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
释义 | § 1.概述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 化学系。 1997年12月在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2000年8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2001年1月,新武汉大学对院系进行学科归并,由合并的四校相关专业组建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武汉大学化学系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化学系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和企业领导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十二位是化学学院的毕业生或教师,其中:曾昭抡、柯俊、彭少逸、陈荣悌、查全性、王佛松、游效曾、江元生、钱保功、卓仁禧十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骏吾和张高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工205人,其中:院士3人,特聘教授2人,教授64人,副教授55人,讲师19人,助教3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人,工程师(实验师)27人。 我院是国家“211”和“985” 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有教育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两个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计量论证合格单位:分析测试中心。1998、1999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在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和与电化学三个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我院下设四个教学单位: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应用化学系、和学院实验中心。承担全校各专业的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学院本科生教育设四年制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与物理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1993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化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我院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五个二级学科;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为博士点;化学工艺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5年设立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学院接受校外访问学者、进修教师和来自各国的留学生。 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36人,其中:基地班200人,材料化学与物理93人,应用化学3人。在校研究生577人,其中:博士生279人,硕士生298人。在站博士后工作人员12人。外国留学生10人。 我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之一,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院中心实验室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学院的科研方向和企业的生产难题引入本科生实验,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已经形成我院本科生培养的显著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已涉及国防、能源、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分析科学、化学能源、高分子生物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热化学、超分子化学、无机新材料、电厂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化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 2.学院大事记 1883 年 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组建化学学堂 1896 年 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格致门 1913 年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立数学理化部 1928 年 更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 1953 年 湖南大学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1958 年 化学系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8 年9月12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化学系化工厂 1978 年 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0 年 查全性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 年 无机化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 年 物理化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3 年 武汉大学测试中心组建 1984 年 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 年 设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987 年 国家教委批准化学系分析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1989 年 世界银行贷款重点项目:稀土元素分析及生物电分析化学和电化学重点实验室建立 1990 年 有机化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2 年 教育部生物医用高分子开放实验室建立 1993 年 国家教委批准化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3 年 分析测试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计量论证合格单位(1996年、2004年两次复核通过) 1997 年12月30日 化学学院组建 1997 年 卓仁禧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高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 年 湖北省教委批准有机化学为省重点学科 1998 年 武汉市电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武汉市科委·武汉大学) 1998 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化学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 年 应用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 年 教育部批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1999 年 教育部批准分析化学和电化学两个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1999 年4月 化学系、环科系、测试中心组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 年 化学工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 年 新武汉大学组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2003 年 教育部批准建立生物医用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4 年 湖北省批准建立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005 年 湖北省批准建立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3.组织结构 § 4.师资力量 院士 : 查全性 卓仁禧 张高勇 查全性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张绪穆 任广禹 教授 : 张克立 彭正合 钟家柽 孙聚堂 季振平 程功臻 彭天右 昝 菱 何永炳 单自兴 陈彰评 傅恩琴 秦金贵 詹才茂 李早英 周 翔 雷爱文 杨楚罗 李 振 胡胜水 张华山 曾昭睿 庞代文 冯钰锜 何治柯 胡 斌 曾百肇 王 红 陆君涛 汪存信 左正忠 杨汉西 杨毅夫 陈 政 董金风 陈胜利 庄 林 刘 义 周晓海 艾新平 陈远荫 张俐娜 肖超勃 孟令芝 刘立建 高志农 钟振林 程巳雪 张先正 蒋序林 彭 玲 贺 枫 黄世文 龚淑玲 楼台芳 田秋霖 罗运柏 于 萍 段晏文 杨廷贤 席美云 王宝山 候安新 胡继明 童 华 副教授: 董平安 袁良杰 张友祥 余天祥 姜中兴 薛 鹏 陈兴国 李 俊 王春江 李广祖 刘良斌 孟凡昌 王长发 秦永超 邢 钧 刘志洪 黄卫华 张志凌 蔡乃才 周元全 李升宪 汪的华 胡晓宏 詹 晖 金先波 曹余良 曲凡岐 刘芝兰 周金平 李 峰 许小娟 冯 俊 路 平 杨小钢 赵 薇 罗立新 王福来 曹瑰华 蔡凌霜 黄 驰 侯 华 邓立志 赵发琼 施治国 李 莉 李 桦 张勋高 唐宏武 刘 英 周 平 刘欲文 讲师 :蔡 苹 梁 峰 张 瑞 何 蔓 王志勇 洪昕林 崔竞舟 廖立琼 吴卫兵 吴传京 冯雪松 赵媛媛 龚晓艳 助教 :张 恒 李学丰 高级技术人员 :罗其荣 王忠华 余幼祖 杨 洗 王聪玲 胡 翎 夏春兰 牛 菲 吴晓军 莫少波 吕 斌 秦 旅 § 5.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用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化学电源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6.学院党政负责人 职 务姓 名分管工作 办公电话 书 记李资远全面工作68752455 院 长周 翔 全面工作87645382 副书记周曼莉研究生工作、组织人事、工会、离退休工作68752455 副书记 朱剑平本科生工作、宣传68752702 副院长胡继明研究生教学68752439 副院长罗运柏科学研究68772263 副院长 程功臻本科生教学87218274 副院长王忠华行政、后勤68752701 院长助理 龚淑玲协助院长工作 87219184 § 7.相关链接 http://www.chem.whu.edu.cn/index.aspx学院网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