记千百年可为龟镜。 (译文):......唐朝时,有魏王李泰的收藏鉴赏印:龟、益。......以上记载的这些印章,即使千百年以后,仍可作为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印验则玉斫胡书(“三藐毋驮”太平公主武氏家玉印有四胡书,今多墨涂,存者盖寡。梵云:“三藐毋驮”四字也),金镌篆字。少能全一,多不越四。国署年名,家标望地。①独行龟益(“龟”、“益”即魏王泰家印),并设窦臮(“窦臮”范阳功曹窦臮书印)。贞观开元,文止于二(“贞观”、“开元”太宗、玄宗所用印);陶安、东海,徐、李所秘(“陶安”、“东海”徐祭酒峤之印,李起居造印)。万言方寸(“万言方寸”未详),翰囿攸类(“轨飞”、“出出出出”延王友窦永书印)。张氏永保(“张氏永保”张怀瑰印),任氏言事(“任氏言事”未详。)。古小雌文,东朝周顗(“周顗”东晋仆射周顗印)。审定窦蒙(“窦蒙审定”议郎窦蒙书印),亭侯袭贵(“安国亭侯”未详)。猗欤刘郑(“猗欤刘郑”未详),门承貂珥⒁。义仰彭城⒂(“彭城侯书画印”,金部郎中刘绎书印),邺、周印异(“邺侯图书刻章”、“周昉”相国邺侯李泌印,宣州长史周昉印)。或有惭于稽古,谅无乏于雅致⒄。 ① 独行:单行一字。指“龟”、“益” 【《弇州四部稿》(明)王世贞】 书画有赏鉴、好事二家,其说旧矣。若求其人,则自人主、侯王、将相以至方外衲子,固宜有之。张彦远云:“有收藏而不能鉴识,能鉴识而不善阅翫,能阅翫 而不能装褫,能装褫而无铨次,皆病也。 赏鉴家:......僧智果、辨才、唐太宗、玄宗、魏王泰...... (译文):书画界有鉴赏和好事两种人,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了。这种人上自帝王将相等人间至贵,下至下里巴人,全都有。张彦远说:“有收藏但不会鉴定,会鉴赏但不会赏玩,会赏玩而不能装裱,能装裱而不会品评,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鉴赏家。 【(明)张应文《清秘藏》】 书画有赏鉴、好事二家,其说旧矣。好事者不足纪。今举古今赏鉴家识於此,俾稽古者知所考焉:......僧智果、唐太宗、玄宗、魏王泰、薛收、...... (译文):书画有赏鉴和喜欢多事的两家,这种说法已经很长久了。喜欢弄事的人不值得记载。现在举古今鉴赏家的名字写在这里,使研习古事的人有所考察: 编辑本段 § 李泰家族墓地 李泰墓出土的金狮子 李泰家族墓地,位于郧县城东1公里处的棒棰河西岸,唐代称此为马山,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小李王坟。从已发掘的4座李唐王室家族墓群得知,墓主是李泰、阎婉、李欣、李徽。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李泰墓:[15]李泰乃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武德二年(619年)生,封为魏王,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为宜都王。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皇太子承乾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而被贬,后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李泰墓为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小龛、墓室组成。1975年3月,湖北省博物馆会同郧阳地区及各县文物干部联合对李泰墓进行发掘。发掘时,发现此墓已被盗过,本次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442件。其中,陶器99件、瓷器9件、银器13件、金器121件(重3102.35克)、玻璃器9件、石器7件、铁器2件、珍珠2件、水晶珠2件、铜器178件以及残存墓内壁画若干幅。县博物馆收藏225件。省博物馆收藏217件。其中,陶器42件、瓷器3件、铜器18件、银器11件、金器121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陈列价值的文物品有陶俑、仪仗俑、乐队俑、金狮子、墓志铭等。 阎婉墓:阎婉,河南人、贞观六年(632年)11岁时,应选进宫为李泰之妃。天授一年(690年)九月八日死于邵州,时年69岁,开元十二年(724年)六月二日,迁葬于马山、李泰墓西北隅。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的砖室,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出土文物共34件,其中陶瓷器2件。其余为银铜器和铁器。银下颌托、铜境、璧画以及墓志铭,为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依据。 李欣墓:李欣,字伯悦,濮恭王李泰长子,封嗣濮王,娶临川公主女周氏为妻,则天初临酷吏狱,贬昭州别驾。在携母阎氏赴荒僻的唐环州中途遇祸身亡,由妻周氏奉灵柩葬于洛州龙门。开玩十二年(724年)六月二日,由其子李峤迁葬于郧乡县马山。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此墓被盗2次,墓内大量积水,出土文物较少,主要有小铜马镫、鎏金小马镫、铜饰花片、石饰牌、白素珠、镏金开元铜钱等。具有科研价值的主要是墓志铭和壁画。 李徽墓:李徽,字玄祺,李泰次子。贞观十年(636年)生,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封顺阳县开国侯,永徽四年(653年),封新安郡王;弘道一年(683年)9月23日,死于郧乡县,时年40岁,嗣圣一年(684年),迁葬于马山。墓为砖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共82件,以陶瓷为主,次为铜器、铁器、少部分金、银、骨、蚌器。珍贵文物有三彩龙首杯、三彩瓶、三彩盂、三彩角杯、瓷砚、石熏、银勺、铁斧、陶甑以及墓志铭和璧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