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植夫
释义

林植夫 - 简介

邓子恢(左四)、敌工部长林植夫(左三)等在皖南合影

林植夫(1891—1965)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参加同盟会。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科。回国后,任国民党驻闽海军陆战队第1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福建学院院长。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卢沟桥抗战爆发后,1938年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后离开新四军。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盟福建省委主任委员,福建省农业厅厅长,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林植夫 - 少年时代

林植夫,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福州官宦人家。父亲林韶荣为四川省某县知县,伯父林韶年为云南巡抚。林植夫9岁时随父到四川读书,15岁时到云南。伯父对他要求很严格,不但在公余教他读《四书》、《五经》,讲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理,还请林次薇作他的家庭教师。林次薇是维新派知识分子,偷偷地让他阅读《扬州十日记》和《嘉定三屠记》等禁书。林植夫的思想大有所动。听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后,他想:“日本虽小国,因为维新而富强起来。为什么大清帝国不能维新图强呢?”小小的林植夫已经有了维新图强的思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林韶年送林植夫东渡日本留学。他先人日本成城中学,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经林觉民介绍,参加同盟会,自此,维新的梦想成为革命的理想,他为此而努力奋斗。宣统三年(1911年)转学熊本第五高等学校工科。10月,武昌起义爆发,林植夫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参加革命。福州光复后,林植夫任闽都督府警察局行政科长,时年21岁。第二年他同何公敢一起赴北京,直接向孙中山、宋教仁汇报福建革命不够彻底的问题。孙中山十分信任他,委任他为“同盟会福建特派员”。他在福州发起成立“品学砥砺会”,提倡同盟会员应从自身做起,廉政勤政,反对贪污腐化。同年秋,林植夫又到日本熊本第五高等学校复学。1916年毕业,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林部攻读林业正科,与其他留日同学发起成立“丙辰学社”,提倡科学救国、教育救国。

林植夫 - 投身革命

民国9年(1920年),林植夫在东京帝国大学农林部林学正科毕业,获林学学士学位后回国。先在黑龙江铁嫩森林公司任技师,后到北京农业专科学校任教,不久赴哈尔滨为《国际协报》主笔。民国12年到上海从事社会科学书籍的翻译,又到商务印书馆任编辑。民国14年,协助何公敢组织并参加“独立青年党”,负责编辑《独立青年》杂志。提出“铲除国贼,恢复国权,确立民治,保障民生”的主张和“打倒南北军阀”的口号,走“第三条路线”。当时何公敢等人在上海创办《孤军》杂志社,其宗旨是要促进国民全体的联合,和破坏国民联合的人对垒。这很合林植夫的主张,因此他积极地参加“孤军”的工作。同年春,为了纪念民国4年5月9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二十一条约》的“国耻日”,《孤军》要出版特刊,可是到了5月6日,稿件还没有着落。林植夫赶到编辑部,发动同仁们分头赶稿,接着是没日没夜地忙着编辑、排版、校对,甚至同工人们一起印刷和装订。仅3天时间,刊物如期出版,赶在“国耻纪念日”集会上售卖,当日刊物即告罄,产生极大的影响。民国14年“五卅惨案”发生的当天,《学生杂志》社主任杨贤江正在征求文化界签名向全国呼吁罢工、罢市。林植夫代表《孤军》义无反顾地首先签了名,同时又代表“中华学艺社”签名。林植夫是“学艺社”干部,但“学艺社”的领导人员是不问政治的,就为这件事,他仍秘密地把林植夫开除了干事职务。

林植夫参加《孤军》的组织、编辑和政治活动,还为《孤军》、《醒狮》、《创造》等杂志写了大量小说和杂文,同时编著和翻译了《林业浅说》、《林业大意》、《马尔萨斯人口论》等科学论著。民国16年陈铭枢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林植夫应邀到南京任政治部宣传处少校股员,并宣布解散青年党,参加国民党,在南京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随后回福州任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旅政治部主任。接着追随陈铭枢的鞍前马后,四处奔波。民国18年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林植夫则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民国20年,经陈铭枢提名,他以广东农界代表身份到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会后被委为广东省市党部特派员。当时广东省主席陈济棠闹独立,林植夫很难开展工作,于是又到陈铭枢的“剿共”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宣传队队长。想不到他在从事“剿共”宣传的同时,却开始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认真地研究毛泽东写的文章。民国20年12月,他参加国民党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联合杨杰等80多名代表,提出近于共产党主张的《收复失地案》,把提案当面交给蒋介石,认真地说:“你接受这个提案,收复失地,我就拥护你;否则我就不拥护你。”民国21年1月,日军进犯上海,他参加上海各团体救国联合会,亲自奔赴前线参加救护和救济工作。此后他还受陈铭枢的委托,任南京军事委员会政训处上校设计委员,设法了解和揭露“蓝衣社”特务的秘密活动,促进各党各派力量的联合,抗日救国。同年底,蔡廷锴等人率十九路军人闽,林植夫也回福州继何公敢出任私立福建学院院长。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他积极参与酝酿和组织工作,就任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省公路局局长,同时负责组建“生产人民党”,旗帜鲜明地树起反蒋抗日的大旗,受到蒋介石的通缉。“闽变”失败后,不得不避居香港,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一起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担任政治委员会书记,发表《全面抗战从今开始》等文章,提出“联合抗战、武装抗战”的新口号,继续从事“反蒋抗日”的事业。后来,他从香港回到南京,南京沦陷后又撤退到武汉,四处奔波,始终不渝地热心于抗战事业。

林植夫 - 皖南事变

林植夫同叶挺将军是忘年深交。民国27年他解散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投身叶挺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先在军部任秘书,后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被称为“党外布尔什维克”。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林植夫代表新四军军部与国民党108师谈判。他坚持原则,同国民党有关部门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未获得理想的后果,而且同新四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一起被俘,作为“死囚”,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里。特务头子张超曾亲自传达蒋介石对他的劝降口谕,要他写悔过书,但他说:“抗日无过,我没有什么可以悔过的。”拒绝了国民党特务的威胁和利诱,宁可被关押在集中营里达5年之久。相反,他还以老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协助狱中的中共党组织做了许多联系难友的工作。有一次在放风时,叶挺将军曾递给他一张小纸条,嘱咐他万一能脱险,请代他送给党组织。可是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保留住这张小纸条。抗战胜利后,经组织的营救他侥幸出狱,仍然念念不忘这一张小纸条。他说:这是最遗憾的事。一直到他病逝,还为没能保住纸条而悔恨不已。

林植夫 - 组建福建民盟

民国36年,经何公敢介绍,林植夫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据《福建盟史》记载,是年,林植夫、陈矩孙、周问苍、林希谦等人就已经在福州成立民盟小组,翌年3月,正式成立民盟福建省支部筹委会,负责人便是林植夫。同年10月,国民党反动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林植夫领导福建盟员转入地下,同中共并肩战斗。据老盟员赵家欣回忆,当时林植夫指定周问苍同他单线联系,有时还亲自到开元路他的寓所里布置任务。民国37年冬,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换人,林植夫装作到街上蹈躞,拐到赵家欣的家里串门,布置说:“省政府人事更迭,要趁机把《福建日报》掌握过来。”他还亲自布置英华中学学生会负责人何方生等人组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以及组织英华中学发动“民主墙”运动,抗议国民党当局的大醒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因此林植夫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被列入黑名单。他不得不在朋友的帮助下避居到香港去,行前他还找到赵家欣,嘱咐他多保重,必要时到香港去。民国38年1月,林植夫由香港转道解放区,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亲自接见他。同年8月17日福州解放,9月,上海市长陈毅指示他回福建主持民盟组织,在党外发挥作用。他即回福州,成立民盟福建省临时工作委员会,11月被推选为主任委员。1950年后,林植夫历任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

林植夫因在上饶集中营被囚禁长达5年之久,身体极度虚弱,1965年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他对子女说:“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做好社会主义建设。”他还说:“我死之后,如果医学上有需要,就拿去解剖,解剖后拿去化灰当肥料。”他视死如归,态度积极乐观。同年10月28日与世长辞,终年75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等联合举行公祭,肯定了林植夫爱国、民主、进步的一生,指出他的一生,曾经走过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以后经过党的不断教育和长期革命逮捕。此外,他还经常用“老马”的笔名发表杂斗争的实践,终于走上了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应文,正面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对派的贪污腐化,唤走的革命道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4 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