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汉工程大学
释义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经过35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 基本信息

学校全称: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英文名称: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WIT

创建于:1972年6月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雄楚大街693号

邮编:430073

§ 学校概述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11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

层次规模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49人,其中研究生595人,本科生14074人,国际学院学生116人,专科生329人,高职生2535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4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管、理为主要学科门类,均覆盖3个以上二级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5个。此外,学校还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93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30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34人。现有专任教师964人,高级职 武汉工程大学务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46.5%,其中教授131人,副教授317人,博士151人,硕士52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5.7%。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楚天学者1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工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工大学子5人。首批成立了本科教学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8个,学术创新团队5个。学校还聘请了83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0人。学校有40 余位知名专家担任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劳动学会等数十个专业组织的副会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1527亩;校舍建筑面积7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4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50个(9998个座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7个,教学实验室4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馆藏一般图书106万册,电子图书31.9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省级技术中心(基地)。学校具有化工工程乙级设计资格,A2、D1、D2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化工行业工程甲级咨询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乙级资格,专项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丙级设计资格、建筑工程丙级资格,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同时,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37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2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他省级奖4项。近3年来,科研到帐经费共计1.5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6年7次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00余篇。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吴元欣

校 长: 李 杰

党委副书记: 李 杰、田辉玉

副 校 长: 汪建华、冯碧元、王存文、张彦铎

纪委书记: 唐 敏

校长助理: 池汝安、吴锋

§ 校园地图

武昌校区现状图     流芳校区规划图

§ 党政机构

学校办公室 | 组织部、统战部、党校 | 宣传部 | 工会 | 纪委监察处 | 审计处 | 学生处

团委 | 保卫处 | 人事处 | 教务处 | 招生与毕业生工作处 | 外事处 | 科技处 | 研究生处

计划财务处 | 基建处 |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 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 院系设置

政治与法律学院 | 外语学院 | 理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艺术设计学院 | 电气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 化工与制药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 体育部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学院 |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直属单位

分析测试中心 | 学报编辑部 | 物资供应中心 | 网络信息中心 | 后勤服务总公司

图书馆 | 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 校医院

§ 编年校史

1972年4月20日,成立湖北省化工石油学院筹建领导小组;6月25日,湖北省政府鄂革[1972]102号文件通知:以湖北省工业学校为基础,组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9月,宫雨屏任党委书记。

1974年 校址迁移至伏虎山麓、南湖北畔之现址(武昌卓刀泉路366号)。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工机械三个专业招收首届学生共110人。

1975年 2月26日,湖北省政府批复文件,确定学院规模为1500人。制定学院1975-1985年十年发展计划。

1976年  各年级均有学生,学院建制初成。

1977年  招收首批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  学院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11月,李康德任院党委书记,孟占勇任院长。

1980年  学院隶属关系变更。3月31日,教育部颁发(80)教计字134号文件,决定:湖北化工石油学院更名为武汉化工学 武汉工程大学院,改由化学工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化学工业部为主。

1981年  举办院首届田径运动会。

1982年  举行建院10周年庆典活动。

1983年  9月,陈古圣任代院长,12月,亓国治任党委书记。

1984年  制定学院“七·五”建设规划(1985-1990)。

1985年  1月16日,化学工业部批复学院“五定”意见。12月,陈古圣任院长。

1986年  1月11日召开首次党代会,学院党委正式成立。3月,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1987年  举行建院15周年庆祝活动。8月吕福利任院党委书记。

1988年 与昆明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等首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9年  4月8日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制定“八·五”建设计划(1991-1995)。

1991年  2月,陈古圣任代理党委书记。6月22日化工部部长顾秀莲来院视察工作。

1992年  召开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4月3日,化工部副部长李子彬来院视察工作。举行建校20周年庆典活动。9月,蒋子铎任院党委书记。

1993年  9月17日,化工部副部长贺国强来院视察工作。10月,蒋子铎兼任院长。11月4日,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第二届教代会。制订并实施《武汉化工学院综合改革方案》。

1994年  制定学院“九·五”建设计划(1995-2000)。

1995年  4月21日,化工部副部长成思危来学院视察工作。与中南工业大学首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2月,何定雄任院党委书记。

1996年  5月18日,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来学院考察工作。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1997年  2月,钟康年任院长。学院举行几年25周年座谈会。11月举行董事会成立大会,化工部副部长李勇武、副省长王少阶等出席大会。

1998年  1月8日,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学院被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高校工委授予“湖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化学工艺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7月3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1998]103号文件精神,学院由原化工部主管改为中央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1999年 王少阶副省长来院视察工作。9月-11月,实施机关全员竟聘上岗工作。

2000年  1月6日,王少阶副省长来我院视察筒子楼改造工程。制订了“十·五”(2001-2005)计划。学院在化工工艺学科,申报并设立了“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化学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增列为硕士点。下半年在全院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学院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2月6日,省委副书记王生铁来院视察工作。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整体进入学院。

2001年  学院制定“二定一发展”计划。召开第二届董事大会,副省长王少阶等出席了会议。学院与宜昌市人民政府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书。组建省内首支机器人足球代表队一举打进世界杯赛前八名。学院在江夏区新征718亩办学用地(不包括学生公寓及生活用地)。

2002年 4月,学校机器人足球代表队在“大庆杯”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中获半自主3对3项目亚军,在韩国第七届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中获5对5项目冠军。6月,学校更名工作正式启动。10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30周年庆典,庆典活动历时3天。11月19日,流芳校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12月9日,学校行政主要领导调整,吴元欣任武汉化工学院院长。12月27日至29日,学校召开第五次党代会。

2003年4月1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同志在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李怀中的陪同下来学校视察工作;4月23日,成立校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预防非典工作;6月5日,省教育厅组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在学校举行了武汉化工学院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的专家论证会;6月12日,教育部党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教育部直属办公室副主任陈维嘉等陪同下来我校视察;9月11日,我校流芳校区正式启用,省委高校工委章默英副书记代表省高工委、省教育厅到校祝贺并发表了讲话;9月8日,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吉新鹏被我校正式录取。

2004年元月9日,副省长辜胜阻在省教育厅领导陪同下到我校流芳校区视察工作;元月11日,全国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组来我校考察;元月17日,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在省教育厅厅长路钢等陪同下来校视察工作并慰问教师;2月份,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月5日,学校实行新一轮全员竞争上岗;5月,教育部同意我校在武汉化工学院基础上筹建武汉工程大学,筹建期为一年;6月18日---6月21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学校承办的“武汉工程大学杯”第五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4年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中国队选拔赛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6月29日,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来我校现场办公;8月20日,我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国家一级工作单位的考评。

2005年1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以章、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李怀中、省委宣传部秘书长陈连立等陪同下来我校调研;学校成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培养领域为化学工程领域;3月16日,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远志带领省市区三级领导到学校流芳校区教学及生活区视察工作;4月18日,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式开始启用;5月21日,武汉化工学院、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报告会在我校举行;7月9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校评估验收我校的筹建工作;9月8日,省长罗清泉在副省长郭生练等省领导来我校参观考察并为我校教师带来了节日的问候;8月21日,学校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11月2日,教育部科技司谢焕忠司长来校考察;12月份,流芳校区三期工程全部结束。

2006年3月22日下午,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在省教育厅厅长路钢、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王永高、省政府秘书六处处长刘美频、教育厅办公室主任余学敏、发展规划处处长夏杨福等陪同下来学校参观考察;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永高、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传德、省学位办主任问青松、副主任张文斌等陪同下,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院士来到学校检查指导工 武汉工程大学作;4月30日9:30,武汉工程大学揭牌暨流芳校区建成庆典大会在流芳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少阶、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熊传勤等上级领导及100余所兄弟院校代表、90多家董事会单位代表和 27个校友分会代表出席了庆典大会;5月20、21日,学校首次本科招生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工作圆满结束;5月26日—27日,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高校 类)暨湖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桥牌比赛在学校流芳校区体育活动中心举行;6月6日—7日,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本科教学水平咨询评估工作;7月5日, 2006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武汉工程大学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全省19个县(市、区)的80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同天,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湖北省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座谈会在学校举行;7月10——13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在武汉工程大学进行;全国化工高等院校两办协作组第十八次年会于7月26日至29日在学校举行;8月16日—19日,学校在咸宁金桂湖组织召开了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 估工作专题研讨会;9月26日,武汉市洪山区人大代表选举关山街第27选区选举大会在校举行,高教所所长娄星同志再次当选为洪山区人大代表;9月28 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工程大学支部成立;11月12日,以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吕明为组长、西南石油大学校长杜志敏为副组长的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1月14日,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来校看望评估专家;11月17日,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伍贵龙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继年、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赵泽刚处长的陪同下来学校考察;12月19日上午,在校党委副书记叶芃的陪同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基建管理处处长林志华考察了学校流芳校区;12月28日上午,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校举行。该中心由学校与武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联合组建。

§ 历任领导

历任校党委负责人一览表  历任院行政负责人

书记 宫雨屏 1972.09-1974.12

书记 李康德 1978.11-1983.12

书记 亓国治 1983.09-1987.08

顾问 李康德 1984.01-1985.12

书 记 吕福利 1987.08-1991.02

书记(代) 陈古圣 1991.02-1992.09

书记 蒋子铎 1992.09-1995.12

书记 何定雄 1995.12-2006.12

副书记 陈复兴 1972.09-1982.12

副书记 金蔼堂 1972.09-1974.05

副书记 孟占勇 1974.12-1978.11

副书记 罗斌洲 1975.04-1976.10

副书记 李康德 1975.11-1978.11

副书记 臧之昭 1981.07-1985.12

副书记 李鸿义 1986.01-1991.07

副书记 梅介人 1991.07-1995.01

副书记 何定雄 1992.09-1995.12

副书记 桂昭明 1995.01-2004.01

副书记 刘孔皋 2000.09-2005.08

副书记 周应佳 2004.01-2006.08

院长 孟占勇 1978.11-1983.09

院长(代) 陈古圣 1983.09-1985.12

院长 陈古圣 1985.12-1993.10

院长(兼) 蒋子铎 1993.10-1995.12

院长 蒋子铎 1995.12-1997.02

院长 钟康年 1997.02-2002.12

院长 吴元欣 2002.12-2006.12

校长 吴元欣 2006.12-2007.06

革委会副主任 陈复兴 1975.12-1978.11

革委会副主任 孟占勇 1975.12-1978.11

革委会副主任 洪板桥 1975.12-1978.11

革委会副主任 刘宿贤 1976.02-1978.11

副院长 刘宿贤 1978.11-1979.11

副院长 洪板桥 1978.11-1983.09

顾问 洪板桥 1983.09-1985.12

副院长 王虎臣 1980.10-1983.09

副院长 王荣桂 1981.07-1983.03

副院长 李定或 1983.09-2000.07

副院长 梁仲理 1983.09-1988.05

副院长 韩公权 1983.09-1984.10

副院长 胡贵明 1984.12-1997.02

副院长 蒋子铎 1988.05-1992.09

副院长 钟康年 1992.09-1997.02

副院长 黄士南 1995.12-1996.09

副院长 吴元欣 2000.06-2002.12

副院长 叶  芃 2001.11-2006.01

副校长 刘  羽 1995.12-2007.04

副校长 桂昭明 2004.01-2007.06

§ 现任领导

武汉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吴元欣

校长: 李杰

党委副书记: 李杰、叶芃

副校长: 汪建华、冯碧元、王存文、田辉玉

纪委书记: 唐敏

正校级调研员: 桂昭明

校长助理: 张彦铎

校长助理: 池汝安

§ 领导题词

§ 科研机构

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始建于1996年7月,以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为主要研究领域。2001年经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厅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以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和先进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1)微波源、微波器件及微波等离子体装置的研制;(2)等离子体物理性能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3)等离子体技术及相关材料的工业化和产业化研究。实验室面积600m2,拥有等离子体刻蚀机、不同功率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1 kW、5kW)、微波ECR溅射装置、微波ECR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多靶磁控溅射镀膜装置、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装置共19台套,设备总价值达300余万元。本实验室已成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博士生7名,硕士生8名。研究人员中,多名成员为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对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反应器与反应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以及生物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以四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以及一个省级重点化工研究设计院,两个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为依托,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淀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该实验室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9人,其中博导3人,博士(后)10人,回国人员7人;实验设备730余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300万元的中试装置。2001年以来,科研经费共2569万余元。实验室已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许多大学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工程中心

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工程中心主要从事等离子体技术与功能薄膜材料及微波源器件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本中心紧密追踪国际先进科技,在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工艺和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心成功研制的系列微波等离子体CVD制备金刚石薄膜装置经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该装置开发应用的金刚石膜刀具技术成果已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心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力争成为微波等离子体高技术向生产领域和市场扩散的辐射中心,利用现有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成为发展高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条件。

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始建于1992年,以湖北省计划委员会投资为主,依托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建设,主要承担全省精细化工中试任务,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中试基地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共有各类试验设备50台(套),并且有较完善的分析测试手段。先后承担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润滑材料、造纸及印刷化学品、聚烯烃助剂、有机硅材料等研究领域几十项科研成果的中试任务,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

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1999年12月由省经贸委批准正式成立,主要针对省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现状,以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和科技创新的方式,为化工企业服务,促进湖北省中小化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鄂科技函高[2003]71号文(2003年5月20日发),政府有组织的改善和提高生产力、促进湖北省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而建立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坚持“背靠政府、面向企业、联合社会科技力量做好双项服务”的原则,依托全社会所有尽可能利用的科技力量和资源为湖北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经济、人才、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是基于政府立场的专业中介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

建院于1979年,原隶属湖北省石油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是一所集研究开发、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于一体的多功能省级重点科研院所。2000年12月,经鄂科政字[2000]45号文批准,研究院整建制进入学校,纳入学校事业编制,成为学校的直属单位,其名称为“武汉化工学院研究设计院”,同时保留“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名称。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润滑材料、造纸及印刷化学品、聚烯烃助剂、有机硅材料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院现有职工175人,固定资产1100万元。

武汉工程大学测试中心

成立于1987年。现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设备100多台,大型仪器设备10余台/套。中心本着服务为主的宗旨,对院内承担相关专业研究生、本、专科生的分析仪器实验教学任务及教师、科研人员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对外进行各项分析测试工作,自行开展科研工作。

§ 交流合作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伯塔大学和渥太华大学、意大利达努齐奥大学及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等十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稳定关系,一大批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165人次分赴24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留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和考察访问。近年来与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3项。

学校与国内一些著名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

学校成立了有129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并与其中的近百家单位签署了联合共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职工培训等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

§ 国外交流学校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建立国际合作的友好大学或研究机构已经有十多个,它们分别是:

单位名单位职能

德国汉堡·哈博格工业大学1994年6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了合作协议。协议内容为:在学术论文,科技资料,科技人员互访等方面进行交流;双方共同协商留学,培训人才经费等问题。

俄罗斯莫斯科钢与合金学院 1995年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为:双方制定合作科研计划;双方互派教授访问,讲学;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 1995年8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制定的协议内容为: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美方人员对中方人员进行短期授课;双方科研人员互访。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 1996年8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为:双方共同 计划发展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和工业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项目;双方共同建立一个在教育,研究及技术服务方面的数据库 ;双方共同开发和利用先进的通讯联络系统;双方互派开发共同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互访;美方承诺每年向我方提供一名攻博奖学金;双方承诺将致力于长期的合作。

以色列本·古里昂大学 1997年10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制定的协议内容有:共同制定合作科研计划;双方互派教授互访。

意大利佩鲁贾大学 1997年10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制定的协议内容为:共同促进双方文化,教育与科技方面的交流;双方以多种形式致力于地球科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师培养。

意大利达努齐奥大学 1999年8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签署的协议内容为:双方共同向两国政府或当地政府申请学生奖学金;双方教师和研究人员之间进行互访或进修;双方共同为学生和研究人员设立奖学金。

德国帕登伯恩大学 1999年12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签署的协议内容为:双方互请教师和研究 人员进行讲学,讲座,研究工作等;双方支持对方大学对方大学的德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商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争取发表所取得的成果;双方交换图书和教材。

意大利帕勒莫大学2001年4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制定的协议内容为:双方教授及研究人员在举办会议、研究项目、培训课程等方面互换;双方在学生及研究生深层次科学,研究生班及研究专题讲座以及论文等方面进行交流,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方面的合作。

加拿大拉舍尔国际学院 2001年6月与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制定的协议内容为:双方共同创办加拿大拉舍尔国际学院武汉分院;中方负责提供校舍及其配套设施,并负责组织生源;加方负责提供办学资金、教学教材及教师,并培训所需的中国教师及工作人员。

§ 学校荣誉

武汉工程大学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3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我校的毕业生。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 “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文化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146项、省市级奖198项,其中,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 校园文化

武汉工程大学工大时空   http://spacetime.wit.edu.cn/witspace/index.htm

工大时空由武汉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是发布校最新动态,反映学生生活和校园氛围的综合性校园门户网站。下设聚焦宣传部、新闻、思政、校园、文学、论坛、视听等版块。其中论坛(又称时空论坛)深受广大化院校友青睐。时空论坛是立足校园,面向广大校友以及关注学校方方面面的朋友们的BBS,用户可以在上面发表看法、提出问题、查询资料, 也可以观看视频新闻、寄托情感、加深友谊,是深受同学喜爱、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网络媒介之一。时空论坛的主体是各种分类讨论区,可以快速的分享和传播信息,不仅仅是学生间的交流,甚至成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

青年园地  http://youth.wit.edu.cn/newsite/Index.html

武汉工程大学共青团是武汉工程大学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武汉工程大学委员会担负着团结和教育武汉工程大学广大青年,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的历史重任。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共青团武汉工程大学委员会全面负责全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团的组织建设、阵地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并直接领导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宣传中心等学生组织,指导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的日常工作。《青年园地》是由校团委主办、全面宣传学校团学活动和青年工作,反映校园同学生活和校园文化的的综合性校园门户网站,下设校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宣传中心、大学生艺术团、飞翔论坛等。以“关注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为宗旨,青年园地是全校团员青年网上的“家”。

学工在线 http://student.wit.edu.cn/news/default.asp

武汉工程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以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资助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能。倡导“育人为本,求实创新”的学生工作理念,推进和实施文明修身工程和学风建设工程,立足于“三个服务”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遵循“校、院(系)结合,以院(系)为主”的学生工作机制,更好地为院(系)服务。以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群体、心理障碍学生群体、毕业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教育为主要切入点,实现探索学生工作运行机制与实施学生工作评估体系相结合,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完善管理制度相结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氛围、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学工在线》网站由学生工作部(处)主办,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平台,及时全面宣传学生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推进思想教育进网络,设有“新闻中心”、“办公系统”、“学生信息”、“学工论坛”等网页,是学生政工干部工作交流及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

§ 校园风光

§ 相关词条

长江大学湖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

江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汉口校区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三峡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孝感学院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石理工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警官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 参考资料

武汉工程大学网:http://www.wit.edu.c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