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经方 |
释义 | 李经方 李经方(1855——1934.9.28),字伯行,号端甫,安徽合肥磨店(今属肥东县)人。为李鸿章四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年已四十,膝下无子,将李经方过继为嗣。三年(1864年),李鸿章生嫡子李经述,仍以李经方为嗣子,称之为“大儿”。生平简介 光绪三年(1877年),李经方与李经述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读书,李鸿章委托洪汝奎为他们代聘名师,潜心科举。后还随朱静山、白狄克学习英文。“弱冠补府学食廪饩”,极得李鸿章的喜爱。八年(1882年)八月,李经方考中举人,捐钱以知府分省补用。但他未到外省候补,留在北洋大臣衙门,随李鸿章襄办外交事宜。十二年(1886年)夏,随驻英钦差大臣刘瑞芬赴英,担任参赞。十五年(1889年)二月,回国参加会试,不第。翌年,以候补道出任出使日本大臣。使日期间,李经方与日本朝野关系十分密切,并奏调试用同知郑孝胥充随员及筑地副领事官。十七年(1891年)六月二十四日丁生母郭氏忧,请假回籍守制,由汪凤藻署理出使日本大臣。十八年(1892年)八月清廷实授汪凤藻为驻日钦使,李经方返抵天津。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议和,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署湖南巡抚邵友濂前往谈判,被拒。乃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二十三日,李经方与马建忠、伍廷芳、罗丰禄等随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与伊藤博文等开始谈判。二十八日在第三次会谈结束后,有日本浪人用手枪刺杀李鸿章,击中左颊骨,血流不止,子弹未取出,登时晕绝。三月十二日,清政府任命李经方为对日谈判的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采用威逼胁迫等手段,限李经方立即作诺、否之答复。经请示清廷,得到光绪帝旨意后,三月二十三日,李经方、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四月二十四日,光绪帝命李经方赴台湾,交接割让台湾事宜。李鸿章力请清廷收回成命,光绪帝非但不允,且严加申斥。五月初七日,李经方带马建忠、伍光建、科士达等由上海启程赴台,十日,与日本代表桦山资纪在基隆口外的日本军舰上办理了交接事宜。李经方与当天离台,避居于上海,不愿再进京复命。 李经方登上日舰办理割台事宜 在日本的猖狂侵略面前,翁同龢、刘坤一、张之洞、孙毓汶等大臣主张密结俄国以抗日,得到慈禧太后的赞成。时值俄国沙皇亚历山大病逝,尼古拉二世继位,清政府遂派王之春为祝贺加冕专使,被拒绝。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派李鸿章为专使。当天李鸿章向清廷递交《吁辞使俄折》,请求收回成命,被清廷拒绝,李鸿章只得接受此项使命。 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十三日,李鸿章递交《李经方随行片》,称他衰年远使异域,朝廷特命李经述随侍前往,体恤周至,感戴莫名。但李经述读书多年,向未接触洋务,此次随往,只可借资历练。李经方自幼兼习外国语言文字,后曾任驻英参赞,到过欧洲诸国,又任过出使日本大臣,于对外交涉事务较有经验,遂请清廷批准李经方随行。李经方遂以二品衔江苏存记道充当李鸿章的随员。于三月十八日抵达彼得堡。二十二日,沙皇在皇村接见李鸿章,特别问及马关伤痕是否痊愈。二十五日,沙皇以回宫验收礼物为名,破例秘密召见李鸿章,请李鸿章只带李经方作翻译,不使他人闻知,会谈有关在中国修筑铁路问题。经反复谈判,四月十五日,总理衙门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中俄密约,决定照办,请旨允准。十七日,翁同龢至张荫桓宅发电,以保密。李鸿章于十八日收到电报:“中俄睦谊从此加密,着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俄国外部大臣画押”。四月二十二日,李鸿章率李经方、李经述、罗丰禄等同至俄国外交部,与罗拔诺夫、维特互看双方的全权谕旨,复校中、俄约文无讹,各自画押盖印,《中俄密约》(全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约成。 四月二十六日,李鸿章向沙皇辞行,沙皇请李鸿章带李经方晋见两次,座谈一刻钟。五月初一日,李经方随李鸿章登车转赴德国。抵达柏林的第二天,李鸿章率李经方等晋见德皇,递交国书。五月二十四日,离开柏林前往荷兰,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到法国首都巴黎等地访问。六月二十三日,李鸿章、李经方等到达英国,晋见英国女王。与英国政府谈判增加税收之事。七月二十一日,李鸿章、李经方等一行抵达美国纽约,会见美国总统克里夫兰。八月二十七日,回到天津。 二十六年(1900年),因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光绪西逃。任命李鸿章和奕劻为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 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在北京病逝。翌年四月,清廷以李鸿章灵柩回籍有期,伊子李经方以四品京堂候补,命李经方在上海参加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与英国人马凯关于通商条约的谈判。不久,李经方又参与安徽及沪宁铁路的筹建事宜。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李经方、李经迈等葬李鸿章于合肥大兴集夏小郢,随后又呈请将座落在北京崇文门总部胡同住宅一处交出,建京师李鸿章专祠。 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李经方出任出使英国大臣。宣统二年(1911年)十二月,调任邮传部左侍郎。邮传部管辖邮电交通各项事务,但其中的邮政却长期被外国人把持。李经方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多次具体交涉,最终将邮政业务从税务司转回邮传部管辖,由李经方兼任中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辛亥革命后被罢官。 民国元年(1912年),李经方居住上海,为宗社堂尽力。五年(1916年),李经方与李经迈将由于式枚拟稿,李鸿章生前亲笔改定之函牍影印行世,书名《李文忠公尺牍》。六年(1917年),在张勋复辟期间,李经方、李经迈鼓吹甚力,复辟失败后,李经方蛰居大连,终日闭门。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大连,终年80岁。著有《李袭侯遗集》、《安徽全省铁路图说》等。 李经方原配刘氏(1855-1873),继配张氏,侧室何氏、傅氏、陈氏。子:国焘、国熙、国杰。女五人。 § 参考资料 [1] 《中国近代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