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木种子检验 |
释义 | § 林木种子检验 § 正文 对林木种子播种品质的技术鉴定。目的是判断各批种子的实用价值、制定合理的价格、选择改善种子质量的方法。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林木种子检验标志着林木种子已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1869年德国人F.诺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种子检验室。1906年在德国汉堡举行首届国际种子检验会议,寻求国际间的合作。1908年美国和加拿大成立北美官方种子分析人员协会(AOSA)。1924年,在欧洲种子检验协会的基础上改名重建的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是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种子谋求统一检验方法的国际组织。以上两个机构都把林木种子检验作为主要活动内容。ISTA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为国际间贸易的种子制定种子抽样和种子检验标准的程序和方法,称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国林木种子检验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林业部颁发《林木种子检验技术规程(草案)》,1982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林木种子检验方法》,同年林业部在北京和南京分别建立了北方和南方林木种子的检验中心。 种子检验结果能否说明整个种批,关键还在于送检样品对于种批有无代表性。为此需要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取样并完善有关制度。种批在取样送检后妥善保存。常规检验项目有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能力等。 净度 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总重量的百分率。旧称纯度或纯洁率。是计算播种量的依据之一。贮藏中净度不高会对种批的发芽能力产生不良影响。风选、筛选或水选是提高净度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种子检验史上,早期一般采用精确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多改用快速法。纯净种子有统一的判断标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种子极其细小的如桉树属树种常不测定净度。 种子千粒重 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一般以克为单位。计算播种量的依据之一。千粒重随树种,也在一定程度上随产地的地理位置、立地条件、母树状况、各年开花结实过程中的天气条件以及采种期等因素而异。一般认为在同一树种中千粒重数值较大的种批播种品质较好。测定时,种粒极不匀齐的用千粒法,一般用百粒法。种粒特大的如核桃、板栗等习用每千克粒数表示种粒大小。种粒极小的如桉属树种常不测定千粒重。气干千粒重会随空气湿度而波动,为了确切比较各种批的品质,有时要在含水量测定之后计算绝干种子的千粒重,称绝对千粒重。 种子含水量 游离水和结合水的重量在测定样品中的百分率,是影响种子生命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测定样品重量取湿重时称湿基含水量或相对含水量,取干重时称干基含水量或绝对含水量。测定样品从送检的含水量样品中随机提取。常用的方法为烘干法。即在 105℃或更高的温度中将样品烘至恒重,以样品初始重量与恒重之差作为该样品中游离水和结合水的重量。富含挥发性物质的种子用甲苯蒸馏法可以避免夸大含水量。种子的电导系数与含水量有关,据此设计出的种子水分速测仪可以瞬时自动显示测定结果。 发芽能力 发芽能力可在充分满足发芽所需的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照等条件,即在室内受控制环境中测定。同一树种各个种批的测定条件需要严格一致,以保证测定结果在随机变异范围内具有重现性。 发芽的条件和判断 种子发芽由相互重叠的 3个阶段组成。第 1阶段是吸胀(吸水膨胀)。吸胀所需水量约为种子干重的2~3倍,不可缺少,过多则妨碍种子呼吸。吸胀后的内含物向外产生压力,种皮沿发芽孔破裂,便于胚根伸出。但死亡的种子也能吸胀,有时种皮也能破裂,称假发芽。种皮透水性较差的种子则较难吸胀。因此不能以吸胀与否来判断种子有无发芽能力。第 2阶段中种子内部的酶活化,贮藏的营养物质逐步转化为可溶状态,供胚萌发时利用。第3阶段是胚细胞继续增大分裂,胚根伸出,最终发育成一个能开始独立摄取营养的植株。1982年中国国家标准以胚根同该种粒的相对长度作为是否正常发芽的判断标准。例如细粒种子伸出的胚根与该种粒等长,一般种子伸出的胚根超过该种粒长度的1/2,即认为正常发芽。国际上较普遍接受的正常发芽的定义是从胚中萌出该物种特有的基本结构,即表明有发芽能力。林木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随树种而异,同一树种有时还因产地而不同,一般为25℃左右。许多树种更适于昼夜变动的温度。测定时常在24小时中有 8小时供给30℃左右的高温,6小时供给20℃左右的低温。有生理休眠习性的树种需在测定前施加破眠处理。 发芽能力指标 种子的发芽能力表现在发芽粒的多少和发芽进程的快慢两个方面。表示前者的常用指标是发芽率,即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的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细粒种子则用单位重量(克)的供试种子中的正常发芽粒数表示。为了确切比较各种批对发芽环境的反应,可仅以饱满种粒数为基数计算发芽率,称绝对发芽率。度量发芽快慢的指标有平均发芽时间、发芽速率系数等。发芽速率达到高峰时的累计发芽百分数称发芽势。但由于理解上的分歧,这个指标在欧美有废而不用的趋势。表示发芽能力的每个指标都只能描述种子发芽能力的一个侧面。60年代就有人尝试组合出一个单一的指标全面概括种子的发芽能力,已有的这类指标有发芽指数和发芽值等。此外人们还在寻找根据室内发芽测定结果更好地预测种子的田间表现的途径。 生活力快速测定 多在条件不足或时间有限时应用。生活力一般用供试种子中有生命的种粒数所占百分率表示的方法。有碘化钾法、硒盐法、靛蓝法等。60年代以来用得较多的是四唑法,即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的水溶液浸种。四唑在种子的活组织中被脱氢酶还原成稳定而不溶于水的红色物质三苯基甲,而死亡的种子或种子中坏死的组织则仍呈原色。由此可根据不着色的部位及其大小逐粒判断种子有无生命力。剖切种子观察胚和胚乳的大小、硬度、颜色、光泽、气味也可对种子品质作出某种判断,所得结果用供试种子中优良种粒数的百分率表示,称优良度。用穿透能力较弱的软 X射线可使林木种子在感光材料上或通过摄像管等附加设备在荧光屏上清晰成像,显示种子内部状况,是林木种子检验中唯一的无损检验手段,可用于查定样品中的饱满粒、半饱满粒、空粒、涩粒、多胚粒、畸型粒、机械损伤粒、虫害粒的数量。这种方法可不破坏害虫的生活环境而观察它们在种子中的生活史。如配合适宜的衬比剂,还可用以判断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结构潜力)。种子生活力是种子科学中研究得相当活跃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发展将对林木种子检验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